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全属性破两千!嬴政曾经之承诺!灭
作者:无谅666      更新:2024-04-18 14:40      字数:7689
  时间流逝!
  一个月过去了。
  这一场雪原之景逐渐的退去,随着大雪退去,温度也是逐渐的提高了。
  大秦境内,一切安稳。
  只不过对外,颍川郡的乱象就未曾平息过,这些也被赵国的暗探看在了眼里。
  赵,龙台宫。
  “时机已到,开疆拓土之机已成。”
  “传寡人诏谕,赐虎符,命庞煖将军即刻攻燕。”
  赵偃一脸意气风发,大声下诏。
  随之。
  身边的寺人直接捧着一个装着虎符的盒子,向着殿下走去。
  而一个老将缓步走了出来,恭敬的将虎符接了过来:“臣赵葱,替庞煖上将军接印。”
  “赵卿。”
  “你前往边境之后,一定要告诉庞老爱卿,寡人期待覆灭燕国而归。”
  “待得他凯旋,寡人一定亲至城门迎接。”赵偃一脸笑容的说道。
  “臣一定将大王的话带到。”赵葱大声回道。
  “启奏大王。”
  “臣,有本奏。”
  这时。
  廉颇站了出来。
  看到廉颇,赵偃眼中就闪过一抹厌恶,但在这朝堂之上廉颇威望不小,赵偃也是没有表现出来:“廉卿有何事启奏?”
  “老臣以为。”
  “我大赵不可贸然对燕国动兵。”
  “一则有强秦在西,如若在我大赵进攻之时,秦国忽然发兵攻我大赵,那可就大事不好,二则如若我大赵对燕国用兵,师出无名,将会为诸国所弃。”
  “故而,老臣请大王收回成命。”廉颇大声启奏道。
  此话一落。
  赵偃眉头一皱,冷冷的看向了廉颇。
  为了这一次对燕国动兵,赵偃已然做了近一年的准备,只要能够灭燕,开疆拓土,那他就是赵国的开疆拓土之君,民间乃至于朝堂之上的一切议论都会烟消云散,他赵偃将成为明君。
  可眼下这个廉颇竟然又要坏自己好事,赵偃心底自是无比厌恶。
  “吾大赵三十万大军已经屯于边境,庞煖老将军也已经亲赴,所有辎重粮草皆已准备,如今你告诉寡人的不可动兵。”
  “廉卿,你是不想看到我大赵昌盛吗?”赵偃带着几分冷意的喝道。
  但廉颇根本不惧,坦然迎上了赵偃的目光,无畏道:“老臣一心为赵,绝无私心,之前大王暗中调兵,老臣根本不知,如若老臣早知,定然会劝阻大王。”
  “大王与秦国所立之盟,根本不可信,只要嬴政想,随时可撕毁。”
  话音落。
  赵偃脸上怒意更深:“够了,秦国如今内乱不稳,韩地乱象不断,嬴政可没有心思来攻我大赵,这一次立下盟约是嬴政费尽心思求的,他是求着寡人不攻他。”
  “以老臣来看,韩地乱象或许是秦国故意为之……”廉颇立刻说道。
  他行军打仗多年,见识过的谋略计策无数,韩地的情况太过诡异了,实在是不像真正的乱。
  “够了!”
  赵偃怒喝一声。
  廉颇之言,处处否决自己,这让赵偃很下不来台,动兵是赵偃为了开疆拓土所想,而答应与秦国签订盟约,这也是赵偃的意思。
  “廉颇。”
  “伱大胆。”
  “不要以为你是三朝老臣就自以资历处处否决大王。”
  “如今我大军兵马已经调动,正是大王开疆拓土的最好时机,你怎敢如此忤逆大王?”
  郭开此刻立刻站了出来,对着廉颇一阵驳斥。
  这是一个最好表忠心的机会,郭开又怎会错过。
  “老臣一切都是为了大赵。”廉颇坦然道。
  或许从这话语之中就可看得出廉颇的心思。
  他一心为了赵国,却并不是为了赵偃。
  他忠于的是赵国,也并非赵偃。
  或许这也是他不被赵偃所喜的原因所在吧。
  “既是为了大赵,那就给寡人闭嘴。”
  “赵卿,速速拿虎符前去命庞煖上将军进攻。”赵偃大声喝道。
  “臣领诏。”
  赵葱没有任何犹豫,捧着虎符,转身离开了大殿。
  看着赵葱离开的背影,廉颇老脸上露出了一抹焦急之色。
  这时!
  “大王。”
  “廉颇老将军或许话语有些刺耳,但所言有理,秦国不得不防,嬴政阴险狡诈不得不防。”
  曾经的赵国太子,如今的赵宗室之首赵佾站了出来,力挺廉颇的说道。
  “不劳大哥多虑了。”
  “寡人已经派人与魏国信陵君交谈,如若秦国真的敢对我大赵动兵,那信陵君就将起兵直扑韩地。”
  “再而,既廉颇老将军有心,寡人给你十万大军,替寡人防备秦国。”
  “如若秦国真的来攻,你怎能抵御?”赵偃冷冷说道。
  “老臣愿意领兵镇守边境。”
  事已至此,为了赵国的安危,廉颇自然是立刻领命。
  “好。”
  “既然老将军有心,那寡人就成全你。”
  “如若秦国真的来犯,如若在老将军的防守下被攻破边境,那就是老将军之罪了。”赵偃带着一种深意的说道。
  显然,这也是一种威胁。
  “老臣明白。”廉颇自然无惧。
  “好了。”
  “散朝。”赵偃一挥手,不再多说。
  原本他还意气风发的要说些什么的,但被廉颇打断了,此刻他也是非常的不爽。
  待得归于寝宫。
  “这个该死的老东西,事事以说教的态度对待寡人,自持所谓的三朝老臣,自以为是。”
  “寡人如今是王,他怎敢如此?”赵偃愤怒的在寝宫内摔着。
  而在他面前则是赵偃最信任的郭开。
  “大王息怒。”
  “那老东西已经老迈,活不了多久了。”
  “再而。”
  “这一次的确有铲除廉颇的大好机会啊。”郭开一边宽慰着赵偃,一边冷笑着道。
  “怎么除掉他?”赵偃立刻问道。
  廉颇在整个赵国的威望极高,如果只是单单的说直话被处置,那整个赵国必然会议论四起,对于赵偃而言影响也是极大的。
  “如果真的被廉颇料到了,秦国真的要发兵攻我大赵,如果廉颇守不住,这不就是上好的理由处置他?”郭开冷笑着。
  “这可很难发生,再而,寡人不相信嬴政敢动兵。”赵偃一脸自信的说道。
  为了这一次攻燕,赵偃筹划了很久了,这种筹划也让他无比自信。
  “臣会替大王盯住廉颇这个老东西,如果他真的做出了什么,臣一定会第一时间对付他。”郭开继续表忠心。
  “还好寡人在朝中有你啊。”赵偃一脸欣慰。
  渭城!
  军营内。
  随着严寒退去。
  赵封麾下的锐士也开始了操练。
  相比于年前。
  此刻军营内的锐士明显多了。
  显然是在年关过去之后,新兵已经入营了。
  “将军。”
  “此番入营新兵总计一万三千人,加上我军原有锐士以及刑徒军,我军兵力总计八万余。”
  “而这八万余众也重新整编为六个万将营。”
  军营点将台上。
  章邯恭敬的向着赵封禀告道。
  “恩。”赵封点了点头,看向了校场之上训练的锐士。
  “如今是哪一万将营驻守边境?”赵封开口问道。
  “回将军,是陈涛将军统领驻守巡视。”屠睢立刻回道。
  “传本将令,将边境驻守的大军调回来。”赵封沉声道。
  “赵将军。”
  “如今轮值还不到十日,尚需二十日才轮值。”赵佗走上前,抱拳说道。
  “本将知道。”
  赵封看了一眼,随后道:“张明,派人传陈涛将军率军归营。”
  “诺。”张明立刻领命。
  见此。
  一旁的屠睢立刻想到了什么:“将军,难道魏国要敢对我大秦动兵不成?”
  “谁知道呢?”赵封笑了一声。
  “魏国对大秦动兵?”
  赵佗几将相视一眼,都带着几分惊凝。
  “将军。”
  “就凭魏国,他们敢对我大秦用兵?”赵佗有些不信的说道。
  赵封也懒得去解释什么。
  “从今日开始加固城防,修葺城墙,加固城门。”
  “此事交给你,屠睢将军。”赵封看向了屠睢道。
  “末将领命。”屠睢立刻应道。
  “除此外。”
  “将所有朝廷调拨来的粮草都隐蔽好,至少要足够我军三个月之用。”
  “这一段时间会有箭矢调拨运来,此事交给章邯将军去做。”赵封又说道。
  “末将领命。”章邯立刻应道。
  “其余几位将军继续训练锐士,做好随时备战的准备。”赵封沉声道。
  “末将领命。”赵佗三将立刻回道。
  就在这时。
  “李将军传来军报。”
  张明去而复返,手中拿着一封军报。
  “直接念吧。”赵封一摆手。
  “赵国已经对燕国动兵,赵上将军庞煖已经率军攻破燕国边城,大军蓄势猛进,燕军难以抵挡,短短半个月已经连失近十城。”张明大声念道。
  此话一落。
  众将皆惊。
  随后。
  所有人似乎都明白了赵封此番备战之举。
  “赵国对燕国动兵,我大秦必然会趁此机会对赵动兵,一旦我大秦动兵,与赵国结盟的魏国必不会坐视,而是会兴兵攻我大秦,而第一个就是我渭城。”
  “将军早就看明白了,所以让我们积极备战,加固城防。”章邯当即说道。
  “可是我大秦与赵国签订了互不侵犯盟约,大王会对赵国动兵吗?”赵佗说道。
  赵封瞥了赵佗一眼:“你太小看大王了,一纸所谓的盟约如果有约束,那这天下早就不会有战争了。”
  赵佗心底一颤,立刻点了点头。
  “好了,既然都明白本将为何备战,就都去准备吧。”
  “只待魏国来攻,最先面对的就是我军。”
  “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机会来了。”赵封一摆手,沉声说道。
  “诺。”
  众将齐声应道。
  “魏国进攻,这一次我必须凭军功踏入主将之位,获得主将的气运官印。”赵封心底暗道。
  经过了这么长时间。
  赵封的实力提升也很显著。
  宿主:赵封
  年龄:17岁
  境界:先天五重天(境界越高,真气越强,对自身实力发挥越强。)
  力量:3510(力量越强,可爆发出相应力量。)
  速度:2287(数字越高,速度越快。)
  体质:2181(体质越强,受伤恢复快,体力源源不绝,更快恢复真气速度。)
  精神:2185(精神力可外放二十一丈,修炼可吸纳二十一丈虚空天地灵气。)
  寿命:155年
  功德:563点(可转化为自由属性点,可转化为技能点)
  随身空间:29立方
  修炼功法:龙象诀
  武技:降龙掌,爆裂拳……
  这些日子的修炼,赵封已经全属性突破到了两千点,并且又获得了一个宝箱,开出了一些黄金来。
  “争取这一战后,全属性突破三千点以上。”
  “魏国。”
  赵封凝视着魏国所在的北方,心底暗暗期待着。
  大秦,咸阳!
  朝议大殿内。
  燕太子姬丹跪在了大殿,手捧国书,对着高位之上的嬴政一叩首:“赵国无道,行不义之兵攻我燕国,我燕国儿郎为护卫家国死伤惨重,但并非不义赵国之对手,今,燕国太子丹奉燕王诏谕,恳求大秦发兵援我燕国,救我燕国数百万子民于水火。”
  燕丹的声音在颤抖,话音也带着一种凄苦感染。
  看着曾经一同在赵国为质的挚友,嬴政的心底并没有太多的波澜。
  自从登上这王位之后,一切都变了,物是人非。
  自己亲生母亲都可以背弃自己,又何况所谓的挚友。
  “吾大秦已与赵国签订互不侵犯盟约,燕太子请求,孤无法答应。”嬴政缓缓开口道。
  “秦王。”
  “难道你忘记了当初在赵国所遭受的屈辱了?”
  “当初你说过,一旦继位称王,一定要灭赵复仇,难道当初的承诺你忘记了不成?”
  听到嬴政拒绝,燕丹急了,急忙大声的说道。
  而看着燕丹如此,还如此大胆说话,大秦朝堂上的群臣不由得眉头一皱。
  “放肆。”
  “在我大秦朝堂之上,你怎敢对大王无礼。”王绾一声怒斥。
  “太子丹,你此举未免过了。”李斯也出声呵斥。
  “放肆。”
  “外臣来此,胆敢对大王如此无礼。”
  ……
  一个个大秦臣子纷纷对着燕丹怒目而视,怒斥不断。
  在这声声的怒斥下,燕丹并没有惧怕,而是一脸愤怒的看着王位上的嬴政,似乎嬴政违背了当初与他的承诺而恨。
  嬴政一抬手。
  朝堂上的怒斥之声逐渐平息。
  “秦赵之盟,互不侵。”
  “燕太子请回吧。”嬴政仍是十分平静的道。
  在话音落下。
  任嚣带着几个禁卫军来到了燕丹的身后。
  “燕太子,请吧。”任嚣一抬手,指着殿外道。
  燕丹满脸不甘还有愤怒的站了起来:“秦王政,我算是看明白了,当初的一切你都忘记了。”
  说完。
  燕丹愤然甩袖离开。
  “这么多年了。”
  “竟还是太过天真啊。”
  嬴政看着燕丹的背影,眼中带着一种失望之色。
  承诺?
  幼年时期承诺?
  这燕丹也真的是太过天真了。
  国与国之间,利益为先。
  岂会是一个幼年的承诺能够兑现什么。
  “大王。”
  “这燕国太子未免也太过天真了,空手而来,竟还想让我大秦出兵解围。”王绾带着几分嘲讽的说道。
  “的确是太过天真。”
  “如若我大秦动兵,损耗的国力以及粮草不计其数,他空手而来就想让我大秦出兵,可笑至极。”
  “从这燕太子的表现来看,以后燕国若是他为王,只怕存国不长。”
  一众大臣也不由得嘲笑了起来。
  “好了。”
  “毕竟是一国太子,无需太过了。”
  “诸卿,散朝吧。”嬴政一摆手,缓缓站起身来后,离开了朝议大殿。
  而在章台宫内。
  大秦三个上将军罕见齐聚在了一起。
  王翦,蒙武,桓漪。
  “臣参见大王。”
  三个上将军同时向着嬴政一拜。
  “赵对燕国动兵了,如今已经攻破了燕国边境,并且攻势迅猛,三位爱卿应该知道了。”嬴政看着三人道,同时一抬手示意三人免礼。
  “赵国屯兵于燕赵边境,燕国虽然情报不行,但在大王暗中授意下透露,让燕国也有了时间准备防守。”
  “燕王喜下诏,命上将军卿秦率领大军二十万驻守燕边境,以乐乘为副,防守赵军。”
  “但庞煖是赵国统兵悍将,以骑战一战破燕军,让燕军损失惨重,继而后撤。”
  “如今燕国十余城池都落入赵国控制了。”王翦缓缓开口道。
  “燕国无能将啊。”
  “这乐乘,如若我所记不错。”
  “昔日他曾为燕国上将军,率军攻赵,结果为赵国所俘,被赵国的先王赵丹封为武襄君,之后赵偃继位,原本想要派遣乐乘去替廉颇掌军,结果被廉颇的部下给率军攻击,差点身死。”
  “这乐乘也就趁机逃回了燕国。”
  “如今竟然又被燕王喜用来统兵了。”蒙武冷笑一声,透出嘲讽。
  “燕国的确无将可用。”
  “而且后继之君也并非能人,就凭燕丹今日朝堂上的表现,燕国交到燕丹之手必亡。”桓漪也说道。
  听着三将的话,嬴政微微一笑:“孤,要动兵灭赵。”
  闻言。
  大秦的三个上将军并没有任何的惊讶之色,反而纷纷对着嬴政一拜:“臣请命!”
  显然。
  他们都不想错过这一次立战功的机会。
  “王翦。”
  “上次灭韩就是由你统兵,如今攻赵,你竟然还想抢?”
  看着身旁的王翦也请命,蒙武顿时不爽的说道。
  “就是。”桓漪立刻附和了一句,然后对着嬴政道:“大王,此番选择理当选择北疆与函谷了。”
  “你们两个家伙都联合起来对付我了。”
  “赵国在诸国之中的国力最强,没有我蓝田大营,难道你们能够灭赵?”
  “还有蒙武,你北疆的任务是防守那些该死的异族,如果你们动了,就不怕异族越过长城屠杀我大秦的子民?”王翦一瞪眼,立刻道。
  “虽说要防范匈奴,但我北疆有二十万大军,足可挪动十万去灭赵。”
  “北疆锐士绝不输蓝田。”蒙武十分自傲的说道。
  “函谷也有二十万锐士,可全军出动,为大王灭赵。”桓漪也当即说道。
  “蓝田大营三十万锐士随时可为大王而战。”王翦自然也是当仁不让。
  灭赵之功。
  这可比灭韩更大。
  哪一个大营争取到了就拥有立下滔天战功的大好机会。
  “如若我大秦三大营齐动,国库钱粮可经不起如此消耗。”嬴政淡笑了一声。
  听到这话。
  三将也不再争:“一切听凭大王诏谕。”
  “此战,蓝田与北疆动,函谷随时听诏。”嬴政表情变得严肃,沉声道。
  “敢问大王,哪一大营主攻?”王翦立刻问道。
  “蓝田主攻,北疆则是给孤拖住李牧二十万赵边军。”
  “蒙卿,以十万兵力拖住李牧二十万,你可能做到?”嬴政严肃的看着蒙武。
  “臣誓死完成大王所命。”蒙武当即一拜。
  见此。
  嬴政从王位上站起来,缓步向着后殿走去。
  王翦三人立刻跟了上去。
  后殿内。
  六国的旌旗插在了大殿的中心,还有着一个覆盖了数丈之大的地图,不过这地图有山有水,国界分明。
  对于这后殿的地图,对于大殿内的六国旌旗,王翦三人并没有任何的诧异,显然他们早就步入其中过。
  “可还记得此殿是何时有此布置?”嬴政转过身,看着三个上将军。
  “乃是大王当初平定嫪毐,加冠亲政之后。”
  “当初臣等亲眼所见大王布置这天下之景,插上六国之旌旗,更是听到了当年大王曾在此天下地图前许下的重誓,一统天下,凝华夏唯一。”王翦恭敬的回道。
  遥想当年之景,王翦此刻也是十分震撼。
  当年。
  大王才刚刚亲政,那等霸气,那等王者姿态,深深感染到了王翦,也是自那以后,王翦全心全意的为秦尽忠,为大秦一统而努力。
  “上将军记得很清楚。”
  嬴政笑了一声,随而转过身来,站在了这巨大的地图前,目光凝视着地图上的诸国,扫视间,定睛在了原本韩国的疆域之上,原本的韩也成为了颍川郡。
  “天下诸国,韩已为我大秦吞并,但终究孤才灭其一最弱。”
  “天下尚存五国。”
  “赵,楚,燕,齐,魏。”
  “五国之中,以赵国力最强,拥兵六十万,雄踞一方,想要灭赵,需倾吾大秦举国之力。”
  “此战之关键,诸卿应该明白。”
  “赵偃派遣了三十万精锐攻燕,将被燕国死死拖住,代地则是李牧统领二十万大军镇守,赵国内仅存十万大军,这是我大秦绝无仅有的机会。”
  “孤自去年布局,让赵国掉以轻心,轻视我大秦,求赵签订盟约,为的就是如今的大好时机。”
  “此时机,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王卿,蒙卿,桓卿,你们可明白?”嬴政眼中带着一种炙热的目光,凝视着他的三个上将军。
  “臣明白。”三将异口同声道。
  “此战之关键。”
  “三位上将军可有何补充?”嬴政看着三将。
  “回禀大王。”
  “对于赵国,臣自归来起就开始筹划了。”
  “赵魏乃同盟之国,如若我大秦攻赵,魏国不会坐视,必会兴兵。”王翦走到了地图前,指着魏国之景说道。
  “所以上将军就在魏国边境布置了一军。”嬴政微微一笑。
  “镇守渭城的赵封就是王翦安排的。”
  “不得不说,你此举安排的巧妙,如若不是有你安排,或许太后就要落入赵国之手了。”蒙武沉声道。
  “赵封救下太后完全是偶然,我让其镇守渭城的目的就是为了防范魏国。”
  “三晋原本为一体,分为赵魏韩三国之后,多年来互有摩擦,但随着魏国国力衰败之后,转而依附赵国形成同盟,魏国国力不如赵,但举国可战之兵仍有三十余万。”
  “一旦我大秦攻赵,魏国必动兵,但不会动举国之兵。”
  “魏国动,颍川郡渭城必被其攻伐,隐藏于颍川的韩贵族,不臣我大秦之人必会反。”
  “故而臣以渭城为主,让赵封坚守,再以李腾为首镇守颍川,一旦颍川有乱象,李腾立刻率军镇压。”王翦指着地图,将他的谋划说了出来。
  “赵封虽然悍勇,但终究只是一个副将,麾下之兵不过五万,他真的能够挡住魏国至少十几万大军的进攻?”
  “一旦渭城失守,整个颍川郡危矣。”桓漪则是有些怀疑的道。
  “错。”王翦摇了摇头:“赵封麾下有十万大军。”
  “哪里来的十万?”蒙武也是一脸惊讶。
  王翦也不多言,当即躬身向着嬴政一拜:“臣请命将颍川其他两万余降卒交给赵封调拨。”
  “降卒成军,还是危难之时,你就不怕降卒临阵倒戈?最终害得渭城失陷?”
  桓漪眉头一皱,更是不解的看着王翦。
  此举。
  称得上一个昏招。
  哪怕是嬴政,听到了王翦此刻的请命也是有些犹豫。
  三万降卒,还在五万锐士的掌控之下。
  如若再加两万,那兵力就与锐士相当,还是守城。
  “大王。”
  “对于刑徒军,臣收到了赵封每隔十日一报,刑徒军入军后,皆可战。”
  “此战,或为艰辛,但臣相信赵封的能力。”
  “如若渭城失守,臣愿领罪。”王翦一脸郑重的道。
  此话一落。
  蒙武和桓漪两人都被王翦这话给惊到了。
  ……
  ps:七千字章!谢谢订阅!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