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新的僚机
作者:我是哈密瓜      更新:2024-04-27 18:05      字数:2386
  其实这些人未必就不懂李昭的心思,也未必就不知道防患于未然的道理。
  只是处在这个世道,就难免被其余的东西所羁绊。
  李昭又问道:“如果这次本王召集诸位一起共商大事,诸位都是这种态度的话,那本王也不怕将丑话说在前头。”
  “这次的工程涉及到了往后几十年的格局和变化,如果我们这里的河道区域都做好了,未来直接受益的只会是我们。”
  “前期我们可能会负债累累,但后期我们一定是最富裕的,本王就想问一句,你们是想继续贫穷下去?还是想富裕?”
  李昭说完后,至少有一半的人都目光闪烁的看着他。
  显然,他们是心动的。
  李昭说赚钱那就一定赚钱。
  只有身处其中的人才懂这种难以抉择的两难境地。
  李昭也明白他们的顾虑,他是站在上帝视角,所以很清楚,只要这些做好了往后铁定赚钱。
  可问题是,这群人不知道啊。
  这个时代的商贸可没有后时代发达,李昭的计划也不可能和盘托出。
  对于这群人来说,无疑是在冒险,赌上身家性命。
  丁国民看着李昭,他其实也有自己的看法,而且他没有这些人的掣肘多,所以敢想敢做。
  但他也说服不了别人。
  “本王也不怕告诉你们,就算今年没有大旱,没有虫灾,这些工程也是利国利民。”李昭示意李斌将地图拿出来,屋内的所有人眼神都是一亮。
  他们还是第一次看到如此别致多样的地图。
  特别是贴在木板上的时候看的格外清晰。
  “这里是交州,这里是京都。”李昭继续道:“交州乃是天下咽喉要塞之地,理应是最繁华的,最热闹的,仅次于京都的和善之地,可如今呢?”
  “天下商贾宁愿绕道也不愿意在交州落脚,宁愿浪费成倍的运输成本,也不愿意来交州,难道诸位没点责任?”
  “倘若本王将这里的环境变好,倘若本王将这里的河道疏通,让他们的运输成本大大降低,倘若这里有他们渴望的财富,诸位……你们花出去的钱还怕回不来吗?”
  如此重要的地理位置,却因为交州的世家大族,导致这里成为了三不管的穷凶极恶之地。
  就连刺史都死了足足三任,可见这里有多恶臭。
  这明明是一块宝地,只要稍加打磨就是璞玉。
  可这群人就是不懂。
  不,或许他们不是不懂,而是故意为之。
  这其中的利益纠葛或许更多,更深。
  李昭突然觉得自己想的还是太简单了,或许……有的人不是不想,而是不愿。
  或许……他们的利润更多。
  李昭突然冷笑了一声,眼神仿佛是带着刀子。
  没想到一个利国利民的工程都会受到这么大的阻碍。
  看来自己坑他们的还是不够狠啊。
  李昭不会直接动刀子,那样太下作,也太下乘了。
  “殿下的意思是,这水利工程总体来说是利大于弊?”
  “没错!”
  “可如果真如殿下所说的那样,天下的商贾还是愿意绕道走呢?”清河县的县令问道。
  屋内的众人目光都盯着他,仿佛也在等答案。
  李昭冷笑道:“本王从前就说过,交州是本王的交州!”
  “既然我能弄死一个杜家,就能弄死第二个,第三个!”
  “不知道诸位信不信?”
  看着李昭眼里泛着的森然寒芒,在场的老油条都打了个哆嗦。
  李昭真的疯起来,没有几个人拦得住。
  大家也都研究过李昭,李昭也就只有第一次是主动动刀子的,其余的时候都是什么事情都没做,就把杜家的招式全部瓦解了。
  现在更是让整个杜家大大受挫,就连工部尚书都闲赋在家。
  他若是真的动手,怕也是润物细无声的那种吧?
  对李昭来说,玩软刀子才是最合适的。
  弄死几个大家族都不需要他出手。
  他之所以没动,是现在时候还不成熟。
  今日这个项目谈不成,那是因为利益不到位。
  同理,他要弄死一个家族,只要利益到位,根本没有所谓的坚定盟友一说。
  如何权衡取舍,其实就是在李昭的一念之间。
  “既然诸位远道而来,总得尝一尝我这里的特色。”李昭道:“明日这个时间,我希望诸位能够给我一个答复。”
  李昭一走,现场顿时嘈杂起来。
  “幽王这是在以势压人吗?”
  “哼,这种事情又不是我等可以做主的。”
  “其实,幽王说的也有道理,或许……这是咱们的机遇。”
  “什么机遇?”
  “大部分的机缘其实都不在我们的身上,既如此,为何不跟着幽王走到底呢?”
  “走到底有什么好处?”
  “打谷机、风车、曲辕犁你们忘了?你们怎么就知道幽王这次的决定是错的?如果跟着他没有好处,为何薛家、沈家、唐家他们都要死皮赖脸的留在这里?”
  “喂喂喂,你们几个讨论就讨论,说我们死皮赖脸就过分了啊。”唐俊峰他们不乐意了。
  “邱县令,我们去隔壁聊一聊?”薛景文他们这些世家大族纷纷起身。
  蓝凌县是青云县的隔壁县,也是最直接的受益县。
  “本县可以加入吗?”丁国民站起身来问道。
  丁国民话音刚落,无数道目光纷纷看来。
  在某种程度上,他们对丁国民的熟悉度要超过李昭,因为李昭距离他们实在有些遥远。
  在李昭大刀阔斧改革的同时,丁国民也没闲着。
  只是因为有李昭顶在前面,很多人都察觉到不到丁国民的存在。
  可是大家同朝为臣,这些县令、乡长盯着的自然不是李昭而是丁国民。
  能够隐忍那么久,将青云县县衙打造成铁桶一块,这说明丁国民是有本事的。
  自李昭来了后,他一直都在低调行事,青云县的八大家族都以他为马首是瞻,青云县不声不响的走在了所有人的前头。
  打谷机、风车、曲辕犁这些工具,别人都还在排队的时候,他们就已经搞到位了。
  这说明什么?
  说明这位丁县令在某种程度是认可李昭的。
  如今的青云县良田万顷,粮食丰收,李昭做啥他就做啥,不逼逼一句,就连青云县内的各大乡长也都听他的命令。
  他刚站起来,青云县境内的大小世家还有乡绅纷纷跟随,虽然他们还不知道薛景文他们找邱云生邱县令是何事,但他们大概也能猜测一二。
  这时丁国民也站了出来,这说明什么?
  说明丁国民认可李昭的计划,即便是劳民伤财也在所不惜。
  更关键的是,青云县内的乡绅和他站在同一线上啊。
  这是绝对的信任啊。
  邱云生看了他们几眼,立即郑重抱拳道:“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