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2章
作者:华飞白      更新:2021-07-25 17:51      字数:2097
  自从皇帝陛下重病之后,她很不放心,索性便搬入了甘露殿偏殿,方便随时听讯照料,再未回过寝宫延嘉殿。将守候在皇帝身边的医者唤来询问了一番后,她有些怔怔地坐在铜镜前,对着里头那位头发花白的女子出神。直到身后的脚步声传来,她才动了动,眉宇间带着几分戾气,声音低哑:“是韦氏?”
  韦氏,是英王李哲的继妃,看似宽和大度贤良,实则野心难掩。她待英王极好,取得了他的信任之后,便成了英王府的主事人物。当英王没有成为太子的希望时,她这样的媳妇,在武皇后看来也算是不错。毕竟王府中需要个主心骨,早逝的前英王妃的禀性则有些柔弱了。然而,自太子贤征吐蕃归来重病之后,韦氏便渐渐地不安分起来。最近朝中立太子的风潮频频迭起,说不得便有她在其中推波助澜。
  李遐玉犹豫片刻,武皇后似是发觉了什么,猛然回首,双目微红,紧紧咬着嘴唇。直至唇边溢出一丝鲜血,她方轻声道:“是五郎?哈……竟然是五郎?”沉默半晌后,她如母狮一般暴怒起来:“竖子敢尔!!”不多时,偏殿中的摆饰便都被砸得粉碎,处处一片狼藉,如狂风过境一般。
  然而,在李遐玉眼中,立在殿中重重喘息的武皇后看上去却如此孤独。
  为了不惊动养病的圣人,英王浑身颤抖着被带进了空旷许久的延嘉殿。他抬起首,就见武皇后神色冰冷地注视着他。他实在承受不住这般沉重的压力,跪倒在地上,高声哭泣起来:“都是孩儿一时鬼迷心窍!孩儿对不起四兄!!阿娘,阿娘,孩儿……孩儿其实没有想过要害死他,就是一念之差……侄儿他,他没事罢?!”
  “他是你嫡亲的侄儿,你居然也敢对他下手。是不是下一个要毒杀的,就是你阿爷和我了!!连人伦之情都罔顾的畜生!!当初我为何要辛辛苦苦地将你生下来!!”
  “阿娘!阿娘请宽恕孩儿罢!孩儿就是一时昏了头才做出了这等错事!绝不敢再犯了!”
  “你以为,他死了之后,这太子之位就轮到你坐了?!只要有我在一日,你便休想!”武皇后冷冰冰地勾起嘴角,“还有六郎呢,还有六郎的嫡子呢,东宫永远都不会是你的!”
  英王的嚎哭声戛然而止,他忽然抬起首,红着眼喊道:“凭什么?!凭什么!!我难道不是阿爷和阿娘的儿子?!三兄和四兄都能做太子,下一个凭什么不是我!!我不服!我不服!!阿娘!你一直不欢喜我!就因为我生得愚笨?!我愚笨就是我的错?!我也不想这么愚笨啊!阿娘!!难道不是你将我生成这样的?!”
  武皇后忽地浑身一颤,两行清泪自颊边流下。
  过几日,一切查明,证据确凿,武皇后遂命中书舍人拟旨——英王李哲以谋逆罪论处,废为庶人,流放黔州,王妃韦氏赐鸩酒自尽。韦氏不愿引颈就戮,发动宫中的眼线,将此事捅到了重病的皇帝陛下跟前,颠倒是非黑白。
  皇帝陛下大为震怒,头疾加重,当晚急招尚书省左右仆射、中书令、侍中,爱将谢琰与慕容若,老将契苾何力等臣子入宫觐见。临终前,皇帝陛下将英王及子女废为庶人,流放黔州,韦氏及母族皆以谋逆论处,或斩首或流放岭南。安乐郡王立为皇太孙,武皇后垂帘听政,直至嗣皇帝及冠后再还政。而众位亲信大臣皆受他所托,顾命辅政,襄佐嗣皇帝理政。
  翌日凌晨,皇帝陛下去世,庙号高宗,谥号“天皇大帝”。
  高宗归葬乾陵后的次日,太皇太后武氏带着李遐玉、王夫人等,早早地便来到太极殿中。此时,群臣尚未入殿,木兰卫众人立在殿中央,立在大唐权力的象征之中,多少带着几分震撼之色。
  太皇太后挥退宫婢,独自一人缓缓登上丹陛,在御座前停了下来。李遐玉望着她的背影,忽而生出一种“高处不胜寒”的感觉。在国孝期内,武氏显得苍老了许多,花白的长发尽数转为银白,平素保养良好的肌肤也已是皱纹丛生。
  不,不仅她老了,她们也都老了。但能行走到如今,能公然立在这座太极殿上,已是她从未想过的荣耀。
  太皇太后忽然回过首,朝着她们一笑,指着御座道:“不知九郎平日坐在这上面,究竟是何滋味?不过是一个位置罢了,与垂帘听政有何不同?怎么人人都惦记着?”
  “阿娘何不试试?”太平公主眼角弯弯地接道,其余众人皆默然无言。
  “我确实该试试。”太皇太后低声道,“只差这一步——怎么也不能甘心。”
  就在木兰卫们的注视下,她安然地坐在了御座上,唇角勾了勾:“风景确实独好。”而后,她就这样靠在隐囊上,等着朝臣们入内觐见。精光闪烁的凤眼中,是睥睨天下、无可违逆的霸气。
  永徽三十四年冬,高宗驾崩,幼帝继位。在举行正式的登基仪式之前,太皇太后武氏却以幼帝年纪尚小为由,将其封为皇太孙,自己登上了皇位,次年改元天授。所有反对的臣子,皆被她断然流放出长安,然而先帝的亲信——尚书左仆射崔子竟、鹰扬卫大将军谢琰、左金吾卫大将军慕容若、左千牛卫大将军王方翼等重臣居然皆沉默以对,仿佛因交换了什么条件而默许一般。
  有这些重臣坐镇,宗室中又无德高望重的长辈施压,于是,这位女皇帝安然地在御座上待了十五年。期间,她继承了高宗时期的政策,轻徭薄赋,广纳谏言,秣马厉兵,扑灭了后突厥的叛乱,并顶住了吐蕃的施压逼近。十五年后,她便主动退位,年轻的皇太孙继位,尊她为太皇太后,改元永淳。
  又数年,太皇太后驾崩,上谥号“则天皇后”,与高宗合葬乾陵。她留下了一位而立年纪、颇类父祖的壮年皇帝,完成了征服吐蕃、彻底扫平朝鲜半岛的大业,从而建立了前所未有的广大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