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按功绩挑人
作者:岁月如梦      更新:2024-04-18 17:05      字数:4507
  举荐之法并非不可行。
  这本就是天下贵族们,累世之功所积攒的福利。
  天下之公从未有公。
  无论是过去,现在,未来,这天下如何变化,都不会改变。
  皇帝之子一生下来便拥有贵族子弟所不能比拟的地位。
  贵族之子一生下来便拥有普通人家一生所不能触及到的地位。
  就算是普通人家之中,有钱人家和没钱人家之子,从出生便决定了命运的不同。
  没钱的普通人家子弟想要出人头地,需要付出千倍万倍的努力。
  这在过去、现在、未来都不会有改变。
  也不可能改变。
  武岳点了点头。
  并非要直接封闭世家、贵族的门路,无论任何一个世家、贵族,成长起来的基础条件,便是对皇朝做出过非常大的贡献。
  这一点他同样承认。
  也正是因为如此,才会拥有不一样的地位。
  他想要的,绝不是对世家贵族怎么怎么,全给灭了。
  而是。
  那双手麻烦不要伸的太长。
  不然,伸手砍手,伸脚砍脚。
  “继续!”
  武岳不管朝堂上面剩下的这些百官们如何想,盛长天的话成功引起了他的兴趣。
  而且算是暂且对盛长天有了简单的认可。
  从他提出,到这么短时间内有理有据干净整洁的考虑到。
  就不错。
  盛长天也是面色一息,微微犹豫之后,正声道:
  “其三,臣认为,想要让官员公正无私,非一日之功。”
  “臣在官仪六年,推行官员礼仪,纠正皇城官员行为,却是在这方面,臣有一大胆的想法,不知当讲不当讲!”
  都讲到这里了。
  还当讲不当讲。
  一位位朝臣无语的瞅着盛长天。
  这人倒是学会了一些乌七八糟的东西。
  甚至少数几个熟悉盛长天的人,也是眼睛珠子打转。
  觉得盛长天在语言组织方面,已经更加的成熟稳重了。
  “本君免你无罪。”武岳点头。
  盛长天这才震声而道:“臣觉得,礼部官仪,所注重的方向,错了,不仅错了,而且大错特错!”
  轰隆一声。
  盛长天语出惊人,让在场的百官们都是一惊。
  甚至礼部一位官员直接呵斥道:“盛……尚书大人,官仪所定,已经有千年之久,你休要胡说!”
  就连张成直也面皮微微抽搐道:“是啊,盛尚书,官仪所定,百官礼法所遵,千年不变,何有所错?”
  “而且盛尚书,坐了官仪司仪六年之久。”
  盛长天却犹如金鸡冒顶一般,直勾勾的说道:“官仪,哼!”
  “官仪所管,百官之礼仪,行车座驾,礼法参合,都要在礼法之内。”
  “可那有什么,整个皇朝,没有一处约束官员法度,纠正官员思想之地。”
  “太学以辩政为名,吏部以考核、升迁、贬斥为名,礼部以皇礼、官礼、外交之礼、参拜质礼为名,工部,户部,兵部都没有一处,纠正官员思想之地,约束官员法度之地。”
  “纵然是刑部,那也是事由发而行止,等到官员贪腐败露,才立法纠错。”
  “星君,陛下,臣所所官礼之错,并非官仪之错。”
  “而是,想要让官员公正无私,要……”
  盛长天深吸一口气,目光如熊熊烈火一般燃烧着掷地有声的道:“应当以官仪所定之礼法,纠正百官之思想,纠察百官之法度,对结党营私者予以思想之纠正,对学识之错误者予以学问之纠正,对行为之错误者予以礼法之纠正。”
  “咳咳!”
  听到这话,武岳一个没忍住咳嗽了起来。
  狐疑的瞅着盛长天,感觉盛长天也是穿越子。
  这不就是。
  地球上的学习嘛。
  自上而下,里里外外,天下官员全部学习。
  以皇朝主政为核心,以皇朝颁发政策为中心,让天下天下官员大面积的学习。
  虽然笼统没有概念。
  但这方向。
  真的是……有点牛了啊。
  他都想过要不要搬过来用,可想了许久,这完全是万丈高楼平地起,无处着手,更没有这方面的参考。
  没想到,盛长天竟然第一个提出来了。
  瞅着盛长天的履历。
  他倒是明白了,这位进士出身的盛长天,为什么做了这么久的官,反倒是待在了官仪。
  思想有点超前,有点愤青,敢于指摘旁人犯错,更是对所在部门意见重重。
  所以不招人待见的。
  要不然。
  以这样的出身,吏部左侍郎身边待上几年,直接下放基本上都是郡丞起步,要是有点政绩,现在估计已经是巡域使级别活着域长级别的了。
  可听到盛长天所说之后。
  在场的人,包括张成直在内。
  汗毛倒立。
  极为震撼的盯着盛长天所说。
  差点忍不住的想,这可能是武岳的人,此时站出来,正是受武岳指使所说。
  因为如果这样。
  那将是颠覆性的。
  “这就是武岳丢出来,对付天下各个学派的大杀招吗?”
  张成直心中微微沉思。
  学派问题一直以来都是一个病态发展的过程。
  他即便是清楚,也必须争。
  不争只会脱离现实,被边缘化。
  而学派问题,最大的难点,便是思想。
  每一个学派都有各自的主政思想。
  各抒己见,各有不同,同一个学派更是分出了不同的主政思想。
  因为这个的不同,从而形成了一个又一个的政见不同问题。
  而这,就形成了结党营私,拉帮结派。
  这哪里是公平公正的修正。
  这是要,修正天下人的思想。
  如果按照盛长天所说的方法实行下去。
  那誓必。
  第一个达成的目标。
  就是统一思想。
  而不是统一行为。
  而二者之间,是一种跨越级的难度。
  “呼!”
  张成直沉闷的捂着胸口。
  必须要说几句了,再不说,就迟了。
  其他几个重要人物也是。
  再不说。
  就真的要说不成了。
  可就在此时。
  武岳结论性的武断道:
  “嗯,关于盛爱卿前两个所提,本君甚是欣喜,至于第三个。”
  “这样吧,礼部的官仪,吏部的议事房,抽离出来,成立皇朝政法部,暂且空置,以后再说。”
  此话一出。
  张成直想要说的话憋了回去。
  前两个他也同意。
  后一个这明显,是被武岳给否了。
  总算是松口气。
  不过这司仪和议事房合并成立皇朝政法部,暂且空置,还要回头认真揣摩一番才是。
  “星君,陛下!”盛长天似乎还不甘心。
  前两个解决起来,只要吏部恢复正常,组织科举、举荐考核,铆足劲的发力,肯定能办到,无非就是得罪一些人。
  但第三个,才是重点。
  无论是绩效房,还是官仪,他都看到了这个问题。
  绩效只考核官员功绩,核查,纠正,绩效,以此作为官员考核标准,而官仪管的那些,就等同于没有管一样。
  一天天闲的。
  最核心的问题,还是要预防,端正官员思想。
  但现在。
  “此事再说。”武岳直接打断盛长天的话。
  自然也是有一番考量的。
  皇朝政法部先成立,今后怎么做,随便往里面加就行了。
  而这个部门,可是一个比都察院、廷尉、刑部之权下到乡野还要浩瀚的工程。
  已经不能说是大工程了。
  是真正彻底改变九耀皇朝的浩瀚工程。
  想要做到,非一日之功。
  这个时候,重点还是在都察院、廷尉、刑部三个方面。
  次要点还是在让朝堂恢复正常,并逐级修正、填充方面。
  再次要的,还要就兵部的事情进行大面积的修正。
  而一旦开始皇朝政法部,那就真的是齐头并进的乱麻式的挥刀了。
  尤其是改变思想。
  这种需要慢慢的渗透化改变。
  而不是一刀砍的逼着各个学派造反。
  再者。
  便是主政思想,先决条件完全不成熟。
  各个学派纷纷扰扰,各有千秋,各有利弊。
  也不能一刀砍掉。
  想要确定皇朝政法部,就先要确定,皇朝的主政方略。
  现在还没有。
  尤其是。
  这部门成立,人从哪里来。
  不能从根底上就带上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
  在这种纷乱之中,很容易就长歪了。
  所以,只能空置,先决条件成熟之后,再来推行。
  尤其是这其中。
  还有更复杂的问题。
  那就是武氏一族为核心问题。
  这个部门,必须要武氏一族之中,非常人才担任。
  才能确保武氏一族在皇朝有着至高无上的统治地位。
  他可没有那种大公无私,空悬皇位的想法。
  他现在这个九耀星君之权,不就是一道圣旨而来,一道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地九耀大帝语录中来的。
  这本身就有极其特殊性。
  就在这时。
  葛青、李青、张成奇几人,缓缓的出现在了殿门口。
  后面,则是武岳军将士搬着上千个大箱子。
  三十二年的天下官员功绩统计,是一个无法计量的单位。
  走进来,复命,葛青却是非常的狐疑了起来。
  因为他发现。
  官员们都对他报之以神秘微笑。
  令人很不舒服。
  “礼部尚书门下,可真是人才尽出啊!”甚至张成直还忍不住的低声调侃。
  这让葛青有点懵了。
  他这离开这点时间,是发生了什么吗?
  都这么看着他做什么。
  却是容不得葛青多想。
  武岳的声音已经落地而来。
  “从礼部开始任命!”
  “礼部尚书一下,二十三仪官员,各仪官员,就在这里,全部任命,不放过一个。”
  “现有在朝堂上的官职不变,抽调对应职位有能力者进京。”
  “天武大帝印章准备好,盖一个直接发布调令,本君会立刻将调令下达,争取在三日内,所有需要在调令中的官员,收到调令。”
  “人先启程,五日内恢复大半,其他事情,容后再配合安置各官员家眷等。”
  “开始吧,一起动手,拆箱子。”
  哗啦的一声。
  上千个大箱子被武岳军将士掀开。
  一堆堆的卷书就在箱子之中放着。
  一个人想要看完,没有十天半个月都做不到。
  九耀皇朝有造纸术,更有比造纸术更牛的纸帛技术。
  而这些卷书,全部都是纸帛,可保证千年不腐。
  更有可以历经千年而不褪色的墨水。
  “臣等,遵命!”
  瞅着上千口大箱子。
  下面的官员也是头大如牛。
  顷刻间。
  一个个的都扑在了大箱子上面。
  主要是绩效的查探。
  对有能力者进行筛选。
  筛选的好之后,递交上来武岳确定,就直接下达任命文书。
  瞅着下方群臣们乖乖听话的样子。
  天武大帝的心中就不是个滋味。
  索性就抱着玉玺躺好。
  武岳说用印,他就用印。
  已经绝望了。
  想着干脆将玉玺丢给武岳算球子了。
  可武岳。
  偏偏不要。
  玄龙头玉玺,天下独此一枚。
  “智障,傻叉,哼!”
  天武大帝心理腻歪歪。
  要是当初这些群臣这么配合他。
  他也不至于,让武岳跟脱缰的野马一样,在北疆蹦跶到现如今这种程度。
  就是有说不出的酸楚。
  很快。
  一道起草出来的圣旨就落在了龙案上。
  天武大帝连看都没有看。
  咣叽一下。
  就盖在了上面。
  一名太监轻轻的将圣旨放在一个火炉旁,等墨迹干了之后,卷起来又递交给了一名武岳军将士。
  而武岳军将士则是归类在了青州一栏。
  自然。
  为了最大速度恢复。
  就必须要近。
  基本上十州之地就能填补朝堂上的空缺。
  而礼部。
  也是最好,最快的一个。
  采用的也是群策群力的方法。
  不管是吏部,户部,甚至连工部的人,也参与其中,只要提名,就有太监记录,连同功绩一起地交给武岳。
  五岳一看,行,就这人了。
  那就恭喜这个人。
  中彩了!
  至于有人出彩没有选中,那就只能说。
  运气不好了!
  这种方式选入京官员,无法避免的。
  “这谁挑的,挑的这都是什么,让他别挑了,另外给他换个职位,就这还在吏部,去礼部。”
  武岳十分不满的瞅着一连七八个递上来的提名,直接连本人也给pass了。
  这按照功绩挑人。
  那也是考验人一名官员的眼里的。
  一堆功绩里面挑玉石。
  没点眼力还真的做不到。
  就这么一会。
  武岳就连续给礼部塞了十几个人了。
  免了十几个人的工作量。
  也没有敢说什么。
  很快,礼部的任命文书。
  就堆成了一座座小山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