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3章 二桃杀三士
作者:帝国废少      更新:2024-05-02 06:12      字数:2184
  南方仕族商帮跟王伦勾结,把他推出来的本意是想要跟朝廷对抗,让朝廷投鼠忌器,随之妥协。
  他们就真敢跟朝廷对抗吗?
  怕也是不敢的。
  否则早在他推出商税时就该抗议了。
  也不至于隐忍到现在。
  王伦也不是傻子,他们之间并不是铁板一块,无非就是利益纠葛。
  只要是利益,就会有你多我少的情况,而这就有了可趁之机。
  再说回南府军,他们本身就不是正规军队,而是多支义军组成,没有统一章法,且江湖之气极重。
  说白了,就是乌合之众。
  而王伦也不过是被虚荣地位财富而冲昏了头脑。
  他想要高位,想要得到更多,同样别人也想。
  看着公良禹凝重的神情。
  关宁开口道:“不必这么紧张,我们能推翻一个存在二百七十余年的王朝,还怕这点小事吗?”
  “小事?”
  公良禹摇头道:“这可不是小事,王伦手中已经有不少兵力,背后又有商帮巨富仕族的支持,这已经具备了一个统治者的雏形。”
  “你想的是没错,可他们不是一条心的,只是暂时的利益勾结者。”
  关宁又问道:“既然王伦上这样的奏疏,就表明他还是有顾忌的,不然他自己就称王了,又何必要上奏讨封?”
  “他们本身就是组建而成的势力,王伦只是最大的一方,可还有两人不能忽视。”
  “方届和孙普圣?”
  “没错。”
  关宁开口道:“先不说这两人会不会跟王伦一条心,你觉得他们两个就甘愿屈于王伦之下吗?”
  公良禹猛然一怔。
  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
  当然不会甘愿,本是同样的人,凭什么你就坐到了高位?
  关宁开口道:“朕在这份附属讨封名单中看到,提出要求封方届和孙普圣二人为国公。”
  “或许碍于实力及话语权的相差,他们不敢说什么,可谁不想封王?”
  听到这里,公良禹就明白了。
  “您是准备采用分化之计?”
  关宁淡淡道:“王伦,方届,孙普圣他们本质上都算是农民起义,其实这有很大的局限性,就像这些头目一样,他们到了一定高度后就不知该怎么办了。”
  “便开始了贪图享乐,沉迷于高位,欲望是无止境的,这就是可以利用的点。”
  关宁开口道:“立即拟旨传于南府军,大意就是朕念南府军驻守江淮维稳之功,深知不封赏易寒人心,欲加封两王,一为临安王,一为淮安王,只是朕知功绩者有三人,不知该如何决议,特意询问诸公有何建议。”
  “至于其他封赏之人,也有不妥之处,有人本应有更高爵位,却低了,有人功绩不够,授封却高了,这不太公平,还需再行商议,等妥善后,再报上来……”
  关宁一字一句的说着。
  听的公良禹可是心惊到了极点。
  这哪是分化之计,这简直是杀人之计。
  二王授三人。
  等这命令下达,他们内部必然会因此而产生极大矛盾。
  谁都知道这是阴谋,但没办法拒绝,简直无解!
  对于这些出身江湖的人来说,他们最大的认知也就四个字,封王拜相。
  这就是局限性认知。
  公良禹大概能够猜想到那些商帮仕族们是怎样蛊惑王伦等人的。
  讨封就是计谋,就是为了激发朝廷跟两者之间的矛盾,朝廷会有顾忌,而他们也就相安无事,趁机取利。
  可既然能名正言顺的授封为什么还要用这种不好的方式。
  王伦他们一定会争取。
  这才是阴谋的最高境界啊!
  公良禹忍不住赞叹。
  可这还未结束。
  关宁开口道:“另拟一道圣旨,朕欲对南方六州征收商税,准则依据上京,授王伦为江、沧二州督察使,授方届为淮、吴二州督察使,授孙普圣为永、樟二州督察使,由其三人督办此事,封王者,从办理此事最优者选出,也就是谁征收的商税最多,便从其中选出两位封王!”
  “另外,为行激励之策,地方上征收的商税可自行截留两成充当官用,督察使可留两成,余者上缴朝廷……”
  “这……”
  公良禹瞪大了眼睛,内心惊疑到了极点。
  如果说之前二王授三人之策,可令其内部出现矛盾,而这收税之法,会让这六州之地的利益集团迅速瓦解!
  实在太疯狂了!
  南方仕族乡绅和商帮巨贾是一体的。
  仕族是行政管理,他们就是执行者。
  谁会嫌自己的钱少?
  他们相互勾结形成利益集团,所为的也是钱。
  可这钱是阴暗的,上不了台面的钱。
  而现在可以光明正大地拿钱了。
  征收商税地方上可私留两成,也就意味着他们收的越多,能够私留的比重就越大!
  同样的,对于专责督察此事的王伦等人也是如此。
  他们为了封王,为了拿钱,一定会认真操办此事。
  这会让他们本就不牢固的联盟瞬间瓦解!
  财帛动人心!
  在这巨大利益的驱使下,没有人会不心动。
  关键在于,这都是有朝廷明确的旨意,是合理合法收钱。
  可以预想到,地方官员也就是掌握权力的仕族乡绅们会对商人下手,会主动增收商税,再不济也会出现间隙隔阂。
  只要他们内部出现分化问题,相互之间失去了支撑,那便很容易就能对付的了……
  这才是计谋!
  无与伦比的高深之计!
  而且还是阳谋,明知而无解!
  他们内部斗争,四分五裂。
  可他们千方百计得到的钱就能进了自己口袋吗?
  也不见得。
  公良禹可不相信这位陛下会有这么大方,真的愿意把商税分润给他们。
  这样做,其实是把钱都集中在了少数人手中,更便于朝廷获取。
  而且征收商税的恶名恶事,也不会到朝廷的头上。
  一举数得,高明至极。
  公良禹想着忍不住开口道:“臣对陛下敬仰之情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
  这可不是拍马屁,而是真心实意。
  关宁摇了摇头,开口道:“大概意思就是这样,内阁立即拟旨发往临安,这计谋应该是叫做二桃杀三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