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后宫
作者:大妮_      更新:2024-05-04 21:29      字数:1560
  没有消息便是最好的消息。不知是否是李恒授意,这几日青梅和吴铁常拣宫里宫外的八卦为她解闷。
  倒没听说京畿令府上有什么大动静。
  成王败寇,事已至此,一切皆听天由命。明珠默叹。
  下午斜斜的日光在越窑青瓷杯中轻轻晃动,梅子茶氤氲起水雾,梨花木桌面上水雾的影子也显得陈旧而变幻莫测。
  听说太子妃贺氏未能顺理成章获封皇后,曾有传言说皇帝本要用贵妃之位打发,但旨意下来,最后封为莲妃。鹿氏、裴氏封为昭仪,顾氏封为婕妤……明珠听了,过耳便忘。
  她不属于这儿,李恒的家事,与她无关。
  看来这些年李恒还真没闲着。想想他也挺可怜,为了一个皇位,为了保命,娶了这么多他不喜欢的女人。这下,太子后院要扩张成三宫六院,后宫要有热闹看了。
  流水的皇帝,流水的女人,不变的囚牢,无止的争斗。
  当年先帝为了制衡两皇子,在李恒李凌的后院安排了各种背景的女子。李凌那边似乎还好些,虽然她身为王妃不太管后院,却也风平浪静,没出什么幺蛾子。而李恒那边,纵然他手腕强过李凌十倍,但也架不住先帝一个劲儿地塞人。听说裴如云与顾月棠联手,跟刘雅斗得天昏地暗,鹿琼则是两边都不站,左右逢源。反倒是身为太子妃的贺莲,清心寡欲与世无争,真正“人如其名”了一回。
  无争还不是因为无爱。
  恐怕这也是李恒不愿立她为后的原因之一吧。从贺莲的态度推测,贺家在夺嫡之事中,恐怕没有发挥出李恒原先料想的能量——也怨不得贺家,世人皆知,贺家从贺兰老将军起,都是一门心思保家卫国,要走纯臣路子的,早在先帝夺嫡时,贺家就置身事外。老皇帝就算将嫡长女指给太子,也改不了贺家的打算——恐怕这也早在先帝计量之内。
  在最艰难的时候,父亲添乱,岳丈不帮忙,以李恒的个性,怎么能不恨?
  也不知贺太妃——先帝的贺嫔现在怎么样了。当年贺嫔对付宝嫬,也是干净利落。明珠这几年才慢慢将从前许多事回过味来。
  以贺家、贺莲的处事风格来看,贺家嫡长女贺嫔怎么可能容忍身边女官脚踩两只船、一边受自家恩惠、一边向昭华宫献媚?
  她必是摸透了宝嫬与明珠为人,才将春日宴化作一盘大棋,以明珠为剑,借太子、梁王、玉梨出面,将宝嫬置于死地,没有半分辩驳之力。
  而她自己,则是遭受奴婢背叛的主子,好心关照明珠、主持正义大公无私的妃嫔……
  越是看着简单的事,背后的玄机越是深不可测。
  越是看着简单的人,内里的心计越是人莫能知。
  若是再向前推算,当年贺嫔请她进清宁宫这件事本身,于贺家而言实在是有百利而无一害……
  罢,不愿再想了。留一点美好的回忆吧,何必看透呢,看透了,总难免看破。她现在还不能看破。
  全看破了,她就再也撑不下去了。
  李恒进门,明珠仍旧在弹《水穷处》。
  李恒来时似乎有醉意,听了一会儿,笑道:“每天弹这些曲子,不会厌烦么?”
  明珠却不曾回头看他,淡淡道:“陛下这些日子每天对着同样一个人,不会厌烦么?”
  李恒道:“我天天想着那个人,想了这么多年,从来没有厌烦过。”
  明珠没说话。
  李恒又道:“我没有别的意思,只是这首曲子听着伤怀又肃杀,你身子还没完全复原,又赶上秋天这样季节,我怕你伤身。”
  “此身已付秋风秋水,片刻由不得民女,于民女已经没有关系了。”
  “你今天似乎情绪格外差。”李恒说。
  “民女惶恐。”
  李恒道:“可是身子不舒服?”
  “民女无碍。”
  李恒问过青梅,仍不放心,令吴锡传王嘉澍来。
  王嘉澍诊脉时,明珠轻声道:“王大人医得活死人吗?”
  王嘉澍面无波澜,只是指尖轻轻抖了一下。见李恒默许,才缓缓答道:“天下人皆是父精母血天地造化而成,医者不管医不医得活,都会全力医治,才不负天地。如果轻言放弃,则愧对一身岐黄之术。”
  提及父母,提及医术,这便是劝她活下去了。
  这人,倒真是个心善的好人。
  明珠淡淡笑道:“大人说的道理,明珠受教了。多谢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