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5章
作者:格鱼      更新:2024-05-03 17:58      字数:1982
  “融化文武,开此坚冰,当有功于国!”韩嫣轻道。
  齐国沉默下去。
  韩嘉彦盘算良久,才苦笑道:“既然是燕王之意,那我韩家就当此出头鸟吧,说起来,这曹家女我也有所耳闻,端方美貌,家世也与我家门当户对,庭儿,你意下如何?”
  韩庭深吸一口气,起身拜道:“孙儿当遵祖父母之命!”
  如此,这事就算定了。
  韩嫣如释重负,终于不负相公所托。
  却听齐国笑吟吟道:“嫣儿,你好手段!”
  韩嫣俏面微微一红。
  第388章 孔圣第48代孙:此为祥瑞
  一场秋雨一场寒。
  上次那场暴风雨过后,东京的气温就算是真正降了下来,寒风呼啸,已经初具冬季气象了。
  人口过百万的大城市,百业兴隆。
  王霖一直觉得东京人口不止百万,估计开封府也没有认真核验户籍,毕竟各地涌来京师的流动人口和商贾实在是太多了。
  这个年月又没有人口普查这一说。
  金人的首次入侵的负面影响渐渐过去,往来东京的商队照旧熙熙攘攘。
  而实际对于城中从事客栈生意的买卖人而言,他们最清楚,从燕王大胜金人、金国使团来京师求和停战之时,外国来的买卖人尤其是西夏、回鹘和更远一些西域方向的胡商,比以往更多了。
  尤其是西夏商队。
  但朝廷对于商贾的监管比以往更严了。
  铁器、盐、粮食种子……这些都被户部列进了战备物资的大名单,严禁出口。
  大宋出口最热销的还是茶叶、丝绸和瓷器。
  也有极个别目光独到的胡商通过特别渠道,瞄上了另外一种在大宋而言也属于新生事物的食物——土豆,玉米。
  自打王霖在今年立春时命人在青莱播下了大量土豆的种子,夏季得到了令人咂舌的大丰收,亩产至少数千斤!
  而随后,这批收获的土豆又被作为军粮,由王府安排在京东东路各州以及河南、河北一些地区实验栽种。
  而在几天之前,各地土豆均得到丰收。
  根据王霖的命令,半数窖藏作为军粮储备,半数留作明年开春继续播种扩张的种子。
  准备向朝廷公开了。
  玉米的情况也类似。
  当然,产量似乎不如土豆大。
  毕竟土豆这种作物,对于气候和土壤的要求实在是太低了。
  这两日,户部度支司郎中孔琦带人一直在城外检验神武军土豆试验田的亩产收获情况,他发现这种完全可以作为主粮的食物,亩产之高简直匪夷所思。
  而假以时日——其实也不用太久,只要一两年的时间,绝对能解决大宋所有的因为天灾歉收而导致的粮荒问题!
  孔琦狂喜。
  这位年逾四旬的朝廷文臣,竟然一路狂笑,从城外奔跑十余里进城,险些没晕厥在通玄门口。
  随后,翌日早朝时,孔琦就命人拉着一车新收获的土豆进了宫。
  而今日朝会的主题,本来是一群科道言官私下酝酿出来的对于朝廷武勋世家的集体弹劾声浪。
  弹劾高家,曹家,折家……乃至远在太原,为国死守河东的种家。
  言官风闻奏事,这倒也并不奇怪。但与以往不同,言官们手中掌握着不少武勋家族子弟的作恶犯法的实证。
  随着燕王的势不可挡,在大宋朝野上下的威望无人可及,已经没有言官敢轻易撼动王霖。
  但因燕王崛起引得各路武勋家族的冒头,却让文官集团忧心忡忡。
  一个王霖已经不可制,若再让这些武勋集团群起而势增,武人的话语权会越来越重,士大夫政治的根基正在受到颠覆性的冲击和动摇!
  尤其是昨日燕王府放出风来,韩家出身的翰林韩庭,由燕王保媒,将与曹家女结亲,正在走三媒六证的环节。
  而燕王偏妃李清照的弟弟李迒,也与高家女定亲。
  这两个消息对于文官集团而言,就是一枚重磅炸弹。
  所以就有了今日朝会上的大反弹。
  以虎神卫在京师无孔不入的存在,文官集团的背后动静根本瞒不住王霖,但王霖懒得去管。
  大势所在,无人可以抗衡!跳梁小丑,愿意蹦就蹦吧。
  朝堂上言官们的扑腾让赵佶烦躁不堪。
  他再一次生出了禅位让贤的心思。
  他现在的心思非常简单,就想安生过日子,享乐终老。
  可朝中这些文臣却反反复复折腾,或者背后撺掇他折腾,一直都不让他消停。
  什么重文轻武,什么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在此刻赵佶的眼里就是个屁。
  连他这般昏庸之人都能明白,现在大敌当前,还是要靠武将出力,才能保住身家性命。
  可这群文臣,为何就不懂?一己之私而已。
  朝堂上吵吵嚷嚷,就在赵佶即将昏昏欲睡时,突然听到了一个颤抖且近乎大喊的声音:“启禀官家,臣户部度支司郎中孔琦,有事禀奏!”
  不但是赵佶立时望向了颤巍巍站出来拜倒在地的孔琦,所有朝臣都一片缄默,将目光望向了这个户部的五品小官,一向在朝中很不起眼的小官。
  但朝中文臣却无人不认识他。
  因为此人为孔子第48代孙,衍圣公后裔。
  自打仁宗皇帝册封孔家为衍圣公以来,山东孔氏嫡枝子弟素来在朝中为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