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1章 峥嵘岁月(完结)
作者:大诸侯      更新:2022-01-12 12:43      字数:2944
  大兴元年,四月。
  十万全甲军士,演武神都城东。在伍无郁的筹备下,唐皇李平与万国使臣商议盛兴之盟。欲求共止兵戈,互通有无。然从者不足半数,多为贫弱小国。
  同年八月,北原诸部纵马南下,抢烧北部九州,北民流离,唐皇震怒。
  九月,伍无郁挂帅出征,率三十余万军北上。
  大军逼退敌军,帅令继续深入北原。
  北原茫茫,大军难觅敌影,直至叶真率部而来,献上诸部堪舆图。
  凭借此图与所带天雷,王师大破进犯之部,斩首无算。
  然就在大军功成之后,伍无郁却没有下令班师,而是纵兵火烧北原。
  弥天火海,数月不止,大地白炽,寸草不生。
  【既引王师天降,当存灭种之心。】
  此话以巨石为碑,立于灰烬之中,为四海所知。
  班师回朝,十二月中。唐皇再开万国会,重议盛兴之盟。
  番浑胡利亲至,率先臣服,而后之国,无不从者。
  自此,内外皆定。
  次年,张安正告老还乡,伍无郁执掌内阁。杨砚回京,亦是入阁。二人联手,成为朝中最大一派。
  伍阁主政,严令废除各地苛捐杂税,重改御史台。凡御史者,必外放巡视民生监察官吏品德,得考校后,方可回京。
  而后重商,用商。鼓励民间与外国通商。且令各地组建商会制,使德高望重者充任会长,自理商贾。
  大兴五年,伍无郁广招天下能工巧匠,充任工部,组建研衙。
  农具、器甲、百姓日用,国家重器,凡钻研出任何可用之物,皆不吝赏赐。
  大兴十年,民富而国强。江南道之东,更有大匠潜心钻研数年,后制出数十丈的大船。
  船试可用,伍无郁上奏唐皇,为此匠人请封爵位。
  而后半倾国库,组建大船,令人直入大海,为大唐张目。
  这十年间,唐皇与伍无郁君臣二人在朝上,凡伍阁所奏,无有不允。甚至民间曾有流言,说知有伍阁,而不知皇帝。
  大兴十一年,国号再改定乾。
  三月,伍无郁上奏河东旱灾之疏,被唐皇驳回。
  六月,上奏东倭进犯,当以雷霆之势灭之。被驳。
  九月,帝欲迁还西都,重修西都宫室。进言需从长计议,被驳。
  十二月,伍无郁三请上奏,告老还乡,帝允。
  一身功名此时休,两袖清风格外松。
  定乾二年,伍无郁南下云游,交还一切权柄封赏,只带上官一人。
  ————
  江南道,海州。
  不惑之年的伍无郁站在崖边眺望,只见朦胧雾气中,有庞然大物,缓缓现身。
  “放心不下?”风韵犹存的上官楠儿上前,笑道:“废了那么大的气力,去促成此事。为何对那海外之地,那般重视?”
  叹气一声,他笑道:“海外有东西,更有财富,若能寻到,对这大唐会是极好的事。”
  “可是……我们看不到了。”上官眼里闪过泪花,摸了摸自己的肚子,歉意道:“到了现在,也没给你生出个一男半女。”
  “不是你的问题,我也不在乎。”伍无郁揉了揉她的头,然后缓缓转身,之间身后上百名蒙面大汉,手持兵刃,在缓缓接近。
  他主政十年,不论是民间官场,京城地方,甚至军卫之中,都尽是他的人。他的威望名声,连三岁小儿都知。
  定乾那一年,看似是他几道奏疏被驳回,但其实是他与皇权的较量。
  那一年,他清楚的看到了李平的实力,更看清了身边的许多人。
  他决定还权后,曾见过一次杨砚,问他何时被唐皇收拢。杨砚却告诉他,一直都是。
  这个一直究竟有多早,他没心思去追问,而是上奏之后,便彻底交出一切。
  但是……他不死,他的威名声望,便一直存在。
  因此,有人不会允许他活着。
  紧紧抱着他的臂膀,上官楠儿深吸一口气,看着越来越近的刀芒,强笑道:“若你知道今日结果,会后悔当初,那么果断的交出权柄吗?”
  “不知道啊……”长叹一声,他垂眸笑了笑,“但我是真没想到,陛下这人竟这般……分明。信任时,恨不得将玉玺挂在我身上,可不信时,又能那般果决心狠。帝王,他是合格的。”
  眼睫颤动,楠儿想了想,冲上前的蒙面汉子说道:“我俩死后,共埋一处,可否?”
  蒙面大汉的脚步纷纷止住,随即便见一人粗声粗气道:“不行!”
  不同意?楠儿愣住,但不等她说什么,便见伍无郁挥手笑骂,“你们这群混账,演够了吗?!”
  然后在楠儿震惊的眼神中,这群大汉纷纷撩开蒙面之布,哈哈大笑道:“参见大人!”
  不是旁人,正是恭年一众。
  只见恭年呲牙上前,低声道:“大人想好下一步如何走了吗?要不去联系各卫大将军?”
  瞥了他一眼,伍无郁淡淡道:“到了这时,还试探我?再跟你说一次,我没那个心思,治天下十年,好不容易换来的盛世,别毁了。
  展荆安排好了吗?”
  恭年笑了笑,望着海面上的大船,喟叹道:“我等家眷,都在船上了。大人,我们真要离开大唐吗?”
  “别叫大人了。”伍无郁伸个懒腰,“以后咱们就不吃大唐的粮饷了。”
  “这到底怎么回事!”
  上官楠儿看出什么,有些恼怒的出声。
  伍无郁笑了笑,“后手,谁不会留?真以为我交权那么痛快?”说着,他看向恭年,幽幽道:“我想着,要不要捡起老本行。这大唐的国师当不了,去东滨小国,当个小国国师,忽悠一下他们,想必也是趣事。”
  “可大人……”恭年愕然道:“我们才几百人啊,便是算上家眷,也不到五百。”
  “呵呵,不必人多。”伍无郁低笑一声,眯眼道:“让一国风调雨顺,国富民安这事我做腻了,这次就试试当个妖道。也不一定是害人嘛,忽悠忽悠国主,混口饭吃呗……”
  正说着,大船便已然靠岸,展荆立在甲板上,身侧则站着艾渔,“大人!速速上船吧。”
  闻此,众人这便上前,准备登船。
  十里外,千骑默立路旁,孙兴田蹲在一边啃着瓜果,十分粗犷。
  一名斥候站在他面前,苦着脸道:“将军,人都找到了,再不去就晚了……”
  孙兴田抬头斜瞧他一眼,“去干啥?”
  “当然是奉命杀……”
  这斥候话没说完,就被身后又一名将领一脚踹倒。
  冷笑几声,孙兴田将瓜皮丢下,抹嘴道:“蠢货!现下有不下几十支人马在或明或暗的追杀,你以为就你能找到?
  哼!从京里到地方,从各衙到行伍,多少人明里暗里的在保那人?现在皇宫外,还有几十位大臣,跪在哪呢!
  真杀了,你也活不过明日!懂吗?看他的意思,是打算离开大唐了,这样也好,也算有个交代。别墨迹,告诉弟兄下马歇息。”
  说完后,他松了松腰带,然后望着东边想了想,竟是默默弯身一礼,似在无声相送。
  而此时,伍无郁已然登临大船,最后回望了一眼大唐土地,眼神唏嘘不已。
  在这里,他度过了十几年峥嵘岁月,今日,却不得不离开了……
  只要他不想那个位置,不想十年心血换来的繁荣毁灭,那他就只能走。
  正想着,上官楠儿却是走到他身边,挠了挠他的手心,低声道:“其实我俩现在也不算太老,卫荼老爷子的药你也一直在吃,要不再试试……说不准……就怀上了……”
  声音越来越小,最后更是脸颊通红,细若蚊蝇。
  见此,伍无郁哈哈大笑,将其一把搂入怀中,看着正忙碌升起船帆的众人,大笑道:“全速进发!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他娘的,去他奶奶的大唐,老子不伺候了!”
  被其豪爽感染,其他人纷纷大笑回应,“遵令!”
  更有甚者,径直冲身后呐喊,“去他奶奶的大唐!!”
  “老子不伺候了!!”
  “老子叫张壬,大唐老子不待了!!”
  满船欢声笑语,所有人看着伍无郁的模样,没有一丝不安。
  明明他已经没了权势,明明他是被逼走的,可不知为何,恭年他们就是想跟在他身边。
  忠诚,可以是习惯,但从来不需要理由。
  有了理由,还是纯粹的忠诚吗?
  船边一角,断臂残脸的任无涯搂着老婆,看着已经长高的儿子,跟在一群人身后兴奋大喊,不禁呲牙一笑。
  他们是自愿的,自愿追随,自愿放弃一切。
  因为,伍无郁值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