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3章 “坑”臣子的皇帝
作者:排骨      更新:2020-12-23 12:09      字数:2557
  商人都是逐利的,不论是富可敌国的大商贾,还是街边的小商贩,无不如此。
  刘闪的国营砖窑、纺织厂刚刚试营成功时,其合理的价格、上乘的质量受到蜀中百姓的大力追捧。
  然而,这两个行业放开之后,在庞大的市场需求和丰厚利润的驱使下,先期获得经营许可的世家望族就开始暗中涨价。相互间的恶意竞争,也使得质量参次不齐,百姓的购买积极性受到很大的影响。
  幸得孟光雷厉风行地处理了一批,这种行为才得到及时收敛。到了后来,开放药品、盐、铁、酒类等等行业时,刘闪就谨慎了许多。
  在封建王朝的一千多年间,这些行业无不受到朝廷的严格管制,就算到了近代,药品、盐铁等物仍然属于战略性物资。
  刘闪和孟光的精力毕竟有限,这些行业不可能全部保持“国营”状态,只有适当地放开,让更多的人来生产经营,才能尽快满足百姓生活和战争的需求。
  虽然要放开,但也要掌握在朝廷的手中,这是刘闪的宗旨。然而,如果朝廷干预太多,那些世家门阀的参与积极性又会受到影响。
  考虑到朝中的文官武将,多数都出自世家望族,或者与某些世家望族联系颇深,刘闪苦思多时,终于想到一个“坑害”朝中文武的好办法。
  刘闪试了一次这种模式,很快就尝到了甜头,然后再也停不下来。现在的刘闪,只要一见到某个大臣或将军,立刻就想把他的家属“拖下水”。
  当然,刘闪能够想到这个办法,其实源自刘永、刘理经营的盐田。
  当初,因为吴太后的过世,刘永、刘理二人回成都料理后事,前后耽误了将近两个月。
  没过多久,吴懿将军又殉国,这两兄弟与当朝皇帝之间又有隔阂,二人在朝中相当于没有了靠山,他们苦心经营的盐田,差点就被某个豪强所吞并。
  此时,刘理之妻马氏就找到了李昭仪,悄悄给她送了很多东西,并且承诺每月给李昭仪一大笔钱。李昭仪也不用做什么,就在他们的盐田挂个名。
  这样一来,这个盐田就成了刘永、刘理两兄弟与李昭仪的“合资”产业。
  在这个时代,不论朝中文武还是世家望族,都知道“昭仪”是后宫中仅次于“皇后”的封号,有了李昭仪的加入,再也没人敢打这个盐田的主意。
  有了刘氏兄弟的成功经验,那些世家望族纷纷拖人拖关系,希望自己的产业中,能有当朝的文官武将或后宫嫔妃挂名。
  刘闪正是从中看到了“坑人”的商机,索性假戏真做。
  从此以后,只要有什么赚钱的行当,后宫的嫔妃总会第一时间知道。这个消息,很快就会在麻将桌上,传到朝中文武家属的耳中。
  这时,各个后宫嫔妃就会以“自己的亲戚出钱经营”,“钱不够”等理由为借口,邀请其他的夫人出钱共同经营。
  在这种情况下,那些将军夫人无不“上当”,大把大把地将钱投入各个行业。
  就如大将军的夫人柳氏,她为了获得更多的利益,不仅将自己的钱全部投入各个行业,还不顾一切地向大汉银行借款。
  不过,大汉银行并没有向柳氏放款。
  在皇后张星彩和李昭仪的指点下,柳氏终于开了窃:她将自己的“股份”让出一部分给世家豪强,很快就凑齐了所需的资金。
  当然,柳氏跟其他的将军夫人一样,她们为了赚得更多,在自己的资金不足的时候,才会向那些世家望族“融资”。
  刘闪就是通过这种“一个坑一个”的方式,先坑了那些文官武将的家属。当这些人被刘闪“拖下水”之后,他们又把那些世家望族“拖下水”。
  这样一来,刘闪只是通过自己后宫的嫔妃,只需出很少的钱,就能广泛地渗透到各个行业中。
  到了最后,这些大大小小的铸铁、矿山、制药、酿酒作坊,其背后的控制者,全是后宫嫔妃和信赖的将军夫人。真正出资最多的,却是各个世家望族。
  当然,这些世家望族因为出资最多,他们在各个作坊中担任了管理者、经营者的角色,因此获得了丰厚的利润。
  另一方面,因为这些作坊背后的控制者,几乎全是后宫妃嫔和将军夫人,由于她们的身份不同,她们必然会顾及大汉的国家利益,世家望族自然不敢乱来。
  时间快到正午,刘闪、貂蝉和张贵人仍然没有起身。此时的刘闪左拥右抱,尽情地享受着这一刻。
  “还有更好的赚钱行当吗?”张贵人嗔道:“陛下,可别把妾身给忘了!臣妾比李昭仪入宫还早,坑钱却比不上她。陛下,不能偏心哦!”
  “哦?你怎么知道自己比不上她?你不也在帮着朕坑钱么?”
  “这哪能比啊!”张贵人满脸醋意地说道:“前日姐姐来信,李昭仪去年为陛下赚了三万多铢;若是到了年底,等到赤水河那边的酒厂分红,估计啊,她又能为陛下赚七八万铢!”
  刘闪没在意张贵人和貂蝉期待的眼神,半闭着眼说道:“这个行当,需要的流动资金比矿山还多。这东西只要做出来,男女老少都会买。朕估计,它比二锅头的销量低不了多少。”
  “陛下,到底是做什么嘛!”张贵人好奇地问道。
  貂蝉也不示弱:“陛下,等回到成都,臣妾也去将军街拉人头!”
  “有两位爱妃替朕分忧,此事必成。”刘闪的左右手都没闲着,口中自信地说道:“这个行当,投资越多越好,规模越大越好。这也算得上战备物资,只有我大汉的南方才能做,魏国只能高价买。”
  “陛下,若真是这样,不用臣妾去游说,愿意入坑的一大把!到底是做什么嘛!”
  “呵呵,说起来也很简单,就是发动百姓种甘蔗,然后办作坊,制白糖。”
  “甘蔗?”貂蝉脱口而出:“陛下,臣妾吃过!很甜,就跟蜂蜜差不多!以前,武陵郡的南部有部分百姓在种,这东西的价格可贵了!”
  “不错,这东西适合在南方,热带的山地种植。为了快速形成规模,就要鼓励百姓大量种植,前期需要给百姓足够多的利益,所需的资金量非常大。”
  张贵人没见过,也没吃过甘蔗,不过他正回味着蜂蜜那种香甜的味道,不由得直吞口水。
  “陛下,臣妾吃过甘蔗,不过……白糖又是什么?”貂蝉追问道。
  “跟药监局做药差不多。”刘闪耐心地解释道:“甘蔗经过破碎压榨之后,它有汁经过多次蒸发浓缩,就可获得白糖。运输、存储或食用都很方便。”
  刘闪说话的同时,貂蝉又在猛吞口水。
  或许很少人知道,就算在二战时期或近代,白糖都是重要的战略物资。此刻,刘闪没法跟两位夫人讲解白糖的其他作用。
  仅仅以味蕾来说,在这个时代,不论是皇宫之中还是百姓之家,能吃到甜食的人极少。
  不论是现在,还是一千多年以后,几乎很少人能抵御甜食的诱惑。
  刘闪确信:只要有了足量资金的进入,用不了多久,交趾郡、云南郡,甚至郁林、合浦、高凉等郡的荒山野地之上,必会种满了甘蔗。
  届时,大汉生产的白糖必会成为畅销品,在基本满足国内需求的同时,还能高价卖到魏、吴两国,朝廷的税收和“外贸”收入又将迎来迅猛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