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归降 仁义之师。(三藩战事)
作者:瀛洲玉羽      更新:2024-05-04 04:04      字数:3429
  平凉,城外清军大营。
  董额在大帐里来回踱步。
  八个月了
  平凉久攻不下,董额心里急得不行,却又想不出什么好办法。
  之前陕甘数十州县皆被王辅臣所占,皇上命张勇、孙思克的绿营兵和他率的八旗军合击叛军。
  结果那起子汉兵得了皇上的信任,跟打了鸡血似的,连战告捷,竟然渐次平定了西北。
  反倒是他这边,明明把王辅臣困进平凉了,可就是拿不下这个破城
  d
  这要是那边都打完了,平凉还没拿下,到时他岂不是要
  正想着,士兵火速进来禀报“贝勒爷,图海大人到”
  董额一愣“图海他来干什么”
  他不是大学士吗
  图海是来督军的。
  打个平凉打了八个月还没拿下,玄烨可没耐心再搁这陪董额玩持久战了。
  那边都快搞定了,就差你这最后一锤子,结果你愣是八个月不往下落锤,搁谁谁不烦啊
  反正玄烨是烦了。
  当初玄烨看董额是多铎儿子里最勇武的一个,想着多少也能得他阿玛一点真传吧,这才派他上阵。
  结果你可真是给你阿玛丢人啊
  既然你不靠谱,还是换个靠谱的来吧
  正好,去年察哈尔平叛,初次领兵的图海给了玄烨一个大惊喜。
  这竟然是个文武全才,靠谱儿
  玄烨受够了董额,直接任命了图海为抚远大将军,前往平凉总t统驻军,又把董额改授为固山额真都统,命大军昔听图海节制。
  圣旨既下,董额虽不甘心,却不得不交出军权,老实听话。
  原以为图海是来攻城的,结果图海来了后,并没有贸然进攻。
  他遵照玄烨的谕旨,肃军纪、信赏罚、申约束,很快在军中建立了威信,重振了因久攻不下,已经有些萎靡的士气
  大家都看出来了,这个和董额那个水货不一样,这个行
  军威大振后,众将士纷纷请战。
  “将军,如今咱们士气高涨,平凉又被围困日久,城中内耗严重,正是出兵的良机啊”
  其余将士也纷纷应和,请求出战
  最后一场了,就靠它立功了
  图海却没同意,他义正词严道“朝廷的军队是仁义之师,当先招抚,后攻罚。圣上天威,我等奉天威讨伐叛竖,无虑不克。城中皆是我大清百姓,数十万生灵,遭叛贼屠戮劫掠,可怜可悯。若此时再强行攻城,覆巢之下,杀戮必多,百姓何辜。当俟其主动投降归诚,方能令百姓体大清圣主之恩德。1”
  将士们面面相觑,这这是个什么风格
  图大人,你之前不是这么说的啊
  图海也不解释,众将士见改变不了主将决心,只好领命退下了。
  图海见众人退出去,长叹一口气。
  这群傻子怪不得之前打了那么久都没拿下。
  平凉都被困八个月了,马上就要弹尽粮绝了,这个时候攻城,要是城里士兵作困兽之斗,岂不是伤敌一千,自损八百
  王辅臣本就是个首鼠两端的人,叛而复降,降而复叛,一见情势不好就倒戈。
  眼前平凉这个形势,王辅臣此时已穷蹙无计,只要让他内外交困,无路可逃,劝他投降并不是难事。
  到时候兵不血刃解决了平凉,不比强行攻城省事儿多了
  何必多此一举
  图海让人传信城中探子,把宣传工作搞起来
  一定要让城里的百姓都知道朝廷是仁义之师
  顺便内部串联也不能省。
  他身边的周培公和王辅臣身边的将官是老乡,原本就暗通款曲的,图海嘱咐他继续给里面写小纸条
  快出来吧皇上知道你们都是被逼的,绝不会追究以前的事的只要你们出来,复官复爵,皇上会像以前一样重用你们的快回到大清的怀抱里来吧
  前面搞着宣传工作,后面攻城的作战准备也不能省。
  说是不打你们,万一你们死活不降,那还是得打你们的。
  图海拉着收复了凉州后,前来增援的孙思克出去勘探地形。
  到了虎山墩,图海一眼就看出了此地对平凉的重要性“此乃平凉咽喉。”
  拿下这个饷道,则平凉不攻而下
  正巡视呢,王辅臣的兵突然冒出来了
  图海当即指挥将士还击
  平凉城中。
  八个月的围困早就让城中军民食不果腹,连军中都开始杀马为食了,遑论百姓。
  到处人心惶惶,城中大街上每天都会出现新的死尸,无人殓葬,有时候尸体悄无声息地就消息了
  图海搞宣传的话传到城中,渐渐在bu队和百姓间流传开来。
  人心动摇
  几乎每天都有结伴偷溜出城的百姓,根本拦不住,甚至连看门的守将都开始外逃。
  王辅臣的总兵官黄九畴、布政使龚荣遇一天三顿劝王辅臣投降“将军,咱们实在是没办法了”
  王辅臣也知道现在是山穷水尽了,原本有虎山墩这条饷道在,还能挣扎两天。
  td前几天图海把虎山墩也打下来了,天天站那山头上让人拿红衣大炮往城里轰,搞得他这边部下都怕了,这下饷道断绝,更没法打了。
  再这么下去,不是饿死,就是哪天自己被手下砍了人头去领功
  可王辅臣还是有些犹豫“说是既往不咎,可毕竟”
  他这降了叛,叛了降,降了又叛,次数实在有点多。
  王辅臣“再说咱们这降,怎么个降法好呢”
  叛得次数太多,怕人家不信了啊
  黄九畴和龚荣遇对视一眼,他们和图海身边的周培公是老乡,之前也一直以蜜蜡传讯,现在要降,倒也不是没途径。
  王辅臣听了,斜了他们一眼,倒也没怪他们背叛
  这在王辅臣看来,也不算背叛他。
  因为他自己以往也是这么干的。
  王辅臣此人,出身不值一提,他是前明宦官家里佣人的孩子,后来天下大乱了,他就跟着姐夫出来混口饭吃。
  起先他跟着明朝大同总兵姜瓖混,姜瓖也是个见风使舵的。
  李自成先进了京,姜瓖见这个大,打不过,就归顺李自成了。
  后来吴三桂引清军入关,姜瓖一看,嘿这个更牛x他就把顶头老大干掉,转头又带城投清了。
  再后来,姜瓖觉得满人对他有功不赏,心里不乐意了,就又拉了一帮人,开始反清复明。
  王辅臣当时只是个听使唤的,自然只能跟着姜瓖跑来跑去。
  结果愣是凭着自己的勇猛,一战成名,还得了个“马鹞子”的绰号。
  不过最后还是打不过清军,王辅臣一看,既然打不过,那就降了呗,不死就成。
  后来王辅臣就没入辛者库为奴了。
  顺治爷登基后,对他很欣赏,大力提拔他。
  当今更是给了他极大的信任,调他为陕西提督,镇守平凉。
  临行前,皇上还把先帝的一把豹尾枪赏了他。
  皇上道“这枪是一对儿的,朕自己留一把,每次打猎都会随身带着,希望爱卿看到这枪,也能念着先帝的托付和朕对你的期望信任。”
  王辅臣感动啊拿上枪哭着拜别皇上,就镇守陕西来了。
  先帝和皇上的知遇之恩,王辅臣不是不感念的。
  当时吴三桂反了,来拉拢他,王辅臣是真没想反。
  他为了表忠心,连儿子都立马送京城去了。
  结果京里竟然派了莫洛那个狗东西过来管束他
  这家伙使得那些绊子弄得他这边自己人差点哗变
  最后他手下副将一个火上头,把这家伙给弄死了。
  王辅臣一看,杀了朝廷重臣,大罪啊
  没招了,他还没活够,那就投了吴三桂吧,反正那边也有点交情。
  td结果吴三桂也不是个好东西,对着外面装的宽厚豪迈,一副求贤若渴的样儿,实际上心里面又阴又毒,就知道护着自家人
  皇上那边又让儿子来给他捎信,说得真情实感朕知道莫洛的死是他自己不会协调,和你没关系,朕和你相交多年,咱们曾经bb
  那信写的,全是对他的体谅和理解,把王辅臣感动的啊
  立马向北跪下归顺了。
  刚归顺,吴三桂给他送来二十万两白银
  王辅臣
  他给得实在太多了
  王辅臣就又叛了
  皇上继续给他写信,吴三桂继续给他送钱,王辅臣就降了叛,叛了降,降了又叛。
  王辅臣我t就想找个地方安稳活着,我真是太难了
  图海收到城里传出来的小纸条,立刻让周培公入城招降,并火速传信回京。
  王辅臣犹犹豫豫地让副将谢天恩跟着周培公出城,表示我本心是很愿意降的,当初我根本就没想反,就是吧
  图海也知道他的为人,好在他一早就上奏了,王辅臣刚表达完乞降的意思,皇上抚慰的谕旨就到了。
  图海立刻让周培公入城宣旨。
  王辅臣很识趣,接到谕旨,就把军民册和吴三桂颁的敕书和印札都上交了。百姓、士兵包括儿子也都送过来了,就是自己没出现。
  图海这家伙真矫情啊
  没办法,图海只好把自己的侄子也叫过来,让他和周培公一起入城,再次给王辅臣保证你放心,皇上是什么人你还不知道吗皇上宽宏大量,一言九鼎,他既说了不会怪罪你,就不会怪罪你的bababa
  劝了两天,王辅臣终于下定决心,亲自出城至清军大营,叩头谢恩,剃发归降。
  作者有话要说  1部分语言改写自清史稿原文。
  整体收复陕甘的过程来自史实、王辅臣百科、图海百科等资料。
  感谢在20230121 17:36:2720230122 19:06:04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tr 10瓶;雯心雨落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