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5章
作者:格鱼      更新:2024-05-03 17:59      字数:1953
  以孔圣对中国文化的贡献之大,效仿佛教道教收些香火费用,在他看来也没什么不可以的。
  甚至可以开发出一整条完整的产业链来。
  不过,那就要看孔家人的脑子够不够使了。
  ……
  孔琳要在娘家住一个晚上,可王霖军务繁忙,不可能同住,就在当日午后时分,与孔家人吃了一顿饭后,就匆匆返回王府。
  而在这个时候,李纲、吴敏、宗泽、郭志舜四人已经等候他多时了。
  李纲四人的脸色都不好看。
  为啥?
  自然是因为皇帝赵佶的南巡之事。
  太子监国倒也没有大碍,因为现在的朝廷已经在四人的掌控下按照既定的轨迹正常运行,不会因为赵佶离去而乱套。
  但他们有着更深层次和更焦虑的担忧。
  王霖缓缓走进正厅,四人起身见礼毕,却是都端坐在此,各自一言不发,厅中气氛沉闷。
  王霖笑笑:“诸位相公,你我之间,可开诚布公,直言不讳。本王想,至少在家国大业上,孤与诸位国相都是目标一致的。”
  确保大宋经济文化和社会稳定,举全国之力抗金。
  保家卫国。
  捍卫华夏衣冠。
  这是王霖与李纲四人共同的目标。
  这也是朝中四位相公能坚定不移站在王霖身后的关键因素。
  当然,四人中郭志舜已经将郭家的利益和前途牢牢捆绑在了王霖身上,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李纲沉默片刻,突然叹息道:“燕王,你有没有想过,若是让官家带一部分朝臣南巡东南,日后朝廷就有分裂之忧?若是官家在江南另立朝廷,挟持东南半壁财赋,我辈如何再去火中取栗?”
  郭志舜也插话道:“是啊,王爷,断不可让官家南巡,由此定导致大宋分裂,后果不堪设想。”
  宗泽目光炯炯:“燕王,以老夫对官家的判断,他八成会在东南另立朝廷,裹夹东南财赋,另成一国。”
  “至于我等,不过是官家弃子,留在北方,给官家当抗金的马前卒而已!”
  王霖沉默不语。
  他既然没有公开反对赵佶南巡,怎么可能想不到这般隐患。
  隐患还是摆在桌面上的。虽然赵佶没有另立朝廷的魄力,但架不住有人在背后撺掇,而赵佶素来又是个没有主见的主儿。
  既然已经捅开了这层窗户纸,李纲四人就热议纷纭。他们就差明说要将官家赵佶软禁在东京,当不问世事的太上皇了。
  见王霖一直保持沉默,宗泽忍不住皱眉道:“王爷何以不发一言?”
  王霖深吸了一口气,苦笑道:“诸位所想,孤并非不知。只是毕竟官家执意要下江南,孤又能如何?”
  有些话他没明说,但李纲等人都知道他是在考虑赵福金等女眷的感受,毕竟他也算是赵佶的女婿。
  宗泽不满道:“王爷岂能不顾全大局?若是大宋因此分裂,让金人趁虚而入,我辈又该如何面对千万黎庶百姓?”
  李纲吴敏郭志舜目光紧紧盯着王霖。
  王霖揉了揉眉心:“不知朝中对官家意欲南巡之事,反应如何?”
  “多数反对。唯唐恪、耿南仲等人迎合,甚至不少宗室都在暗中附和推动。老夫估摸着,若官家当真南巡,东京宗室能去九成,武勋和文臣能去三分之一。”
  “这足以让官家在杭州另立一个小朝廷了。”李纲缓缓道:“我等不能不防。”
  “这样,诸位相公与群臣不妨上书奏请官家改弦更张,收回成命。至于本王……随后也会上奏。”
  听闻王霖此言,李纲四人顿暗暗点头。
  只要王霖同意他们起而阻止,赵佶想跑也跑不了。
  四人匆匆告辞,及时回去串联己方朝臣,要发起一波阻止赵佶南逃的弹劾声浪。
  王霖将四人送至厅口。
  他望着四人远去的背影,面上起了一抹复杂之色。
  于他而言,他不愿意赵佶直接禅位给赵构。
  因为这样一来,会让赵构觉得皇位来得太容易,上去容易,下来就难了。
  所以他就引导赵佶产生了南巡之心。
  当然,朝中唐恪这些人一直在旁边鼓噪皇帝南巡。除了畏战之外,怕也有另立朝廷的叵测心思。
  当年的汪不就这样。
  王霖知道赵佶南巡定将引起李纲等人的强烈反对。甚至可以说,绝大多数的大宋臣民,都会反对赵佶逃跑。
  所以,最终赵佶是走不了的。
  但经此,赵构以太子身份而非新君身份监国,却形成了既定事实。
  朝议汹涌,民意如火,赵佶就只能老老实实呆在后宫,当他事实上的太上皇。
  这符合当下的各方利益。
  可这般话,李纲可以说,吴敏可以说,宗泽和郭志舜更没有任何顾忌,只有王霖不能公开说——他反对皇帝南巡,也反对赵构直接登基称帝,只希望赵构当监国太子。
  有些事,只能做不能说。
  所以,就使了些欲擒故纵、欲进而退的策略。
  阻止皇帝南巡和赵构称帝的恶人,不得不让李纲这些人去当。
  ……
  赵福金与崇德、赵玉盘、赵构等人从书房走出,刚才王霖与李纲四人的谈话,她们都在后堂与闻。
  其实她们更不愿意赵佶南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