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安世
作者:大妮_      更新:2024-05-04 21:29      字数:1623
  明日回京。中秋后又过了十多天,宣国舅那边给了消息。
  很有意思,明明争皇位的是为他,他却好像知道得最少。
  母妃说:“你是母妃亲生的,母妃不会害你。”
  李凌捏着玉佩,对着日光细细打量。
  其实是多年前得的,时时赏玩,纹路都要背熟了。如今拿在手中,感受着已经磨得圆润光滑的边缘,心里一时冲动一时又犹豫。
  若要给她,这里是最合适的,远比王府合适。
  虽然也在人眼皮底下,可至少能把什么“梁王”“王妃”的名头暂时扔到一边。回到王府,她和他都没现在这份心情。
  明珠现在就没心情。
  青蝇送来的纸条上字迹潦草难辨,仔细瞅了半天,才按照出游时哥哥教的法子,一字一字读出没头没脑的一句话:“多则两年,少则半年,心安。”
  这句话在别人看来稀松平常,然而以明珠的敏感,不禁心惊肉跳。这个时间,很可能既是指她恢复自由的时间,也是李恒对李凌动手的时间,更是老皇帝……
  心念百转千回,继续读,又读出最末两字:“安世。”
  “安世……”明珠喃喃道。
  “安世”是什么意思?仿佛是人名,又有些怪怪的,记忆里也没有谁是这个名字的……
  将纸条递进香炉,香烟震荡,明珠的思绪不由得飘回玉梨大婚第二天,单独面圣的时候……
  原本已经在大殿上见过皇帝和昭妃,后来随贺嫔去清宁宫,没想到又遇见皇帝。
  皇帝显然是有所准备。贺嫔临告退前深深看了她一眼。
  明珠不知道皇帝要单独对她说什么。公公和准儿媳,单独谈话本就不妥,况且,又有什么可说的?还是不能当众说的?
  “如今宁国大婚顺利,说明你还知道审时度势。”劈头盖脸就是这一句,连铺垫客套都无。
  也是,他是皇帝,何须客套?
  这句话背后的意思,明珠毫不犹豫地否认:“回父皇的话,公主吉人天相,臣媳哪里管用。”
  皇帝眯着眼睛,摇摇头:“不不不,你是聪明人……”这算是夸她吗?
  “父皇谬赞。”
  “从前朕就想,朕的女儿们,若能有一个赶上你二分之一,朕就心满意足了,现在你嫁进李家门,也如朕的亲生女儿一样。”
  “臣媳谢父皇抬举。”
  “既然进门了,往后就好好过日子。朕与你母妃,还有贺嫔,还是欣赏你的。过去的事就过去了,朕知道,但是朕忘了。”皇帝脸上浮现一种慈爱。
  “是。昨日事,譬如昨日死。”
  “你果然不会辜负朕的期望。”皇帝笑道:“恒儿还不放心,非要你喝‘忘川引’,不然你也不至于吐血伤身。”
  明珠心中冷笑:“若不是李恒,我恐怕早已被那‘雪上蒿’送入九泉而不自知吧!”
  然而却不能在面上露出来,仍旧是一副恭顺的样子,柔声道:“太子殿下关爱弟弟,人之常情。”
  皇帝又说了些“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的话,明珠作鹌鹑状恭恭敬敬地点头称是。
  皇帝仍旧是他威严正义的模样,安坐在宝座上,仍旧维持着作为“父亲”的所有表情,摆手令明珠退下。
  恨意,愤怒,夹杂着迷茫,最后掺杂了对皇帝和所有人的一丝同情怜悯,明珠迈出大殿。
  殿外朱红的楠木柱子高得人仰望都嫌脖子酸,金砖铺就的道路,似乎能延伸到无穷远处,永远都走不完。帝王的宫殿何其雄伟壮丽,衬得她那么渺小,如果她心智再软弱一点,大概会如帝王所愿,望而生畏吧。好像条条大道画出一个个棋盘格子,她和众人都不过是小小的棋子,死生只在别人一念之间,一念天堂,一念地狱,哪会给他们一毫说话余地,更别说什么还手之力。
  此时还不到正午,太阳斜着,但已经很高,明亮耀眼的光镀在她脸上,她却感受不到任何温度。站住,闭上眼睛,泪慢慢流下来,然后指尖轻蔑地抹干眼泪,回梁王府。
  一滴泪滑落。明珠轻轻擦掉,到桌前磨墨写字。
  清风徐来,水晶馆丝丝生凉。只是凉意不再舒适,而是有些刺骨。
  秋意丛生,衰草枯黄,不复盛夏景象。李凌进门,见明珠临窗站着,让门外婉兮取件衣服来。
  纸上几个“安”字。笔画稍显滞涩。
  明珠似乎写得十分犹豫。他便自她背后握住她手带她写完,又蘸饱松墨,写了一个“民”字。
  写罢看一会,在她耳边道:“珠儿,这是我的字。”
  明珠手中的笔“吧嗒”一声落在纸上,晕开团团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