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李昭的大坑,养田
作者:我是哈密瓜      更新:2024-04-27 18:05      字数:2461
  这群人愁眉苦脸,不知道是该向家族汇报还是该讨论讨论。
  李昭可没心思管这些,他现在正在研究火药。
  读书的时候,他们就知道比例。
  但书本上的东西是死的,真照本宣科去操作,还是有不小的难度。
  这件事李昭信不过别人,因此就交给了吴貂寺。
  至于到底啥时候试验出来,那就只能看天意。
  当所有人劲往一处使的时候,效果就是不一样的。
  当天中午,李昭就命厨房将饭菜做的尽量丰盛一些。
  第一次来这里工作和吃饭的村民,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这位王爷的心意。
  特别是当那香软的米饭入喉时,他们感觉人生最大的幸福也就如此了。
  当天,通过所有人的努力,李昭所规划的这些区域内的荒地引水渠已经完成,接下来就是在主干道引水渠上再挖小的沟渠。
  李昭规划的地很多,至少需要浸泡三天左右才能好挖好耕。
  三日转瞬即逝。
  李昭组建的耕田小队已经就位。
  哪怕还有太阳,可天气到底还是开始变冷了。
  因此,李昭还专门命厨房给他们准备了姜茶和姜汤,虽然干活会浑身发热,不觉得冷,但李昭可不想让他们出什么毛病。
  一头头身强体壮的大黄牛被牵了出来,很多都不会使用曲辕犁的老农,在帮李昭耕完了三万多亩地之后,也逐渐熟能生巧了。
  在每个耕田老农的身边还有一两个老农跟着,虽然这里都已经初步挖了一遍,但普遍都挖的不深。
  就算很多石头都已经被清除掉了,但不能保证底部就没有大石头。
  一旦发现,就需要他们这些扛着锄头的人先挖出来。
  曲辕犁的铁刃一旦用力撞击大石头,就卷刃了。
  这个时代的冶铁工艺虽然也比较发达,但和后时代的一比啥也不是。
  后时代的那些东西都顶不住大石头,就更别说这个时代的工艺品了。
  这些曲辕犁可都是宝贝,哪怕只是损耗,修复起来也是很麻烦的。
  李昭虽然已经进行了三四次的扩招,可是匠人依旧稀缺。
  “来,这里有!”
  果然,就如大家所预料的那样,没多久就会遇到深层次的岩石。
  这便是荒地和粮田的区别。
  因此,耕田的速度也快不了很多。
  李昭准备了一日三餐,力求所有人都吃饱都吃好,中间还会端过来姜汤和姜茶给他们补一补。
  原本以为四日就能犁好的地,没想到硬生生的推迟了两日。
  大家都有些焦急,感觉拖慢了进度,都很自责。
  李昭倒没有怪罪的意思,因为他知道,计划永远都只是计划,计划是赶不上变化的。
  只要是能够顺利的完成就很不错了。
  荒地开垦出来后,这边看起来都舒爽了很多。
  因为视野更加开阔,开垦出来的新地,现在都还在水的浸泡之中。
  接下来的日子之中,这些荒地需要反复灌水将周围的土壤全部浸润,让它保留水分和湿气。
  等到水全部排干后,就会开始烧火土。
  李昭现在就在做这件事,这种肥田手段被后时代的专门家们给禁止了。
  说到底还是利益的纠纷,草木灰是十分有营养的一种东西,灰烬反馈给大地,大地才能给土壤供给养分。
  专门家们说,燃烧桔梗、稻草污染空气,简直就是无稽之谈。
  真正污染世界导致世界温室气体变多的从来都不是老百姓。
  他们不建议那些大工厂停止工作和停止排放温室气体,反而鼓励老百姓多买化肥!
  为何?
  因为化肥也是资本赚钱的工具。
  他们逮着老百姓往死里薅羊毛,因为老百姓的钱最好赚,最好骗。
  在田间干涸后,李昭亲自下地。
  他扛着铁锹一锹接着一锹的往上面盖土。
  其余的人也都在田间做着同样的事情。
  “来,铺上草!”
  之前被收割的草还有稻田之中早就已经晒得枯黄的稻草终于派上了用场。
  厚实的草铺在土壤上,再添加一些枯瘦的树枝、干柴,这样就能燃烧的更加充分。
  李昭忙得大汗淋漓,一点都不觉得冷,在将这些东西铺好之后,上面还会再度用竹撮箕再度盖土。
  大约进行了同样的操作两三次之后就可以,就像是三层饼一样。
  李昭忙得上气不接下气,如果不是人多,给田施肥的过程他是真的玩不转。
  吴貂寺举着火把走了过来:“殿下!”
  李昭接过火把,绕着这个长椭圆形的火土堆走了一圈,熊熊大火开始燃烧。
  无数的草木灰飞扬,就是看着吓人而已。
  像烧火土这种事情多半都选在傍晚,这也是龙家安他们告诉李昭的,大白天的烧火容易吓到人,也不太吉利。
  其次,临近傍晚时烧,可以利用晚间的温度,让这火土堆的温度降下来。
  火土堆燃烧的很慢,当里面的土层全部都被烧烫的时候,已经差不多是第二天天亮了。
  这对于老百姓来说时间是刚刚好的。
  每家每户都有茅厕,那里面的粪水就是土壤最好的养料。
  等到清晨,李昭他们就早早的起来了,每人都要挑粪,距离很远,所以得有人换着挑,不然他们的老腰扛不住。
  李昭虚心求教,因为这些东西和知识是他所匮乏的。
  李昭扛着锄头跟在龙家安的身后,有样学样的将火土堆用锄头扒开。
  使得这还冒着热气的火土堆,变成了一个扩大版的元宝的样子。
  哪怕是保留了一整晚,依旧有着余温。
  将粪水缓慢的倒入其中,会和其中的热土发生反应。
  这些土壤就变成了蕴含草木灰和粪水两种天然肥料的肥土。
  当粪水倒入其中会有嗤嗤的声响,李昭会觉得很臭,但老农们都觉得习惯了。
  这时只需要静等两个时辰,当里面的温度差不多降下来后,就用锄头和铁锹搅拌均匀,将这些土壤用竹撮箕挑过去,洒在刚已经露出了粮田轮廓的这些新田土壤之上。
  会有一个发酵的过程,当很多微生物都开始活跃的时候,就证明这个田开始有养分了。
  那时,还需要再度翻土,让这些带着肥气的土和原本的贫瘠之土混合,形成一种新的土壤。
  而这并不算结束,因为还得来几次施肥,这所谓的施肥就是反复的将土翻开,浇灌粪水还有河道内的水源。
  让这片大地不断的汲取养分。
  一块荒地不是一次就能养起来的,至少也得两三年。
  这也是为何李昭要求大家都必须种满三年,这块田才属于他们的原因。
  第一年的收成必然是不好的,这是可以预见的。
  时间一晃就过去了,李昭这边竟然在不知不觉中就开垦了足足一万八千亩的荒地。
  用时仅仅只是一个月,此消息传递出去又引起了轩然大波。
  曲辕犁的热度再一次被迫增长,这也让各大世家终于放下了最后一块吊着的大石头。
  有此物,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