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8章
作者:苍穹之鱼      更新:2024-05-03 16:07      字数:1954
  “属下建议提高今年的粮价!”一向站在背后拿个小本抄抄写写的庞青忽然谏道。
  “哦?说说为何?”杨峥些许惊讶。
  按照惯例,官府应该平抑粮价才是。
  眼下大战在即,有些富户和豪强已经开始屯粮。
  现在抬高粮价,不正是助了他们一臂之力?
  庞青掏出小本,翻动了几页,可见他早已准备多时,“今年屯田司预估产粮七百万石,足以应对我军今年大战,抬高粮价,商贾有利可图,蜀中、西域、中原的粮食会大量进入凉州,此取天下之粮为我所用也,舍黄白之物,而取实物,此为疲中原之策也。”
  没有做不成的生意,只有谈不拢的价格。
  关中豪强们对奢侈物需求增大,就不断向外出卖粮食。
  他们有田有地有人,官府也管不着。
  “接着说。”杨峥点点头,如今府库中有大量金银钱帛,放着也是放着,不如拿出去换粮食。
  目前而言,凉州经济比较健康,守着河西走廊,也根本不缺钱用。
  “其二,这些年大量收购蜀中锦帛、茶叶,蜀国豪强、百姓多改粮为桑、茶,粮食本就不多,现在提高粮价,商贾逐利,自然会贩卖蜀中存粮,则蜀国益弱。”
  凉州高价收购粮食,蜀国豪强们没有不卖的道理。
  这些年他们的日子过的不错。
  凉州减免了他们部分商税,导致蜀国在经济上渐渐依赖凉州,没有凉州,蜀国各种商品就送不出去。
  这对一个小国是致命打击。
  眼下秦岭三侧,即将掀起大战。
  粮食是重要的战略资源,而金银钱帛不是。
  这几乎就是发动经济战了。
  在悄悄掏空蜀国。
  “汉中的几家商贾,背后其实就是蜀军上位者。”庞青翻了几页小本,露出一长串的名字。
  杨峥看了这些熟悉的名字,忍不住直摇头。
  历史上的晚明,国破家亡在即,晋商还疯狂为后金输送各种物资,导致后金军的枪炮比大明的还强,盔甲比明军还坚固,刀剑也比明军锋利……
  只要利益足够,就永远不缺追逐利益的人。
  杨峥叹了一口气,虽然这个手段有些不太光明,但苍蝇不叮无缝的蛋,蜀国若是政治清明,也就不会有这个破绽。
  其实天下最能利用商贾之力的,正是凉州。
  坐拥河西走廊,每天就是在与各种商贾打交道。
  而这个时代,哪一个商贾背后没有势力的支撑?
  商贾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限制野蛮生长的资本。
  杨峥作为后世人,最知其中厉害。
  国家运行的背后逻辑就是经济,而商贾、或者说资本的力量无孔不入。
  华夏历朝历代限制商贾不是没有道理。
  “钱财都是拿出来用的,今日起,你与苏泓、公孙甫专营此事。”杨峥点头同意了。
  能用钱财解决,少牺牲将士的性命,何乐而不为?
  很快,凉州提高三成价格收购粮食的消息不胫而走。
  官府提高三成,民间各种推波助澜,豪强富户们大力囤粮,百姓也预料到了什么,捏紧自己的粮袋子,粮价炒到了六成,几乎每天都在上涨,仅半个月就炒到了一倍。
  商人的耳目一向灵通。
  蜀中、中原很快也得到消息,粮食如潮水般涌入凉州。
  但凉州像是永远填不满一样,来多少吃进多少,价格持续走高,很快就涨到了一倍。
  市面上基本上无粮可卖,家家户户都在囤积粮食。
  杜预有些坐不住了,“粮价如此高涨,只恐激起民变。”
  杨峥摇摇头,“凉州有奴隶、待归、治民三类,寻常百姓买得起粮?凉州有粮秣司,随时可以压下粮价,元凯无需惊慌!”
  刀子就是杨峥手上最后的阀门,想什么时候关就什么时候关。
  而粮食许进不许出,商贾可以运进来,却运不出去。
  唯一的问题就是府库的钱不够。
  蜀国很多运到汉中的军粮,鬼使神差的被卖入陇西。
  受这时代交通的限制,蜀中的粮食不可能大规模的进入凉州,但小规模的进入也不错。
  秦岭中的米仓道、陈仓城,原本就是秦代为调运蜀中粮食而修建的。
  既然秦国能把蜀中的粮食运出,五百多年后的现在,自然更容易。
  只要价钱到位了,自然有人做这个生意。
  短短两个月,凉州积蓄的钱财便见底了。
  不过这时代粮食本就有货币价值,凉州除了钱财,还有大量的盐可以派上用场。
  第四百七十八章 焦虑
  “四月,由汉中流入陇西的粮食共五万石,由河东郡流入安定的粮食九万石,由河北流入雁门郡粮食十七万石。”庞青拿着小本禀报道。
  “完了?”杨峥见姑臧粮价节节攀升,到处都是粮车,以为至少有个一两百万石。
  三十一万石粮食,看似不错,但对如今的凉州来说杯水车薪而已。
  关键还把府库中的钱用光了。
  抬高粮价并没有达到预期,经济战果然不是谁都能玩得起的。
  其实想想也是,蜀国自己都穷的喝西北风了,境内大量种桑,以增加蜀锦的产量,有时候还会向东吴购买粮食,就算想卖,粮仓里也没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