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章
作者:我想吃肉      更新:2020-10-17 09:02      字数:4783
  第179章(1)
  胤礽这天是睡在他的端本宫里的,头天晚上,觉得自己情绪不太好,不想引得妻子不安,便伪称要准备第二天听政的材料,直接歇在了端本宫里。
  淑嘉对于他这个说法倒是接受了,作为一个二把手,必须时刻准备着被考验。她心里一直有一件事情想不明白:不是说明珠已经有撒手不管胤禔的意思了么?
  这消息是胤礽亲口跟她说的,以淑嘉对明珠的印象,这位不是一个会玩无间的主儿。胤礽对明珠也是一直保持着高度的警惕的,哪怕他已经退居二线很多年,也一直是胤礽心中的头号危险份子之一另一个是胤禔。
  哪怕明珠是真心想言和,胤礽也不会轻易相信。现在他信了,就表示事情是真的了。
  连明珠都不再与东宫为敌了,胤礽还这么认真是为了什么?
  不管有多少不解,淑嘉口上仍然是答应了:“别太晚。”
  胤礽笑笑,捏捏妻子的脸颊,看了看睡得香甜的小儿子,小东西白天闹了一天了。五月里正夏季,大人们昏昏欲睡,就他精神,一刻不陪他玩就哭声震天,把大家累了个人仰马翻。
  现在他睡在悠车里,悠车上还罩了个纱罩以防蚊虫叮咬。胤礽伸手,恶作剧地在纱罩上敲了两敲。胖乎乎的婴儿叭嗒叭嗒嘴,动了一动,复又沉沉睡去。胤礽目光微沉,似是叹息:“睡吧睡吧,无思无虑。以后就少有……没有这样的时候啦。”
  淑嘉一惊,什么时候胤礽也这样多愁善感了?
  胤礽却直起身来,安抚地握住她的肩:“天虽热,他跟前的冰还是要少放。早些睡。”
  “好。”
  胤礽旋踵而去,留下淑嘉看着他的背影发呆。这样的胤礽,顾家、疼老婆、有担当,却不知为何,让她担心不已。
  他即使沉得住气了,也不该是伤感的。她宁愿看他傲娇得乱七八糟的样子,然后去想办法把他扭回来,也不想看他这样一副死气沉沉连布景板都乌黑压抑的。
  怎么明珠不动了,胤礽的心事倒像是更重了呢?
  胤礽的心事是一天比一天重,淑嘉是早就发现了的,她能猜得出也许是因为诸皇子日益成长壮大,插手朝政。却不知道,胤礽自己心里也在乱作一团,他自己都没有数的事儿,让淑嘉来猜,未免难了点儿。既使是分析朝政,也不是她的专长。跟着一起发愁。
  小孩子一直想长大,到了社会上才发现还是幼儿园最好混。
  胤礽现在就处在这样一个状态里,他懂得多了、看得多了,好像是看清楚了,却又更糊涂了。胤礽现在最担心的最根本的两个问题:一、储位,二、康熙。其他的一切问题都是由这两个问题衍生而来。
  然后这些枝枝蔓蔓的东西,缠绕在了两个主要问题上,把他的脑袋搅得一团乱。
  面上保持着一个太子应有的模样,胤礽坐在书桌前,先把明天主要商议的事项科尔沁和硕土谢图亲王额驸沙津坐侍妾僣用郡主仪仗之罪禠爵给顺了一回,觉得有准备了,再去想其他的问题。
  比较而言,这个问题算是很简单的了,有个谱就能回答得不坏,爵位换一个同枝的人去爵呗。明天会是轻松的一天,胤礽想。
  上一回,康熙指派了老大去办差,回来之后让大家商议,商议个大头啊!差使是老大去办的,根本不可能跟大家资源共享。一件你从头到尾都没参与也不知情的事情,还要想出个四五六来!那才是鸭梨山大。
  如果是其他的皇子办差,也有义务在没向康熙汇报之前不跟任何人说,这是规定。等到议政的时候,你要是答不出来,那就是没能力!旁人遇到这样的事情,只要不是直接关系人,还能装哑巴。胤礽是太子啊,是皇家政治培训班班主任导师康熙的重点培养对象,有个问题都要点他起来回答,不管他有没有举手。
  胤礽天天为推理剧情而伤脑筋,觉得脑袋都快要着火了。
  好容易摊上一个比较太平的日子,胤礽有功夫琢磨事儿,越琢磨越烦。给自己定位成了二把手,有了大方针,反而让自己陷入了的焦虑。以前是莫名地焦虑,现在是有名地焦虑。
  他在焦虑他爹!
  如今明珠看似真诚最好,既使有什么阴谋,他也不会在乎。彼时气势如虹尚且不能奈他何,如今已垂垂老矣,还有何可畏呢?之所以接受,一方面是明珠真像那么一回事儿,说的也是在理的话,另一方面,他是怕明珠示弱了,他再咄咄逼人,这副情景落到别人眼里,怕是又要有另一种说法。所谓太子不能容人,不知日后大家有没有活路一类的话,他不能授以柄,更不能让康熙也产生这样的想法。
  可是控制自己的感情真的好难!
  明珠和索额图人老成精,什么都经过了、见过了,逢场作戏毫无压力。胤礽不行,他永远忘不了明珠当初给他造成的压力,正如忘不掉索额图曾经帮过他一样年纪越小,形成的印象越难改变。后来虽然知道索额图也有私心,也造成了很坏的影响,但是索额图一旦识趣而下,他还是偏向索额图了。
  明珠!可恶!和解是一回事,心里的疙瘩又是另外一回事,胤礽知道,自己再不喜欢明珠,日后也不能做得过份了,因为他现在接受了这份悔过,他得言而有信,他得有自己的骄傲。
  由明珠转向带来的另一件却是胤礽不考虑的:康熙的感受。明珠是真的看康熙看得很准,他说,太子最后不要跟他、跟索额图这些人联系过于密切。胤礽跟这两人的往来已经很少了,明珠这话里的意思更让胤礽担心了。
  难道汗阿玛会猜忌我?这才是最大的难题呢。天下终归是汗阿玛的天下,当年明珠如日中天的时候,压得他喘不过来气的时候,康熙一念之间,就把明珠一党砍成了白板。
  决定权,在他的父亲。对明珠是这样,对他胤礽,也是这样。可他看不明白他的父亲,护着他是真的,护着别人也是真的。每当他觉得他汗阿玛对他很好很好的时候,康熙就会用行动告诉他:皇帝还会对其他人也不坏。
  就这样,翻来覆去地想:“连明珠这样的仇人都不能动、都要小心供着不能坏了自己的名声,这日子可真难过。”、“汗阿玛究竟是什么意思呢?”、“这些兄弟里,究竟有几个是能信的呢?”、“到底要怎样才能把老大打趴下呢?”
  ……
  其实皇太子殿下天天琢磨的正事,也就这些。还要添上朝中种种细务,再加上许多人际关系,比如,跟宗室们的相处、与权贵们如何打交道,等等等等。
  心力交瘁。
  这样的日子他已经过了好几年了,从他那一天在毓庆宫里老婆的床上惊得睡不着觉开始,皇太子的苦逼日子就开始了。胤礽的生理心理,都撑到了一个极限,生起病来自然毫不含糊。
  这病也是应该生的,皇太子自从看明白自己的处境之后,睡觉身边都不敢放太监宫女,生怕压力过大说了梦话叫人给听了去。也就是跟老婆在一块儿,淑嘉肯定能给他保守秘密,他才能安心与这么一个人一起睡,其他的时候,皇太子睡觉的时候,屋里不留人,也不许人进去。哪怕跟老婆在一起了,值夜的宫女也要到外间去,不可以留在内室。
  不是他承受能力差,这样的心理压力着实太大。他还是个男人,一家之主,还有老婆孩子,他得有担当。日复一日的担忧,还无法宣诸于口,令人抑郁至极。
  大夏天,他想这些着急上火的事情,他急出了一身的汗,睡觉的时候又蹬了被子。屋里没人敢在,就没人给盖被子,但是睡前是放足了冰块儿的皇太子觉得热。
  到了半夜,含糊地睡了,身上也不热了,屋里却很冷,简简单单就搁倒了皇太子。
  胤礽的病还是淑嘉发现的,她这一夜总是睡不踏实,总觉得这天晚上胤礽的情绪格外不好。夏季天亮得早,她索性早早起来去端本宫看看胤礽的状态。
  淑嘉到了端本宫的时候,按照正常时间,胤礽是该起床的。太监宫女已经起了,见到太子妃来,齐齐请安。再叫太子,太子屋里没人应声这是从未有过的现象。
  有太子妃坐镇,众人开门进屋,发现太子躺在床上,一动不动,众人吓得先是倒抽一口冷气,再是大气不敢喘一声。淑嘉快步走到床前,伸手一摸,心里突地一跳,好烫!
  淑嘉果断地下了命令:“太子病了,先打水来给太子敷敷。赵国士,你去太医院,宣太医。高三燮,去乾清宫,给太子告假。东宫里的人,都不许四下走动,也不许谈论太子病情。红袖、巧儿,你们两个去宁寿宫,给老祖宗说一声儿,说我今儿不得过去了。”一面说,一面给胤礽拉上了被子。
  一条一条地命令发了下去,宫女太监们的心安定了下来。淑嘉的心却开始噗噗乱跳她从来没见过胤礽生病,现在他却躺在那里连哼都不哼一声,脸上绷得像在梦里遇到了杀父仇人。
  胤礽正值壮年,身体底子一向不坏,还常年习武,不能说武艺如何强身健体的效果却是有一些的,现在病得糊里糊涂的完全不像是他的风格,淑嘉不能不担心他。
  宫女们打来了温水,拧好了帕子,淑嘉小心地折着帕子,放到胤礽的头上。到这时,胤礽还没醒过来。弘晰已经梳洗好了,过来给他父亲请安了。李甲氏与李佳氏也来了。
  淑嘉道:“你阿玛今儿有些不适,正歪着,我已叫了御医,你先去读书,万一有个什么事儿我再差人叫你来。”
  弘晰颇为担心:“额娘,阿玛这是……”
  “要等御医来才能说得明白,你不须担心,你阿玛身子一向很好。”安慰弘晰也是安慰自己。
  把弘晰劝去上课,淑嘉才有心对李甲氏和李佳氏道:“等会儿御医要来,你们不要在外面,到我这里来。”
  三个人连吃早饭的心情都没有了,呆坐着等御医。淑嘉刚伸手给胤礽额上换了条帕子,弘旦来了。弘旦是跟着康熙住的,每天康熙上朝前、他上课前,都要过来跟康熙一起吃个早点。今天刚刚去请过安,小米粥才喝了三口,高三燮来说胤礽病了,还挺重。
  弘旦放下碗:“请玛法以国事为重,孙儿想去看看阿玛。”前后两句放在一起,康熙一怔。
  康熙先打发弘旦去看父亲,留下高三燮详细询问。高三燮道:“奴才不甚通医理,看不出好坏来,只是知道太子有些发烧,”顿了顿,“有点儿烧得迷糊了。”
  发烧不是大毛病,康熙略放了放心:“摆驾乾清门。”他要火速干完活看儿子去。今天,不少人被皇帝给削了,原因:你们太啰嗦了!
  太医院这里,平日根本不用上朝,可以起得晚一点,到了点儿,大家过来应一应卯。有人叫就去看一看,没人叫就互相聊聊天,开个学术研讨会,到了日子请一请平安脉。
  只要不遇上类似皇帝这样身份的人生病,大家的都生活挺悠闲的。
  这一天,平静的生活被打破了。
  大家在交流着哪家的豆汁儿味道好的时候,东宫太子妃身边的太监首领来了,平素稳重已极的大太监此时气都没喘匀就下手抓人:“太子病了!快跟我走!”
  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有头有脸的御医的脸色就严肃了起来。
  哪怕是在太子一家还分住两处的时候,这家人都不是很难伺候的主儿。毓庆宫那里,一直是平安健康。撷芳殿这里倒是有两个常病的,一个是弘暘,胎里带来的病,身份又比较贵重,需要认真对待;另一个是李佳氏,产后疾,慢慢调理而已。
  等到太子一家全聚到一起了,李佳氏倒是不用经常看大夫了,只有一个弘暘需要照顾。前不久,弘暘又死了,东宫对于御医的需求就变得少了起来。负责东宫的御医们真是找到了好差使,也就是定时请个平安脉,再在太子妃怀孕生产的时候准备抢救而已。
  准备了很久,一次都没用上,人家母子平安。
  谁都没想到,这回要抢救的是太子爷!一向健康的人,一旦病起来就不容易好。这是普通人都会有一点的常识,对于御医来说,虽不全信,此时却也浮起了这个念头。
  赵国士并没有点名,太医院左院判加一级孙之鼎就主动跳了起来,不但自己去,还招呼了三个御医一起去会诊。
  孙之鼎道:“赶紧的,刘声芳、张懋功、蒋燮随我过去。早朝要开始了,皇上不见太子必会问的。”其他三人不敢怠慢,应声而起。
  孙之鼎亲自带队,一路上以与其年龄不相符的速度飞奔着,如果他穿的不是朝靴而是布鞋,一准儿能跑飞了!
  看到御医进来,淑嘉立于屏风后面:“这些虚礼就先免了罢,你们先看看太子。昨儿还好好儿的,今儿我过来一瞧就烧得厉害,连人都不认得了!”
  她说得很急,孙之鼎也不敢耽误,如他所说,康熙马上就会得到消息。如果今天朝上的事情不多,皇帝马上就要到了,他得拿出他的水平来。上前一摸脉,孙之鼎放下了心,病不是大病,累着了、心里有些郁结而已。
  为了保险起见,孙之鼎又招呼其余三个御医各摸了一回脉。
  四个人凑在一起开了个小会,各抒己见,淑嘉也听不懂,只是知道他们面色虽凝重,但是用词并不激烈,这才把一颗心放回了肚里。
  不多会儿,孙之鼎上来回报:“太子之疾并不甚严重,调养而已,臣等去斟酌方子,先退烧,再调理。不日即可康复。”
  淑嘉忙道:“既如此,就快着些罢。”趁着没事儿,干脆把弘晰也叫了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