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8章 廉价的“麻糖”
作者:排骨      更新:2022-02-12 09:30      字数:3317
  赵倩与其他的嫔妃大不相同,她还是不喜欢说话,刘闪与她相处时,渐渐习惯了“无声似有声”的感觉。
  此时的赵倩撸起衣袖,正在使劲地揉着案板上的面团,几个侍女上前相助却被她阻止,刘闪看得津津有味。
  “陛下,刚刚收到长安的飞鸽传书,太子已经换得传国玉玺,羊祜、韩琮、王凌、令狐愚四人已被释放;诸葛恪的先头部队已入武关道,预计半月内可抵西峡。”
  刘闪未置可否,示意校事退下,向宠上前低声说道:“陛下,据细作回报,司马懿正在返回洛阳,王晨已被下狱待审,王凌很可能遭受牵连。”
  刘闪点点头,向宠又禀报道:“陛下,暗影将军回报,庞家的庞柔、庞晧、庞淑、庞煜,以及三族四百六十口,三日前被公开斩于洛阳西城。
  “洛阳西城?公开斩首?”刘闪奇怪地问道。
  “陛下,确实如此。陈将军以汉军的名义,以刺杀太子妃之罪,将庞家众人公开斩首,魏军的卫戍兵马赶到时,陈将军已经率部全身而退。”
  “敢在洛阳如此嚣张,也只有陈将军一人。如此也好,正好告诫那般魏国人,有些事情,做了就要付出代价。”
  “陛下,魏腾的白糖和红糖已经运至江陵、建业和成都,正在分发至各地,预计半月后既可凭票购糖;陆家、魏家、步家的人仍在商议,他们还在想办法,想让魏国人低价卖出糖票。”
  “这些人已经钻到钱眼里了,简直贪得无厌!随他们去,只要不惹出事就行。”
  刘闪与向宠说话的同时,赵倩已经揉好面团,正与几个侍女吃力地拉成条状;在拉的过程中,面团越变越白,也越变越硬。
  少时,赵倩撒上些炒熟的面粉,然后将几尺长的面团置于案上,再用刀切成二指大小,终于长舒了一口气。
  赵倩将其中的一块呈给刘闪,刘闪接过后,毫不犹豫地送入口中,咀嚼了半晌,没有说话。
  “陛下,这……这就成了?”向宠不可置信地问道:“这真能有甜味?”
  刘闪脸上多有欣喜之色,口里发出“哼哼”的声音,可惜张不开嘴,不停地示意向宠尝一尝。
  赵倩贵为婉仪,毕竟尊卑有别,她做的东西向宠不敢随意品尝;刘闪自然不介意这些,抓起一大块面团就塞入向宠口中。
  在这之后的半刻钟里,刘闪和向宠使劲地咬着嘴里的面团,两人都只能发出满意的“哼哼”声。
  “陛下,这糖果然很甜!果然很劲道!赵婉仪果真好手艺!末将有幸品尝,真是三生有幸!”向宠终于能开口说话,目光又盯着案上的面团,显然犹意未尽。
  “吃,大家吃,都不用客气!”刘闪心情大好,兴致极高,将面团分给一群侍卫和婢女,然后将十几块放入盘中:“来人,给陆将军、魏公和步公子送去,请他们尝一尝,看看卖多少钱一斤最合适!”
  刘闪吸取了教训,用刀切下一小块放入口中,满口皆是儿时的回忆,不禁问道:“夫人,你怎会做麻糖?”
  刘闪口中的“麻糖”,又叫“叮叮糖”,这自然是他小时候村里的说法,若以当前的名字来说,这种糖应该叫“饴糖”或“麦芽糖”。
  在刘闪的记忆中,在小时的穷山村里,经常有人背着竹篓,手上敲着叮叮当当的声音,走乡串户地卖麻糖;对于那个时代的小孩子来说,这种廉价的麻糖,它承载着多少孩子童年的回忆。
  赵倩并未纠结刘闪口中的“麻糖”二字,幽幽地说道:“陛下,臣妾的母亲在世时,她曾教过饴糖的制法;每逢过年过节,臣妾与母亲经常做些饴糖送给姑姑,宫里的那些娘娘特别喜欢,后来……后来……因为粮食紧缺,再也没有做过饴糖。”
  赵倩简单的几句话,透露着这个时代百姓生活的无奈和艰辛:就连宫中的嫔妃也难得吃上几次“饴糖”,普通百姓就更难体会到“甜蜜的感觉”。
  “五味之中咸为首,万味之中盐为源”。
  自从大汉得了交趾郡之后,刘永和刘理开始采集海水中的粗盐,再加上刘闪严格的价格管制,使得粗盐的价格下降了一百多倍,百姓终于不再为盐发愁;
  魏家率先在南方种植甘蔗,首批白糖和红糖上市之后,因为产量的不足,这批糖马上就成了奢侈品,尽管刘闪做了很多努力,每个百姓仍然只能分到三钱;
  尽管如此之少,九成以上的百姓为了生计,他们主动放弃了仅有的“三钱”福利,将其换成了急需的铢钱。对于这些普通百姓来说,只有首先填饱肚子,才能追求更多的“甜蜜”。
  “夫人,现在的大汉,粮仓丰盈,能有多余的粮食酿酒,自然有多余的粮食做麻糖;在咱们大汉,麻糖、白糖和红糖将会越来越多!将来的某一天,人人都能吃得起糖!”
  刘闪说罢,赵倩脸上突然浮现出笑容,她正沉浸在与母亲一同做饴糖的回忆中。
  “来福,替朕拟旨:大汉各郡县的粮仓,务必确保十八个月之粮草储备;多余的粮食可以平价售出,鼓励有资金的百姓制作饴糖,允许在大汉境内自由销售。”
  来福愣了好一会儿,确认没有误解刘闪的意思,这才小心翼翼地提笔拟旨,向宠却睁大了眼睛。
  这几年来,随着百姓种粮积极性的提高,对外贸易也获得了巨量的粮食,但大汉的粮食经营和粮食制品,仍然处于严格管制的状态。
  就以特许经营的酿酒来说,每个酒厂收入多少粮食,售出多少二锅头,这都需要提前报备;若有人短期内大量收购粮食,必会引起各地官员的彻底盘查;这样的管制政策,保证了全国有足够的粮食储备,这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陛下,真要允许民间制糖?”魏腾不知何时站在殿门口,不可置信地问道。
  “魏公,不知有何不妥?”刘闪略有不悦地说道:“饴糖的甜味远远比不上白糖和红糖,就算放开生产,这对白糖和红糖的售价,影响应该不大吧?”
  “陛下,草民不是这意思……”魏腾赶紧解释道:“陛下,南方各郡正在大量种植甘蔗,但产量还是有限,远远不能满足市场所需;若真能放开粮食管制,允许民间制糖,这……咱们……嘿嘿……”
  刘闪误解了魏腾的意思,他解释一番后,刘闪故作不悦地说道:“魏公,你还真不知足啊,啥事都想插上一嘴!只要能赚钱的地方,必能看到你的身影!”
  “陛下,白糖和红糖属于高端商品,饴糖则属于普通商品,市场定位不同嘛,能赚钱自然好,草民也想为大汉多多缴税……”
  “魏公有心了!朕说过,确保全国十八个月的糖食储备,多余的才能购于制糖。”刘闪郑重地说道:“朕说过,你自己的一半白糖和红糖,随便你价格卖多高,随便你卖到哪里,朕绝不过问;不过,这饴糖……你的心别太狠!”
  “陛下,草民制作饴糖的粮食,全部从大汉银行购买;一斛粮食能做多少饴糖,这也是有目共睹;草民只加价三成,除去人工、材料成本和商业税费,这相当于平价销售给百姓,陛下以为如何?”
  “魏公,咱大汉换了纸币之后,你身上再无铜臭,朕甚是欣慰啊!”
  魏腾自然听出了刘闪的揶揄之辞,他早就摸熟了刘闪的性格,自然不会生气,呵呵笑道:“陛下,草民没有赚大汉百姓的钱,但是魏国那边……”
  “加收一倍的税费,价格随你卖!”
  “陛下英明!草民叩谢陛下!”
  刘闪挥手示意,几人再次道谢后离开,赵倩却犹豫着说道:“陛下允许百姓购粮制糖,这乃大汉百姓之福;只是……若是魏家、陆家、步家以及其他的大族参与进来,他们多少会赚钱,饴糖的价格……恐怕没人买得起吧?”
  “爱妃,你多虑了,你不能只算材料成本,还要计算时间和人工成本。”刘闪慢慢地解释道:“每斛粮食的价格,一斛粮食能做的饴糖数量,这些并非秘密;这段时间,你从小麦的浸泡、浇水开始,再经催芽、榨汁、熬煮等十几道工序,耗时十余日才制成饴糖,其间十分辛苦;魏腾加价三成出售,他确实没有赚钱。”
  赵倩默默地点点头,刘闪接着说道:“爱妃,很多百姓都会做饴糖,如果他们觉得价格贵,完全可以自己做;当然,如果他们不怕麻烦和辛苦,也可做出饴糖后随意销售;因此,饴糖的价格不可能太高,不会像白糖和红糖那般被炒成天价,普通百姓都能吃得起。”
  刘闪说罢,又切了两小块,将其中一个塞到赵倩嘴里,自己也慢慢地嚼着。
  刚才,赵倩并非担心百姓是否买得起,他问话的时候,临时改变了问题的方向。
  经过这段时间的观察和了解,赵倩发现个奇怪的现象:刘闪随时都将“百姓”挂在嘴边,他也希望百姓的日子越来越好;但是,不论是酿酒、制香水、做饴糖,或是其他任何赚钱的生意,刘闪总喜欢交给那些世家大族去办,而不愿“扶持”最底层的普通百姓。
  在赵倩看来,做饴糖这样的“小生意”,一旦魏家、陆家或其他家族参与进来,普通百姓的“生意”必会遭到压榨和限制,岂不与刘闪的初哀背道而驰?
  当然,赵倩不会明白,就算她出言相问,刘闪也无法跟她解释“资本”与“计划”的市场分别;若要与刘闪透彻地研究这个问题,恐怕只有孟光才能胜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