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1章 皇权不下县
作者:排骨      更新:2020-12-23 12:09      字数:2737
  这家火锅店味道确实不错,店家也兼顾了吃火锅耗时长的特点,对于超过一个时辰的客人,加收10铢之后,可以继续享用。
  女人吃火锅确实比男子厉害,这跟一千多年后基本一致。刘闪上楼时,关银屏又点了一大堆东西,并且爽快地付了帐单。
  刘闪发现,李夫人的情绪似乎好了许多。
  雅间内,几名县府官员战战兢兢地回答了刘闪的问题。直到现在刘闪才知道,金满楼这样的事例还很多,县级治所的官员“不敢管”、“不能管”、“管不着”的现象普遍存在。
  刘闪也明白,这并不是各县官员的“不作为”!究其根本,除了治所的舍吏配置不足以外,“皇权不下县”是最重要原因。
  奏代时设立郡县制,汉代沿袭了这种行政管理体制,地方的官员一般就是“郡守”和下一级的“县令”,当然,中央还会委派“刺史”和“州牧”。
  太守,其实是对“郡守”的别称或尊称,太守的职责在于劝课农桑,平断狱讼,征租督赋,选贤举廉,典兵治安。
  在秦、汉时期,太守是替皇帝巡守一方的大吏,相当于小范围内的天子。上与天子剖符,下得刑赏辟除,不但可以自由主持地方政事,支配地方财政,还可以征辟幕僚,有相当大的行政自主权。
  在太守以下,“县令”就是最基层的中央委派官员。自从刘闪推行新政,逐步取消了各郡太守的征兵权限,“皇权不下县”就被演绎得淋漓尽致。
  县,是代表着皇权统治的最低级行政单位,县以下的亭、里、村等行政单位多是宗族自治。
  亭长、里正等官吏,多是乡绅、族长,或是当地有威望的人担任,他们多是根据乡规民约处理矛盾、调节关系,而不是根据朝廷的律法。
  虽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这种最底层的“官员”承认皇权,但他们自己并不是朝廷委派,除了中央最看重的赋税、徭役之外,其他的工作就很难按朝廷的要求去完成,许多律法也很难落实到基层。
  比如去年,刘闪征召五万百姓抢割魏国的军屯,或是前年征召百姓往秭归运粮,这些其实都属于“徭役”的范畴。与吴、魏两国不同的是,这种徭役不是强制性,并且能获得相对丰厚的报酬。
  正是由于刘闪的爱国教育起到一定的效果,再加上这是有偿的徭役,这就获得了县以下的“亭”、“里”官员的大力支持,征召工作进行得非常顺利。
  刘闪要求各地登记汉籍奴隶的数量时,各个世家望族或富户百姓,全都感觉到一丝不安。这项措施在成都周边区域取得很好的效果,但在各县的基层,偷报、瞒报的现象就层出不穷。
  这样一来,各县官员就算知道这种现象普遍存在,由于县域宽广,各县治所的舍吏有限,再加上他们上一级的“太守”手中无兵,郡、县官员就算想管也有心无力。
  另外,就连刘闪都对各个世家门阀有所顾忌,郡、县级的官员就更不敢得罪他们。
  综合这些原因,刘闪“解放”奴隶的各项律令,与世家望族甚至富户百姓的利益有了冲突,“皇权不下县”也就顺理成章了。
  恐怕除了秦代以外,不论在封建王朝的哪个朝代,朝廷都很难控制“亭”、“里”这样的基层,也不可能在基层委派数以万计的官员。
  在刘闪看来,“解放”蜀中的所有汉籍奴隶,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其重要性和紧迫性与徭役、赋税不相上,可惜,县级的官员可能永远也不会明白。
  刘闪意识到,出现这些种种问题,其根本原因不是县级官员的“不作为”,而是制度的缺陷。
  由于蒲圻县归汉还不到一年,江夏郡也没有全部被蜀军占领,这个郡仍被定义为“前线”,敢于到此上任的县级官员也算得上是“英雄”。
  综合这些原因,刘闪并未为难或处治这几个官员。
  “罢了,今天,你们就当一次记者。”刘闪冷冷地说道。
  “记……记者……”几名官员诚惶诚恐地问道。
  “呆会儿发生的事,三天内传遍全县,有没问题?”
  “回禀刘公子,属下保证:绝对没问题!”几名官员拍着胸脯说道。
  “你们先去街边吹吹风,凉快一下,再把汗水擦干。”刘闪云淡风轻地说道:“文钦,去把关樾叫上来,向宠在下面盯着就行;顺便看看隔壁那几个家伙,是不是玩得太嗨了,怎么还没回来?”
  文钦出去后,貂蝉悄悄做了个手势,意思是她已经知道李夫人强颜欢笑的原因;张贵人则摆弄着被摔坏的筝,眼看无法修复,满脸皆是遗憾的表情。
  在等待几人回雅间之时,经过询问,刘闪详细了解到卫薇的身世。
  卫薇确实是吴国的将门之后,他的父亲名叫卫温,是吴国的偏将军。很多人可能没有听过这个名字,但卫温被斩之前,他做了一件影响深远的大事!
  吴黄龙二年(230年),孙权派大将卫温和诸葛直出海,领兵一万去寻找和开发传说中的夷洲。
  经过充分准备,这二将率领三十多艘战船,带着足够的食物和淡水,浩浩荡荡地扬帆出海。
  按照《禹贡》的记载,这支部队经过数月的航行,终于到达夷洲。这支吴兵刚刚上岸,还没来得及欣赏岛上风景,马上就与夷州的高山族土著发生了冲突。
  当时,那些土著还是用的简陋的石头木棒,他们自然打不过装备精良的吴兵。不过,在卫温和诸葛直的努力下,双方的误会很快就消除,这支吴兵受到当地土著的热烈欢迎。
  于是,这支吴军就在夷洲住了下来,帮助高山族人耕种,并教给他们农业生产技术和铸造技术,和高山族人相处得非常友好。
  但是,由于水土不服,许多吴军士兵生了病,高山族人也热情帮助他们医治。可惜当时的医疗水平实在落后,吴军携带的药物很快就用完,病死者却越来越多。
  卫温和诸葛直商量后,决定返回吴国。船队返航时,也有部分高山族人愿意跟他们一同去吴国。
  吴黄龙三年(231年),卫温、诸葛直带着剩余的士兵和部分高山族人回到吴国,却被孙权以“违诏无功”入狱,然后被诛杀。
  也就是从这时起,年幼的卫薇就流落民间,开始了为奴为婢的悲惨生活。
  或许是关樾与卫薇有着相似的经历,刘闪明显感觉到,关樾对卫薇似乎情有独钟。
  “卫薇,你觉得那位将军如何?他可是真正的将军哦,目前还未有正妻。”
  刘闪试探性地问道,他已经习惯了帮麾下的将军们做媒,特别喜欢给麾下的将领赐婚。
  “小女子乃罪臣之后,父母早逝,为婢多年,身份低微;惟愿赎得自由之身,再嫁个庶人为妾。只要他不打我,能有衣食无忧,此生便已知足,哪敢奢望嫁于将军?”
  “不奢望,不奢望,嘻嘻!”关樾突然出现在门口,傻傻地说道:“卫薇,我帮你赎身!如果你不介意,我可以照顾你!可以给你买筝,每天吃火锅,每天吃烤鱼,每天都有新衣服,嘻嘻!”
  关樾不太会说话,但他说得很是诚恳,绝不是信口胡言。他说完后,期待地盯着卫薇,等待她的答复。
  “将军……”卫薇双眼一红,眼泪夺眶而出,赶紧跪地拜谢:“若得将军收留,小女子感激不尽,必将全心全意侍奉将军,为将军做牛做马……”
  关樾将卫薇扶坐于凳上,刘闪却有诸多的感慨。
  此时的卫薇,跟当年的李昭仪何其相似!她们“择偶”的要求都很简单:只要男子不打她,能衣食无忧就行。
  在这个乱世,女子多是男人的附庸,地位低下,没有基本的尊严,甚至连性命都难以保证。
  在这个乱世,像她们这样悲惨的女子,到底还有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