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6章
作者:仗剑至天涯      更新:2024-05-03 15:53      字数:1954
  “这恰恰是本辅最担心的事情。”
  温体仁脸色有些难看,“维新变法是否能有效落实,其实根子就在于有人是否愿意去做啊,历朝历代的新政,出现人亡政息的局面,不就是没有前仆后继者吗?
  现在陛下正值壮年,说句不好听的,就算是再御极十余载,那大明上下岂不在维新变法一事上,没有任何分歧了?
  在这等态势下,被陛下聚拢到内务府的官员,一批批的通过维新变法晋升上来,今后的朝堂是谁说了算,就真的不好说了。”
  作为守旧派的一员,尽管在此之前,温体仁、周延儒他们为了自身仕途和前程,选择顺从崇祯皇帝。
  可是这绝不代表着温体仁他们,在维新变法一事上,就旗帜鲜明的站在崇祯皇帝这一边。
  他们是既得利益的一份子。
  在他们的身边,聚拢的也是这批群体。
  如果说在一些事情上,温体仁他们不能表明态度,那这批聚拢的群体,就会毫不犹豫的抛弃他们。
  这就是政治。
  “现在的朝堂已然不同了。”
  周延儒轻叹一声,“在京的内务府官员,就有钱肃乐、李长祥、张肯堂、沈廷扬、黄道周、何腾蛟等一批群体。
  地方上的就更多了。
  隶属于内务府治下的赈灾行署,聚拢的生员和士子少吗?
  像阎应元、陈明遇、李岩、宋献策、牛金星、顾君恩、堵胤锡等一批人,已然在辽东站稳脚跟了。
  这还没有算上在北直隶、陕西、山西、河南、山东等地的。
  陛下想的事情,看的事情,都要比我等要深远太多了,更别提陛下携御驾亲征之威,使得朝野间的舆情,早就出现不小的变化。”
  面对过去千疮百孔的大明,崇祯皇帝比谁都要清楚,想要推动大明变革,就必须要绕开既得利益群体,不能惊扰到他们敏感的神经。
  大明是朱家的不假。
  可是单靠一个朱家,一个大明皇帝,是无法对大明形成有效统治,毕竟幅员辽阔的大明疆域,需要构建稳定的各级统治阶层。
  崇祯皇帝就是这个统治阶层的塔尖。
  然而最主要的问题,是其他层次的统治阶层,都出现不同程度的糜烂,想要把想做的事情做好,就必须修补好这些糜烂之处。
  “周阁老说的没错。”
  温体仁点点头,“别看最近朝堂之上,不少人提出反对和质疑,可是叫人觉得奇怪的,是民间的风向变化。
  甚至有不少的群体,愿意购买新的战争债券。
  您猜本辅发现了什么。
  表现最为活跃的群体,恰恰是过去跟随陛下的脚步,涉足到领域产业的这批人。
  这可不是一个好苗头啊。
  一旦说这批群体能趁势继续壮大,那围绕摊丁入亩、官绅一体纳粮一体当差等新政,就能有序的在北方诸省继续扩大推行。”
  温体仁嘴里说的群体,是新兴的工厂主群体。
  他们的构成来源很复杂。
  有小地主,有商贾,有士绅,甚至还有读书人,他们面对着可观的利益,分批投身到产业领域之中。
  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和沉淀,不少在大明北方诸省都积攒不少家底。
  特别是近几年来,崇祯皇帝主导的军火贸易,使得军工产业发展迅猛,这使得相关的上下游产业,也跟着分了一杯羹。
  “陛下真的是胡涂啊。”
  周延儒感慨道:“官绅一体纳粮一体当差、摊丁入亩这些新政,明显就是在动摇大明社稷的国本。
  如果不是这次御驾亲征,国朝战胜了猖獗的建虏,收复辽左失地,恐河南、山东等地的民怨,就会进一步沸腾起来。
  现在受江南平叛一事影响,陛下更是将上疏规谏或请辞的官员,都移交到内阁处置,这摆明就是要闭塞言路,继续这样乾纲独断下去。”
  温体仁也好。
  周延儒也罢。
  他们所代表的就是一个群体,即大明的守旧派,面对大明出现的一些新变化,他们非但不感到高兴,相反却很是担忧,甚至是恐惧。
  为何?
  因为大明出现新变化,就代表他们的既得利益,无时无刻都在遭受着侵犯和损失。
  诸如这类言论,其实在大明很多地方都有。
  崇祯皇帝也很清楚。
  现在大明内部的新旧之争,其实已经愈发的激烈了,只不过受一些时局的影响,没有彻底爆发起来。
  江南诸省平叛一事,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就是新旧之争的博弈。
  是胜。
  是败。
  会给大明产生极大的影响。
  “我等必须要做些什么。”
  温体仁沉吟刹那,眉头微皱道:“其实从陛下御驾亲征时,周阁老应该就感受到了,陛下对我等已经产生不满。
  可是有些事情,不能就这样听之任之。
  大明社稷的安稳,我等作为大明的臣子,也应该尽一份力才行。
  就算维新变法是为了中兴社稷,但是陛下也不能这般激烈,毕竟治理天下,一味地追求霸道,迟早是会出大问题的。”
  “温阁老说的没错。”
  周延儒微微点头,看向温体仁,“不过你打算怎样做?现在这等境遇下,如果我等强出头的话,必然会惹来陛下的不满和厌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