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8章 以不变应万变
作者:帝国废少      更新:2024-05-02 06:08      字数:2182
  “其实我们可以利用兵力优势,快速奔袭至平章关,趁朝廷援军到来时,先行破关!”
  有一将领开口,立即引起反对之声。
  庞青云开口道:“隆景帝也早有准备,以夏季军演为名,早已将边境四十万大军分批调动,虎贲军若只守平章关,绝对能等到其大军到来,我们想要攻关恐怕并不容易。”
  关宁并未说话,他看着摆在桌上的军图,陷入沉思。
  不得不承认,宇文雄是一个高明的将领。
  他很清楚自己的弱势,骑兵对步兵有天然的优势,而朝廷的军队就是以步卒为主,在面临强大的镇北军时,绝对无法应对。
  十万步卒不敌两万镇北军,这并非虚言。
  虎贲军确实是强力,是从各支军队中抽调选拔出的精锐,可也有一个很大的缺陷。
  这个缺陷在安北军中就有体现,那就是配合不好。
  军队并不是说个体强大就好,而是说团队作战。
  尤其是这种已经成型的老兵,相互之间更不容易磨合。
  所以虎贲军确实强力,但其真正战力不一定就有说的那么夸张。
  宇文雄很清楚这一点,所以他才避而不战,摆出了高姿态。
  实际上,宇文雄是准备用以逸待劳的方式首先挫杀他的锐气,然后等待有利时机出击。
  若关宁强行攻关,这样就会缩减自己的优势,而应对敌方的强势。
  攻城攻关不是他擅长的,他擅长的正是大规模的运动作战。
  这也可以说明,宇文雄是真的研究过他。
  这个方式也相当的高明。
  其实双方都很清楚,这种事情都不能拖。
  对关宁而言,拖的时间越久对他越不利,对朝廷而言,更是如此。
  因为一地的叛乱,能够带动整个国家的动乱,朝廷必须要尽快解决,才能最大限度的减少影响……
  这其实是一场心理战。
  宇文雄就是在赌他沉不沉得住气。
  在这同时,朝廷的兵马可源源不断的调动,也是在给他压力。
  他猜想自己会调动大军不顾一切的进攻,这样消耗越来越大,就给了他机会。
  很显然,他是消耗不过朝廷的。
  关宁知道平章关,这应该是大康境内最大的一处关隘,当初建造时就是为了防止蛮族之祸,是做好最坏打算准备的。
  蛮族之祸最严重时,北方并没有六州之地,是一点点打回来的,而平章关就是最后一道防线。
  因而有了关内和关外之说。
  平章关易守难攻,关墙高大宽厚,其上修建各种工事,现在虎贲军就守在平章关,想要攻打以他的兵力,根本就不可能做到……
  思绪闪过。
  关宁开口道:“我们也不打。”
  “不打?”
  众将皱起了眉头。
  庞青云开口道:“我们从阳台起兵,发征讨檄文告知天下,而今气势正盛,若停战不攻,是不是有些不妥?”
  “是啊,这种事情就应该一鼓作气取得胜利,直接稳定大局!”
  众将皆是说着。
  关宁开口道:“慌什么慌?宇文将军不是说我们未等到朝廷决议就擅自起兵?那我们就等朝廷决议。”
  “王爷高明,以不变应万变是最合适的。”
  公良禹开口道:“这样我们就占据了主动,很明显朝廷肯定不会把高廉,段盎交出来。”
  “没错。”
  关宁淡笑道:“朝廷的用意很明显,集中兵力要把我们这一支中军消灭掉,可你们不要忘了,我们另外还有两路大军,让他们跟咱们耗吧,看谁能耗的过谁。”
  听到此,众人眼睛皆是一亮。
  这样下来,难受的就会是他们。
  “宇文雄是个厉害角色,此人军事才能卓越,会是我们的大敌!”
  关宁开口道:“所以要想办法让隆景帝把他换下去。”
  “换下去?”
  庞青云摇头道:“这恐怕不可能吧,虎贲军组建轰轰烈烈,临阵换将又是兵家大忌,您都说了宇文雄很厉害,隆景帝又不是傻子,怎么能够调换下去?”
  “事在人为。”
  关宁开口道:“我们在北方起兵,隆景帝肯定是想着第一时间平叛,可宇文雄一退再退,避而不战,你说隆景帝会怎么想?”
  “他不了解实际情况,也不能理解宇文雄整体战略,所以会心生不满。”
  公良禹眼睛一亮,他开口道:“如果我们派人去散播谣言,就说宇文雄本意是向着我们这一方,当大肆传开后,以隆景帝的性格必然生疑,久而久之他便会把宇文雄换下去!”
  “没错。”
  “靳月,你立即跟吴管家取得联系,让他安排我们的人散播相关谣言。”
  “是。”
  关宁又开口道:“那就这样定了吧,公良禹你立即发出一则声明,送至平章关,就说我们可以停战,等候朝廷的决议交待。”
  “是。”
  “好了,暂时不用打了。”
  关宁笑着道:“正值秋收之际,农务繁忙,我们军队士兵闲下来可帮助百姓尽快收粮,同时也可开垦荒地,等明年开春好耕种,这才是正经事。”
  “收粮开荒?”
  一众将领面面相觑,这思路的跳跃度也太大了。
  我们不是要起兵造反吗?
  怎么又要收粮开荒了?
  关宁平静道:“你们想想打仗是打什么?”
  “就是打粮打钱!”
  “实际上来说,我们的实力不如朝廷,所以我们必须要趁机积蓄,朝廷的兵力虽多,但同时消耗也大,我们的供给充足,而朝廷供给跟不上,那最终的胜利就属于我们。”
  “王爷英明。”
  公良禹附和道:“此举不但能积蓄我们的实力,同时也能让我们博得声名威望,实际上帮助百姓就是帮助我们自己!”
  “没错。”
  关宁站了起来,开口道:“那就按这个部署办吧,我们的宗旨就一条,不利于我们的战事坚决不打,不利于我们声名的事情,坚决不做!”
  “是!”
  众将领命,皆去按照关宁的决议安排。
  而公良禹很快就写出一篇文章,文章内容主要就是对宇文雄的回应。
  你不是说我师出无名吗?
  好,那我就按照你的说法来,等候朝廷的决议,看你还有什么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