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二章背信弃义下
作者:迟来五千年      更新:2024-04-27 05:39      字数:2707
  (2010-03-07,星期日,第一更)
  第二日清晨,雨后的空气中终于有了一丝凉意,袁绍披了件单衣站在帐内,盯着眼前的沙盘**。
  “沙,沙,沙”,一阵悉悉索索的轻微脚步声传来,袁绍不必看也知是谁。逢纪等武将,走起路来虎虎生风,若是他们前来,早已震得地面微颤了。沮授脚步虽轻,却是大老远的就能听见他大呼主公,还要夹七夹八的喊出一些急事大事来吓自己,实则最是轻浮,至少袁绍是这么认为的。田丰?他现在极少来袁绍帐中,即使来也不可能在大清早。上次在府中教训了他和沮授,那沮授虽然仍不知起到,田丰却是乖觉了许多,袁绍也不知是好事还是坏事。
  能在一大早来找袁绍而能如此悄无声息,唯有郭图一人。
  “你一大早跟个鬼魅似的站我后面干什么?”袁绍佯怒吓唬郭图,实则脸上还挂着笑意。
  郭图当然明白袁绍是在开玩笑,仍装出一副诚惶诚恐的样子说道:“主公恕罪!我见您正在沉思,所以不敢打扰。”郭图晓得,袁绍喜欢下属们畏惧,表现得越恭敬越温顺,袁绍就越赏识,因此郭图不放过任何一次机会表现这种恭顺。
  “嗯,算你懂事,过来坐吧。”袁绍果然很满意郭图这番做作的表现,这郭图怎么看都顺眼,比自己的宠妃还温顺,有时候真怀疑,他是不是也是水做的?
  “说吧,有什么事?”
  郭图忙媚笑一下,言道:“我方才去崔巨营中察看过,他果然是行动迅速,现在已然准备完毕,就等主公发令出征了。”
  袁绍颇为欣慰,点头说道:“崔巨果然是个干练之人,此战必能攻破渤海。”
  郭图一大早巴巴的跑来找袁绍,自然不是为褒扬崔巨。本以为袁绍会顺口说崔巨不比桥蕤差,好趁机进言,谁知袁绍竟是对麴义之事只字不提。这可如何是好?自家若冒然提出桥蕤二字,显得太过突兀,怎么能不露痕迹的将话题引到麴义身上呢?
  干咳了两声,顺便将表情调整自然一些,言道:“主公,崔巨得主公慧眼拔擢为统军大将,必然效死命攻打渤海。但据我所知,公孙范绝非泛泛之辈,崔巨以前又无单独统军经历,万一被公孙范侥幸得逞,岂不是伤了主公识人之名?”
  郭图此话既顾及了袁绍的面子,又极忠心的善意提醒袁绍,当真滴水不漏八面玲珑。
  袁绍听闻果然高兴,拍了拍郭图道:“郭先生所言极是。公孙范蛇蝎之辈,崔巨又是第一次统军出征,是该给他调拨一些强兵猛将,你觉得谁与崔巨同去比较合适?”
  郭图当然不会说麴义的名字,他心中早盘算好了,直接进言道:“朱铉和潘凤最为合适!”
  “噢,为什么是这二人?”袁绍问道。
  这个嘛,因为他们送我不少礼物,我要是救不下麴义,恐怕会东窗事发,所以先把他们支出去。郭图当然不能这么说,早已谋划好应对之言,“主公,朱铉部下骑兵和潘凤率领的先登军,都是精锐而且用来对付幽州铁骑再合适不过了。”郭图的理由极其充分,袁绍自然点头称是。
  末了,袁绍叹口气,说道:“可惜麴义被关起来了,否则派他出征即可,何须如此多兵将?”
  终于说出来了,郭图心内狂喜,剩下的事就好办了,顺着这个话题谈下去吧!
  “主公,我今日在军营中,听到不少兵将在私下里议论。”
  “都议论些什么?”自古以来,做统帅的无不关心手下兵将说些什么,想些什么,袁绍亦不例外,很迫切的想知道。
  郭图见计谋得逞,也不卖关子,径直说道:“将士们说主公:‘卸磨杀驴。’”
  这话要是说成'飞鸟尽良弓藏'之类的,袁绍八成会怀疑是郭图编的,要说得这么粗俗,还真是那些大老粗士兵口中之言。
  “什么意思?”袁绍装糊涂,要郭图解释给自己听。郭图略微一缩脖子,吐吐舌头想,可不能妄加解释,袁绍万一把蛊惑造谣的罪名安自己头上,麻烦可就大了。
  “这个···大约是···指不齐··”郭图摇头晃脑,浑身乱颤着就是不肯只说。
  “你哆嗦什么,他们不就是指麴义之事嘛!”这可是你袁绍自己说的,到时候可别赖我。
  “呵呵,也许是吧!主公打算怎么办呢?”
  “哼。”袁绍的脸庞浮上一层寒霜,却没有回答郭图。麴义他是非常想杀,但大战过后即杀功臣,还真不敢下手。
  郭图见时机已到,便不再遮遮掩掩,给袁绍出主意道:“麴义该杀,但现在还不能杀。不如等崔巨攻下渤海,那时军中自然会淡忘麴义之事,您再处置他,可好?”
  “也只能如此了,你多留意军中流言,随时报我。”袁绍极不甘心,但不得不照郭图的意思办。
  三日后,袁绍亲自为崔巨、朱铉等人壮行,潘凤率领先登军一同出征。出征前夜,郭图偷偷去找过他们,言明麴义暂时无性命之忧,攻下渤海郡后,趁着袁绍高兴,潘凤可凭战功为麴义求情。当然,郭图也会适时地为麴义说话。
  潘凤听闻郭图之言才略觉放心,满心盘算着快些攻下渤海,谁料人算不如天算,崔巨指挥着数万兵马,竟然就是攻不下只有五千人把守的渤海。朱铉带的都是骑兵,攻城自然用不上他,便将各处田地围了,让当地百姓收割后一部分上缴做军粮,其余的留给百姓自用,倒是在当地博得了不少声望。
  崔巨派人连日攻打渤海郡城损失惨重,潘凤也被箭矢射中身负重伤。朱铉劝崔巨允部下稍事休整,如此不停地攻城,士兵的士气很受影响,欲速则不达。崔巨如何会听,仍旧一味催促士兵攻城,想在袁绍大军到来之前攻陷渤海,以此确立自己军中大将的地位,招致怨声载道,甚至出现个别士兵逃亡的情况,崔巨才稍微放松了对渤海郡城的攻打。
  崔巨攻城不利的消息传回袁绍大营,袁绍震怒不已,便想治罪崔巨。逢纪急忙劝阻,眼下两军正在胶着,岂可处罚主将?只让袁绍修书一封,斥责崔巨督率不利,并告诉他,袁绍不日就会发兵前来渤海。
  崔巨收到袁绍书信时,袁绍已经出发了。出发前,袁绍悍然杀了大将麴义,英雄末路竟事发突然,连郭图都来不及阻止,只得匆匆给刘晔报了个信。刘晔收到消息,立刻去找朱铉。二人同声惊异,不知袁绍为何突然发怒,将已关押起来的麴义杀了。
  其实麴义之死,,説冤也不冤。袁绍早有心杀掉麴义,只是碍于众人之口,才一直没敢动手,没想到渤海战事不顺利的消息传回,传来传去竟然传到麴义耳中,那麴义骄傲成性,说话也随意,听闻渤海迟迟不能破,便面含鄙夷之色,说了一句:“无能之辈,相得益彰!”此言不啻是指崔巨无能,而任命崔巨为将的袁绍同样糊涂,一帅一将是一对无能之辈。
  麴义的周围早布满袁绍耳目,他说的那句话自是立即传入袁绍耳中。当夜,狂风大作,雷电交加,暴雨倾泻在大地上,关押麴义的帐中淌出浓浓的鲜血,一代将星,麴义,死了。
  袁绍只对外说麴义暴病而亡,明眼人却都能料到乃是袁绍使人杀了麴义,不禁为麴义暗叹一声,可惜了!
  朱铉、刘晔得到消息,自是不敢告诉正在养伤的潘凤。刘晔几次去探望潘凤,每次都欲言又止,心中盘算着如何把这件事委婉的告知潘凤,再趁机拉拢先登军投入朱铉麾下,那正是朱铉求之不得之事。(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