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荀子严厉治学
作者:落梅横笛      更新:2024-05-09 15:05      字数:2308
  猛将必发于卒伍,宰相必起于州部
  ---《韩非子》
  楚国,兰陵学馆。
  荀子手拄竹杖站在讲台上,他用严厉的目光扫视着台下高阶班的诸位弟子,人群中有不少人窃窃私语着。荀子正在逐个检查弟子们的课业,荀子给每个学生安排的学习任务都不同。许多弟子口不能诵,这让他恼火,很不客气地大声斥责起来----
  “下一个!浮丘伯,你来背诵《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浮丘伯坦然站起来,朗朗上口,只字不差地背诵出了全文。荀子闻听,脸色好转了一些。
  “好,你们诸位学子要以浮邱伯为师,向他学习!”
  (浮丘伯后来果然成为秦末汉初的大教育家)
  张苍---没背过,主动承认错误。但他在诸弟子中年龄最小,被命令认真补课。
  韩非---口吃,很勉强通过
  李斯----《孟子》部分没背过,分辨说孟子与老师荀子观点不同,不愿意背诵,但已经知道了其中的意思,遭到斥责,荀子让他书写三遍,加以惩罚。
  申公彦----尚好,过关。
  宋金----又是张口结舌,错字错句连篇,也被赶出学堂,站在学堂门口罚站。
  公孙满---支支吾吾找理由搪塞。荀子大怒,挥舞竹杖命令学童代师惩罚他。童子用竹片狠狠鞭笞公孙满脊背10下,公孙满惨叫告饶,童子还要再打,被荀子制止。
  荀子:公孙满,到中午背诵不过,就不能吃午饭。到晚上还背不过,就不许吃晚饭。晚饭后还背诵不过,就不允许睡觉!
  公孙满忍着疼,呲牙咧嘴地答应着。
  等等-----
  满堂弟子大气不敢出、惊恐不安。
  荀子正色讲:
  诸弟子不要抱怨为师过于苛责,你们疲劳在嘴上、累在手上、腿上,疼在背上,为师却羞愧难当、痛在心上。
  你们是我荀卿的学生,都是高阶班的学员,不管你们将来去做什么事情---王侯贵族也好、小吏庶民也好,你们必须要明白自己肩上的责任,那就是传承我儒家的思想和传统。
  我们儒家的思想,代代相传,它是在努力探求体验人生、治理家国,至真至美、至善至纯的心灵境界和规律法则。即使在千百万年以后,它也会历久弥新,依旧富有强大的力量。这都是因为它告诉了你:怎样去做,人生才有价值而不感到卑微。怎样去做,人生才能充实而不感到缺憾。怎样去做,在复杂纷纭的人世间才能安静坦然,不会迷乱。
  怎样去做,才能致力于成为谦和、坚毅的君子,推己及人奉献于家国,而有效治理国家的方略也就在其中,难道不应当去重视它并发扬光大吗?
  我们学习的一条捷径就是学习先贤的典籍。
  但学习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这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远古的人类结绳、刻石记事。不管是谁创造了文字,这都是巨大的进步,因为我们不再只是依靠代代口述来继承中华文明的传统和文化了。
  可是,烙在龟甲和贝壳上的文字会磨灭、刻在青铜上面的文字会锈蚀,书写在竹简和木片上的文字会随同它们被焚烧殆尽或掩埋腐朽,只有牢记在我们心里面、随同血液流淌的文化才能永生不灭!
  只是理解了还不够,不能去准确的背诵它,你减几个字,他增几个字,多年以后圣贤的典籍就会面目全非。现在,儒家主张礼义治国的思想,不为刀兵乱世所接受,在这样的时刻,这就是为师严格要求诸位弟子的理由。
  弟子们叩首齐呼:弟子谨记尊师教诲!
  荀子稍事停顿接着讲:
  《礼记》说: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任何思想体系都是不断发展的,儒家也不例外。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这是儒家学说历经老子、孔孟先哲的一脉相承的演化发展。
  阴阳八卦是早期人类对于自然规律朴素的认识和经验总结。
  祭祀的礼仪十分繁琐,却慎终追远,使民德归厚。
  占卜家虽然神秘莫测,但他们往往具备丰富的星象学知识,可以帮助我们认识自然界的变化规律。
  兵家的思想充满韬略和法术势的论辩,更是百家思想的集中体现。
  工匠们的技艺精细高超,他们的作品精美绝伦。
  妇女们手中飞舞的梭子,让人眼花缭乱。织出的锦缎纹饰复杂、细密有致、五色斑斓、巧夺天工。
  即使是农夫,也比我们更懂得不误农时的道理、比我们更懂得如何去改良和发明得心应手的生产工具。
  等等-----
  所以,“三人行必有我师”,诸位弟子要注意学习和了解其他各类学说,从中汲取有用的知识,才能有所精进。
  李斯听后羞愧的低下头-------(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