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二十七、新长史他迟到早退
作者:阳小戎      更新:2024-05-03 00:06      字数:4410
  三楼,靠窗包厢内。
  卫少奇脸皮很厚,没事人似的收敛尴尬表情,继续笑道:
  “秦小娘子说笑了,术业有专攻,本朝军中能比秦老将军知兵的人没几个了。
  “陛下与政事堂诸公是信任秦老将军,才放心委以重任。
  “像秦老将军这样不出世的名将,可不是谁都能比的,欧阳良翰沾不了边。”
  秦缨不置可否,直接问:
  “卫少奇,这就是你前几日和我说的,那个有利大周社稷的机会?就是让朝廷停摆了浔阳石窟,大佛迁址,改在星子坊造像?”
  卫少奇一本正经的朝卫安惠说:
  “七娘,这欧阳良翰刚刚当众诋毁我父王,也就是你王叔,更别提林诚也被他中伤,你还替他可惜?”
  一位苍发老宦官脸色不虞的走出大门,手中一份圣旨诏书依旧没有被某人接下。
  “相王殿下则说,欧阳良翰乃直臣,又是南北士林公认的骨气脊梁,杀之,损害陛下圣明,万万杀不得。”
  “沈大人说,该杀林诚,此乃国贼,逼害贤良。”
  卫少奇板脸:“伱怎么知道,可别被表面蛊惑了!”
  幸亏林诚聪明,吃的准这秦小娘子直来直去、嫉恶如仇的性格,事先给他提供了不少话术应对……
  闭目的龙袍老妇人笑了。
  欧阳戎板脸:“休想,我千杯不醉呢,明天还是按时过去上值,所以你别迟到。”
  女帝这是看他不配合造像,一脚把他踢开,但是有没有一撸到底,依旧留在江州。
  “可他好像是个好官。”
  卫少奇循循善诱,动之以“利”晓之以“益”道。
  “可你是贬官。”
  没有下狱赐死就很好,还有机会。“死不奉诏”确实是上秤了,但是没有打不住的千斤,只是敲打了下。
  “嗯。”
  酒醒的欧阳戎,看了眼紧闭房门,怎么敲门也不应。
  秦缨沉默了会儿,轻轻颔首:
  “只是觉得,有点理解你的心态了。”
  可能是看在他和浔阳王府关系的面子上。
  二人在月下酣畅大醉起来……
  “夫子则上书说,陛下有三策,上策可让欧阳良翰心服口服,高呼圣上圣名。中策则是让他吃个教训,同时不耽误陛下的事,继续为国尽忠。至于下策,则是彻底图个清静,不过以后可能有些隐形代价……夫子说,三策皆可,陛下可以任选。”
  欧阳戎站起身,准备离开。
  “秦小娘子要去哪?是出城打猎吗,正好我也今日无事,要不一起……”
  卫少奇又狐疑问:“你刚刚在窗口看到了?”
  “还是好奇你当初是怎么贬来江州的。”
  卫少奇冷笑:
  “有些事情,不上秤没有几斤重,上了秤一千斤也打不住,这回不死也要让他脱层皮……”
  “……??”卫少奇。
  “算了,这小娘皮性格无常也无所谓,重要的是秦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秦老能点头,她不嫁也得嫁,哼……”
  卫少奇返回包厢,皱眉不已,还是没想出个理所然来。
  欧阳戎仰头喝酒:“你这马屁功夫,一个江州司马屈才了都。”
  “没。”
  正堂内,欧阳戎抿嘴。
  元怀民笑说:
  “开朗点,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良翰兄,你得学学我的心态,在低谷时,用你的话说,摆烂一下。”
  ……
  “其他人怎么说?”
  他撇撇嘴,按时去往江州大堂上值。
  “好死不如赖活的心态。”
  原本准备平静走人的欧阳戎驻足,面无表情的回头。
  ……
  路上,卫少奇随口问:
  “林诚刚刚没来?”
  “什么心态?”
  太监催促:“新长史请速速领旨,人呢?”
  “长乐公主说,此子有前例,喜欢卖直,陛下千万不要让他再得逞,越搭理他,他名气越大,说不得他还想上青史。”
  窗口外面,监察院所在街道上,正人满为患,皆是浔阳百姓。
  “灵真,你觉得欧阳良翰如何处理?”
  秦缨不知何时起,已经回过了头,眼睛盯着卫少奇看了会儿,问:
  “有利大周社稷?利国利民?我怎么没看出来。”
  “梁王殿下没发表意见,只是禀告了一事……他今日出门,在洛阳街道上听到很多士人市民热议,现在朝野上下也到处在传此事,还给欧阳良翰取了个新名号,叫什么死不奉诏阳良翰,真是好大的名气。”
  欧阳戎还没坐下,门口突然喧嚣一片。
  “良翰兄,来,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
  卫少奇眼皮直跳。……
  有女帝旨意,作为江南督造使的离闲也没法管他。
  “应该忙去了,林兄猜的不错,这欧阳良翰真是茅坑里的石头又臭又硬,竟敢当众抗旨,说什么死不奉诏。”
  不多时,送走秦缨后。
  秦缨微微蹙眉看着嘴中话语一套一套的卫少奇。
  来到正堂,碰到了小师妹与离大郎,二人最近一直跟着他,似是怕他再冲动行事。
  终于把百姓疏散掉的监察院街道处。
  元怀民沉默了下,喝了口酒道:
  “很早以前的事了,这些年一直在外做类似江州司马的流官,已然模糊了,嗯,因为写了些非议大周的诗词……被人举报了。”
  甚至那人刚刚平静吐出的两个字,犹在他耳边。
  “伪诏?”
  “差不多差不多。”
  “不过,秦小娘子别担心,请稍等,我等会儿介绍一下江南督造右使林诚给你认识认识,这也是一位年轻俊杰,绝对不输欧阳良翰,甚至犹有过之。
  “良翰兄这是门缝里看人,把我看扁了。”
  有了上一次的经验教训,这一回,卫少奇安插了两位女侍卫在堂妹身边,防止又有某个不开眼的家伙走出包厢喝茶。
  卫少奇回头一看,只见马车不知何时停了下来。
  “等等,欧阳长史被撤职,那谁来担任长史?空降还是空悬此职。”
  “鬼知道,傻呗。”
  卫安惠立马闭嘴。
  可唯一不妙的是,现在星子坊造像事宜,全部落入了林诚手中,由他担任江南督造右使,主导造像。
  “不用和小女子说太多,家里的事情,都是阿翁做主,卫公子和林诚的方案,我回去会告诉阿翁,至于林诚,小女子就不等了,还有事,先走一步。”
  卫少奇不动声色道:
  难道是他说错话了。
  “是当初陶渊明辞官之后怡然自得的心态。”
  “难怪。还是你大胆。”
  元怀民满口答应,往嘴里灌酒,笑说:
  “欧阳长史这般敬业,难怪你是长史,我是司马,活该你官大。”
  正堂内某个座位空荡荡的。
  “所谓利国利民,是有先后顺序的,先利国,再利民,若是没有了国,利民又有何用,不还是得饱受战乱纷争?
  “革职,调走,丢去前线。”
  龙袍老妇人摆了摆手,似是很有经验:
  灵真打量龙袍老妇人脸色,发现好像并没有龙颜不快,眼底顿生羡然。
  “特别是后者,收益绝对是浔阳石窟的数倍不止,只需秦家按照林兄提供的方案来,其实也不需要多投入什么……嗯,现在先在林兄的建议和协助下,收购一些星子坊的低价地皮……”
  “……”
  只见,正堂门口,新传旨太监展开圣旨,当着寂静众人的面,尖声宣诏……
  女帝卫昭轻笑:
  “是的,此子当众说伪诏。”
  这位洛阳传旨太监匆匆来,匆匆去。
  “你还不愁呢,你不愁,这两日会过来找我喝酒?”
  窗外,浔阳渡口的那场意外风波似是暂时结束。
  死不奉诏的他,终于等来了洛阳的新圣旨。
  星子坊造像继续,其它变动不改。
  女帝卫昭转眸问道:
  卫安惠突然手指着外面街道说:
  “因为这个。”
  抬了抬龙椅扶手上戴翡翠玉戒的食指。
  几日后。
  “不遵圣人诏令,一脚踢开就行,这类小人物不影响圣人布置,不过,可以让她继续待在浔阳,因为眼睁睁看着不符合自己心意的东林大佛顺利建成,屹立百年,这才是对硬骨头最大的惩罚。”
  女帝卫昭突然叹气:
  “容真说,她是浔阳石窟的监察使,不是星子坊造像的监察使,请陛下另请他人。”
  卫少奇先是心中一喜,旋即追上去,问道:
  “一个个都是一百个心眼啊,呵。”
  傍晚时分。
  灵真犹豫道:“容真也上书了。”
  欧阳戎摆摆手。
  卫少奇额头青筋跳了跳:“你还提他!”
  卫少奇与卫安惠一起下楼,登上马车,返回修水坊的府邸。
  嘴角有痣的彩裳女史手拿一叠奏折,一板一眼道。
  “她怎么说。”
  “大致意思就是,此前投资浔阳石窟能给秦家带来的回报,现在星子坊造像也能给,不管是大佛建成后、江州递呈的颂德贺章上排在前列的添名,还是实打实的银两收益。
  怎么好端端的,态度这么冷了?
  老妇人眼皮不抬的问道:
  元怀民尴尬笑道:“哈哈哈,还是良翰兄聪明。”
  灵真沉默了会儿,垂目:
  “他对秦家在浔阳石窟上的损失也十分在意,昨日和我提了一个小小的方案……
  江州长史欧阳良翰引言获罪,贬为江州司马。
  “那你是什么心态。”
  洛阳,上阳宫,某座宫殿。
  谢令姜、离大郎等人,倒是都松了口气。
  “这次东林大佛迁至星子坊、为陛下分忧的绝妙方案,就是林兄首倡,深受我父王与王叔赞扬。
  翌日,大清早。
  “怀民兄别瞎说,我不愁。”
  “上策、下策不用念了,直接说国老的中策吧。”
  “来来来喝酒。”
  后者一副正经表情,心中却给某个出主意的未来妹夫点了個赞。
  卫少奇眼睛一转,立马语气笃定的说:
  以前成天笑话元怀民会不会江州司马青衫湿,现在好了,自己也成江州司马了。
  卫少奇转头,去往隔壁另一间包厢,找到了正在等待的卫安惠。
  “洛阳使者来了!”
  “魏王说,这是御前会议陛下与诸多相公作出的决定,欧阳良翰违背,按律当诛。更别说,当众拒旨,性质十分恶劣,损害陛下与朝廷威严,建议诛九族,以敬效优。”
  “也不给朕省心。”
  元怀民一本正经:“那也只拍欧阳长史一人的。其他人我其实打心眼里看不起。”
  卫安惠似是有些走神,摇了摇头:
  “这欧阳良翰确实擅长做些利民之事,但是也不代表陛下和政事堂相公们是错的,陛下与政事堂相公们是站在更高的角度,总领全局,高屋建瓴……星子坊造像也是如此,是站在大周朝利益角度着想,这不就是有利大周社稷的事情吗。”
  “伪诏。”
  秦缨却头不回丢下一句:
  “一个人独处惯了,以后秋猎,卫公子别来了。”
  老宦官迅速前往浔阳渡登船。
  “没错,这次约秦小娘子前来,也是想要商议这件事情,我听说此前欧阳良翰曾邀请你们秦家捐了一笔银子在浔阳石窟上,算是为陛下分忧。
  众人一愣,转头看向正堂内的某个座位。
  卫安惠安静了会儿,突然说:
  欧阳戎认真点头问:“你是觉得我找你喝酒,明天你迟到不来,就有理由了是不是?最好我和你一起迟到。”
  “秦小娘子,这位欧阳长史名气大,在洛阳那边的仕女圈子里也是热门红人,导致你难免对他有先入为主的好印象,可有些事情,不是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
  一位龙袍老妇人居高而坐,似是闭目养神。
  卫安惠回过神,小声问:“三哥,他为什么敢当众违背圣旨,这不是杀头的事情吗。”
  “皇帝诏曰,迁原江州司马元怀民为江州长史,代领长史职务,协助江南督造右使林诚星子坊造像,钦此。”
  卫安惠点头:
  “我记得他,这位欧阳长史,上次和离公子在一起,后来一起办粥棚那次,离公子和我说,欧阳长史是他好友,也是他平生最佩服的人之一。都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离公子身边的人确实不俗。”
  “可眼下,眼看着浔阳石窟就要遗憾停摆,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继续修,我、王刺史、还有江南督造右使林诚,对此都有些歉意担心。
  燕六郎等一众官吏疑惑,还没等他们反应,传旨太监再度冷脸宣旨:
  “国老呢?长乐呢?”
  “好好好……”
  新长史……
  他迟到早退。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