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作者:饭山太瘦生      更新:2024-05-07 15:40      字数:1991
  奉玄怕隐微药师担心,没有和隐微药师说被射暗箭的事,佛子于是也不多说,先托陈观复处理昭武校尉的事,再托自己的两个家仆将一支带有幽州驻军标记的羽箭转交给他的外祖父。既然和韦衡一起走,佛子也就不用再带家仆保证安全了,交代好事情,他和奉玄一起去了博庆郡。韦衡在博庆郡等他们两个,等到他们两个后,一行人骑马沿卢州东五郡北上。
  韦衡手里掌兵,对武官的事十分敏感,和奉玄和佛子一起走了三天,就听说幽州宣德郡有一个校尉失踪了,再问知道了原来他想偷袭奉玄和佛子,朝他们两人放了暗箭。韦衡既然知道了这件事,也不隐瞒自己知道了,在路上对奉玄说:“奉玄,你不要怪我接下来说的话太狠:你和第五兄弟往后要是遇到了那个校尉,你们一定得杀了他。”
  奉玄和韦衡接触得次数多了之后发现,韦衡是一个面上热心里冷的人。韦衡不喜欢在战场上大肆杀人,但是骨子里带有一股杀性,这或许和他常年掌兵有关,也或许他生来就是这样。奉玄修道,不应当主动杀人,他听韦衡这么说之后回道:“心准哥,我没有受伤。如果能抓到他,按律处置……我想也就可以了。”
  韦衡骑在马上,不冷不热笑了一下,说:“我还不知道他这种人吗?嫉恨我的人多了去了,我可是知道被他们盯上会有多惨。他这种人既然深恨你和第五兄弟,又因为你们丢了官职,就一定不会轻易放过你们。”
  佛子说了一句“多谢小韦将军提醒”。
  奉玄不说话。韦衡勒马,让马减慢了行走的速度,自顾自对奉玄说:“奉玄,你不高兴我杀了李延龄的儿子,可你不知道,恨这种东西,风一吹就会长出来,除非恨着你的人死了,否则恨是永远除不尽的。你下山之后要见识人心,只见识好心远远不够,因为这世上还有很多坏心的人。你见过王钟,你帮他,他咬你;你放过一个恨你入骨的小人,他不放过你。”
  奉玄说:“我希望我再也见不到他。”
  韦衡说:“你不喜欢杀人,我也没办法逼你,我只是提醒你,千万不要对一个小人心软。你不想再见他,那我祝你如愿。”
  韦衡下了马,牵着马带着士兵和奉玄、佛子一起进城。罗源郡的守城士兵要求查看他们的身份证明。韦衡正在摸腰牌,一个进城的白胡子老头看见了他,忽然问:“韦少将军?”
  韦衡有一头银灰色头发,宽肩窄腰,相貌过人,不算是难辨认的人。他朝那老者颔首行礼,示意自己听见了。
  没想到那白胡子老头直接跪在了地上,说:“少将军,真的是您吗?您救了我全家呀!您的大恩大德,我记一辈子!”
  韦衡扶老者起来,周围的人听说韦少将军来了,瞬间跪了一片。
  卢州没有人没听说过韦衡。韦衡对罗源郡有大恩,他的狗“韦衡”就累死在了这里。
  韦衡被跪下的人们围住了,他让奉玄和佛子先进城,自己带着士兵留在后面,向众人行了一礼,说:“大家都起来吧,别再挡了路,影响后面的人出入。大家跪我韦衡,我韦衡受不起。罗源郡守住了城,这城墙不只有砖做的,还有罗源郡郡民的血肉做的,我该谢你们。”
  奉玄和佛子进了城,去寻找韦衡提前和他们说过的客舍。韦衡来往于郡县之间,有时候不愿意打扰郡县的长官,只在客舍暂住,他来过罗源郡多次,有时会住在城中居德坊挨着水渠的一家客舍里。
  奉玄和佛子问路后走到客舍附近,突然听见“噗通”一声,往前面看,看见一个人竟然从桥上掉进了水渠里。一个缘瓢浮上了水面,掉进水里的是一个头发半白的道士。
  岸上有人喊“救人”,几个壮年汉子把那个道士拉了上来,其中一个汉子看清了那道士的脸,又一脚把他踢进了水里。那道士在冰冷的水渠里呛了几口水,抓到自己的缘瓢,像一条狗似的从自己扒着水渠边的台阶爬了上来。
  那踹他下水的汉子大骂:“早知道掉水里的人是你,我就该看着你淹死!你还有脸上来?怎么不淹死算了!”
  其他人劝架:“二哥,算了,算了!他一个疯道士,你何必理他!”
  汉子带着怒气高声问:“你知道他说过什么吗?知道吗!他昨天敲我家门,我好心给他饭吃,他和我说祝我做了狂尸!这是人话吗!我媳妇儿子死在大难里……”
  劝架的人骂了那道士两句,说:“哎呀,他是疯子嘛!哥也消消气,疯子的话怎么能当真。”
  汉子“呸”了一声,说:“我看下次我们城里出了事,就是他这种狗东西带进来的,又脏又不吉利。”
  那被称为“疯子”的道士整理了湿漉漉的衣服,打了一个寒噤,避开人群抱着缘瓢走过桥,朝奉玄和佛子走过来,看见他们两个,打了个躬,看起来并不疯癫,说:“施主、道友,我们有缘。施主,你施舍老道否?”
  奉玄向道士还礼。
  佛子向那道士的缘瓢里放了一小块银子,说:“老道长,我不是施舍你,而是希望救一条人命。天冷,买件新衣穿。”
  那道士端详着佛子的脸,忽然说:“所谓布施者,必获其利益,若为乐故施,后必得安乐。”1
  奉玄没有云游化缘的经历,以为那老道士是按惯例说的福语。然而佛子愣了一下,听出道士说的是几句佛经里的福语——看他的装扮,他是一个道士,不该念佛经。佛子回他:“离相无住,三轮体空,所施之物本性为空,施不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