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7章 微服私访
作者:排骨      更新:2020-12-23 12:09      字数:3142
  刚才的几个魏兵来到四夷邸,他们除了例行的盘查、搜捕之外,抢劫商旅也是重要的目的。
  那名什长出言威胁,扬言要将饿狼抓去充军,其实,这种情况在魏、吴两国就是家常便饭。
  可能只有刘闪才知道,在一千多年以后,商人是社会各界所尊重的阶层。然而,在古代封建社会的很长一段时期,“商人”的社会地位一直都比较低。商人“卑之曰市井,贱之曰市侩,不得与士大夫伍”,充分说明了商人的囧况。
  在春秋时代以前,商人还没有受到社会的普遍歧视,自商鞅变法之后,商人的地位就变得特别低下。尽管商人可能会赚到很多钱,但是,他们在政治上失去了很多权利。
  古代有“士农工商”的说法,从社会层级上来看,当官的、读书人会受到社会的一致尊重,自然排在社会的顶层;古时的工业并不发达,仍然是农耕社会,因此农民、工人分列其后;在这之下,除了庶人和奴隶之外,就是商人的社会地位最低。
  再到后来,又有了“三教九流”的说法。在“九流”之中,不同的朝代略有不同,但在任何一个朝代,商人都是排在最末位,可见其地位之低。
  就以汉代来说,在每一代皇帝执政期间,朝廷只要遇到战争什么的,特别是兵源不足的情况下,商人、罪犯、倒插门女婿这三种人,必会被送到边疆打仗送死。这样的事例在汉代的历史中,简直多不胜数,而且汉武帝最喜欢干这种事的。
  魏、蜀两国已经正式通商,但是在魏国,除了世家望族,或是朝中文官武将的私人商队外,很难有平民的商队能平安到达樊城,在吴国也是如此。
  平民商队的车马、货物被官兵或匪徒抢走,这简直就是家常便饭,吴、魏两国皆是如此。
  自刘闪亲政以来,现在的大汉完全变了一番模样,大多数的朝中重臣、后宫嫔妃、将军夫人都在经商,社会各界没人敢看不起商人。
  另外,吴、蜀两国通商后不久,刘闪和孟光制定了许多保护商人利益的法令,商人的地位空前提高。每一个郡县的商业都在蓬勃发展,现在的大汉各地,简直就是商人的天堂。
  “陛下,文钦将军的夫人,今早在沙羡登岸,正由骑兵送来,预计正午就可到下雉。”张畯进殿禀报道。
  “哦?莫非……是那位要嫁给英雄的李夫人?”
  “陛下,正是!”
  “既然夫人来了,今晚咱就去蒲圻,吃顿火锅,算是给夫人揭风洗尘。”
  “陛下,末将知道蒲圻(qi)有一家的火锅特别好吃,前日关将军请客,末将去蹭了一顿。那个味道啊,真的不错!”
  “那好,把关将军一家全部叫上,这次文将军请客,咱们下午就出发。”
  “陛下,不是给文将军的夫人揭风嘛,怎会由他请客?”张畯愕然地问道:“陛下,咱全都走了,谁镇守下雉?要不,末将下次再去吧?”
  “没事。不是还有俄何的骑兵在么,军中的各个校尉全都尽忠职守,吴军也没这么大胆。”刘闪满不在乎地说道:“这只怪俄何自己命苦!一个大男人,竟然不敢吃辣,这怨不得别人,嘿嘿!”
  下午,酉时时分,十几人身着便装,骑着马往蒲圻城飞奔而去,赶到县城时,天已渐暗。
  蒲圻县,吴黄武二年(223年)设置,后来改称赤壁。在这个时候,它只是江边的一座小县。自从去年蜀军主力屯于沙羡后,由于这里未遭战火,这个小县的经济迅速发展起来。
  特别是这段时间,军中兵卒多在轮休,大量的兵卒涌入,这座后方的小城就更加热闹。每当到了晚上,火锅、烧烤、麻将馆、小饭店更是彻夜不休。
  “陛下,前面有家马棚,可以提供寄马、刷马服务,一匹马只需五文钱。”
  “还不错。这个小县城竟然有停车场。”刘闪满意地说道:“如果要喂马,价格又怎么算?”
  “喂一斛豆饼,价格是二十铢五文,如果喂半斛,价格十铢三文。”
  “既然今日文将军请客,咱们都把马喂饱,喂多少算多少。”刘闪扭过头说道:“文将军,今天你得破费破费了,哈哈哈!”
  “应该的!应该的!”文钦满脸堆笑道:“今天大家随便吃,随便喝!全都算我的!”
  十几骑刚刚骑到马棚,两个匈奴模样的奴隶赶紧出来相迎。他们牵过马后,将竹片的下部套在马鞍上,然后恭敬地将竹片上方的另一半交给文钦。
  “总共十四匹,全部喂饱。”
  “好勒!将军放心,将军慢走!”
  文钦将十几个竹片收好,然后追上来,羡慕地说道:“这家马棚的店主很会做生意,他买了两个匈奴人奴隶帮忙,每天寄马、喂马、刷马,一天就能挣几十铢呢!”
  “几十铢?怎会有那么多骑兵过来?”刘闪疑惑地问道。
  “不,骑兵来得少。主要是商队,还有就是民间的邮差,许多富户都是包月的。”
  “民间也有邮差了?”刘闪又感觉很好奇。
  “去年就有了!那些邮差不仅仅是送信件,也会送些土特产、药材什么,反正只要不是兵器,啥都能送!”
  刘闪确实没有想到,现在的大汉各地,不论是富户百姓还是平民百姓,只要到了农闲时节,全都在想方设法地做各种生意挣钱。
  当然,这正是刘闪希望的结果。
  “陛下,就前面那家!味道特别好!”张畯欣喜地指着前方,文钦也不含糊,准备先一步去订座。
  文钦步入一个挂满灯笼的店铺,关索、关樾和李遗哈哈大笑道:“莫急,莫急!吃过火锅再去!”
  随行的几位女眷仰头看了看牌匾,她们也没有什么特别的表情;刘闪疑惑地抬起头,“金满楼”三个字印入眼帘,心头又是一怔:这个时代竟然有青楼?有没有搞错?
  “文将……你走错啦!别急嘛!”张畯赶紧将文钦拉回来:“这边才是,这边!”
  文钦愕然地抬起头,退了几步看清牌匾,傻傻地笑道:“我就说嘛,火锅店怎么会挂着灯笼……咦……这……好像火锅店还真有灯笼。”
  这家火锅店还有几分“现代”的模样,门口雇了四个美貌的妙龄女子做“迎宾”;进入店内之后,有身着统一服装的貌美女子前来相迎,也有专人安排入座,寻问口味,介绍菜品,几乎跟一千多年后一模一样。
  “几位一看就是真正的将军吧!”一个年约四十的中年女子前来搭讪:“楼下太吵,楼上有雅间,只需加两铢就行,几位将军要不要上去看看?”
  “也好,去楼上清静一点。”
  “将军,这边请!”中年女子热情地在前面引路,然后介绍道:“将军,我一看几位就是风雅之士!本店还可以安排乐姬、歌姬和舞姬,每半个时辰打赏十铢就行,要不要品味一下?”
  “打赏?”
  刘闪疑惑地问道,很快明白了其中的猫腻:“打赏”并非百姓之间的“物品交易”,这有偷税的嫌疑!
  “好,乐姬就行。”刘闪未动声色地说道。
  中年女子领着十几人到雅间入座,选好菜品后,几名女子迅速下楼准备,也有两个女子站在门外候命。
  刘闪很自然地唤两名女子过来,询问她们在这家火锅店做工,每月能获得多少佣金。
  “40铢!店老板管吃管住!”两个女子肯定地回答道,脸上多有喜色。
  这个时代的粮食产量很低,在蜀中大部,每年的秋季时,一亩地最多能收250斤带壳的稻谷;每年的春夏季,小麦的产量也只有200斤左右。
  对一个柔弱的女子来说,在管吃管住的情况下,一个月能额外获得将近40斤稻米的筹劳,这确实是一笔不小的收入。
  刘闪见她们并不像撒谎,基本确认她们不是奴隶。刘闪考虑更多的,是她们拿到40铢后,会花在什么地方,每一次的交易,府库又能获得多少税收。
  “刘公子,妾身就可做乐姬。”张贵人轻声说话,打断了刘闪的思绪:“貂蝉妹妹也可做舞姬,何必浪费钱呢?”
  “这不一样嘛,嘿嘿……”
  “刘公子,其实,他们店的歌舞姬和乐姬,全是隔壁金满楼串来的,去那里不是更好?”张畯好心地提醒道。
  “胡说!陛……刘公子怎能去那种地方?”文钦赶紧打断张畯的话。
  “无妨,无妨!其实,偶尔去看看也不错,嘿嘿……”刘闪说罢,这才感觉到文钦之妻似乎不太高兴,于是问道:“李夫人,怎么没把阿鸯带来?”
  “回禀刘公子,阿鸯还小,特别爱哭闹,所以妾身将他留在下雉城中,由两个婢女帮忙照看。”
  “小孩子嘛,哭闹很正常。”刘闪说着,话锋突然一转:“阿鸯这孩子,我一听名字就喜欢,我决定将他收为义子,不知夫人意下如何?”
  “轰!”
  “呯!”
  楼下突然传来重物落地的声音,紧接着又有少女的哭声和打骂声。
  “怎么回事?去看看!”
  “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