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请皇甫天
作者:岁月如梦      更新:2024-04-18 17:05      字数:2219
  所有人都在忙碌。
  武岳也不例外。
  兵权是至关重要的一点。
  而想要真正意义上掌握天下兵马,在这个阶段,需要一位比他还要有份量的人出场。
  他带领武岳军平定蛮夷,甚至被皇朝子民成为九耀战神。
  这是荣誉。
  也是他的成就。
  但如果将这样的一份荣誉放在天下将军的面前。
  并不足以让天下各种将领心悦诚服。
  因为他从来没有跟这些将军接触过。
  但有一人却不同。
  一处在皇城超然于外的竹林之中。
  武岳闲情逸致的顺着石台缓步向深处走去。
  入目所在。
  一片清泉。
  有一老头正坐在湖中一块光洁的石头上饮酒。
  倒也是自在非凡。
  饮酒山泉,如神仙下凡来。
  武岳还没有临近,泉中便有声传来。
  “回来了,随便找个地方坐吧!”
  闻言,武岳摇头一笑,轻轻一跃落在了水面上,笑道:“老师知道我来此的目的?”
  老头苍颜白发,手中酒杯脱手而出,向着武岳爆射而来,杯中酒水丝毫未洒出,淡淡残音跟着酒杯弥漫而来。
  “这治天下,如烹小鲜,火大了不行,小了更不行。”
  “而你,拿着三昧真火烧一个铁锅,里面的水顷刻间沸腾,而这铁锅,也化为了铁水。”
  “真的要面对水浇灭火,火蒸干水的问题啊。”
  “小伙子,你太急了啊!”
  武岳伸手以托,托起了爆射而来的酒杯,浅浅一笑,一杯温酒下肚,没有多扯其余话题,简单明了的道:“我需要兵部尚书。”
  “曾经那个被你打了三板子的问题,我不仅要实行,而且还要铁血实行。”
  湖中老头又是一叹,表示十分无语道:“你是想让我皇甫天,晚年不保吗?”
  “屯田兵团制,最大的弊端便是将帅权利过大,无异于封王,一个可以随时调动百万大军的王。”
  “可一旦将帅权利削弱,百万兵马便山头林立。”
  “你要明白,盛世将军不掌兵,乱世将军不下马,万里之外将帅便是天。”
  武岳似乎没有听一般,继续说道:“三年,虽然你的时代过去了,但当年跟随你那些人,如今不是校尉就是将军,遍布四野。”
  “你不出面,我就要去平乱,但我现在还不能离开皇城。”
  湖中老头沉吟片刻,再次问道:“天武大帝你要如何处理。”
  “做到无力朝政。”武岳非常认真的回答道。
  湖中老头叹气道:“或许当初让你继承老夫的遗产,本来就是一个错误的决定,但,谁有能说得上呢。”
  “时隔多年,当年的情分谁能说得上。”
  “哎,再入朝堂,怕是不能全身而退了。”
  “明日早朝,我会前来。”
  武岳点了点头,道:“多谢师父。”
  说完。
  武岳毅然转身。
  皇城传闻,他曾经拜师皇甫天。
  虽然没有人能够证实。
  但他继承前身记忆,却无比清楚。
  前身特种兵穿越,深谙现代军事,但放在这个时代,基本上完全是脱节的。
  想要有所建树,就必须需要有一位身经百战的人引领。
  所以。
  前身便拜师皇甫天学习军略。
  但接触下来之后,皇甫天发现他融会贯通的能力太强大了。
  所以就请辞,当了三天的师傅。
  从明面上转到了地下,十天半个月教一次。
  这才有了皇城盛传却没有人能证明的原因。
  恰逢蛮夷大乱。
  前身只身前往北疆。
  皇甫天便暗中襄助。
  可以说,武岳军的底子,就是早已名存实亡的皇甫军。
  这东西。
  如果皇甫天死了,过个十几年也就烟消云散了。
  但皇甫天活着,当年跟随皇甫天的一代将领虽然也跟着老了,但其家中子弟却在,武将之后,自习军略,比重新打个地盘那要厚重很多。
  而皇甫天。
  若说功劳可以说达到了功高震主的地步。
  曾经是天武大帝的辅政大臣,也是文成武帝的辅政大臣,三朝元老级别的人物。
  在天武大帝登基五年后,果断的甩手,将兵权、门生故旧全部扔掉,包括皇甫军也打乱任由朝堂安排。
  自己也不离开皇城,就在皇城找了一块清闲之地,钓鱼,喝酒,偶尔出来照照面。
  这个状态持续了二十多年,就到了今天。
  可以说,这是一位极为果断且聪慧的人。
  要不然。
  就跟另一位辅助大臣徐宰辅一样,虽然矜矜业业辅政,但天武大帝为了掌控宰相,愣是在争斗中将那位宰辅下狱。
  这已经是二十多年的事情了。
  现在瞅瞅。
  皇甫天当初的决定还是比较英名的。
  尤其是如囚笼之鸟般就在皇城哪都不去。
  这样的决定,对任何一个真正掌握天下兵马的权臣来说,都非常之难。
  现在。
  又被他拉出来。
  也是没办法。
  在这种局面下,找不出第二个比皇甫天还要合适的人。
  天武三十二年,文成武帝三十六年。
  而皇甫天。
  坐了足足四十二年的兵部尚书。
  整个文成武帝时期,皇甫天稳稳当当的坐着,甚至还在最终成为天武大帝的辅政大臣。
  这是极其可怕的。
  也正是因为如此。
  有皇甫天出马,能让这种大规模的兵马调动稳定一半。
  出了山林。
  武岳便仅直回到了皇宫,可还没有进去,就听到大殿之中又在掀顶。
  “五月七日,就是礼部测算之后的最佳的日子,星君和少阳郡主在三天后举行婚礼。”
  “袁天师,真的吗。”
  “嗯,的确如此。”
  “就没有其他时间吗,一个月后,三个月后呢?”
  “良辰吉日,应天命而定,改不了了,下一个日子,就到明年了。”
  “陛下,三天啊,这三天正是定大局的阶段啊,这个时候星君和少阳郡主成婚,岂不是,全部都乱套了。”
  “你就说你拨不拨吧,这场婚礼是星君的第一场婚礼,尤为重要,一定要办的漂漂亮亮的,彰显我皇朝盛况。”
  “没钱,你自己想办法去吧。”
  “哎,少阳郡主那么漂亮,又跟星君脾气相投,星君血气方刚,这耽搁一年,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啊,你想过托一年的后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