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7章
作者:格鱼      更新:2024-05-03 18:07      字数:1996
  经此一事,不要说皇帝,纵然是朝中文武大臣,为了大燕皇权稳固,为了天下安定,恐怕也不会放过他们了。
  当然还有在开封的赵佶。
  赵构嘴角一抽,烦躁道:“混账东西,图谋不轨,还捆绑上我等赵宋皇室,该死!福金姐姐,你出面去与陛下说说吧……”
  赵福金缓缓摇头:“我已经去过御书房了,孔琳妹子说,陛下口谕,不见我等。让我等安心等待。”
  赵构瞬时面色如土。
  他是赵宋皇子中最畏惧王霖的人,没有之一。
  所谓雷霆雨露均是君恩,皇帝虽然对他不错,但事关大燕皇权,他还会对自己网开一面吗?
  赵构心里忧心忡忡。
  不由望向了母亲韦莹。
  ……
  第618章 星火燎原之讨燕皇檄(3)
  御书房中。
  除了皇妃孔琳之外,就是女官之首上官清,还有锦衣卫都指挥使燕青。
  王霖捏着这份所谓的檄文,面色平静。
  并未表现出如外界众人猜测的那样震怒之色。
  就连燕青和孔琳以及上官清都以为这是暴风雨来临前的片刻宁静,皇帝却突然缓缓道:“此文原版照抄唐骆宾王的讨武曌檄。其实没有什么新意和文才可言。咋,你们何以如此面色凝重?朕都不当真,你们反而当真了?”
  燕青躬身道:“陛下,臣已经命锦衣卫彻查此事,相信很快就会有结果。请陛下放心,臣一定将此幕后之人揪出来,昭告天下,为陛下正名。”
  王霖淡然一笑,“不急,先让他们折腾折腾再说,小乙,命锦衣卫慢慢查,看看还有什么动静闹出来。
  朕说过,朕做事为人,素来都是问心无愧即可。朕对于江山社稷,不敢说有功,但至少是没有大错的。
  若没有朕,中原这片江河早就落入金人之手,哪还会有什么皇宋基业?
  不过,他这话说得也对,朕是篡宋而立,这点,不用掩饰。转告朝中史官,照实写,不用为避朕,也不用为朕粉饰什么。
  至于说朕好色,朕……承认便是。孔圣人云,食色性也,朕与天下男子一般,没有什么两样。不过,朕待身边女子都一如既往,一腔真诚,从未有半点的顽弄之心。
  没错,朕是纳了宋皇之女数人,宫妃也有一人,甚至太子妃和皇子妃也有两人,这都是事实,朕都认。
  此事不需解释,更不要澄清,静观其变就好。
  唯独……此事怕是诋毁了福金等人的名誉,朕于心不忍。小乙,传诏,明日午时三刻,朕将携福金等女驾临燕京夫子庙和燕京书院,与诸位学子见一见。”
  皇帝的反应有些超乎所有人意料之外了。
  燕青虽然意外,但还是躬身领旨。
  燕青退去,王霖这才扭头望向孔琳,叹息道:“琳儿,来年夏天你们孔家的祭祖大典,朕当亲往曲阜,拜谒孔圣。同时,朕也想与你们一起去泰山,封禅。”
  《五经通义》云:“易姓而王,致太平,必封泰山,禅梁父,天命以为王,使理群生,告太平于天,报群神之功。”
  所以封禅活动实质上是强调君权神授的手段。王霖登基称帝改朝换代之后,尽管李纲等人反复劝谏,他都不曾动过封禅的念头。
  可如今看来,有些形式该走还是要走的,不然,他将永远背上一个得位不正的骂名。
  虽然王霖并不计较和在意这些。
  孔琳惊喜交加:“陛下……”
  孔家的祭祖大典也是华夏士林的一件大事。
  若是皇帝亲自出席,这无疑将大大抬升孔家的地位。
  “朕已经命内阁拟制,册封孔圣为大成至圣文宣先师,改封孔家为世袭罔替衍圣公、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官阶提升至从一品。”
  孔琳大喜,赶紧伏地叩首,代替孔家向皇帝谢恩。
  至此,皇帝对于孔家的册封已经超越了前宋。
  这意味着对读书人的礼遇。
  王霖选择在这个时候昭告天下,无疑还是为了冲抵檄文事件的负面影响。
  “起来吧。”王霖命上官清扶起孔琳,沉吟片刻又道:“所谓檄文,朕完全可以置之不理。朕扪心自问,对于江山社稷,对于黎庶百姓,朕问心无愧。上官清,传旨内阁,拟定于下月初,朕要率满朝文武大臣,出古北口祭祀在历次对金战事中阵亡的将士,请内阁拟定祭文。”
  ……
  翌日午时。
  朝天门。
  厚重的宫门缓缓洞开,两列御林军执仪仗旗帜森然而出,随即是宫中女官的司仪队,最后才是盛装锦衣卫拱卫着的皇帝銮驾和数辆皇妃的车驾。
  皇帝一行,往夫子庙拜谒孔圣,并去燕京书院与学子交流,这是一场公开的文化活动。
  因为昨日宫里就传出消息来,所以从皇城到燕京书院,以及中间的夫子庙,这三点一线街道两侧,都人山人海,聚集着燕京城的百姓商贾。
  多半是看皇帝和他的女眷们的。
  皇帝与他的数名与前宋皇族有关的妃子,她们分别是:赵福金,崇德帝姬,嘉德帝姬,柔福帝姬赵嬛嬛,郭媛,韦莹,及赵构。朱涟待产,身子不便,当然不能参加活动。
  燕京百姓对于皇帝的崇敬和狂热情绪,并未因为檄文的存在而稍减。
  就天下人来说,唯有燕京的百姓最明白,皇帝的存在,对于大燕对于中原百姓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