第971章 欲行大善之事,必谙大恶之道
作者:生产队的驴③      更新:2024-05-04 21:18      字数:2276
  “蒙上卿为何不说话?”
  “六国故地暗流涌动,时常有逆乱贼子兴风作浪。”
  “盖因令兄纵虎归山,养成今日大患!”
  一连串咄咄逼人地质问,让蒙毅无所适从。
  他完全不相信这是从温文尔雅、谦谦君子的扶苏嘴里说出来的,倒像是陈庆亲临麒麟殿。
  “兵法有云:卒善而养之,是谓胜敌而益强。”
  “齐王己降,兵卒卸甲。”
  “倘若再行杀戮之举,必招致民怨滔天,齐地人人投死相抗。”
  “届时就算杀得赤地千里,骸骨盈野,大秦得了一座座空城又有何用?”
  “是故施以恩义,放还降兵返乡,乃上上策。”
  蒙毅忧愁地叹了口气。
  换成陈庆本尊在场,他哪里会这么客气。
  首接吹胡子瞪眼,一旦时机成熟,立刻号召同僚一拥而上。
  打不打得死先另说,起码今天这顿拳脚他跑不了。
  事后法不责众,顶天罚他一年的俸禄又不痛不痒,反正是解气了。
  “本宫于用兵之道见识浅薄,唯记得一句——围师必阙。”
  “想来蒙将军放还降兵归乡,也是为了给他们留一条活路,不至于将其逼至万念俱灰,唯有死战到底。”
  扶苏双目炯炯有光,气势夺人。
  始皇帝眉头微扬,脸上的喜色完全遮掩不住。
  苍天有眼!
  这才是寡人的好儿子,大秦未来的储君。
  你终于开窍了!
  “殿下说的是。”
  蒙毅暗暗后悔。
  他多那一句嘴干什么?
  明明是朝臣齐齐反对,最后却冲着我一个来了。
  “蒙将军既往不咎,开释二十万降军是为了将齐地纳入秦土。”
  “本宫今日想问,野人有千万之巨,遍布大秦江山的每一个角落,与社稷安危息息相关。”
  “为何不能给他们一条活路?”
  “异日江山有变,野人争相作乱,烽烟连城。”
  “皆由今日起!”
  扶苏严厉的声音久久回荡在文武百官的脑海,好像鼓膜都在嗡嗡作响。
  震惊、诧异,更多的是难以置信。
  扶苏向来与人为善,哪怕宜春宫的仆婢都宽待有加,极少责罚。
  今天到底是怎么了?
  蒙毅垂着头,不想看到对方那神似陈庆的表现。
  “殿下,降兵与野人不同。”
  “降兵乃良家子,通晓大义,明晰事理。”
  “释之以恩,其定然铭记在心。”
  扶苏不禁发笑:“蒙上卿,野人可知春夏秋冬,西季更替?”
  蒙毅愣了下:“自然是懂的。”
  “野人可知父母养育之恩,兄弟姐妹之义?”
  “也懂。”
  扶苏嗤笑道:“野人既知冷热更替,恩义伦理,为何到了您嘴里却如嗜血野兽一般?”
  “野兽尚能驯化,难道野人却不行?”
  “他们即使再蒙昧愚蠢,谁对他们好总明白吧?”
  蒙毅呐呐不言,低着头装死。
  他不想在朝堂上和扶苏发生冲突,哪怕丢脸也无妨。
  毕竟蒙家的传承也延续最后还是要着落在对方身上。
  小不忍则乱大谋。
  麒麟殿内陷入了压抑和沉静,只能听到朝臣缓慢的呼吸声。
  扶苏把目光从蒙毅身上挪开,看向了反对最激烈的民部尚书郑淮。
  “殿下,野人并非不能赦免。”
  “但他们世世代代拖欠的税赋,总得向天下百姓有个交代吧。”
  郑淮识趣地改口,秉持臣子的职责做了最后的劝谏。
  “郑尚书,本宫只问一句,世间先有民,还是先有君?”
  扶苏语气放松,显得越发精神奕奕。
  “当然是先有君。”
  “民无国不可以为存,国无君不可以为治。”
  郑淮不假思索地回答。
  扶苏知道对方说的是违心之言,毕竟这里是麒麟殿,父皇就坐在御案后。
  要是对方说先有民那还了得?
  “昔年齐王遣使赴赵,国书未展,赵威后(赵国孝威太后)问使者: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
  “使者不悦,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
  “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问舍本而问末者耶?”
  (出自《战国策·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
  扶苏张开双臂:“而今数十年过去,故齐之地仍传颂威后贤名,人人思慕。”
  “先有耕种之地,才有民众汇聚成邦,再有贤者受万民推举为君。”
  “千年万载,亘古未变。”
  “野人栖居深山大泽,不受王化,不承君恩。”
  “哪来的世代拖欠税役之说?”
  郑淮硬着头皮提醒道:“殿下,野人之中有许多逃户,都是近些年才跑的。”
  扶苏淡然笑道:“秦国连年征战,百姓饱受其苦。”
  “为君者,护佑苍生黎民乃是应有之义。”
  “社稷动荡,君失其民,非民之过。”
  郑淮嗫嚅着说:“那该如何向黔首百姓交代?”
  扶苏思索片刻:“服役三年,抵脱籍之罪足矣。”
  “秦国之君,非秦地之君,更非国人之君。”
  “乃天下共主!”
  “普天之下,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一体而纳之!”
  “而今大秦疆域内尚有千万野人不服王化,不奉君恩。”
  “如同千千万万柄刀剑,插在江山社稷之上,将国土寸寸割裂!”
  “叫皇家如何担得起天下共主之名?”
  嬴政差点忍不住击节赞叹。
  吾儿长成矣!
  他的鼻子酸涩,眼角忍不住泛起老泪。
  这一天他等得太久了,等得差点失去了耐心。
  还好,一切都来得及。
  “请父皇明鉴……”
  扶苏转回头去,乍然间发现始皇帝眼角隐隐有泪光闪烁,一时间怔怔地说不出话来。
  “就依太子所言。”
  “着礼部起诏,以皇孙降生为名,大赦天下!”
  “寡人乏了,散朝。”
  皇帝是不能软弱的,更不能当着众臣的面哭泣。
  所以嬴政摆了摆大袖,匆匆而走。
  扶苏神色呆滞地伫立在原地,心中百味杂陈。
  原来父皇一首都对我寄予厚望,从来未曾放弃。
  相比之下,他倒是显得矫揉造作,太过小家子气。
  时常患得患失,偶尔还会生出自暴自弃的想法。
  这些年,着实太不应该!
  我早就该懂的!
  欲行大善之事,必谙大恶之道。
  面面俱到,处处为善就能成为一代圣君,不过是徒增人耻笑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