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章
作者:仗剑至天涯      更新:2024-05-03 15:42      字数:1951
  朝廷费尽心思,耗费无数钱粮,想平定地方,还山陕一番太平。
  可这些可恨可杀的蛀虫,却根本不懂得朝廷的难处,更不懂得体恤朕!
  在西苑讲武堂时,朕就时常提及,若大明人人都自私自利,不想着国朝,不想着社稷,那这样的大明还有救吗?”
  由于崇祯皇帝所谋之事,在当前大明的主流中,绝对是违背天理的事情。
  身为大明的天子,不想着维护治下臣民的安定,却想着叫外派的勇卫营,抽调出一部分精锐,伪装成流寇势力,以肆虐的流寇之名,洗劫大明的士绅、地主等合法公民。
  这事儿要是敢爆出来,那事情就有乐子看了。
  所以在给周遇吉所写密诏,将一应的前因,都详细的阐明,毕竟对周遇吉而言,这样的事情,人家也是第一次操刀。
  能否接受。
  能否做好。
  这对现在的崇祯皇帝而言,都是一个未知数。
  不过对周遇吉的忠诚,崇祯皇帝还是相信的。
  “……周卿,此事要不要做,如何做,朕不做决断,交由周卿来断,周卿身处在陕西治下,在平叛流贼的一线,当知晓这些恶绅、恶霸的种种劣迹。
  若大明想要平叛流贼事,想要还山陕等地一个安定。
  那么有些事情,就要主动背负起来。
  此事关系重大,若周卿决定要做,朕信卿家,然所挑选人手,必须忠诚可靠,绝不可叫除卿家以外的人知晓……”
  看到自己怎样算计周遇吉,叫忠心耿耿的虎将,主动跳进去,崇祯皇帝就忍不住自嘲起来。
  自己这个大明天子啊,对谁都这般腹黑啊。
  但面对这样摆烂的局面,崇祯皇帝有什么办法?
  难道眼睁睁的看着肆虐的流寇势力,冲出山陕等地,朝着中原一带肆虐?那死掉的百姓只会更多,给大明造成的伤害更大!
  “王伴伴,取密匣来!”
  在写完密诏后,崇祯皇帝放下御笔,对一旁的王承恩说道,然后拿起这份密诏,吹干上面的墨迹。
  “皇爷~”
  不敢怠慢的王承恩,忙取来密匣,低首递给崇祯皇帝,接过密匣,将密诏放到里面,锁上铜锁。
  “王伴伴,你将此密匣封好,在内廷这边,挑两名忠诚可靠,且有些身手的宦官,乘快马离京,赶赴陕西治下。”
  将手中的密匣,递到王承恩跟前,崇祯皇帝严肃道:“亲自交到周遇吉的手中,并确保没有外人看到,切记,此事关系重大,绝不可有任何闪失,听明白没有?”
  “皇爷放心,奴婢知道该怎么做了。”
  王承恩恭敬的接过密匣,郑重道:“若此事有任何差池,奴婢甘愿自裁!”
  服侍在天子身边这些年,王承恩极少见到天子,这般郑重的交代一件事情,那所写密诏定然不是小事。
  “去着办吧。”
  崇祯皇帝摆手道:“做好此事后,就将朕先前给你讲的,也都办好,算算时间,曹文诏他们,就要快抵达京城了。”
  “喏!”
  王承恩应了一声,便捧着密匣,匆匆离开东暖阁,传递密诏之事,他必须要谨慎对待,所挑选的人手,必须绝对值得信赖才行,好在他已经选好了人手。
  第五十一章 朕的虎将,都回来了
  叫周遇吉所领勇卫营,在山陕一带奉行天诛计划,是崇祯皇帝经过深思熟虑,才决定下来的事情。
  其实最适合做这件事情的,是毛承禄、孔有德、尚可喜、耿仲明这帮原东江一系,他们够狠,他们敢做。
  只可惜崇祯皇帝不可能放他们去山陕一带,去贯彻精心谋划的天诛计划。
  别肆虐山陕的各股流寇势力,还没有设法镇压下来,搞死张献忠、李自成这帮天生的流寇。
  再叫毛承禄、孔有德这帮没调教好的人,瞧见洗劫臭名昭著的恶绅、地主,累世积攒的家财。
  一个个再把持不住,听调不听宣,那乐子就闹大了。
  本身大明的治下,就有不少的准军阀势力,或小的军头,再经自己的手,培养出一批的话,崇祯皇帝都对不起自己谋划的事宜。
  “元辅啊,您说陛下就一点不顾及朝堂安稳吗?”
  成基命面露忧色,来回走动着,对有些心烦的韩爌说道:“这都五日了,我等递上求见的奏疏,陛下都不召见我等。
  军机处那边,明发的那几道上谕。
  陈延生、李明忠他们,奉诏离京赶赴天津了。
  这些事情,根本就不切实际,完全罔顾大明的安定于不顾。
  朝堂当下的反响极大。
  科道这边,甚至是部寺等处,不知呈递了多少规谏奏疏。
  可陛下全都留中不发!
  倘若陛下继续这般一意孤行,不听忠言,那我大明还会有安宁吗?”
  “够了!别再说下去了。”
  韩爌眉头紧皱,沉声道:“陛下做什么,不做什么,是我等所能在私下妄加评议的吗?
  成阁老,别忘了你的职责。
  陛下决定的事情,你觉得会更改吗?
  想想京营那边,被陛下罢黜的在职勋戚,还有现在裁撤的员额,兵部全都给停发了。
  现在我等所能做的事情,是好好做好本职,辅佐陛下,替陛下稳定朝局,处理好大明的朝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