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医救不了大汉(基建) 第360节
作者:学做饭的兔子      更新:2024-04-28 16:25      字数:5811
  在这方面刘彻卖小舅子卖的那叫一个快只是卖完了被皇后这么一提醒他也有些担忧起来卫青的安危又道:
  “朕已经赐下封赏倘若你还有些担忧倒不如一同也赏赐些顺便派人过去看看毕竟……等赶到边郡他差不多也快打完了吧?”
  皇帝都允许赏赐派人去看看了卫子夫自然不会拒绝她立刻应了下来紧锣密鼓的备了不少所需又选了心腹一同送去了边郡。
  如果不按照‘八百里加急’也就是沿途每十五公里换一次马三四站换一次人的速度让一个人从头走到尾那从长安到边郡的时间就要长数倍
  尤其是还得加上封赏准备和路途遭遇雨雪天气造成的无法前行的时间总之等带着皇帝封赏的特使到达距离卫青离开韩盈送出战报都过去一个多月了。
  第390章 特使信使
  特使来之前,韩盈正在军民医院里。
  除了卫青伏击受伤的那些骑兵外,医院其实还收纳了在守城时受伤的正兵和民夫,再加上因为一些其它情况受伤,自费过来诊治的,医院人数最高峰时足足有三千人。
  倘若是现代,对于只有十多个医生,四五十个学徒的医院来说,这人数完全超出目前所能够运转的极限,可对于如今来说,想要运转起来反而并不算那么难。
  原因也简单,一来,是如今做不到后世那样的精细化治疗,也没有那么多抢救与电子设备维持生命体征,需要时刻有人关注,大部分情况下,都是处理好后,靠病患自己本身良好的身体素质恢复,那工作量减少可不是一星半点。
  再一个,便是如今廉价到极致的人力资源。
  只需要提供安全,饭食,两套换洗衣服,一些微不足道的奖励和一点尊重,仆伇就能承担起大量的,日常琐碎的照顾任务,将医生和学徒们从地狱中解救出来。
  这个‘地狱’,显然不止应对这么多病患日常吃喝拉,以及简单的换药等事。
  无论古今,人们都有着一套对他人能力、地位评判的标准,这种标准有明面上的,也有潜意识中的,但不管怎么说,驱使他人,不用自己劳动,显然高于少量的关键劳动,而琐碎,价值极低,面对多人的服务性劳动,无疑是属于社会最底层的存在。
  很不幸,照顾大量的病患日常饮食,吃喝拉撒这种事情,在大众的潜意识里,是妻子/赘婿,儿女,乃至奴仆所做的事情,倘若医生去亲自做这些事情,而且是针对多人,并长时间都陷于此事当中,那她们无论身份再高,旁人在看她们时,也不会觉着是什么值得夸赞的亲力亲为,而是会潜意识逐渐将她们看底,甚至会生出鄙夷。
  这个问题放到现代都没有解决,哪怕再说三分治七分养,护士照顾很重要,最后可大部分患者记住,感谢的还是医生。
  没办法,护理服务属性太明显了,而且它的价值看起来太低,喂人吃饭喝水有什么难的?五岁的稚童都能做,哪有紧急止血,正骨,包扎,开药这些事情看起来难做。又能立刻将一个濒死的人救回来看起来重要!
  想要改变大众的潜意识,显然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不过,让人时刻处于不安的奴隶制度,反倒成了医者们维持身价地位的最好助手,实在是一种灰色幽默。
  韩盈无力改变这样的现状,也只能不予置评,但又不得不说,这的确解放了医生,让她们能够腾出手来,更好的进行统计。
  没错,这又是一个反常识的事情,比起来医术治病救人,统计,或者说循证医学,更能够快速的对大规模病症提供有效的改进和治愈率的提升。
  事实上,南丁格尔也并非宣传中,只提着灯照顾士兵的‘提灯女士’,相反,她是统计学家,后世逐步完善的国际疾病分类代码源头便是她所做,她还是数据可视化先驱,并进行过关于医院的设计,至于利用统计学快速寻找有效救助方式的总结更是数不胜数。
  在已经无法提升医疗技术的情况下,统计便成了医生们研究如何降低死亡率的最好办法,尤其是这次实战,出现的问题实在是太多了,韩盈很有必要看一看这用士兵生命总结出来的经验——顺带着还能带着一份回长安,未来保不齐能推广边疆各地呢。
  “病房的通风与防寒……这个属于单一地区的特殊情况,想提升的话,医院内的病房得重新设计建造,军民医院是拿民居暂时兼用的,改起来也不难,就是这新房间最好提前建造个类似的住一住,看看有什么不适应的地方,省得建好之后动不了,又有问题,病患住的难受,你们自己人也难受。”
  翻看着不同医生送上来的总结,韩盈微微皱眉:
  “还有降低单个房间内容纳的病床数量……这个不太容易做到吧?”
  “这个是真改不了。”
  闻言,宋琳无奈的摇了摇头:
  “平日里又没什么大战,哪里能准备那么多空屋子?即便不算日常维护的成本,仅是郡城人多这点,医院就没有没有扩大的可能,更不要说每次战役过后受伤将士的数量都不固定,只能尽量给高位将士和重伤骑兵提供相对舒适的环境,其他的……现阶段只能忍忍了。”
  其实这这条建议提出来的很荒诞,几乎不考虑一点现实情况的意味,稍微有点生活经验的就知道不可能做到,说出来就会被大家好一顿怼,但它就是堂而皇之的被正式医生写出来,提交到了宋琳面前,甚至连韩盈都能看得到它。
  这么做,是为了鼓励一线医生能长久保持钻研精神,因为很多新概念,新方法,在刚刚提出来时,就是让人觉着荒诞,脱离实际的,甚至提出来还是会因为现实做不到而否决,
  但,让医生提,绝对要比打击她们,让她们不提更好,因为那至少是一个新的,可以鞭策医院上下去努力尝试去达到,甚至是达到低配版的目标,这样还会有进步,而不提,那大家便会固步自封了。
  宋琳无疑也有这样的潜意识,她扶着头,道:“边郡能当骑兵的,怎么也是个富户,那些轻伤,好的又快的士兵,完全可以让他们居家养病,城边的卫所,也可以承担照顾同袍的责任,就是想做到这些,得等这些人有基础的卫生意识才好,不然,那不是照顾,是杀人了!”
  “基础医学常识科普总是要做的嘛。”
  韩盈了然的颔首,半开玩笑的说道:“此事任重而道远,你可不要松懈啊。”
  无论是宛安县还是长安城,大规模的向百姓推广医学常识都不是容易的事情,它需要持续不断的向数以万计的人去讲这些知识,而上谷郡城没有基础,宋琳目前的这点儿人手又太少,前期起步肯定会极累。
  其实不只是这件事情,边郡距离长安太远,监管难度极高,而宋琳她又已经身居高位,天高皇帝远,自己有权又能将重心放在享受上,再加上上谷郡城的环境,很难不生出懈怠,韩盈很有必要在她离开前最后提醒一下,毕竟整个汉国接下来近二十年的重心都在这里,宋琳的表现极为重要。
  当然,这样的话,对于有懈怠倾向的宋琳是敲打,对从一开始就未曾想过松懈的宋琳来说便只是鼓励,全看她自己处于什么状态。
  而现在的宋琳,显然还处于想要做出一番事业的状态,韩盈的话,她一点儿都没听出敲打,而是觉着这是韩盈的器重。
  毕竟,来边郡的任务,其实在卫青埋伏结束,斩杀那些匈奴骑兵,逼他们溃逃之后,便已经全部完成,按理说,她应该尽早回去,减少尚院属因为她离开太久而产生混乱的可能,除此之外,还有阴暗一点的好处便是,提前回去可以先受封赏,顺带避开卫青接下来如果作战失利的惩戒。
  但韩盈并未离开,而是又多留了一个月,其目的无非就是为了她。
  治病可不是只有白药就行,还需要粮食,肉,床褥,柴火,奴仆等物资的供应,她初来乍到的,就算还受郡守郝贤的器重,可一旦涉及实际利益,尤其是这么大的利益,想从各方抠出来它们可不容易,不说刁难她到求爷爷告奶奶吧,这边缺一点,那边凑不齐肯定会出现,可这一个来月,韩刺史硬是让她没有愁这些事情!
  “韩刺史放心。”
  损伤自己,也要替她撑过最难的这段时间的恩情,宋琳自然不会忘记,她正色道:
  “您于我虽无师徒之分,却有师徒之恩,且不论我志如何,仅此恩情,也应勤力于事,绝不生松懈之心。”
  带着这份承诺,韩盈返回了府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她越发不信任承诺这种东西,即便此人说的再真情实意,那也不过是此刻的真诚,对于未来——多少人在二十岁回望五年前十五岁的自己,不觉着那时自己愚蠢无知,屁大点儿的事情就觉得好像天塌下来,随随便便做了太多错误的选择呢?
  生活会变,人也会变,只指望承诺有用,那还不如期望男人不会变心呢!
  针对边郡的‘督邮’也需要设立起来了……
  正想着事情,仆人走过来通报道:“刺史,林主薄来访。”
  “让他过来。”
  仆人应诺,很快将林主薄播带了过来。
  “韩刺史。”走过来的林主薄行礼,说道:“今日有信使来此,说陛下派来封赏的特使明日便能到郡城,其中也有您的。要不,您晚上一天,受了封赏再走?”
  嗯?
  仗还没打完呢,陛下这么早就给封赏了?来的还真是巧。
  虽然有点超出正常范围,但不过是多留一天,省下后续那么多麻烦的事情,韩盈自然不会拒绝。
  陛下的封赏依旧大方,西汉侯爵本就难得,哪怕在汉初,刘邦的铁杆亲信中,也只有三位能封为‘万户侯’,也就是说,汉初时千户侯的含金量就已经极高,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侯爵本就越发难以获得,如今的汉武帝更是开始削减诸侯食邑,在这种情况下,她这个并未实打实参与指挥作战,没有战功,只是前期备战,功劳可大可小的刺史,一口气竟得了千户的食邑,着实给的够高了。
  当然,陛下给高的也不只是她,众人的封赏都远超于过往,唯独郡守郝贤什么都没有,只是得了一份‘功过相抵’的口谕。
  这倒不是韩盈陷害,她就正常的把曹捷汲廉之事报了上去,也没牵扯旁人,更未曾提郝贤,主要是如今的陛下不是任人忽悠的愚君,长史事情这么大,郡守怎么可能不知道?极大可能也参与了此事,没剁了他都是开恩。
  鉴于韩盈送上来是说他不知道,那便按照不知道处理,也就是失察之罪,要是中央没有及时发现,今年上谷郡城可就要完了!怎么着也得撤职处理,鉴于这次守城表现还算良好,继续让郝贤担任已经不错了,还想封赏?
  开什么玩笑!
  郝贤也知道这点,就那些证据,能功过相抵,保住现有官职已经是意外之喜,没有赏赐也正常,只不过,相关参与此事的尽皆受了封赏,就他一个人什么都没有,着实有些尴尬。
  但这显然还不是最尴尬的,因为过来颁布陛下赏赐的特使,不得不面对他带着陛下奖赏来了,可领奖人大多都不在的情况,尤其是还有跟随而来的皇后宫人——他们跟来的目的就不是为了封赏,而是为了知道卫将军现在怎么样,好尽快送回消息让皇后开心一下,他们更懈怠于面对那些过来领赏的普通将士。
  莫名尴尬的氛围,让大家都很想尽快结束这场见面,但可能觉得尴尬的气氛还有些不够,这一段时间一直在负责讲匈奴人尸体运出关外的鲁都尉突然回来,还带回来几个风尘仆仆的骑兵。
  看着这些衣衫华贵的特使,鲁都尉明显有些犯懵:“郡守,这是?
  “这是陛下派来封赏的特使。
  郝贤开口解释,而后问道:“你怎么提前回来了?
  “拜见诸位特使。
  鲁都尉立刻行礼,紧接着又高兴的说道:
  “郡守,这几个是卫将军派回来送战报的信使,他们已经找到了右贤王所率领的大军,斩杀数千,生擒右贤王!而后又占了白羊王本部,俘获数百万牛羊!
  “什么?!
  “嘶——!
  “老天!
  一连串的惊呼和倒抽气的声音从四面八方响起,特使嘴巴微张,想开口,却又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有个腿部受伤,拄着拐杖过来领赏,还未离开的受伤将士高兴的手舞足蹈,差点儿跌倒在地,郝贤表情震惊中还几分不可置信的神色,还有人使劲揉了揉脸,严重怀疑今天是否还在做梦。
  别说周围人的表情过于游离梦幻,就算知道卫青成就,身处此刻,体会过部分对敌之难的韩盈,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战报也有些恍惚,好在她很快就找回了理智,问道:
  “卫将军派信使回来只是送达军情?
  “据说还想请陛下定夺如何固守,具体的我就不清楚了。
  更高级别的战略安排,送信的信使显然还没有资格接触,从他们口中听二手消息的鲁都尉更不可能知道了,他话锋一转,说起来另一件更加有意思的事情:
  “不过,我听闻这几位同袍说,擒住右贤王的那位壮士,竟是个女都尉!!
  第391章 都尉其人
  这下,韩盈立刻来了兴致,对着鲁都尉和后面几个送信的骑兵问道:
  “喔?好一个壮士!可知她姓甚名谁,于何郡任职?”
  “这……”
  鲁都尉显然回答不上来韩盈的问题,他扭过头,看向了身后的信使,不巧的是,行事雷厉风行的卫青当天就写了回信,而在口口相传的军中,信息传递速度仍旧慢的发指,一天只不过能让他们知道有这件奇事,更多的细节,还没来得及往他们耳朵里传呢!
  在鲁都尉求救眼神和韩盈的询问中,最先听到此时的骑兵站了出来,他有些迟疑,但还是将自己所听的内容都说了出来:
  “将军下令前,我等只听说这位女都尉擒了右贤王回来,刚把人交到偏将手中,人就晕了过去,身上全都是血窟窿,据说,是救人的时候,发现她是女人,那救人的骑兵还被这都尉手下打了一顿呢。”
  这回答让韩盈不由得微微拧起来眉头。
  都尉,边郡常置军官,能有这个职位,说明这位女壮士平日就有军职,且能率领上千骑兵训练,倘若只有这一个称呼,那韩盈并不能立刻判断她到底是男扮女装‘花木兰’,还是直接以女性身份担任都尉并参与军队作战的。
  毕竟五年前法令颁布之后,未婚非嫁和丧夫的女人从法理上说,已经拥有了做官参军的资格,旁人不能以女性的身份来阻碍。
  只不过,法理和实际操作是另外一回事儿。
  军队不同于官场,不仅注重武力,还是集体活动,女性在其中生活有很多不便,更容易引发轻视和排斥心理。
  倘若此壮士以本性别担任的都尉,那肯定会在它郡,不然韩盈肯定会知道她,而它郡——卫青率军出征不止携带了长安的亲卫和上谷郡的骑兵,渔阳等郡也出了一部分骑兵,这部分人不多,每郡大概也就是五千至三千左右的样子。
  对有上万骑兵的边郡来说,这点数量可选择的余地很大,它郡的郡守/长史在收到卫青征调骑兵命令时,会本能的看在性别上,选择将这位女壮士和其所率领的军队留下。
  原因嘛,善意点的,是出于保护,恶意点的,则是争夺上战场获得战功的机会,但不管原因到底是什么,这绝对是最有可能的情况。更不要说那种从一开始就甩给她一大堆老弱病残,让其负责驻守,根本就没有资格竞争参与战役的可能了。
  当然,世间的情况多种多样,也保不齐这位女壮士家世足够,上面有人,自身身体健壮,远胜大多数男性,作战勇猛,还长期率领精兵,直接能就参与这场征战,只是这种可能较小,大多数情况下,假做男人无异于是最优选。
  而现在,这个骑兵的话无疑也证实了后者。
  其实整个封建古代,一直有女人假做男人去参与官场乃至去军中担任将领,现在出来一个也不足为奇,韩盈不反感这样的行为,更不觉着救助过程中认出女性身份带来的流言蜚语有多么糟糕,她更担心的,是这位女壮士擒将功劳能不能正常落实,日后还能不能正常领兵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