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6章 决胜“千”里
作者:排骨      更新:2020-08-28 09:48      字数:2468
  下雉至黄石一线的江岸,身着红装的孙夫人和两名侍婢正在纵马驰骋,并且不时地搭弓开箭,她仿佛又回到了自己的少女时代。
  张贵人、貂蝉和刘璿紧紧跟上,四百女骑手做为护卫和陪练紧跟在后,她们多次上阵杀敌,但论弓骑的射击技术,远远比不上孙夫人。
  几百骑跑了一个多时辰,孙夫人也累了,一行人在江边停下。
  “不错!战马上加了几件饰物,骑乘很舒服,普通人很快就能上马杀敌。”
  “母后,这些东西都是陛下发明的。嫔臣到沙羡后,只用一天时间就学会了骑马。”
  “女子身体柔弱,不适合做枪骑冲锋。骑术不精,可以通过这些饰物弥补;箭术不精,这就需多加练习。”孙夫人对两名侍婢说道:“如风,如烟,在回成都之前,你俩就留在营中,指导女兵的骑射之术。”
  “太后……这……”
  “不必担心,我在这里很安全!”
  “遵命!”
  信使将孙夫人的一切报于刘闪,他得知孙夫人愿意回成都,心头总算松了一口气。
  在这之前,他担心孙夫人又会像上次一样,绝决地孤身离开。
  “大将军,朕已经等了两日,怎么武穴那边还没动静?”
  “陛下莫急!武穴的大军是我大汉的主力,末将定会将他们平安撤至蕲春!”姜维喝口酒后继续说道:“陛下,听闻向朗和宗预已经从永安乘船出发,可能会出使魏国,这难道是陛下的旨意?”
  “没错!朕年初回成都之时,大司农孟光跟朕提过,希望尽快开通与魏、吴两国的贸易,朕已将此事交给蒋琬和孟光全权处理。我与吴国的贸易已经半年有余,我大汉收入颇丰,哈哈哈!今襄阳战事已定,正是与魏国开通贸易的大好时机,向朗和宗预出永安,应该正是为此事使魏。”
  “若二人能说服魏国,对我极为有利。只是,如今的魏国与我势同水火,恐怕难以实现。”姜维不无担忧地说道。
  “大将军有何建议?”
  “陛下,若能舍弃一城,此事或许还有希望。”
  “大将军,你是说……舍弃樊城?”
  “陛下,你经常说“铁打的襄阳,纸糊的樊城”,此话确实不假。从地理上来说,我要攻取樊城易如反掌,要攻襄阳则极不容易;今,襄阳已为我所得,樊城再无意义,魏将军手上只有两万五千兵马,不适合分出一部分守镇樊城。”
  刘闪点点头,姜维又说道:“如果我主动撤出樊城,将它交予魏国以示好,如此一来,实现两国通商就容易多了。”
  “不行!”刘闪毫不犹豫地说道:“襄阳与樊城仅一水之隔,若将它交于魏国,我北出襄阳就不太方便。”
  “陛下,就算北出不便,我还可以从西门而出,并不妨碍我骑兵袭扰南阳郡。”
  “大将军误会了!”刘闪神秘地笑道:“朕同意撤出樊城,但不同意魏国驻军!我可将樊城设为两国的商品交易区,双方都不驻兵,它名义上仍归魏国所有,想必魏国定会同意。”
  “商品交易区?”姜维重复着这个奇怪的词,面带疑惑地问道:“陛下,我大军出襄阳,只需一刻钟就能抵达樊城城中,魏国应该不傻吧?他们怎会同意双方都不驻兵?末将反而在担心,魏国会跟吴国一样,提出保护商旅的协约,他们宁可自己到永安城提货!”
  “若是这样,朕求之不得!”刘闪哈哈大笑道:“看来我永安城又得扩建啦!多增高档住所,各种美食价格再提一倍,专门招待吴、魏两国的商旅,哈哈哈!”
  姜维满意地说道:“陛下,既然如此,应该将我方底线尽快告知向朗和宗预,他们才能做好准备。”
  “大将军所言极是!”刘闪赞道,拿起纸笔,歪歪扭扭地写了封书信,令信使立刻送给向朗和宗预。
  此时,张畯在吴班和张翼的怂恿下步入帐中,张畯却吱吱唔唔地不敢说话。
  吴班实在忍不住了,于是开口说道:“陛下,张畯有事上奏!”
  “啊……没……没……没事……小的告退……”
  张畯匆忙行礼后想要逃跑,却被张翼一把捉回。
  “陛下,张畯他……他家有两个女儿,长得花容月貌,不亚于江东之“二乔”,他想献给陛下,却又不敢奏,所以……嘿嘿……”
  “不必了!”刘闪正色说道:“朕除了张皇后之外,另有十名妃嫔,已经应接不暇了。”
  “可是……陛下……草民真心想将二女献于陛下……”
  “哦?你为何想献二女?”
  “这……”张畯满头大汗,不敢往下说。
  “陛下,张畯听说,当初貂将军率部归降我大汉,又献上女儿貂蝉,陛下就封了“讨吴将军”;今,张畯率山民归顺,陛下却未作封赏,所以……他就想到了将女儿献给陛下。”
  “唉!朕忧心着武穴的战事,所以将这事忘了!”刘闪尴尬地说道:“貂融能受封“讨吴将军”,乃是率部归降之功,并非献女儿所得。”
  刘闪稍加犹豫后说道:“张畯不仅率部归降,还救了吴将军、张将军,救了我大汉的两万壮士,此功不小!朕就封你为“建威将军”,等同于“四安”将军,再赏钱两万铢!”
  “张将军,还不谢恩!”吴班拉拉张畯的袖口说道:“貂将军的“讨吴将军”等同于“四平”将军,张将军比他还高一级哦!”
  “草民张畯,拜谢陛下!”
  “张将军,你已获陛下册封,便是我大汉的将军,不再是山民!以后见了陛下和大将军,要称“臣”或“末将”。”
  “末将多谢吴将军指点!末将拜谢陛下!”
  “张将军,不必多礼!这一万多山民年轻力壮,但未受过正式的训练,近期就不用参战,留在沙羡,在几位将军的指导下,刻苦习练阵法和杀敌技能;朕希望,张将军能带领我大汉的壮士奋勇杀敌,为大汉的复兴,再立新功!”
  吴班、张翼和张畯退出殿外后,姜维说道:“陛下,时间应该差不多了!如果末将没有猜错,等到明日晨,孙权和诸葛谨必会大举退兵!”
  “哦?大将军安坐帐中,真能决胜千里之外?莫非夫人又卜了一卦?”
  “陛下见笑了!”姜维谦虚地说道:“末将并无决胜千里之能,夫人也未曾卜卦;这不过是事先安排好的,攻敌之必救,借此调回吴国大军罢了。”
  “孙权屯兵于雷水,戒备森严;恐怕我军兵进建业,孙权和诸葛谨也不会同时撤兵!”刘闪疑惑地问道:“大将军,我军主力被围,援兵又在沙羡,吴国的“必救之处”又在哪?以何兵攻之?”
  “陛下说得没错。此时就算我军杀入了建业,孙权亦不会轻易退兵。但是,末将敢保证:我以骑兵袭取这二地,孙权不敢不退兵!”
  “何地?”刘闪问道。
  姜维冷冷一笑,手指在地图上拂过,然后停留在江边的两座小城之处。
  “临湖,皖口……造船厂?”刘闪瞬间就明白了姜维的用意,大笑道:“大将军,你这招釜底抽薪,果然很阴险!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