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
作者:肥鸟先行      更新:2024-05-03 23:40      字数:1871
  为了方便商人们交易,沙州城干脆在城墙外建立了交易的市场,这样商人就不需要排队进入城墙内。
  市场的入口有税吏看守,而普通人进入市场则不需要交税。
  城外的市场顶部竟然铺设遮雨的棚子,还在市场内打了水井,杨炎和刘宴走进市场,这里异常的整洁通风。
  商人们将出售的货物放在分割好的摊位上,往往老板就会让伙计守着摊子,自己四处寻找可以买回去的货物。
  “刘郎,这沙州竟然如此繁华,恐怕比之江淮都不遑多让了吧?”
  刘宴老家是曹州人,距离江淮不远,青年时期也曾经游学江淮,他点头说道:“就算是润州瓜州的坊市,也不过如此。”
  杨炎看着这些摊位上琳琅满目的商品,忍不住职业病发作说道:“这么多商品在这里交易,这市场一年要收多少税啊!”
  刘宴简单一算,也觉得这商税相当的可观,他疑惑的说道:“这市场就建在城外,建宁王又是如何让这些奸滑商人乖乖纳税的呢?”
  杨炎也觉得奇怪,商人们完全可以在城外随便找个地方交易,进了这个市场还要被建宁王抽税,他们为何要来这里交易?
  杨炎和刘宴并不知道,那些西域商人之所以一定进是市场交易,是因为几种沙州瓜州的特产,只有进了市场才有人卖。
  毛线制品,棉布,沙州纸,瓜州铁,沙州的彩陶和彩色瓷器,瓜州的玻璃制品,这些都只有进了市场才能买。
  那些商人玩家们给建宁王上的税也能兑换成贡献点,如果在城外私下交易还会被扣贡献点,那些卖商品的商人玩家都在市场内,西域商人也只能乖乖的进市场交易。
  况且沙州的集市可以休息过夜,还可以喝水吃饭,对于奔波了一路的商人来说,这也是个不错的地方。
  “杨三郎,这里竟然还有书卖?”刘宴嗜好读书,看到书之后就挪不开步子,他走到这个摊子,惊讶的发现这竟然是一个规模颇大的书摊。
  这下子杨炎和刘宴都挪不开脚步了,这么多书?
  货架上堆满了整齐的书籍,刘宴看到了看书店的一个老者,连忙过去问道:“老丈,这些书能看吗?”
  “当然能,郎君尽管看,只要不弄脏了就好。”
  刘宴立刻说道:“不会的不会。”
  刘宴激动地走到书架前,却发现这都是些自己没听过的书。
  《三国演义》?这是什么东西?《三国志》吗?为何要加上演义二字?
  刘宴拿下书,发现这都是上等的纸张做的书,书上是一个个方正的蝇头小楷,竟然都是印刷上去的。
  雕版印刷古已有之,唐人自然见着不稀奇,但是印刷的这么清晰的书籍,刘宴却还是第一次见。
  翻开《三国演义》的第一页,一首《临江仙》跃入眼帘: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刘宴忍不住击节赞叹道:“好诗!”
  第一百六十二章 四大名著有三本
  “不知道这位郎君,看完了没有?”看到刘宴看的入神,看书店的老者走过来问道。
  刘宴这才发现,自己已经在书店里看了半个时辰的书,他立刻掏出钱袋说道:“买买买,老丈这书一共几本?”
  老者笑嘻嘻的说道:“上中下三册,一共三本,这一本是十文钱。”
  十文钱?这么便宜?
  刘宴惊讶的看着老者,要知道在中原地区,一部薄薄的佛经,也要一百文钱,所以普通的读书人都很少买得起书。
  刘家也是世代官吏,家中藏书颇丰,但就是这样刘宴也没有多少钱买书,遇到看上的书要么借要么自己抄。
  要不是真心喜欢这本《三国演义》,刘宴也是舍不得买的。
  没想到这么厚的一本书竟然只要十文钱,刘宴生怕是自己听错了。
  老者笑着说道:“明码标价,就是十文,郎君可以看看书背上,标了书的价格。”
  刘宴翻过书一看,果然看到了用蝇头小楷所写的“书价:十文”。
  这也太物美价廉了,作为一个爱书之人,刘宴刚刚看了前面几章,就知道这是小说家言,不是正史。
  《三国志》刘宴十几岁就通读过了,甚至连裴松之给《三国志》所做的注他都读过。
  这本《三国演义》中很多剧情都是张冠李戴,甚至还有一些民间捕风捉影的传说故事。
  可是这不妨碍这是一本好书啊!
  刘宴掏出三十文钱,塞到老人的手里,生怕对方坐地起价涨价不卖了。
  没想到老者拉着刘宴说道:“郎君没有发现,这书里的字和通用的不同?”
  刘宴点点头说道:“是有所简化,这是哪位书法大家所创造的新字体吗?”
  这本《三国演义》所印的字,确实和正常的楷书不同,不少字都有一定程度的简化。
  不过又都是联系上下文能读懂的情况,所以刘宴倒是没觉得有什么不对劲的。
  老者笑着说道:“这是建宁王殿下颁布的简体字,如今霸府和三州刺史府的告示,都要用这种简体字来书写。这里还有一本字典,郎君要不要?这字典更便宜,只要五文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