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娘娘
作者:大妮_      更新:2024-05-04 21:29      字数:4713
  窗子开着一道缝隙,冷风呼呼地灌进来。
  青杏紧张地盯着窗口,如临大敌。明珠来时身子就不好,若染了伤寒,她十个脑袋都不够砍。
  夕阳一路西行,随意泼洒一层红晕,窗外垂柳一夜之间落尽了叶子,风中甩来甩去,像是煮熟了的虾须子。整个院子烟灰缸似的,零零碎碎星星点点的红亮,死灰还在做最后的挣扎。
  几棵松树立在白石边,明珠模模糊糊想起前世见过的公墓。
  已是深秋了。
  她要开窗,青杏劝,然而又不敢十分劝。
  青杏不开口,旁人更没有敢作声的。
  明珠把脸浸在冷风里。
  她的爱情还没有死,还分分秒秒鲜活着,这是她最痛苦的地方。
  不辜负李花吗?他也觉得这是最好的选择了是吗?
  那么萱草怎么办?
  忘了吧,两两相忘,各自远扬。当年嫁给李凌之前,不是都约好“相忘于江湖”了么。
  可是她偏偏忘不了。嘴上说着,心里做不到。
  说是“忘不了”,其实,还是不想忘。已经不能再在一起了,难道,连这点念想,都不能留着么。
  留着做什么用呢?想到这里,她不免自嘲。
  他都不惜动用暗线,亲自劝她了,她还固执什么?他的爱情,满是无奈,她还执着什么?
  看情形,家里显然是无法把她“救”出去的,否则不会拖这么多天。她自己也不能逃——逃了,家里人会被连累。
  李恒不会等她太久。
  她正心里盘算着这些,没听见下人禀报,他已经走到她近前了:“又发呆,想什么呢?”他轻声笑道。
  “胡思乱想罢了。”她微微一笑,笑得显然不开怀。
  开口说话就已难得,她这一笑,反倒让李恒呆呆片刻,心里没来由有些慌乱。
  李恒见她气色欠佳,让王嘉澍过来瞧瞧。王嘉澍看向她的眼神,还是浓浓的痛惜,是的,痛惜,再找不到别的词来形容那种浓烈的情绪了。
  明珠不免自嘲:萧竹猗啊萧竹猗,你何时沦落到被人同情的地步。
  王太医说已无大碍,只需多多运动,他便令青杏和吴星以后每日监督明珠每日去花圃摆弄会儿花草或者放个风筝、荡个秋千。
  还令人种了许多桃树树苗。
  “桃树枝条倔强,初见你时,也是桃花满树。”
  明珠不答。
  夜里忽然又起了大风。风打在窗棂上如醉汉拍门,树影幢幢,鬼魅婆娑。
  明珠慢慢起身,床边矮榻上青杏便醒了,问她要什么。
  明珠说要去看看那些新栽的桃树怎么样了,青杏连忙喊了吴星出去瞧,自己去提起炉子上黄铜小壶沏茶,余光有意无意带过来,一步不敢离开她。
  明珠坐在床沿,看着她,忽然有些想笑,却没笑出来,便转过脸去看那烛台。
  青杏顺着她目光看过去,见烛火猛跳,便喊门外青萍(小丫鬟)拿烛剪来——明珠房里是一件利器没有的。
  青萍生得灯芯般瘦弱,微微踮脚去剪灯花,纤细的鼻子在脸上投下小小一片阴影。明珠心里忽然有些不忍。
  便笑道:“剪灯花哪有这么剪的,这么剪过不了一盏茶又得来一趟,一晚上不必歇了。你看我怎么剪的。”说着上前轻轻从她手里接过剪刀,轻轻一剪,烛火上腾起一圈小小的烟,连翘花瓣似的,青萍红着脸赞叹:“姑娘剪得真好。”
  明珠笑道:“你出去歇着罢,明天教你。”
  青萍便高兴退下了。
  明珠看着她出去,从袖里抽出剪刀对着右脸便划,青杏阻拦不及,已是血流如注,明珠又去刺左脸,被她整个身子压上去,死命按住了将剪刀夺下。
  青杏扯破了喉咙喊人,明珠轻声道:“要连累你,实在是抱歉。”
  青杏看着她澄明的眼神,原本一肚子的恼恨,渐渐抽空了。慢慢松开她道:“这本就是奴婢的命。”
  青杏和青萍扶了她起来,青萍吓得脸都白了。
  李恒手下特训出来的人,竟没见过这点阵仗?明珠笑道:“这清宁殿我比你熟,剪子是我几年前放了又偷找回来的,你主子怪不到你。”
  外头值夜的宫女太监乱哄哄簇拥着值夜的王嘉澍慌忙涌入,明珠想说什么,又咽了下去。
  王嘉澍带了名医女进来,道声“得罪”,便吩咐人准备东西给她清洗伤口。
  众人答应着手忙脚乱地去了。明珠看着他道:“当年在此地,承蒙令尊指点,至今感喟在心。该叫王太医一声师兄。”
  王嘉澍面色如常,说道:“家父无意为之,姑娘不必放在心上。”
  明珠道:“师兄从前给人治过刀伤么?”
  王嘉澍接过医女手里的白帕:“治过。”
  “留疤么?”
  “银剪刀,伤未及半寸,敷以玉屑水、莫愁草,水干则换,敷至结痂,半点伤疤都不会留下。”
  “若中间不敷,或碰了别的什么东西呢?”
  他动作一顿。
  半晌才开口道:“那些东西宫里都没有。只要敷过这一次,后面不敷,痊愈也不过是时日长短罢了。”
  又添了一句:“这剪子上沾着宫蜡,姑娘的伤口恐怕好得慢些,这些日子可能有损容颜。”
  明珠点点头:“谢师兄指点。”
  清宁殿离龙吟殿没多远。还没等包扎完,李恒便到了。
  明珠坐在紫檀绣墩上,左眼睛毫无波澜地望着他。
  她年岁渐长,容颜也变,已不是从前小丫头的稚气模样了。左脸生得极美,线条比右脸还要柔和些。只是一汪秋水里,浸着寒夜的星子,一粒一粒地冰人,冰到心底里去。
  李恒没发脾气。只说了一句“怎么这么不小心”。
  通报他来,青杏吴星等当值的一众人等早已跪在堂中。吴星那件乌青色的太监袍子平日里松松垮垮地系在他弯竹竿似的身子上,现在皱成一团,在地上打着颤。
  李恒看了明珠一眼,明珠看都不看这边。
  李恒一个眼色,吴锡道:“怎么照看的?害姑娘不小心摔倒磕着了脸,敬法殿领罚去。”
  敬法殿不是好地方,但吴锡用的是“领罚”二字,众人反而心里暗自松口气,连忙谢了恩。
  至少还有命留着。青萍有明珠说的那句话在前,知道是保命符,默默念了几声佛。
  青杏跨出门槛,狂风直吹进她骨子里去。抬头看看月亮,没有月亮,只有滚滚乌云后面一点可怖的惨淡白色。可惜了,最后一眼也没见着月亮。
  前面吴星凄凄惶惶,手塞进嘴里紧咬着,咬出血来也不放。他已接近歇斯底里,幽魂似地随着众人磨磨蹭蹭往敬法殿去。青杏低眼淡淡地看了他一眼,不经意间抬手,给了他一个痛快。
  擦肩向前,手随意收回袖子里,听得身后一声闷响,随即一阵惊呼。回头的那一瞬间,从前种种疑窦连成一串,她脑袋里灵光一闪,知道自己这次可以不死了。
  如果这次不死,如果能借此侥幸出宫,她一定要重新活过。既然多少人眼盯着的梁王妃都不曾放弃,她是早就死过不止一次的人了,为何不搏一搏。
  明珠不说话,任由医女摆布她的头颅。
  医女说什么,她不能点头,才“嗯”一声算作回复。遇到不能用“嗯”回答的,便简短几个字。
  明珠镇静,李恒越发悬在半空。她就像是银盆里的水,你不动她,她便不动,你若去捉她,她顺着你的指缝流尽,偏偏你还不敢用强,若真一拳打进水里,水花四溅,银盆倾覆,都是一场空。
  他不知道该怎么办。
  听完王嘉澍回禀,他也只是点点头。除了点头,他还能怎么样?
  他到底是哪一步走错了?为什么两个人非要走到这样的地步……
  李恒坐在窗边,直坐到王嘉澍和医女告退,才回过神来。
  王嘉澍的脚还没迈出门槛,便听见身后李恒一句:“别!”
  微侧过身子一看,明珠脸上敷着的帕子,早被她三下两下扯得支离破碎,露出皮肉外翻血淋淋黑糊糊的一道伤口,触目惊心。
  王嘉澍抬脚欲走,里面皇帝又令人唤太医,只得转身退回殿里去。
  这样的病人很难医,因为她根本就不想好。
  以前曾听父亲说起过这样的人,如今亲自见着,才知道皮肉骨头哪怕是脏器上的伤病,比起心病,都是容易治的。
  垂首上前,却又稍微后退几步,束手站立。只听皇帝道:“我不是恋慕美色之人,你又何必如此……你若不愿做女官,此事暂缓便是,你何苦这么折磨自己折磨别人……”
  君王以“我”自称,那么说的话便不是他所应该听到的。
  这也是父亲教的。明石历代帝王,就如同遭了诅咒,没有一个是感情顺遂的。代代如此,比皇位传得还稳当。
  明珠坐在椅子上,抬头看着他:“民女容貌有缺,恐怕不能侍奉左右,也不配再待在宫里,请陛下放行。”
  青杏走后,青梅升为大宫女。另拨了几名宫女太监来补缺。新来的太监总管叫吴铁。
  吴铁生着一张铁一样方正的大脸,性子却活泛。
  就算是端茶倒水,也能说出句俏皮话来逗得满屋子的人笑。
  新来的几个宫女太监大多都是如此。李恒费心了。
  明珠的脸,果然如王嘉澍所说,渐渐复原,一点儿疤痕也没留下。
  她虽然对李恒怨念未平,不过也确实去照料那些树。万物有灵,不忍苛待。
  后来他有时也亲自来陪她做这些,寻机说说话。
  明珠的话仍旧不多,沉默淡薄,任由他絮絮地讲。他讲得很是生动,时而眉飞色舞,时而长吁短叹,时间久了她的情绪好似慢慢被他感染,但也只是听着罢了。有时李恒流连到深夜,令人安顿她歇息,在外头看见房内灯熄脚步声才渐渐远了。
  明珠向他要了一把琴。李恒来,听她反复弹的都是那几支曲子。问她曲子叫什么名,她说没有名字,随便弹的。
  很有意思,从前在李凌那,明明该是敌人,送了她一把琴,央着她弹琴,她都没动过弹顾家那几支曲子的念头……
  他忙得脱不开身的时候也记得派吴锡来知会她一声,他来了她也不问他在忙什么。
  他送她东西,即兴而不刻意,吃到什么特别的食物,留一半给她,令吴锡派可靠的人送来。衣服首饰也没刻意做过,见到有罕见的贡品时,估摸她喜欢就差人送来,或是自己脑海中忽然有了什么想法便即刻令人开工做成实物让她试穿试戴。他送,明珠不拒绝,依照礼数谢恩,却也不表达特别的感恩戴德之情,他反而高兴。
  刻意剥离现实之后,似乎颇有几分“君子之交,其淡如水”的味道。两个人如同老友——其实他们相识近二十年,本就该是老友的。只是世事无常,半点由不得人。
  演着演着,就渐渐习惯了他的存在。渐渐忘记时间,忘记了,清宁宫之外的世界。
  日子平静,平静得都不像是在尔虞我诈波诡云谲的宫廷。
  她和他其实都明白,这样平静的日子,持续不了多久,总会有什么东西将它打破。
  李恒令吴锡送来只踏雪波斯猫给她解闷。那猫儿似乎有些抗拒,叫声哀婉,明珠心里一疼,便告诉身边人不许拘着它,只要它不出去惹事,便由它四处逛。本来连名字都懒得起,后来那猫儿常来依偎她,青梅也说没个名字怪可怜,禀了明珠暂且叫它“妙儿”。明珠也没否决。
  有了“名字”,便彻底沦为人的玩物了。
  生活中多了件做“猫奴(就是铲屎官……)”的事,肌肉骨骼才渐渐恢复元气。
  后来,王太医说明珠恢复得差不多了,只是还要多多走动,青梅和吴铁等人得了李恒暗示,便百般撺掇明珠出宫散步——自然不是去其他嫔妃宫中,只限御花园。
  御花园是个是非之地,不知道为什么人们特别喜欢在这里嚼舌根,有人想故意放话也往往选择这里。好像有了花草树木遮蔽,人的胆量也就自然而然能膨胀。
  明珠本意并不想去,但青梅却总邀她,说是日头不晒,御花园花开正好,不看可惜了,要她散散心。明珠虽然平日对她淡淡的,但也不忍再三拂她好意,再者也确实不喜欢自己阴郁、病病歪歪的样子,就挑了件不太显眼也不过于素淡的衣裳,由她和青梅为自己梳妆打扮。
  多年过去,外面的世界好像也没有太大变化,一切都还是熟悉的样子。
  守园的侍卫见是明珠,都愣了一下,相互对视一眼才毕恭毕敬地请她进去。进园子没多久,碰上不知哪宫的两个小宫女,其中一个显然是在宫里略有阅历的,见到明珠略露吃惊恐慌之色,很快恢复平静,拉着另一个小宫女欲请安,可是摆好了架势却不知道如何称呼。明珠苦涩一笑,摆摆手,让她们退下了。
  “娘娘……”青梅急着想说些什么,一时口误。
  “什么娘娘?”明珠冷笑。梁王已经死了,梁王府夷为平地,她还是梁王妃吗?
  看着两个人闻言抖如筛糠,明珠摆摆手示意她们可以离去。
  回去路上,更觉得可笑,梁王妃,这个从前扣在头上最不想要最想抛弃的帽子,真的被摘掉的时候,她心里居然会有一丝难过——尽管,这难过不为富贵、地位,也不为梁王——昔日的梁王妃,今日的“宜车前”,都不过是身不由己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