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赵颖:娘,哥活得好好的!赵氏震惊!
作者:无谅666      更新:2024-04-18 14:40      字数:7719
  对于赵封被封为将军。
  或许有些人是真心为赵封感到高兴,为赵封的母亲和妹妹感到高兴。
  比如吴里正就是其中的典型。
  他对于这些根本没有任何的嫉妒。
  但有些人。
  看着平日里日子过得不如自己的,如今却一跃成为了全村最厉害的,心中自然也是有着难言的嫉妒。
  赵颖快步向着自家的院子走去。
  吴里正也是紧紧相随。
  对于赵颖而言,此刻有些迫不及待的要将这个好消息告诉母亲。
  回到了家。
  院子里的赵氏早已经翘首以盼。
  “颖儿,你哥怎么样了?”
  赵氏立刻站起来,一脸忐忑的问道。
  “娘。”
  “哥还活着,活得好好的,而且你绝对想不到哥现在有多厉害。”赵颖一脸激动的说道,绝色的俏脸也变得红扑扑的。
  听到赵封还活着,赵氏也是松了一口气。
  “你哥活着就好。”
  “有没有消息说伱哥什么时候回来?”赵氏又问道。
  “赵家的。”
  “那你家赵封只怕近段时间是很难回来了。”吴里正笑呵呵的道。
  “吴伯伯,难道封儿做了什么事不成?”赵氏诧异问道。
  “还是让颖丫头给你说吧,不过你可要准备好,别被吓到了。”吴里正笑着说道。
  赵氏仍然是一脸疑惑,目光落在了赵颖身上。
  “娘。”
  “我哥成了大秦的将军了。”赵颖激动万分的说道。
  “将军?”赵氏一愣,脸上有着一种不解,还有诧异:“什么将军?”
  “就是带兵打仗的将军啊。”赵颖笑着回道,这一脸激动的样子可见此刻赵颖有多么的高兴,为自己哥哥而高兴。
  “是不是弄错人了?”
  “封儿应征入伍还不到一年,就算是侥幸立下了一些战功,应该也不会成将军吧。”赵氏莫名其妙的说道。
  “娘。”
  “起初我也是不相信的。”
  “但你看朝廷的册录都下来了,哥立下的所有战功都在上面记载着呢,而且哥不仅成了将军了,还获封了左庶长,你知道这是什么层次的爵位吗?这可是十级爵,我们家以后要有千亩良田了,而且以后哥有了儿子也可以世袭罔替的继承这些田地。”
  “你快看。”
  赵颖高兴的扬了扬手中的竹简,然后将竹简递给了赵氏。
  他们兄妹两个认字都是赵氏教导的,赵氏自然也是识字的。
  赵氏接过了竹简,打开定睛一看,上面的字被她收入了眼中,当全部看完,赵氏的脸上也充满了一种惊愕之色。
  “这怎么可能?”
  赵氏握住手中的竹简,难以置信的道。
  “赵家的。”
  “这就是真的。”
  “你家封小子出人头地,成了将军了。”
  “以后你要享福了。”吴里正笑呵呵的道。
  但赵氏的脸上却是没有太多的高兴,反而心底深处有着一种担忧:“如果可以选,我甚至都不会让他去军中。”
  “娘。”
  “现在说那么多也没用了,哥已经闯出来了,立下了这么多战功,而且刚刚那发放岁俸的军官也说了,当今的大王对哥也是非常的器重,直接下了王诏将哥的战功全军宣扬,哥现在已经是大秦国最年轻的将军了。”
  “这些年我们家还是多亏了吴爷爷给我们三亩地种,以后我们会有更多的田了,还可以收佃租了,不用那么累了。”
  “而且你知道哥的俸禄有多少吗?”
  “就现在一年加起来,足足有八百石。”
  “到时候就可以买一些更好的药给你疗养身体了。”赵颖也是非常高兴的说道。
  对于什么权柄,赵颖也不太看重,她看重的是能够让自己母亲过上更好的日子。
  “那一年后,你哥只怕也是退不了了。”赵氏则是失望的说道。
  原本她心中最大的期待就是赵封军中服役两年,然后归家生活。
  但随着赵封晋位成了副将,成了将军,这两年服役也就成了一个空谈了。
  两年服役退下的,那是最普通的兵卒,并非锐士,锐士都退不了,更何况是十分难得的统兵战将了。
  “这肯定是退不了了。”
  “不过等封小子稳定下来,肯定是会回来看你的。”吴里正笑着道。
  “娘。”
  “现在哥都没有事了,你怎么还这样闷闷不乐的?”
  看着一脸发愁的赵氏,赵颖笑着说道。
  “你哥没事就好。”赵氏只是附和着,但看着这样子,显然是有着很大的心事。
  “当初好不容易在那漩涡死里逃生,才让封儿和颖儿活下来,现在封儿竟然有了这种际遇,成了将军了。”
  “但愿,封儿以后不会再去那漩涡之地吧。”
  “如果被人知道了,封儿,颖儿他们就危险了。”
  “如果可以,我们一家人永远生活在这,永远不出去该多好。”赵氏心中叹息想到。
  这时。
  吴里正说道:“对了赵家的,你们也要准备一下,刚刚那个陈奋大人说了,封小子的岁俸不是由他来发放,而是郡守大人,说不定明天后天郡守就到了。”
  “放心吧吴爷爷,我会准备好的。”赵颖立刻回道。
  “还有,赵家的。”
  “我要与你商量一件事。”吴里正有些欲言又止的看着赵氏。
  看着吴里正的样子,赵氏微微一笑:“吴伯伯,当年如果不是你,我们母女还有封儿或许根本不会活到现在,你当年的收留之恩,照拂之恩,我们一家人永远都不会忘记。”
  “当初我就说了。”
  “我们的命都吴伯伯救的,封儿和颖儿都是你的孙儿,不管你有什么事,我们一家人绝对不会拒绝。”
  从这话里就可以听出赵氏对吴里正的感激。
  吴里正也是感动的一笑,说道:“并不是其他事,你家封小子出息了,拥有十级爵,会有良田千亩,而我们村子里有十几户人家种植的田地都不够,与那些富户租赁却要付出高昂的佃租,我想你能不能稍微便宜一点,匀一些良田给他们种植,至少佃租的话比外面的少一些就行了。”
  “吴伯伯。”
  “这些事你不用与我商量,我们母女根本不懂这些,如果真的有那么多良田,你看着安排就行。”赵氏微微一笑,根本没有放在心上。
  “有你这句话就行了。”
  “我替村子里那些困难户感谢你。”
  吴里正笑着说道。
  不得不说。
  这吴里正也的确是配得上德高望重之称。
  如今他已经年近六十,在这个时代称得上高寿,他曾经有三个儿子,但全部都是在战场上战死了,曾经的妻子圆满,但现在剩下他一个人了。
  因为他的儿子都是为国阵亡,皆有功,三个儿子的爵位田地都归于吴里正,直到其百年之后就再收归于国有。
  但几十亩田地吴里正根本没有抓在手上,而是均匀分配给了村子里的困难户,人口多的。
  而自己也仅仅是留下了两三亩地种植。
  哪怕是赵家种植的田地也是吴里正给的。
  到了这个年龄,他心底已经没有什么享受了,他经历太多了,现在也只想让村子里的困难村民过好一点。
  这时候!
  院子外传来了一阵阵脚步声。
  许多一直与赵家交好的村民纷纷汇聚了过来,当然也有过来看热闹的。
  如今赵家出了一个将军,在沙村,甚至是整个沙丘郡来说这都是一个大人物了,自然许多人都有些讨好的意味。
  “赵家的,恭喜了。”
  “你家赵封小子出息了。”
  “是啊。”
  “你家赵封小子都成了将军了,我们来恭喜你。”
  “以后你日子不用那么苦了……”
  一个个大婶子走到了院子里,纷纷向着赵氏表示祝贺。
  看着这些人,赵氏也是一如往常的笑容,一一回应着。
  ……
  咸阳,章台宫内!
  嬴政坐在了王位之上,面前则是几个大秦的重臣,但此刻这些重臣神情各异,手中还各有传阅的奏疏。
  “都看完了?”嬴政开口道。
  “回大王。”
  “臣等已经传阅完毕。”王绾恭敬回道。
  “赵封将军之策,如何?”嬴政扫视一圈,问道。
  “老臣以为。”
  “如若将降卒整编,隐患太大,还是将降卒贬为奴隶为好,一则无需付出俸禄,避免国库钱粮损耗,二则还是因为隐患太大,如果真的按此整编,在国力上也会多有损耗。”王绾直接说道。
  “臣倒是觉得赵封将军之策可行。”
  “自古以来,战场攻伐有诸多策略,上兵伐谋,韩已亡,国无存,化为我大秦颍川郡,韩之降卒严格而言也是我大秦子民,这也是赵将军所言,不复曾经整编降卒之患。”
  “以前降卒降而复叛,归根结底是母国尚存,让他们并非真心归附,但如今韩都已经亡了,他们难道还敢背叛不成?我大秦律法,株连其全族,如若他敢,那就以其全族之命杀鸡儆猴。”
  “再而。”
  “降卒整编于我大秦而言绝对有利,大秦志在灭诸国一统天下,每灭一国,必会收降大批降卒,这些自战场上退下的降卒皆是不弱的战力,远远比我大秦重新训练新兵要更好,而且付出的国力损耗也更少。”
  “赵将军所提议整编之策,在未曾转为锐士之前,仍为降卒之身,吾大秦对于他们付出的只是一日饱食,无需支出岁俸,这也避免了极大国力损耗。”尉缭则是站出来附和道。
  相比于王绾这等守旧派,尉缭作为鬼谷弟子,自然是十分开明新颖的。
  赵封此间提出的整编之策,立刻就被他认定了,并且觉得可行。
  “廷尉说说看。”
  嬴政没有直接决断,又看向了李斯。
  “臣虽然不懂太多的军事调度,更不懂军中整编诸事。”
  “但少府出自鬼谷,习兵伐谋,对军队的见解自然是远远超过臣等这些深居于庙堂之上的人,所以臣认为少府言之有理。”李斯抱拳说道。
  这些话说下来。
  的确是说了很多。
  但并没有表明李斯的意思,而是附和了尉缭的意思,顺带的也将王绾是居于庙堂之上的人,根本不懂而抨击。
  不得不说。
  李斯说话当真是一语双关。
  不愧是混迹朝堂的大臣。
  听着李斯这话。
  王绾老眼之中闪过一抹不满,但在秦王面前,也不敢太过。
  “或许少府言之有理,但这一切还需时间才能得到佐证。”王绾瞥了李斯一眼。
  而这时。
  一直未曾开口的王翦说话了。
  此番有关于军议,王翦与蒙武自然也在其中。
  “赵封之策,臣附议。”
  “臣多年来一直在军中,此策可行。”王翦直接表明了态度。
  闻言。
  嬴政微微一笑:“上将军言之有理,赵封之策的确可行。”
  “此策在于釜底抽薪,攻心为上。”
  “一则所有韩降卒已经失去了母国,他们已经无处可逃,他们的家小都在吾大秦掌控,如若叛,全族诛。”
  “二则赵封以让降卒成为吾大秦真正的锐士作为利诱,杀敌建功就可成为锐士,给予每一个降卒机会,孤相信,没有任何一个降卒能够拒绝,这也是军功制对降卒的另一种体现。”嬴政缓缓开口道。
  看似召来了重臣商议,实则这些话已经让嬴政决定了,同意赵封所提之策。
  “大王圣明。”尉缭率先开口附和。
  殿内其他大臣也是纷纷附和:“大王圣明。”
  “上将军。”
  “传孤诏谕,准予赵封施行此策。”
  “孤给他时间,如若他真的可以让降卒形成战力为我大秦所用,孤必赏。”嬴政沉声道。
  “臣领诏。”王翦立刻道。
  “启奏大王。”
  “臣有一事上奏。”
  “事关赵国。”
  尉缭这时开口道。
  “说。”嬴政看向了尉缭。
  “臣得到了一些消息。”
  “赵国似有对他国动兵之心,如今赵国最精锐的边军已动,赵国的廉颇与庞煖似乎也向邯郸而去。”尉缭沉声说道。
  “赵偃。”
  提及赵国,嬴政就想到了赵偃,脸上也不由得露出了一抹冷意来。
  “得位不正,朝堂上下乃至于民间都对其议论不断,赵偃想要改变这等局面就唯有对外扩张,开疆拓土。”
  “他有动兵之心并不意外。”嬴政淡淡一笑。
  对于赵偃的目的,他已然看透了。
  “大王所言极是。”
  “这赵偃此刻是迫不及待的想要开疆拓土来证明自己,但他有此心思,却也不敢施行。”
  “因为有我大秦在,他此刻最害怕的就是我大秦,害怕大王。”
  “如若他动兵,最担心的自然就是我大秦会趁机对其动兵,所以在确保我大秦不会对其动兵之前,赵偃也断然不敢动兵。”李斯笑着说道。
  “孤,想要让赵国动兵。”嬴政带着一脸严肃的开口道,目光则是看着众臣。
  “赵王此刻应该也是如此之想,迫切的想要与我大秦签订不攻盟约,以此来获取动兵之机。”
  “臣以为,可派遣使臣入赵,言明我大秦要结盟不攻之心。”尉缭立刻说道。
  “赵国此刻想要与我大秦结盟是为了进攻他国开疆拓土,那我大秦该以何等理由?”嬴政看着尉缭问道。
  尉缭躬身一拜,笑道:“颍川不稳!再对外散播消息,颍川各地韩余孽造乱不断,我大秦国力消逝,军力疲敝!”
  “再刻意渲染出我大秦害怕赵国会袭我大秦边境,援韩的消息,如此必可让赵偃打消戒心,与我大秦结盟。”
  听到这。
  嬴政眼前一亮,笑道:“不愧是孤的鬼谷伐谋,此策不错。”
  “只要我大秦示弱,赵偃必然上套。”
  “在他心底,他更是想要与我大秦结盟,避免被我大秦自后来攻,先行让其签订盟约与他国去攻伐,待得交战不可回撤之时,吾大秦直接挥军攻赵,必可攻占不少赵国城池。”
  闻声!
  众臣也全部都是向着嬴政一拜,都明白了这个年轻君王的心思。
  “大王圣明。”
  群臣齐声道。
  “布局之事,便交给尉卿去办了。”
  “此事只有孤与诸卿耳中,如若外传,孤绝不会宽赦。”嬴政沉声道。
  “臣等明白。”群臣立刻应道。
  而尉缭也是欣然领命。
  “流言散开之后,出使赵国求盟之事还需一能臣。”
  “诸卿可有人举荐?”嬴政又问道。
  “启奏大王。”
  “臣举荐上卿姚贾,他辩才为上乘,自从入我大秦之后,一直苦思为大王效力,如今终有机会,相信他绝不会让大王失望。”李斯立刻上奏。
  听到姚贾之名。
  嬴政略带几分沉思之色。
  思绪也不由得回到了当年。
  当年!
  姚贾曾经是赵臣,奉昔日的赵王之名,联合楚,韩,魏三国一起,四国伐秦。
  能力的确是有能力。
  但之后入使秦国,紧接着就被赵国驱逐。
  入秦之后。
  姚贾凭借他的口才还有能力得到了嬴政的几分看重,于是拜他为上卿,食邑千户。
  而当年姚贾入秦。
  自然也引起了诸多的议论,其中有着盛名的韩非更是说出了一句话:梁之大盗,赵之逐臣。
  可见这一句话的讽意。
  或许。
  这也是历史上为何姚贾为何要与李斯一起将韩非给毒死了。
  韩非之话也是一个深层原因,将姚贾给毒死了。
  “出使赵国,理当有身份显赫之人代表我大秦,更能够彰显我大秦迫于形势求盟,臣举荐昌平君芈启,论身份,他乃是长公子之母的父亲,论地位更是我大秦的上卿,由昌平君出使更适。”王绾站出来,大声提议道。
  显然。
  他也是为了与李斯去争。
  听到王绾的话。
  嬴政也面带沉思。
  王绾与李斯则是忐忑的看着嬴政,作为大秦的臣子,如今朝堂已然明朗,尽在王权执掌之下,他们身为臣子如若想要一直昌荣,唯有依靠君王,故而也只有提议权。
  “相邦所言极是。”
  “以昌平君的身份去,的确是更可让赵偃相信我大秦是迫于求盟。”
  一会后,嬴政缓缓开口道。
  闻言。
  王绾立刻露出了喜色,李斯则略带失望。
  此番出使之功若成,自然是大功一件。
  “昌平君虽有所能力,但也是自军中出身,于出使辩才并非完全,姚贾则有辩才。”
  “传孤密诏。”
  “以芈启为正使,以姚贾为副使,待得尉卿布局完成,时机一到,两位爱卿立刻前往赵国出使。”嬴政当即说道。
  柳暗花明又一村。
  原本以为自己举荐无用的李斯此刻也是一脸笑容。
  “大王圣明。”
  王绾与李斯对视一眼,齐声回道。
  “父王。”
  “韩非已经关在诏谕近半月时间了,不知父王要如何处置他?”
  “儿臣久闻韩非乃是当世大才,如若能够为我大秦所用,必可壮我大秦国力。”
  扶苏站了出来,躬身道。
  此话一落。
  殿内的李斯心底一忐,眉头忽然间一紧。
  “果然是真的。”
  “扶苏正在拉拢韩非。”
  李斯袖子里的手不由得捏紧了。
  对于自己这个同窗的才能,李斯是非常清楚的。
  如若让韩非真的为扶苏所用,那对他而言绝对不是什么好事,另一个法家大才,用来对付他?
  李斯瞬间就明白了扶苏的意图了。
  “启奏大王。”
  “臣曾经与韩非同在稷下学宫求学,并师从荀子老师。”
  “以臣来看。”
  “韩非素来忠义,想让他安心归附大秦,定然不容易。”李斯立刻站出来,表现的一脸无奈,还有了解韩非的样子说道。
  “那依廷尉所言,韩非不能为孤所用了?”嬴政看向了李斯道。
  韩百官是与韩非一同押赴而来,但那些百官愿意归顺的,有能力的,已经被安排差事了,并且家小也将接到大秦为质。
  而那些不愿意归顺的,官大一点的被直接处死,家族之人被贬为奴隶。
  但唯独韩非。
  在将韩非抓到了大秦后,嬴政一直未曾传召,而是将他关在了诏狱之中,并没有去理睬,或许是为了打磨一下韩非,在之后召见韩非时也可以水到渠成的收为己用。
  “父王。”
  “儿臣觉得韩非此人既有才,自有傲。”
  “只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必可让其为我大秦所用。”
  “儿臣愿意替父王去诏谕劝降韩非,请父王恩准。”扶苏躬身一拜,直接请命道。
  而李斯见此,心底一急,当即也走出来:“大王,韩非乃是臣之同窗更是多年至交,臣愿前去一劝。”
  看着殿中两个抢着要去劝降韩非的两人,嬴政稍稍扫了一眼,当看到了扶苏后,眼中闪过一道稍微的厌色,但一闪而逝。
  只是一瞬间。
  嬴政就将目光落在李斯身上:“廷尉替孤去一趟吧。”
  “臣领诏。”李斯立刻应道,余光扫过王绾,带着一种得意。
  而扶苏则是有些失望的退到了一边。
  王绾充满忧色的看了一眼。
  待得群臣退下之后。
  “王绾。”
  “扶苏。”
  “一而再,再而三……”
  嬴政凝视着殿外,冷冷吐出了两个名字,似乎带着一种深意。
  而侍奉在一旁的赵高听到后。
  表情上没有任何的变化,但心底却是一喜。
  王宫之中。
  扶苏与王绾并肩而走。
  “公子刚刚心急了,你是万万不能向大王提出要去劝降韩非的。”王绾老脸带着忧色的说道。
  “为何?”扶苏不解的道。
  “对于君王而言,你知道最在乎的是什么吗?”王绾反问道。
  扶苏想了想,道:“权利?”
  “正是权利。”
  “而结党营私,更是被君王视之为禁忌。”
  “韩非乃是囚徒,并未归顺我大秦,你对这韩非如此热衷,表现太过。”
  “公子虽为长公子,但终究并不是储君,这等事情你开口去提,便充斥着要拉拢韩非为公子所用的意思,哪怕公子心中再想,也不能在大王面前表现出来。”王绾一脸叹息的说道。
  “难怪父王会选择让李斯去劝降。”
  “此间我却是恶了父王了。”扶苏一脸恍然。
  “当初老臣想让公子获得兵权之助,为他日晋位太子而铺路,故而命人暗中散播大王有意赐婚王家女于公子,此事实则是老臣对大王的一种试探,大王并未阻止,当日朝堂之上也乐见其成,可见在大王心中,公子非常的重要。”
  “所以今日之事公子也无需担心。”
  “以后一定要注意在大王面前不可表现太过,一定不要表现去争。”
  “王族无父子,唯有权利。”
  “公子一定要铭记于心。”王绾十分严肃的道。
  扶苏点了点头,躬身道:“多谢王相教导。”
  “恭喜无需如此,老臣会为公子殚精竭力。”
  “此番虽然公子没有机会亲自去见韩非,但至少让公子的外祖父获得了出使赵国的机会,只要昌平君立功,这功劳就是公子的。”
  “李斯,终究还是不如公子在朝堂的势力。”
  “他,斗不过我们的。”王绾冷笑着说道。
  而这时!
  李斯缓步向后走来。
  当看到了交谈之中的王绾与扶苏,李斯甚至都没有停下脚步。
  “廷尉真是春风得意啊。”
  “长公子在此,也不知行礼?”
  看着李斯侧身而过,王绾眉头一皱,冷冷道。
  “为何要行礼?”
  “长公子虽为公子,却并非太子,本官要行礼也理当对大王以及太子行礼。”
  “论官阶,扶苏公子还不如本官。”李斯回过头,带着几分冷意的回道。
  随后直接转身离开。
  从这态度上来看,就知道李斯与王绾之间有多么水火不容,甚至都不掩饰了。
  ……
  ps:七千字送上,感谢订阅支持,拜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