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孟字浩然
作者:鸦瞳      更新:2024-05-04 04:39      字数:5885
  七娘是个爱操心的小童。
  她盘算着既然“郎有情,妾有意”,许家逢难,他们师徒总该帮着做些什么。然而回头一瞧,心大的李白正给许葭展示自己的驯鸟绝技呢。
  悠扬婉转的哨音响彻云霄。几只灰鹤闻声长鸣,从远处水田间展翅飞来,盘旋不去。
  许葭没见过这等场面,惊喜地仰头望着。
  七娘露出鄙视的小眼神。
  果然,男人的嘴骗人的鬼,李十二白根本靠不住,还得是她亲自出马。
  小剑童气势汹汹,迈开短腿走出了六亲不认的步伐。
  从水田回来之后,李白终于瞧出七娘不对劲。
  小丫头一整日里闭门谢客,钻在书案前写写画画,弄出副奇怪的图纸来。
  第三日。
  李白憋不住了,趴在七娘窗外,抻长了脖子研究图纸,越瞧越一头雾水“你这是画的什么呢”
  七娘“阿姊家被占去的永业田呗。”
  她还耐心为李白讲解,这片深色的是望天田,浅色的是灌溉田,那些黄不拉几的是旱地。
  李白垂眸瞧着,带了几分火气“以许相公国公职事官从二品的身份,可以得到永业田三十顷2,分到三房手里得六顷600唐亩地。彭家贪得无厌,吃下这么多土地他种得完”
  仅靠彭家的劳力,自然是种一百年都种不完。
  但是,在这个盛世与荒诞交叠的开元年间,无数贵族地主侵占着山林川泽,盘剥农户,最终衍变成为开设田庄的生产经营者。
  租佃模式就在这时候出现了。
  七娘一手撑着小脑袋,故作老成的叹息道“我听婶娘说,彭家得了地便圈成田庄,又反过去租佃给农户耕作。”
  李白左眼皮跳了跳“说吧,你又憋什么坏呢还特意画了许家的永业田产图。”
  七娘贼兮兮地搓搓小手“嘿嘿。”
  这可彻底勾起了李白的好奇心,翻了窗进去“你别光嘿嘿,想帮许家总不能靠你这小身板去斗殴,说来我听听。”
  七娘这才“咕叽咕叽”在李白耳边说了一通悄悄话。
  李白听得眼角直抽。
  小丫头的主意说来也简单,四字以概括就是“挑拨离间”。
  挑拨谁呢
  七娘叉腰“那自然是佃农和彭家之间,佃农和官府之间,彭家和官府,还有佃农和佃农哎呀呀,反正到处都是矛盾,有矛盾就有空子可以钻。”
  看着小女娘骄傲的样子,李白嘲道“唐律的空子,还真是钻出你这么一条漏网鱼了。”
  七娘不搭理他,做个鬼脸“略略略。”
  李白作势要揍她,吓得小丫头连忙跳开了。
  头脑安静下来,李白仔细一琢磨,觉得七娘这办法初时听着儿戏,却很有用。
  在大唐,百姓正税与其他苛捐杂税拢共叠加起来,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负担;
  可若是变成逃户,不用依着户籍交税了,他们便可以租种地主土地,只需种好地交了租子,全年也算有个吃饱的指望。
  这对地主与佃农来说是好事,对朝廷却不是。
  长此以往,大唐编户会大量流失。
  这件事短时期或许察觉不到,但征战需要人力,生产发展需要劳力。在小农经济下,人力缺失便是致命的危机。
  除此之外,彭家雇佣大量的佃农,耕种土地品质不同,秋收产量也不一样。
  这些佃农相互竞争,怕是种个地都卷得厉害呢。4
  李白有了主意。开口喊七娘“换身麻布粗衣,我们去彭家的田庄。”
  爱凑热闹的七娘欢呼一声,立马屁颠屁颠去照办。
  蝉鸣鼓噪。
  田埂上,农户们正忙着给稻田灌溉。
  六月正是稻子长穗的时候,病虫害也因为气温升高而变多,农人们便不厌其烦的弓着背,在烈日烘烤下除虫灌水。
  七娘长相可爱,深得长辈们喜爱。索性自己凑上去,问一位老者“阿翁,你可认得彭家人吗”
  老翁抹了抹额间的汗,有些狐疑“寻彭公做何”
  七娘摆出一张委屈小脸,胡诌道“我耶耶想租田呢,家中没有米了,我都好久没吃好饭了。”
  李白在不远处差点听笑了。
  真是个小骗子。
  那老翁眼神不太好,模模糊糊瞧见七娘穿的穷酸,脸上还蹭了一抹灰,只当是个可怜孩子。遂语气缓和下来“莫急,田庄管事的待会来,叫你阿耶好好与他说。”
  旁边的阿婆也插话道“那是你阿耶吧哦哟,正值青壮的郎君站在树下躲懒,叫个四五岁的奶娃娃过来晒着,好狠的心哦。”
  七娘听得乐呵,悄悄赞同道“就是就是。”
  树下的李白听得一阵急咳。
  事到如今,他也只好扮成狠心阿耶了。
  李白凑上前搭话“你们给彭公种田,能吃得饱吗”
  周围农户们提起这个话题,脸上可有了笑容“彭公可是大好人呀。乡里乡亲的都得了彭公善心,才有一碗饭吃。”
  “就是。我家都揭不开锅了,还是彭公预借出春种的种子,叫咱们只需要埋头种地,到了秋收按照契书交纳粮食便是了。”
  “郎君,你就放心来吧安陆一带交不起赋税的农人,几乎都是彭氏、田氏的佃户呐。”
  佃农们你一言我一语,手上的农活儿倒是一点没落下。
  李白听过之后,露出一副得救的表情,不好意思搓搓手“这就好,这就好。不知咱们要给彭公交多少地租啊”
  老翁掰着指头粗算“我家这二亩地,收租三斛,悔一罚二,再加上归还春种时借主家的种子,能剩下一斛多。插空轮种些粟、黍,也能凑出老两口的口粮了。”
  七娘听得眼都瞪圆了。
  这样的日子对他们来说,便是有希望有奔头了吗
  李白也是头一次直面到了“民生多艰”四个字的份量。即便是盛世,繁重的徭役之下,苦与责任也全都落在了百姓头上。
  他想,那些高高在上的得利者,是否有一日也能弯下脊梁、趟入泥田,为这一亩二斛的口粮,拼尽全年的汗水啊
  师徒二人心中都不舒坦。
  李白姑且还憋得住,佯装欢喜,又咋舌道“不对啊”
  老翁“哪里不对”
  “尔等可曾想过,彭公愿意出租土地,收取租金免除麻烦,那拥有大量公田的官府呢他们的公田给谁种的”
  有个壮汉悄悄混在后头,忽然开口“是啊,这几年倒是没听说谁去种了官府的公田。我家卖地之后,还想过去种公田呢。”
  七嘴八舌的佃农骤然安静下来。
  他们都将目光落在李白和七娘身上。
  李白给那壮汉递了个稍安勿躁的眼色,严肃道“我听闻江南东道一带,有富户私自承接了官府公田,再转手租给佃农,从中赚取差银。江南人管他叫”
  “二地主。”
  李白的话如霹雳惊雷,震醒了田间忙碌的农户们。
  大伙儿一合计,拎着农具风风火火出了水田,兜头撞上彭府管事,场面顿时一团乱,活像是农民起义爆发。
  管事的从趾高气昂到跪地求饶,不过一息之间。他瘫坐在地支支吾吾,更显得彭家有鬼了。
  佃农们怒火冲天,用农具押解着人,浩浩荡荡一条长龙往衙署去。田埂上空无一人,倒有几分游行示威闹罢工的意味。
  州县府衙介入,后续的事情,便非李白和七娘能掌控。
  七娘跟在李白身后,蹦蹦跳跳踩他拖长的影子“十二白”
  李白扶额“叫师父。”
  “师父,你觉得这事会怎么样呀”
  李白一手负于身后,另一手解了蹀躞带上的酒馕,痛快仰头畅饮一番,这才用袖子抹了下巴“我觉得应当不会怎么样。”
  “但是,足够许家三房此刻去府衙趁火打劫了。”
  公田被“二地主”赚差银,乃是当朝真事。
  依照方才管事的态度,官府与这彭田两家也有龃龉,那大概率就还是利益上的矛盾。
  七娘听的云里雾里,晃着李白的胳膊“啊什么呀什么呀”
  李白只好道“许家介入这场博弈,大概率会被府衙当作拿捏彭家的筹码,他们可以背靠官府,趁机夺回一部分祖产。”
  这是他如今能做到的极限了。
  这只是一次抗争,还远远没有达到撼动土地兼并局面的效果。
  但李白莫名觉得,只要有七娘在,这条路会变得越来越好。
  炎热夏夜。
  萤火虫的一点微光照浮在山林间,叫人无端生出清凉。
  七娘以手作枕,摊在院中躺板板。直到听到廊檐下的惊鸟铃响了,才睁眼望去“师父,你温完书了”
  李白从书房内出来,看见七娘这副懒洋洋的样子,无奈笑道“你这小火炉,又暑热了我在屋里冰了些夏白桃、葡萄和柰沙果”
  话没说完,七娘便一骨碌起身,飞奔进厅内觅食去了。
  烛火爆灯花后,里头很快便传来啃桃子的“咔咔”脆响。
  唐人的果林园艺水准很高。
  不只是长安城郊遍种果木,各地官宦人家的田庄、寺剎庙宇往往也带着果园,其中涉及的果树种类更是达到了三四十种。5
  七娘从小最爱吃的便是蜀中黄柑,李白和赵蕤为此还在山间种了几十株。如今出门在外吃不到,她啃桃子都带着思念的劲儿。
  “咔哧咔哧咔哧。”
  李白在外头都听得清晰,调侃道“吃个夏白桃,怎么像是生啃铜铁一般。”
  七娘被逗乐了,捂着肚子笑过之后,忽然问“师父,宁王给你回信了吗”
  许家夺回一部分永业田之后,这对师徒便安宁下来。
  一方面,是顾及本家声誉;另一方面,则是李白已经决定要参加明年孟秋的京兆府乡贡了。
  打定主意之后,李白便修书一封去了扬州大都督府。
  他很坚定地给宁王交了自己的答卷贡举。
  想到宁王的回信,李白面色怪异,憋了半天忍不住笑答“嗯。宁王大约是对答案满意,约我扬州见面。”
  七娘察觉不对劲“那你怎么说哒”
  李白“哈哈哈哈,我说不见,还没到时候。”
  七娘也跟着“扑哧”乐出来。好嘛,宁王被自己当初的话堵回去了。
  这也不是李白故意报复宁王。
  大唐的贡举科举常科与其他朝代不同,文章考校不仅由礼部侍郎知贡举一人决定,而且试卷还是不糊名的。
  这是独属于科举草创期的漏洞。
  它本是旨在考察士子的名气与品行,可后来却变成了暗箱操作的助力。
  于是,举子“公荐请托”之风盛行6,科场之外,公卿举荐甚至能够左右去留。比才学实干更重要的,竟然是虚名。
  比起门荫入仕,李白其实选了条更不好走的路。
  七娘跟着笑够了,揉揉眼睛,打着哈欠问“会不会错漏了宁王的好处,师父,你要是拉不开面子,我替你去吧。”
  李白没好气地剥了葡萄,堵住她的嘴“你就死心吧。宁王即便见面,也不会为我科举公荐的。那还费劲儿跑去扬州见什么见他有什么话都憋着,等往后进了长安,顶峰再见吧。”
  七娘嚼嚼嚼,嘴里的葡萄甜嫩多汁,哪里还顾得上说宁王,张着嘴巴示意李白再投喂一颗。
  洒脱不羁的李太白都不怕。
  她抱剑小童一枚,有什么好怕呢
  再说,大不了她就跟阿尔法换取一些知识奖励嘛。反正师父是耙耳朵的八卦她都还没有兑换。
  七娘一边吃葡萄,一边召出面板,在无数知识碎片中下划寻找,最后停在“农业”一项上。
  对了,是土地
  土地是给予人类最好的馈赠。
  大唐的土壤肥沃,疆域广阔,若都能种好地,佃农们是不是也会生活的更好一些
  七娘畅想着,点下了农业选项。
  点数不足,无法兑换具体智慧成果,请获取更多八卦点数。
  七娘“”
  师父的八卦,可真不值钱呀。
  葡萄吃多的下场,就是肚子疼。
  次日一早,七娘抱着肚子在榻上翻来覆去打滚,李白在旁团团转,一面等候医者,一面给七娘倒热水,嘴里还喋喋不休“叫你吃那么多葡萄,我剥了一大串,全进你嘴里了”
  七娘白着小脸,哭唧唧“谁叫你老喂我。”
  李白瞪眼,那还不是你一脸非要吃,吃不到就哭给我看的样子
  见小女娘把头埋进臂弯里头,弱弱喊着“师父”,李白的火便全消了。
  他眼底露出心疼,弯身摸着七娘的发顶,轻声哄着“是师父不好,以后记着了,不给你多吃。”
  医者很快便到了。
  李幼成亲自打马去请来的,老头儿坐在马后头吓得够呛,进来定了定神,才上前为七娘把脉。
  须臾,老医者吐了口长气“不碍事,府上小女娘当是葡萄吃多了。此物性味归经,虽能补气血,但冰过的吃太多,脾胃也会不舒服。”
  说完,特意瞧了李幼成一眼。
  方才这郎君哭爹喊娘的,他还当是又误食什么要命的毒药呢
  见李白和李幼成还是一脸期许,老医者只好硬着头皮,给七娘开了三副补益的草药。
  七娘趴在床上,幽怨地看着小老头儿。
  一番忙乱之后,李宅总算是安静下来。
  婶娘周氏也匆忙来瞧七娘,见小丫头又恢复了精神抖擞的样子,还能跟李白拌嘴,才算放心下来。
  周氏来之前似乎哭过,眼角有些红。或许是为了遮掩,今日还刻意点了妆面。
  她接过婢子递来的汤药,吹凉了喂过去“来,七娘。好好喝药才好得快。”
  床榻上的小女娘虽然自己还病着,却敏锐地察觉到婶娘有伤心事,于是听话的“啊呜”一大口咽下汤药。
  等一碗汤药喝完,七娘已经露出视死如归的表情。
  李白侧过头,笑出了声。
  七娘冲他怒目呲牙“等阿郎病了,我在旁边敲锣打鼓放爆竹”
  李白“”
  周氏精神不好,嘱咐着贴身婢子给七娘送一盅热乎乎的粟粥,便先回去了。
  七娘等人走远了,才冲李幼成招招手“十七郎,婶娘这是怎么了”
  李幼成从周氏来了之后,表情便有些凝重,肯定知晓些什么。
  “你们不知道,婶娘的女儿就是误食了毒性药草,救治不及时才走的。所以今日吓坏我了。”李幼成看着七娘,犹豫了一下又道,“而且,今日是幼妹的百日祭,婶娘一定很伤心。”
  原来是这样。
  七娘想到周氏郁郁寡欢的样子,不由自主问“那个妹妹不是也才五岁。她是府中幺娘,怎么会有碰到毒草药的机会。”
  李幼成摇摇头“婶娘他们先前都随季父住在嘉兴县府衙,我也不清楚。”
  幺妹离世,季父和婶娘都伤心过度,家中也无人敢去探问细节。
  七娘又跟他们聊了一会儿,喝过婢子送来的粟粥,吃了两口素菜,便饥肠辘辘的睡着了。
  生病真的太难了
  不许吃好吃的,还要喝苦药,她的肚子都要闹了
  睡梦中的小女娘喃喃自语,李白悄悄和李幼成凑上去一听
  “樱桃酪、水晶龙凤糕、鳜鱼羹”
  “吸溜。”
  七娘的身体很耐造,喝过两天稀粥苦药之后,便迫不及待下床练了一套剑技。
  “快看我好了,真的好了。”
  李白憋着笑,冷脸答“哦。那又如何。”
  七娘贴上来,抱住李白的手臂甩甩甩“师父,饿饿,饭饭”
  李白架不住这磨人精缠着他撒娇,只得投降“好好好,今日约了十七郎他们去登山游宴,你也一道去”
  唐人的宴会多如牛毛,每一个都有着千奇百怪的名头。
  只要人开心,天气好,一群狐朋狗友拿几坛好酒在山野之间分食,也能叫做宴饮。
  七娘对此十分欢喜。
  反正不管什么宴,她都能大吃特吃,好开心
  今日要去的是安陆西北处的碧山,属于大洪山余脉。
  李白与李幼成几位同辈嫌弃车驾慢,索性打马同去。而七娘还小,控不住马,便只能坐在李白怀中。
  半个时辰之后,众人便入了山林地界。
  碧山林木繁盛,多为松柏,举目并无高大的乔木,因而视野十分开阔。
  李白与从弟们商议着将马套在山下何处,索性先将七娘放下去。
  山风从林木之间穿过,吹到人身上时已经卸了劲,绵软又清爽。七娘新奇地四处探看,而后仰起脑袋,冲着山沿上兴奋地挥挥小手。
  李白立马侧目“怎么了”
  七娘“有人跟我招手。”
  李白顺着七娘的视线仰头看去,只见一位蓄须的郎君坐在山岩亭中,正笑呵呵与他们招呼着。
  看穿衣装扮,似乎也是一位出游的文士。
  李白翻身下马,拱手朗声道“在下绵州李十二。”
  七娘吼“白”
  众人“”
  亭中的郎君被七娘逗笑了,也起身还礼“在下襄阳人士,姓孟,字浩然。”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