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借酒庆功
作者:于标      更新:2024-05-09 15:54      字数:1883
  那卫候正在宫中设宴款待秦国使团,觥筹交错、宾主相言甚欢。
  忽然有人来报:秦国廷尉李斯来了----
  卫候惊讶:廷尉突然来此,怎么事前寡人不知?
  卫候与秦国使节方要起身亲自相迎,那李斯和随同的几名稷宫官员,已经大步流星到了门口。
  李斯满面春风,恭敬地给卫候施礼。
  “秦国廷尉李斯,奉秦王之命,拜见君主------”
  卫候还礼:贵客到来,有失远迎。-----庆祝两国友好会盟的筵席,才刚刚开始。廷尉请入席,把酒言欢、听乐观舞,一起同乐!-------
  秦国使节:不知大人来此,请大人恕罪-----
  李斯摆摆手:哪里,哪里,事先未曾告知汝等,实有隐情。
  卫国宫廷筵席上,又加了几张长案,摆上酒菜,款待李斯等人。
  李斯入得宴席,忽然对卫候揖手道:君主,李斯还有50余名随从,在堂下等候,请卫候不吝飨食。
  卫候叫过管事:“就于堂下院中,再摆酒席,一同欢庆!”
  -----------
  李斯那些稷宫的手下,却没堂上这般斯文,相互吆喝着大碗喝酒、大口吃肉,与卫国的陪同人员猜酒行令、热闹非凡。
  李斯举起酒樽,礼敬卫候:愿君主益寿延年,愿友邦长治久安、乐享太平。
  卫候和一班卫国大臣也忙着还礼,其乐融融。
  李斯:有一件事情,还当禀告卫候。
  卫候:廷尉请讲。
  李斯:秦王给君主的书信中提到---------在卫境之内,有一伙危害秦国友邦的奸人在活动,君主可曾忘记呀?
  卫候:卫国方面已差人严查、督捕,绝不允许这些人,再在卫国境内胡作非为、继续存在!---------
  李斯施礼:多谢卫君高义,似此方为友好盟邦啊!---
  一群舞女伴着音乐,在席间翩跹起舞,众人齐声喝彩。
  这时,卫候身边的一名大臣,悄悄对卫候耳语几句。
  卫候停下酒樽,神色不自然起来。
  李斯看在眼里,不动声色地端起酒樽:卫君请满饮----
  卫候只得举酒:廷尉不只是----为祝贺而来吧?
  李斯笑道:奸人不除,秦国与卫国都不得安宁,哪里还有欢庆的好心情?---此日之后,两国皆安,岂非善事?!---来,祝愿秦、卫两国戮力同心、永结盟好!
  卫候哈哈大笑:好!---齐来满饮此杯!----
  李斯正色:卫国都尉姬扈,里通奸匪,谋害大秦,证据确凿。请卫候处置!---
  卫候佯装微醉:果有此事?---姬扈真要有此行径,寡人定要让他一路磕头、去秦国请罪。要杀要剐,悉听上国-----(李斯知道-----那姬扈是卫候的舅舅。)
  李斯笑道:罢了,罢了----偶尔受人蒙蔽、做一回错事,改了就好!如若不改?秦王一怒,这酒-----可就喝着没那么香甜啰-
  卫候讪讪地陪着笑:是啊,是啊---同来欣赏歌舞何如?----
  众舞女和着悠扬的乐曲,挥舞衣袖,扭腰摆臀,欢快地舞蹈,自是千娇百媚-----
  钟离宗、秦重等人拿着炙烤的羊腿,看得目瞪口呆、垂涎三尺。
  原来,这卫国放荡淫逸的乐舞,在那春秋战国时期赫赫有名,催人颓废、勾人魂魄,曾被众多名士斥责为亡国之音。其实,卫国倒是最后一个被秦国兼并的诸侯国-----无它,能做乐时且作乐,管它外面血腥风!
  ----------
  在李斯指挥下,秦国杀手团突袭卫国敌特总部,几乎将对方斩尽杀绝。
  关东六国惊骇之下,对秦国的间谍活动大为收敛,纷纷派遣使臣去秦国谢罪。
  对于李斯,这个秦国特务组织心狠手辣的头目,各国恨之入骨。
  不久,一个象形字出笼了----帷幕之下,有一个“斯”字。意为李斯在帐下观看东方,不过却是骂人的话,----“这厮无礼!”、“这厮可恶!”。
  消息传到楚国兰陵,李斯的老师荀况召集弟子,一连三日欢饮。
  弟子问:夫子,因何如此?
  荀况微笑:汝等学长—李斯,终于有所成就了!从此以后,莫说儒生不言兵!
  杀寡而恤众,以(建立)威势,降服对手,这就是拔人之国而非攻也!---
  ----------
  楚国兰陵县令上官悟心的师爷,对李斯很不感冒。他对县令进言:这荀况也算是个名士,怎么鸡窝里出狸猫,教出李斯这么个凶神恶煞?大人您要去责问于他!今后,官府对那学馆的资助,还是要减少为好-----
  县令上官悟心:你这主意,可实在是不咋地!那李斯背靠秦国,阴险无比,你结怨于他师傅。若被“那厮”听说了--------乖乖,咱们搞这么多银子,还有啥用?恐怕就是死到临头了-------
  师爷大悟:还是县令考虑周全。
  上官悟心:去,叫人给老夫子送500两黄金去!告诉老先生,本官不日,将亲去学馆拜访-----今后,还要安排差役在学馆附近,昼夜值班,不准任何人骚扰那里!
  师爷:诺,---下官这就去办!(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