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陛下瞧见她。
作者:鸦瞳      更新:2024-05-04 04:39      字数:3629
  秋日午间的阳光暖融融的。
  七娘伸了个大大的懒腰,晒得正舒服呢,就瞧见文杏裁做木梁的廊庑下,快步走来一个青衣婢女,屁股后头还跟着一连串的府卫。
  七娘记起方才内给使的话,连忙立正,乖巧站好。
  青衣婢女是玉真身边唯一还知晓当年事的人。她匆匆过来,见七娘不慌不乱地好奇打量着自己,神色有些复杂起来。
  真像。像少时的公主,也像那人。
  她原本是怕七娘跑开惊动了旁人,这才带了府卫来。如今见没事,挥手叫人都退下,蹲身与七娘平齐,笑问“你是哪家的小娘子,怎么跑到公主府来了”
  七娘偷偷舒了一口气“我是随着阿耶递了拜帖进来的,没有乱走动。”
  青衣听到“阿耶”二字,笑颜微僵,又问“那小娘子今年多大了”
  “六岁。”
  “可说得上来生辰年月还有你颈上佩戴之物,能否借我瞧一瞧”
  问话变得急促,七娘忍不住皱起眉头,狐疑地望着面前女郎贱籍只能穿青色,她不会是府中属官,但又拨得动公主府府卫,那只能是玉真公主的近身侍女了。
  七娘退后一步,警惕地捂住圆领袍内的贴身玉牌“公主不见我阿耶,为什么要对小孩子的东西感兴趣”
  这话显然不是冲着青衣婢女说的。
  隐在花池背后的玉真公主闭目无声苦笑,心叹这孩子的聪慧怕也随她父亲,便走了出来。
  七娘一时紧张,都忘记才跟李白特训过的礼节了。
  玉真公主似乎也并不在意。
  “你既然入了公主府的门,便该遵我府中规矩。我未曾怪你随意走动,你反倒质问起主人家了。”玉真刻意板了脸,企图以威仪压摄七娘,“行了,脖子上那东西我无意抢夺,你只需回答我,是否为一块刻了生辰八字的暖玉玉牌”
  七娘到底还是个小孩子,眼底一刹那的惊愕,便足以玉真了然一切。
  玉牌对了,年岁也对了,这副皮囊更是最强有利的佐证。玉真公主顿觉头疼,有些烦闷地望了不远处的长亭一眼。
  李白与裴稹不知说些什么,逗得内给使也掩唇笑起来。从他们的角度应当只能望见七娘,却看不到隐在花木从中的公主与婢女。
  玉真视线回拢,眸色艰深“今日来的士子是哪里人”
  青衣“剑南道绵州人士,名字唤作李白的。”
  玉真恍然大悟。开元九年,她因那人在益州青城山常道观留居“修道”时,曾差人打听过匡山那位懂驯鸟术与纵横术的隐士。隐士名赵蕤,身边还有个弟子,阖该是李白了。
  昔日之事兜兜转转,又重新聚首在了长安。
  玉真公主内心感慨万千,右手习惯性拨弄着胸前的璎珞。许久,她终于拿定主意,狠下心不去看七娘“我乏了。今日不见客,打发他们回去吧。”
  青衣婢女对此毫不意外。
  七娘原本像只受惊的小刺猬缩在一旁,听到这番话,忍不住开口要为李白争取一二“可你答应了要见我阿耶,人无信不立。”
  玉真背转身去“那便告诉你阿耶,无有规矩不成方圆。绵州人泼蛮无礼,与长安名仕风骨有违。没有下令驱逐你们出京师,已经是吾最大的仁慈了。”
  她拳心掐紧,掌中留下深重的甲痕。
  她想,希望这份仁慈,来日不会害了你。
  七娘一出门就黑着张小脸。
  青莲佩剑在进公主府之前被府卫收走了,这会儿还回来,她凶巴巴揣在怀里,看起来比李白还要生气。
  李白对此确实无感。他本也没想寻个请托人,全当进去逛园子了。看七娘郁闷,便伸手戳她脸颊逗弄“不见就不见,何至于如此生气”
  七娘欲言又止。
  裴三郎还在身边,她也不能直说玉真公主过问玉牌的事,一腔烦扰憋在心里,显得更像个气鼓鼓的河豚了。
  裴稹也觉得今日这事办得不妥,挠挠头提议“西市新开了家食肆,有稀罕的胡风吃食,带七娘去尝尝如何”
  李白看小丫头一幅意动的样子,自然无有不从。
  七娘很快就忘记了玉牌的事情。
  只因她面前放着一个巨型胡饼,中间夹了椒豉,润上酥油,被底下的炉火一熏气味格外诱人。等这桌伺候的店伙计起了半只羊羔肉盖上去,七娘的口水就更止不住了。
  裴稹知道没来错,笑道“这东西叫做古楼子,也是胡饼的一种,却不常见,我也是在长安豪奢家中的宴饮上尝过一次。古楼子配上这羊肉馅,堪称一绝哎,七娘小心烫着”
  七娘的舌头被烫得仰头哈气,还忍不住要夸这古楼子好吃,惹得两位郎君忍不住笑起来。
  裴稹趁机问李白“十二郎,这几日可去户部签到状了”
  李白点头“不止疏名列到,一应文解家状、籍记、保辨识牒2,都已经悉数交纳审校。只等明日含元殿朝见之后,礼部就会放出驳榜,公布审查结果了。”
  裴稹还不放心,又叮嘱“小心些,保辨识牒五人一合保,一人被纠举,同举人三年不得赴试。余下四人可认得”
  这李白倒没上心去查。
  一碗酒喝完,他才打着酒嗝想起一人“有个华洲武贡举考上来的,唤作郭子仪那一手步射和马枪,当真是厉害”3
  裴稹“谁问你这个,可知他父祖官名、内外族姻、是否谴负刑犯”
  李白狂摇头,还用食箸比划着郭子仪那套马枪枪法。
  裴稹气道“随你,我是懒得管了”
  李白“嘿嘿。”
  七娘“嘿嘿。”
  十一月初一,繁星未灭。
  天下举子便汇集于含元殿前朝见,宫灯长明,乌泱泱这么多人扎在一处,讨论着今日会是哪一位中使来勉励诸生。
  面见天子是断断不敢奢望的,人家新进士及第,也只能参见宰相呢。
  丹陛下,中使张九龄很快就露面了。士子们群情鼎沸,张九龄心头一热,继而发出感叹“君等咸经笔阵,勉赴文战,则唐之盛也,尧舜弗如”
  李白因这话,多瞧了此人一眼。
  他到底惦记着门外的七娘,好容易等到朝见活动结束,匆匆便往外头奔。
  张九龄也在往外赶。
  他这整个秋日都忙得很。七娘给的肥沤好之后,气味便不怎么难闻了,碍于时间紧迫,他特意将这肥料分别用在了旱田、盐碱田和种了胡葱、芫荽香菜的地里。
  地力肉眼看不出好坏,但二三十天就能成熟的葱和香菜却可以。
  堆沤还田的结果叫张九龄大吃一惊。他火速进宫,给陛下展示过迥异之后,“寻到七娘”便一跃成了这位秘书少监的首要任务。
  张九龄因此去过灞河边无数次。
  听那一带的农户们说,这位小七娘子的沤肥料一开始是贱价卖的,这时节蚕沙断供,牛粪又绝非常人用得起的,索性都心一横买了试试,谁成想,这什么“堆沤还田”竟十分有用
  打那之后,小七娘子却不卖肥料了,把沤肥法子教给他们,只叫人从城里顺道运出便宜的果皮烂叶和麦秸秆出来,取个辛苦钱。
  张九龄问起七娘家住何方,姓甚名谁时,农户们却面面相觑,没有一人知晓。
  今日,倔强的张大郎还准备去灞河蹲守,刚赶出了含元殿前的城门,便看到熟悉的小小一团抱着剑冷脸站在外头,似乎在等什么人。
  张九龄激动的热泪盈眶“七娘啊”
  七娘还没睡醒,迷迷瞪瞪看向老张打了个哈欠“你谁啊”
  “我啊,灞河田边,拿了你肥料的阿翁,不记得了。”张九龄急切道。
  七娘歪着头琢磨半晌,终于想起来了“噢噢,我记得阿翁,不过沤肥我已经不弄了,还是教给阿翁法子自己弄吧。”说完,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倒豆子似的给张九龄讲了沤肥法。
  李白恰巧这时过来,瞧见张中使对着七娘毕恭毕敬,洗耳恭听她讲种田之事,一时目瞪口呆。
  七娘倒是自在的很“我阿耶来了,阿翁再见”
  李白只得硬着头皮见礼“绵州举选人李白,见过中使。”
  张九龄诧异看向李白。
  这个士子他认得哇贺知章在大相公张说面前提过好几次,他和大相公听得耳朵都要长茧子了。
  张九龄心中感叹一番长安真小,面上笑问“不知你父女二人如今落居何处”
  李白诧异于中使的人文关怀,颇为爽快地报了邸舍住址。
  张九龄还想问些什么,七娘肚子一直咕咕叫个不停,李白只得告饶,带着她先去饼摊买吃食了。
  见二人走远,张九龄一刻不敢耽搁,往兴庆宫内奔去。
  他得赶紧跟陛下回禀这个好消息。
  这头,李白带着七娘买了热乎乎的笼饼和糕糜,进了邸舍大门,就见玉真公主身边那位青衣婢女候在桌前。
  她特意做了乔装,穿一身暗色衣裙,戴着幂篱,只在七娘进来后,露出那副面容。
  七娘猛然想起玉牌的事情,有些心虚地望了李白一眼。
  那婢女认得七娘和李白,也不多话,将玉真公主手书交给李白,走前叮嘱“看过即焚,还望郎君听公主一言。”
  李白挑眉,挟着文封进了屋内,这才展信
  “开元九年孟冬,匡山大雪,吾知赵蕤可解七娘之危,特命人弃于山门前置七娘于荒野,吾与七娘阿耶皆有大罪,无需辩驳。只是此事牵扯甚广,恕一时不能言明公开。”
  “七娘才智在她阿耶之上。若有朝一日被圣人得见,只认出她为吾之女,尚且是福;倘若因此牵出她阿耶,便是七娘之祸苦。”
  信纸的最后,以“莫久居长安,速速离去”九字收尾。
  李白反复看了遍,攥着七娘热乎乎的小手,将信焚为灰烬,却依然觉得一身寒凉。
  昨日在公主府发生何事,此时都显得不重要了。当务之急,是要不要相信玉真公主,放弃贡举,带七娘离开京师。
  李白有些头疼的闭上双目,七娘就乖巧陪在身边,也不吵着问信中内容。
  寂静无声间,邸舍外隐隐传来一阵吵嚷。
  不多时,交叠的脚步声渐近靠拢,骤然停下,李白和七娘所在的屋门便被推开了。
  只见左右宫卫开道,一身绯色圆领袍的宦官立于门外“奉陛下口谕,传绵州府衙举荐孝悌力田者李乐央进宫面圣。”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