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
作者:我想吃肉      更新:2020-10-17 09:00      字数:3593
  第122章(3)
  一时之间,关于太子不好的流言甚嚣尘上,当然,也传到了宫里。得,这回不是党羽不老实,是索相家的奴才太前卫,丫搞了出跳槽!
  胤礽面色不变,牙却咬得咯咯响。这样高难度的动作吓着了淑嘉,连忙给他抚胸口顺气:“咱不生气啊,这不是知道得早么?还来得及。”
  淑嘉知道这事儿,是因为消息是石家人传进宫里来的。嗯,佛伦家是正白旗,正白旗好啊,石家也是正白旗,街坊。太子妃的娘家要是对大阿哥一党的重要成员不留点儿神,那都对不起大阿哥这样努力往上爬。
  这年头人口流动很小,尤其是这样划片儿居住的地方,简直是画地为牢了。谁家都有什么人,常出门儿的是谁,什么日子里哪家的太太喜欢回娘家、什么节日里哪家的老爷爱弄个堂会……主子们不清楚,跟着出门的、大门上当差的奴才们是门儿清的。
  石家大院儿里正有个闲得发慌的主子,每每想听新消息。老太爷早退休了,如今连站班都不站了,老朋友死得七零八落,也就剩这点儿爱好了。跟着老爷少爷出门的人、大门上的人下了班,头一件事是到老太爷那里加个班:报告最新八卦。
  华善就听到了今天的最新八卦:咱们小区隔两道小夹道的那个佛伦家,他们家来了个鬼鬼崇崇的家伙,在咱们这儿走路的,哪怕是奴才、哪怕是叫进来的小贩,步子再快,也很规矩,哪像这货,倒春寒的时候一脑门子汗,还差点儿绊倒。
  小厮为讨老太爷高兴,还学人走路:“背着这么大个包袱,这样一摇一摆地走,当贼似的……”
  华善初时没在意,等到关于太子的流言散开的时候,他才醒过味儿来。明珠等人才是关注的重点,前两天,佛伦跑明珠家去来的,然后就有流言传了出来,有鼻子有眼的。
  消息传到了宫里,淑嘉先气了一回,她噎眼了。
  流言,必须简单,必须明了,说得复杂了,传的人会记不住,然后演变出各种版本。你要让大家记住你想大家传的要点,就要自己说得简要了才行。然后流言在传播过程中,其各种衍生出来的版本才会紧紧围绕着你想传的主题而不跑题。
  而说胤礽坏话的这人,实在是太tmd深得其中精髓了。比如说,你写一篇博客,论证得有理有据,可有多少人能静下心来看?来分析?来辨别?还不如人家织个围脖,最多140个字,不到一分钟就能看完,还能顺手转发。
  她能想到的对策,就是流言对流言。‘索相下台不是叫大阿哥给逼的么?他闹得太凶了,大阿哥不高兴,大阿哥要封王了,势头可猛了呢。’都不用加注释,谁不知道两边已经势同水火了?就是康熙,对儿子回护,可也知道明、索争得凶恶。
  但是不行!这样的流言出一个还好,再出一个……康熙不是傻子!淑嘉百分这二百地相信,那些向康熙报告菜价的人不会介意多这个嘴的。辟谣又怎么样?辟了民间的,反而让康熙不爽,他忌争斗,尤其是儿子之间的争斗。
  消息她却不能压,她还得告诉胤礽。也就有了上面那一出。
  胤礽终于记起这口牙他还要用个几十年,现在咬碎了就没得用了。松了口,两边骨头都在疼。长出一口气,对上淑嘉忧心的眼:“谣言止于智者,不要怕。咱们只管把事儿做好,你只当没有这么一回事儿。听到没?”双手压上淑嘉的肩,很用力地握住,眼睛直勾勾地望进她的眼睛里。
  淑嘉道:“你别干傻事儿。”
  胤礽的唇角勾起一个讥讽的弧度:“我呀,什么事儿都不干。傻事儿、聪明事儿,都不干,我只干正事儿,”看淑嘉的担心未退,胤礽正色道,“我只管做我自己个儿。”唔,事情已经结束了,告诉老婆应该可以了。
  胤礽原原本本地把事情的始末给说了出来,淑嘉听得目瞪口呆,再次确定她老公的智商不差,情商看着也不坏,可他怎么最后被废了呢?胤礽看目光有点呆滞,以为吓着她了,有点后悔了,再怎么说也是女人,拿这样的大事来说给她听,是不是刺激太大了?
  这回换胤礽哄老婆了:“没事儿的,汗阿玛尽知道其中原委。索额图送我出门的时候,悄悄告诉我汗阿玛已经尽知了,这谣言在汗阿玛那里是不管用的。我们只管尽忠尽孝,自身行得正,有何可惧?”只是对朝臣会有坏影响,这话却不能跟老婆说。
  淑嘉眨眨眼:“汗阿玛不生气就好。”
  有个好哄的老婆也不错,摆出大道理,她就全信了。胤礽抹一把虚汗:“弘旦呢?”淑嘉抽抽嘴角:“他自打学会了走路,就四下里野。男孩儿不能拘着,就叫他的嬷嬷带去苏麻妈妈那里了。”哪怕是在太后那里,都不让人放心,但是苏麻喇姑那里不一样,这宫里的女人加起来,也不如她明白透彻。
  胤礽一扬眉:“她好。你歇着罢,我还有事没办完,汗阿玛一离京,我的事儿就多。”
  淑嘉一听话不对,胤礽分明有心事,不然不会白解释最后一句,他心虚了。点点头:“别太累了。”扭脸就把贾应选叫了来:“太子爷近来精神如何?有没有说要办什么事儿?”
  “太子爷一直在办万岁爷吩咐的差事……”
  完全没有不对的地方。
  其实还是有的,只是埋在心里,淑嘉不知道而已。
  流言造成的影响是难以预料的,大多数人传播它的时候根本不会去思考,等说的人多了,你就会以为这就是事实了。
  明珠一党知道是怎么回事儿,暗笑不语,推波助澜。索额图一党损失惨重,被皇帝拿血淋淋几颗人头警告,暂时闭嘴了,传得最凶的,反而是两不靠的人,以及广大人民群众。
  一些因索额图倒台,觉得可以在太子面前露脸的人又缩了回去。
  当然,也有不受消极影响的,比如雅尔江阿,他于去年底被册为世子。本来是件大事儿的,未来的****,该有多少人上赶着巴结来的,不幸遇到索相退休。这种事情就跟康熙要分封诸子一样,事先再隐秘,也会有人打听出一点消息来,大家的不安与躁动生生把雅尔江阿的喜事儿给掩去了不少。
  可这也没有影响他的好心情,太子跟前的头号功臣索额图没了,大家都能在太子面前露一小脸儿了。雅尔江阿估计,还有不少人给他是一个想法的。可他不怕,一是地位,未来的****,二是关系,同姓之中跟胤礽关系好的还真没几个。
  雅尔江阿安心高卧,听到流言的时候,他笑了,这群傻x,这流言一听就知道是谁传出来的啊!爷知道啊,爷跟太子告完状,索额图就倒了。
  饶是如此,他也坐不住了。简亲王世子的份量还是够的,雅尔江阿先劝他阿玛:“对,您说得对,这起子奴才小人就是胡说八道来的!太子爷怎么会是那样的人?!索额图从去年冬天回来就病了,病了几个月了,扛不住才致仕的。”
  宗室里还有一位颇有份量的人是挺太子的。
  福全是个怕麻烦的人,能安逸就安逸,能不挪窝就不挪窝。福全倒愿意相信太子听他的劝告,疏远了索额图,而绝不是因为没立成太孙。他与太子谈过,不是么?太子一向是个好孩子,对长辈挺有礼的,现在又没了索额图,哦,他对索额图还是有情有义,没赶尽杀绝的。挺好的。
  裕亲王不大会表态,但是在简王与雅尔江阿说话的时候,他只要点个头:“很是。皇上圣明,怎么会糊里糊涂就叫索额图致仕了?这里头的事儿,你们不知道就不要乱说。”高层里的诡异声音就会少很多。
  拜明索党争之赐,大部分人都会划拉等式,太子=索额图,大阿哥=明珠。太子又不是想自杀。慢慢地,朝中的流言就少了很多,但是却止不住太子形象在外界有些崩坏。还好,还没毁太多,以前太子表现得不错,康熙几道明诏表扬过他。
  严格地说起来,皇太子在朝臣中的口碑还算可以,目前还没有什么明显的恶行值得广为传播,现流言只是刚出现,被刹住了也就止住了。从他出生到现在,康熙一直都是对他都是赞赏有加的,甚至连敌对方的大阿哥也知道他是个劲敌,不大好扳对着个没娘的孩子,努力了二十几年还没成功,大阿哥也够衰的了。是以胤礽面对的情况还不算很糟糕。
  可也够受的了。
  胤礽有些不安地在书房里踱步,他从小受到的教导就是要行止有度,这样的动作轻易是不会做出来的,一年里发作的次数真是比感冒都少。最近却不由自主地重复着做。
  胤礽熬得很苦,他有许多事情要做,却又都千头百绪。面对康熙欣慰中杂着一丝疑惑的目光(儿子越发成熟了,虽然一向认为儿子是自己的好,还是对他如此突变的懂事表示不明原因),他只能挺直了脊背,由着康熙打量。对于大阿哥一系明里、暗里的小动作,他唯有硬扛着。
  坚持,贵在坚持。时间长了,大家就会知道,太子,是个好人。
  有些时候,表现得是否拙劣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能坚持。谎言重复一千遍也会变成真理。他要表现得身正不怕影子斜,他得顶得住压力,笑得风轻云淡。他得不去想,老大被派了各种任务四处跑结交大臣,在朝野散布影响。
  顺手的捞起个笔洗,要往地下掼,又忍住了。
  “啪!”笔洗落地声,这是康熙摔的,父子俩真是心有灵犀。
  康熙当然也知道了京中流言,凯音布还是很给力的。康熙气得浑身发抖,他不追究索额图,就是不想谈什么‘太孙’。结果满京城都在说,索额图那个好歹只是在公务员中间说的,大家拿着朝廷的工资,叫闭嘴就闭嘴,一句话的功夫,体制内的问题好解决。现在弄得人民群众都知道了,人民群众交税养活的大家啊,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康熙想杀人,他用脚趾头想都知道这事儿是谁干出来的。他只是不明白,明珠虽有党争的毛病,却不是这么笨的人,他怎么出这个损招?他不知道朕能想明白么?
  康熙爷,现在要想的不是明珠,而是要怎么收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