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扎了一下腚! 一更半
作者:鸦瞳      更新:2024-05-04 04:39      字数:4361
  稚童的天真之言让李隆基默了一瞬, 等他回过神,张九龄、源乾曜、杜暹、李元纮四位宰相开了个团在门外求见。
  七娘的拖延大法很有用。
  李隆基抖着胡子,瞧一眼殿中跪着的宇文相公, 便知道这五人凑齐, 此事怕是不能善了。
  果不其然, 张九龄一道带来的, 还有李白那份没能引起波澜的讽谏奏疏。
  李隆基气得不行,这小子背着朕竟还留了一份底稿
  事实上, 不仅是奏疏的底稿,那首“大车扬飞尘, 亭午暗阡陌”的讽刺宦官之作, 也被宰辅们一并赞赏,传为佳作。
  这回,文学派与吏治派站在了同一条战线上。
  宇文融更是声嘶力竭“陛下,宦官仗势欺人无孔不入,不可不防啊”
  帝王被这么一群老臣赶鸭子上架, 心中自是气闷。但李白这回学聪明了,在奏疏上新添一笔,说华严寺悲田坊内有人谋取粮财,似有不臣之心,李隆基自是没法忽视。
  查案的事情转到了大理寺手上。
  李白作为检举之人,需要从旁协助大理寺办案;而宇文相公身为受害者, 也硬是横插一脚进去,瞪大了眼督促着, 生怕宦官们渗透进察事厅子。1
  这种情况下,完全没有杨思勖能搞小动作的余地。
  七娘出了宫门,便风一样跑到城西华严寺边的破败小门楼。
  阿寻正在为病坊采买米粮, 这钱是他们几个赚钱的小郎君一起凑出来的。至少先保证大伙饿不死。
  七娘忙凑上去,激动道“阿寻,成了你们少买一些米粮,师父说后续还会补发的。”
  阿寻本木着一张脸,听过这话,眼中逐渐出现了燎原的光点。
  七娘继续道“张相公还说,要你煽动各处悲田养病坊的人写个请愿书,届时会有大理寺的人呈给陛下,也好彻底打趴这伙宦官,不叫他们再把持病坊产业。”
  阿寻已经完全习惯了七娘的早慧。
  他哑着嗓音应一声,跑出去两步,复又折回来,抚平衣角后冲着七娘恭恭敬敬行了一礼。
  “七娘子往后无论去何处,做何事,阿寻都愿一心跟随,绝无背弃。”
  七月末,暑热当头。
  悲田养病坊的案子总算查到了收尾处。
  事实上,要不是牵扯到当朝宰相与内廷宦官,大理寺卿早就已经结案了。可偏偏这事情牵扯到政党之争,也摸不清陛下到底什么意思,这才一拖再拖,等来了陛下下旨“三司会审”。2
  大理寺卿舒了一口气。
  能拉上刑部尚书与御史中丞一道审案,这案子的结果可就好给多了。
  毕竟,数千人用血手印按下的请愿书放在那里,悲田养病使每月的米粮钱财账簿又核对不上,放在三司眼里,宦官们已经是板上钉钉的落败了。
  只可惜,杨思勖多年有功,陛下终究不愿彻底弃了他。
  于是,一直拖拖拉拉到八月,南熏殿内侍李静忠从河北道弭灾回京,以功劳恳请圣人对杨思勖网开一面。
  李隆基这才装模作样地大手一挥,下了两道圣旨
  “从一品骠骑大将军杨思勖御下不严,着降为从三品右监门卫将军,协掌宫城诸门禁之事,好自反省。
  “南熏殿内侍李静忠弭灾有功,德行甚佳,着升从五品太子内坊局东宫家公令,掌东宫阁内及宫人粮禀。”
  这两份旨意之后,李隆基似乎是怕引起宰相们不满,这才不情不愿补了一道手谕
  “中书省右补阙李白进谏有功,朕心甚慰,擢升从六品起居舍人,掌修记言之史,录制诰德音,如记事之制,季终以授国史。”3
  时隔不到半年,李白又升官了。
  但这件事,似乎并不能让他如从前所想的那般开心。
  李白在任适应了两个月之后,慢慢才将心绪平静下来。
  一眨眼到了开元十六年的深秋。
  长安的行道树绿了又黄,叶子掉的很快。
  快马从城外疾驰而来,一路入了城中,有传讯兵带回了岭南道的好消息
  “鸡笼山大捷,陈行范兵败自杀,岭南道尽数夺回”
  长安城的百姓便为这喜讯欢呼起来,左邻右舍商议着今日加个什么下酒菜。
  几日后,出征岭南的裴旻将军将亲兵留在东都,只身回了长安述职。
  七娘近日常去找公孙大娘切磋剑技,这日刚到,就有幸碰上了裴旻。她认出来这是那日在坊门外瞧见的马上之人,便缠着这位正值春秋鼎盛的大将军教她一套剑技。
  裴旻的剑可是大唐三绝之一
  裴旻将军不过是路过平康坊,只想悄悄看一眼公孙大娘,没想到被个萝卜丁小娘子逮住薅羊毛,好脾气地笑着“裴家剑技教给你,你可能给我带来什么”
  七娘歪着头想了想,噗通跪地“师祖在上,请受徒孙一拜”
  裴旻“”
  公孙大娘“噗。”
  被七娘逗得不行,公孙大娘笑着解释“这位就是我与将军说过的,李白之女。李白与你家从侄裴三郎裴稹交好,想来您也认得”
  裴旻眼眸加深,望着七娘瞧了许久,笑道“既然喊一声师祖,自然该教七娘些真本事。”
  裴旻教的是一套裴家子侄修习的基础剑法,等七娘练过两遍,熟记于心之后,他便收了剑问“明日叫上你阿耶,一道去青龙寺如何”
  七娘欢呼一声,今日薅羊毛也十分快乐。
  新昌坊南隅,乐游原。
  乐游原是整个京师的梁状高地,四下宽阔,原内有一座建于前隋的青龙寺,信众立在寺院旁的山包凉亭上,便能俯视大半个长安城内外。
  裴旻将军因着过世的母亲笃信佛教,前几年在东都守孝时,还特意请吴道子在紫薇城的天宫寺画一副壁画,以期为亡母超度。而今回到长安,面圣后的头一件事,便是沐浴更衣,虔诚地往青龙寺里敬一炷香。
  李白与七娘默然跟在身后,也敬了一炷香。
  从青龙寺出来,裴旻的步子便轻快许多。三人一道往山包上的凉亭漫步,远远能瞧见佛香袅袅,信众一波又一波入了寺院。
  裴旻开口“我一身杀伐血腥,本不该求这些,只是亡母是受了征战惊吓才病中离世,终究是我忠孝未两全,只希望若真有来世,母亲能好受些”
  李白先前过东都时,就听裴稹说起过裴旻将军。为了求得吴道子的壁画,将军于洛阳城营外和着鼓声号角,舞剑于数万唐军前,给了吴道子作画的灵感。
  当时赞叹之事,今日听得将军亲言,却只剩下了对母亲的愧疚。
  七娘听到这里,也贴心地握住裴旻的手“师祖”
  裴将军显然已经习惯了这一声“师祖”,笑着看向她。
  七娘两只小肉爪将裴旻的手包起来,一脸郑重道“这是用兵器的人才会长的茧子。师祖镇守一方戍卫河山,这厚厚一层的老茧就是守护我大唐的盔甲,一定、一定能护得老太太的魂灵重入太平之世”
  许是小女郎的语气过于真挚,裴旻眼眶一湿。那些夜深人静时的自我怀疑与折磨,就在此刻都有了落点。
  将军不是轻易落泪之人,便垂下头揉揉七娘的脑袋“七娘能有这份赤诚,你养的很好。”
  李白浅笑,谦虚答“这都是她自个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得来的,我没做什么。”
  七娘小鸡啄米式点头“就是就是,都是我的功劳”
  裴旻与李白便忍不住都被逗笑了。
  气氛有一些细微的变化,仿若真成了无话不可谈的师门。
  裴旻率先入了凉亭坐下,问道“此番回京,听闻你已经凭着讽谏连升两级。此事有一有一尚且还算美谈,但切忌再三再四。须知我们这位陛下,可断断不是个能海量容人的。”
  李白对此再清楚不过,却依然大无畏答“身为补阙,便有纠察陛下错漏的职责在身。将军所说我皆知晓,所求不过良心得安罢了。”
  “良心”裴旻已经很久没听到这个词,语气中满载怀念,以及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意味,“李太白啊,在这盛世之下的长安城,良心确实卖不上什么价钱,但你要想完完整整的留着它,可就太贵了。”
  李白依旧笑着,没有出声反驳,只用眼神中的坚定与狂傲作以回复。
  裴旻便了然,李白是决计不会为长安的“规则”所屈服了。这倒让他有几分高看李白。
  七娘可不清楚两人之间的互动。
  她正开心蹲在亭边的鲤鱼池喂鱼,听到裴旻谈良心,扭回脑袋嚷道“师祖,您先前不是还跟我说,人有良心才不会偏离心中的道吗”
  又大喊补充“这话还是在公孙大娘面前提起的,我肯定不会记错”
  裴旻吹胡子瞪眼的,伸手弹了七娘一个脑瓜崩“啧。臭丫头,就会拆老夫的台还不准我试探试探他了。”
  七娘“嗷呜呜”叫唤一声,蹦起来要去反击,被裴旻单手像拎着鸡崽子一样倒提起来,还称了称筋骨,点头称赞“嗯,不错,是个修剑的好苗子”
  这话七娘爱听,顿时乖巧下来。
  她倒吊着嘚瑟道“就说我是大游侠的胚子吧师祖,您快瞧瞧师父,他一定是个天生剑人”
  裴将军闻言微怔,继而发出一阵豪爽大笑。
  李白“”
  七娘对“李剑人”可真是充满了执念。
  裴旻今日只穿了武将专着的绢布甲,发丝束起,戴一顶长脚罗幞头,是典型的不张扬式武官装扮。
  李白眼神落到那幞头上,流露出些许担忧。
  裴旻似有所觉,抬手正了正巾子两脚,笑道“无碍。不过身外名,陛下在意,便按他的喜好来。”
  七娘听得云里雾里,见李白没有搭理她的意思,索性直接问裴旻。
  裴将军真的很喜欢七娘这个小徒孙,有问必答道“这个叫做官样巾子,乃是张说拜相当日陛下所赐,这一年便在朝野之间风行起来。”
  七娘聪慧地戳中要害“师祖不喜欢戴它。”
  裴旻并不遮掩,点了点七娘鼻尖“但不得不戴。”
  关于这种“官样巾子”的普及,免不了要提到当今陛下对张说的猜忌。
  张说一度进京拜相时,陛下为了试探“文学派”出身的张说是否能折下身躯臣服于皇权,便特赐他罗头巾与官样圆头巾子。这个时代的士族们,对头脸所戴十分看重,几乎等同于文人风骨。而张说戴着新幞头来面圣,在天子眼中便意味着屈服。
  今日裴旻平了岭南叛乱,取得鸡笼山大捷,这是对岭南道加固皇权统治的大功一件。
  他作为头功将领,却不得不防备朝中宦官谗言,戴起这种御赐的官样巾子,以示对吾皇忠诚。
  李白总觉得这太奇怪了。
  他想开口说些什么,却被裴旻拦下。裴将军笑呵呵卸了腰下剑,邀道“不说这些,既然七娘夸你有天赋,且来比划比划”
  李白闻言来神了,挽起袖子从七娘那里取了佩剑来,那些年少时一人一剑闯荡蜀中的记忆又浮现在眼前。
  他挽了个剑花“还请将军不吝赐教。”
  裴旻笑呵呵应了,直至剑身出鞘,整个人的气势陡然变化,身经百战的杀伐之气便无论如何也压不住,剑招也是李白从未见过的生死之道。
  裴旻果真没有对他留手。
  “你要见这世间的大公道,须知公道从来就不是一条坦途。”裴旻的剑背击在李白后腰上,痛得他脚下连撤几步。
  他又左旋右抽,逼得李白躲闪到侧边,堪堪接下一击。
  “有些时候,绕一条看起来偏离的远路,未尝不是在抄近道。”
  这样的对剑方式,李白先前也对七娘施展过。只不过。这次他成了被教训的人,才知这剑轻轻弹震在身上,也是挺疼的。
  裴旻将李白浑身上下敲打一通,这才神清气爽地收了剑。
  “李太白,你所求须得徐徐图之,戒骄,戒躁,方为真正的大唐狂士啊。”
  这一番肺腑忠言李白自然是听进去了。
  听不进去不行啊,他压根儿打不过裴将军。
  剑已经被将军打落在地,李白索性厚着脸皮揖手,深深弓下腰,唤了一声“师父”。
  裴旻将军正想乐,抬眸瞧见七娘鬼鬼祟祟靠近地上的佩剑,然后捡起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扎了一下李白的腚
  就这轻轻一下,便足以李白捂着腚跳起来咆哮了。
  七娘丝毫不受影响,举着剑冲裴旻炫耀“师祖,这招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我用得可好”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