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1章 果然奸诈
作者:排骨      更新:2022-02-12 09:29      字数:3436
  “太子,回巢的鸽子全部来自张掖城;近两日,我也有收到张掖方向的信。”
  “汉中的指令,张掖还能收到否?”
  “上月,张掖城曾经送来二百只鸽子,还剩一百多只,我还能向张掖传信。只是……这些鸽子全都来自张掖……”
  诸葛瞻帮母亲养过鸽子,他自然知道飞鸽传信的原理,于是解释道:“太子,张掖方向的鸽子成批返回,可能有两个原因:其一,张掖城已被胡人攻陷,城中士卒担心“飞鸽传信”之事败露,于是将城中信鸽成批放走;另外,也可能是送鸽子去张掖的兵卒,他们任务失败,比如在中途遭到劫杀,不得已之下,被迫将鸽子全部放归。”
  其实,飞鸽传书的原理就是“鸽子归巢”的特性:张掖要向汉中传信,就要将将生长于汉中,并在汉中筑有巢穴的鸽子带往张掖。
  “我最近一次向张掖城送鸽子,是在什么时候?”
  “太子,从记录来看,应该在七天以前,数量是三百一十只;由一屯骑手护送,只是……这屯骑手还没有消息传回。”
  “七天,七天!”钟会指着榆中附近说道:“太子,若算上鸽子返回的时间,这批骑手应该在此地遇上了麻烦!”
  “二弟,你的意思是……胡人占领了榆中,致使我护送鸽子的骑手无法渡河?”
  “太子,应该是这样。”钟会肯定地说道:“既可能是胡人,也可能是魏国的骑兵和步卒;我护送鸽子的骑手必是遭到劫杀,或是被敌军包围,他们无法将鸽子送往张掖,只能将鸽子全部放回。”
  “太子,二哥说得对!”诸葛瞻猜测道:“我主力骑兵西渡黄河驱逐胡人,胡人骑兵很难返回榆中设防;就算他们在榆中设防,我骑兵也不会允许自己的后路被断;这样一来,必是魏军悄悄前往榆中,阻断我渡河的要地。”
  “太子,难道真是魏军?这又是魏军哪路兵马?”诸葛瑾半信半疑地说道:“我在关中各地皆有哨探,若魏军前往榆中,我定能发现吧?”
  “叔父,若是魏军昼伏夜行,再沿着渭北的山脚而走,如此刻意隐瞒,要派一两万兵马去往榆中,这也不难。”
  “太子,三弟说得对!半月前,我军的泾河防线不是失守么?现在看来,司马懿不惜代价猛攻泾河与丰水,其目的并非将我逼回大散关,而是掩护这支部队西去榆中。”
  诸葛瑾点点头,正色说道:“从时间上看,泾河失守是在半月以前;我护送鸽子的骑兵,他们应该是昨日或前日被劫;也就是说,魏军从泾河去往榆中,用时不到十三天;若要昼伏夜行,只有骑兵才能部署到位。”
  “父亲,据大散关的情报所说,我在关中的兵马是被五千虎豹骑逼退,可不可以认为,司马懿派往榆中的也是虎豹骑?若是这样,榆中的魏军统领可能是蒋济,也可能有五千到一万步卒。”
  “不,最多只有五千!”诸葛瑾肯定地说道:“我大将军已在淮北击溃魏军郭淮所部,司马懿必会留下虎豹骑主力,协助防守黄北岸和虎牢关;虎豹骑只有两万,司马懿最多只敢调一万来到关中;既然徐质、戴陵手上有五千,那么在榆中,最多只有五千骑兵和五千步卒。”
  “诸葛将军,你的意思是……”
  诸葛瑾正要说话,诸葛融抢先说道:“太子,司马懿断我榆中要道,我骑兵西去驱赶胡人,他们必被阻在河西,再难返回关中,司马懿此举确实阴险!既然榆中只有一万魏军,我可出一军从北后突袭,打通榆中要道。”
  “此去榆中,就算步卒全速行军,这也需要十日,难以实现突袭。另外,魏军有虎豹骑在榆中,我还得派骑兵前往。”
  刘璿说罢,诸葛瑾瞪了儿子诸葛融一眼,然后劝道:“太子,我在关中只有五千骑兵,据言徐质、戴陵二将一直守在大散关外,我若派骑兵前去,极易被魏军尾随夹击;当然,若派步卒前往,这更加寸步难行,可能在半路就被徐质和戴陵击溃,还请太子多加斟酌。”
  诸葛融和刘璿毕竟年轻,他们只注意到榆中的魏军数量不多,却忽略了大散关外的徐质和戴陵;诸葛瑾说得没错,司马懿派二将驻于大散关外,就是阻止汉军去援榆中,他确实有先见之明。
  “太子,榆中渡是通往河西的必经之道,我必须尽快占领此处,既打通雍、凉二州之联系,又为我河西的骑兵打通归路。不过,我首先要设法调走或击溃徐质、戴陵所部,我才能放心地派兵前往。”
  “不错,诸葛将军所言甚是!”钟会肯定地说道:“太子,司马懿料定我会派兵前往榆中,他已经做好夹击我军之准备,要击溃徐质和戴陵的虎豹骑,这也不难,只是……我要先击退子午道之魏军。”
  “可是……榆中渡一断,我在凉州的三万多骑兵再无后援,他们无法获得补给,却要面对四万多胡人骑兵,如何能久等?”
  “太子勿急!”钟会肯定地说道:“前几年,我大汉铁骑经常西出凉州,他们在袭扰匈奴和鲜卑时,每次都以张掖做为中转站,在城中屯有足够的粮草和军械,至少三月内不会缺粮。因此,我有足够的时间击溃榆中之敌。”
  “太子,二哥说得对!这四万胡人骑兵,只是司马懿拖住我骑兵的诱饵,司马懿把他们看得无比珍贵。所以,这支胡人联军不会与我大汉铁骑血拼,只会与我绕圈子,我骑兵在凉州有惊无险。”
  “那……二位弟弟的意思是……”
  “太子,张掖与我的联系只是暂时中断,我可往张掖发一封信,告诉他们榆中渡只是暂时受阻,我在关中的战事顺利,令赵统、马岱二将以张掖为据点,慢慢地与敌周旋,千万不要急着返回。”
  “不要急着返回?”诸葛瑾疑惑地盯着钟会,不解地问道:“我在关中战局不利,若我主力骑兵早日回援,必能更快地扭转颓势,为何不急?”
  “叔父,司马懿阴着呢!”诸葛瞻盯着几人案前的酒,吞了口口水,慢慢地说道:“榆中渡被魏军占领,我在凉州的骑兵必能获得消息;此时,他们会认为关中已被魏军所得,必会乱了方寸而急着回援,胡人联军就有机可乘。同时,他们受阻于黄河,若急着强行渡河,必会受到蒋济的阻截而伤亡惨重。”
  诸葛瞻解释一番,诸葛瑾恍然大误:“瞻儿说得没错,司马懿果然阴险!若我没有飞鸽传书之法,我凉州的骑兵就无法获悉关中的军情,确实会急着渡河返回!”
  “堂弟,你……是不是……刚从司马懿的军帐回来?否则,怎会将他的计划看得如此透彻?”诸葛融激动地说道:“若不是堂弟和钟会兄弟的提醒,咱们出散关去取榆中,必中司马懿之计;若不及时通知凉州的骑兵,这也要中司马懿之计,这厮果然奸诈!”
  “太子,诸葛将军,既然咱们看破了司马懿之计,那就不要心急。”钟会也吞了口口水,然后说道:“我可给诸葛恪将军写封信,令他以骑兵拖住徐质和戴陵,再以主力步卒去取丰水;只要子午道告急,榆中的蒋济必会引兵回援,届时,我再派一支步卒去取榆中渡,待我主力骑兵回援之日,就是司马懿大败之时。”
  诸葛瑾郑重地点点头,刘璿也不犹豫,立刻写下两封信,命人飞鸽传书送往张掖和大散关。
  “报……太子,诸葛将军,魏军又在攻城!”
  “魏军每日都在攻城,何必紧张?”刘璿不解地问道。
  “太子,魏军……有新的攻城装备……从未见过……”
  “从未见过?”刘璿奇怪地问道:“是何装备?”
  “呃……看起来像冲车一样,有轮子……还有梯子……梯子比城墙还高……”
  校事说话的同时,刘璿、诸葛瑾、诸葛融已经出了大帐,迅速往城头而去。
  “唉!我以为什么装备呢,不就是云梯嘛!”刘璿不屑地说道:“连弩和滚木伺候就行!”
  其实,在众多将领的口中,攻城时所用的梯子都称“云梯”,其中,最常见的是简易的竹梯或木梯,两个兵卒就能抬着冲向城廓。
  另一种云梯,自然是带着轮子的折叠式云梯,它可推到城下,梯子展开之后,经常比城墙比高。
  然而,这种云梯看似精巧,却与简易的云梯一样,攻城的兵卒,还是只能顺着梯子往城上爬,只不过高了一点而已。
  “司马懿疯了是吧?”诸葛融不屑地说道:“咱们刚才还在夸他聪明,没想到如此愚笨!他运来一台云梯,至少需要数十个兵卒,把这些运力用来运粮该多好!”
  “可惜,实在可惜!”刘璿摇摇头说道:“子午谷六百多里,这些云梯他花了一月才运来,几颗燃烧弹扔下去就没了,可惜!太可惜了!”
  “报……太子,诸葛将军:又有一队魏军绕过北门,往汉城方向而去!”
  “太子,魏军是想分兵攻我各城,如此一来,他们更难攻取,我可放心矣。”诸葛融笑道。
  “其实不然!”诸葛瑾正色说道:“魏军看似整日攻我汉中,实则不停地往汉城方向增兵。他们的目的并非汉城,而是阳平关!”
  “阳平关?”刘璿不屑地笑道:“司马懿没有到过汉中,更没去过阳平关;若他看知道阳平关之险峻,知道我在阳平关屯有重兵,他将为自己的计划后悔,哈哈哈!”
  “不错!阳平关有诸葛攀和诸葛绰镇守,我等可放心矣!”
  城上几人在哈哈大笑时,钟会和诸葛瞻也没闲着:
  二人偷喝了几口之后,各找来一个空酒坛,将堆在帐中的各个坛里的酒分别倒出一些,两个空坛很快就被装满;
  少时,二人欣喜地舔舔嘴唇,兴冲冲地抱着洒坛返回自己帐中,然后若无其事地来到城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