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赵太后怒告李斯
作者:于标      更新:2024-05-09 15:56      字数:3133
  听完亲外甥赵高声泪俱下的哭诉,看着那只李斯他们炮制出来、企图诱使赵高落入深渊的“赝品”小铜鼎,那赵太后赵婉是浑身颤抖、气冲斗牛!
  “可恶!----”赵太后怒不可遏地咒骂着,她生气的是:在华阳太后之后,竟然还有人专门来跟自己作对!
  那华阳太后与李斯都是楚国人,赵太后她老人家自然就以为,李斯所为,肯定是那个“恶婆婆”华阳太后在幕后主使的,目的就是让自己不痛快。
  “老妖婆,提起她我就恨得牙根痒痒。想欺负人一辈子,没门!----这次,本宫跟你们拼啦!”赵太后咬牙切齿地说道。“李斯,从前,你们不是满嘴法制吗?好,----那就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公堂较量!”
  “走,跟我去廷尉府!”赵太后赵婉牵着外甥赵高,怒气冲冲、乘上车马直奔咸阳廷尉府而去。
  ----
  见到赵太后的两辆马车停到了廷尉府府衙门口,还气喘吁吁来了大批的军士。值守官兵急忙奔到堂上去通报秦国廷尉----蒙毅。
  那蒙毅心中惊骇、可不敢怠慢,急忙领着属下官员一路小跑、前去迎接太后大驾光临。
  只听得那阶前鸣冤的大鼓,被赵高捶打猛擂的“咚咚”作响。赵太后还在一旁鼓劲打气:“高儿,使劲敲!-------让咸阳城的王公百官、市井百姓都听得到!-----看看这大秦国,还有没有王法?坏人不除,正义何在?”
  蒙毅等人唬得屁滚尿流地迎出大堂,跪倒一片。“太后息怒,----臣等请懿旨!”
  赵太后声嘶力竭地怒喝着:“今日没有懿旨,只有大秦国律法!----”
  赵高双手高举那只小铜鼎和一卷诉状,可怜兮兮地跪倒诉冤:小民赵高,状告歹徒!
  廷尉蒙毅颤巍巍起身问道:“赵高,你要告何人?-----所为何事?”
  赵太后代替赵高作答:“状告那李斯!----枉法弄权无度、设阱陷民!”
  蒙毅等人倒吸一口凉气,心里说:“坏了,我等若是陷入这君王家里的棘手官司,可要吃不了兜着走。-----乖乖,太后公开来告发的是现职重要官员,看来太后是铁了心要把事情闹大,拼个你死我活呀!”
  蒙毅转念心里又一想,“那李斯也不是啥好东西,俺爹蒙武现在还赋闲在家写检查呢,也都是让那李斯给祸害的。------正好借机给他一闷棍!至于能不能打死?且走着瞧!----再说,这案子自己也不敢断呀,上头还有秦王呢?”
  (后来,蒙毅回家跟父亲蒙武说起此事,那老蒙武激动地胡子发抖,拉着儿子的手,反复叮嘱道:“儿啊,你一定要秉公办案,维护大秦国法制尊严啊!----李斯啊,李斯,坏事干多了,苍天终有报应啊!--老夫我且要看你,此番如何脱身?”)
  蒙毅拿定主意,狂跳的心也就逐渐安定了下来。“太后,请堂上歇息。---下官,这就受理此案!”
  蒙毅走上前去,亲自接过赵高的诉状和证物。
  廷尉府立即升堂,来审理这一王国奇案!大堂之外,看热闹的人群聚拢了不少,也都惊讶的直咋舌头。
  众人入得廷尉府厅堂,蒙毅亲自搬来交椅,请赵太后一旁落座。
  (一说,先秦时期,只有案几和床榻,还没有出现凳子和椅子,先民还都是跽坐,但这种说法确实无从考证。)
  案几上摆着果品、茶点。“不喝!---不吃!”太后余怒未消,手指着堂上巨大的匾额-------“法绳万民、不避公卿”,说道:“好!这次,汝等定要秉公办案,不要冤枉一个好人,也绝不可放过一个坏人!”
  蒙毅等人点头如捣蒜,应允说,“是,是,是-----一定,一定!”
  蒙毅等人看过赵高的诉状,几个人悄悄商议一下,都唏嘘不已,大发感慨。
  “要说这长史李斯干的事,也的确有些阴损!----尽管他是想测试赵高(蒙毅知道此事),赵高就是原本没有叛秦之心,也难免会经不住如此诱惑而投敌呀,------那不是明摆着,要害死赵高嘛!”
  “廷尉府干不过枢密府,咱们还是别去触那个霉头,大王也还没有回来,最好是先安抚好太后,等过几日大王回咸阳,再奏请王上定夺。”
  “看太后这架势,要是心里不满意,就不肯回甘泉宫了。---咱们也没法啊!”
  众人抓耳挠腮,愁肠百结。
  赵太后催促:“汝等也商议半天了,快点开审此案!”
  蒙毅还是专业,他只得提醒赵太后赵婉和赵高,“赵高,你状告当朝长史,可有人证?若无人证口供,你提交的物证,也无法去证明确有此事呀?-----还有,你说那勾引你的年轻人,其真实身份是枢密府的人员,这也需要人证。涉案人员还需要你当庭指认、对质。------那枢密府有1000多人,若是都叫到这里让你来指认,-----也有困难啊!------还有,这涉案人员是否是听了长史的指使,也还要抽丝剥茧、耐心梳理,才知端倪啊。”
  赵高连忙答道:“大人,小人有人证啊!有两个人,-----商贩董义府和工匠何安!”
  蒙毅答道:“那好吧,先叫人证前来。----来人,去将董义府和何安拿来询问!”
  不多时辰,混沌摊主董义府和青铜铸造场工匠何安拿到。
  首先讯问董义府,蒙毅一拍惊堂木:“堂下小民,你是何名姓,作什么营生?”
  那董义府何曾见识过秦国廷尉府----“最高法院”的赫赫威势?早吓得瑟瑟发抖,面如土色,裤裆里渐渐湿润起来。-----赵高也是第一次!之前的案子,都是“基层法院”审理的。
  “小----小民---民----叫---叫-------混沌----”董义府战战兢兢。“不,不,不---俺是摆混沌摊--------卖混沌---的----混沌-------不,---董义府。”一句话打了一溜儿喯磕。
  “你不要怕,只管将事情经过,细细讲来。若是敢胡言乱语、诬陷官员,你应当知道是何等后果!”
  董义府看看赵高和赵太后,渐渐止住了上下牙齿的碰撞、身子也不筛糠了。“小人那日受赵公子所托,跟着那名白衣男子,一直看着他进了枢密府的大门,才回来。-----”
  “只有一人吗?”
  “不是,那白衣男子在半条街外打了个口哨,又有5、6个佩带刀剑的人,从附近跳出来,跟他一起去了枢密府。”
  “你可曾看清楚那人模样,在见到他,能否辨认出来呢?”
  “这个-----说不好-------”
  赵高插话:“我能!----”
  蒙毅继续询问工匠何安:“大胆何安!这只铜鼎上面的文字,是不是你篆刻的?”
  何安抖作一团:“的确是小人所为!但小人冤枉啊-------那可是枢密府,让小人干得呀!---小人不敢不做。”
  蒙毅眼睛一亮,心说,“李斯,我看你往哪里跑?”,赵太后也长舒一口气。
  “汝将详细经过,耐心讲来。-----记录!”
  何安回忆说:“那还是两年前-----”,赵高听了差点跳起来,“什么?---狗日的李斯,两年前就准备好给老子下套啦!”
  何安继续说道:“一天,青铜铸造二场的场长郭槐,陪着一名男子到工棚来找我,就拿着这只小铜鼎。-----那男子问我能不能刻赵国文字,我说没问题。来人就给了我一卷竹简,让小人给篆刻上去。------我一看,那段文字是祭祀敌国将领赵汶的,就推说不敢刻了。----但来人亮出身牌-----枢密府,说是有机密事情,让小人不必担心,只管去干好。-------小人就干了,---最后还给了小人两银子的报偿,那银子上也有印记------“寺工7--8”,银子小人一直未动用,还在家里面留着。”
  蒙毅命人调来大司徒两年前核拨钱币的账簿记录,果然发现带有印记------“寺工7--8”的银两,是定向核拨给枢密府来使用的。李斯及枢密府的嫌疑越来越大!
  “郭槐何在?”蒙毅问道。
  下属回复蒙毅,“那铸造二厂的郭槐,上个月在渭河里游泳,意外淹死了。”
  蒙毅:“复查郭槐死因!------看有何人当时在场,真相如何?”
  众人闻听,联系案情,不觉后背发凉------这李斯,也忒歹毒啦!
  蒙毅暗下决心:并案侦查,一定要揪住李斯的狐狸尾巴------(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