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4章 兵马未动,经济先行2
作者:排骨      更新:2020-12-23 12:14      字数:3332
  “若是这样,那就跟当时的吴国一样,让魏国民间的“魏五铢”变成“大汉万年”,让魏国的世家财阀将手中的铢钱全都换成“大汉万年”!”
  “陛下,吴国国内铜矿不多,他只敢铸“当值五百”,不敢滥发铢钱,我用此法自然可行。然,魏国国力强盛,绝非吴国能比。他的商品无法与我大汉竞争,必会想尽办法弥补贸易上的亏空。当前,魏国的两座大型铜矿即将投产,铜锭必会大量地铸造出来。如果两国铢钱实现互换,魏国必会滥发“魏五铢”;若保持现状,魏国极有可能盗铸“大汉万年”,我得尽早应对才是!”
  “孟大人,你的意思是……我得尽快换发新币?”
  “陛下,仅仅换发新币还不行!”孟光正色说道:“陛下,因为我大汉的国力正在增强,发行大额铢钱势在必行。同时,我也要尽快换发新币,防止魏国盗铸铢钱的流入。”
  孟光说罢,刘闪立刻陷入沉思。
  古时,各种金属的冶炼已经兴起,就算最容易获得的“铁”也是稀有物品:在唐代,全国的铸铁产量才一千吨,到了宋代,全国的铸铁产量也不过四千吨。
  由此可见,要维持一个货币的币值稳定,在防止私铸和盗铸的前提下,必须采用较为稀有的金属铸造货币。
  其实,在当前直至一千多年后的清代,各朝各国普遍流通的钱币,几乎都是由铜铸成:比如汉武帝时期,抗击匈奴的卫青受赏黄金20万斤;又比如王莽执政时期,宫廷藏金多达140吨;
  这里所说的“金”或“黄金”其实都是铜!在这个时代,根本就没有那么多的黄金被冶炼出来,就连铜也极为稀有。因此,一个钱币中含有的铜的价值,实际上与它的购买力基本相当,这就能维持物价的长期稳定。
  就如刘备入川初期,因为铜的不足,就发行“当值一百”的大面值铢钱,强制掠夺蜀中的财富;近两年吴国的困难时期,孙权发行“当值五百”,其用意也是掠夺民间的财富。
  因此,铸造的铜锭不足,或是铜矿被大量地开采并铸造成铢钱,这都会引起物价的波动,最终的受难者必定是后知后觉的百姓。
  在这个时代甚至一千多年以后,铜最适合铸造铢钱,但却不适合铸造大额铢钱。比如,骗取一个魏国的“小卒”69800铢,这至少得装两大锣筐!就算用等量的铜铸造一个大额铢钱,它即不方便流通,也不适合两国间的贸易。
  当前能冶炼的金属中,金、银特别稀有,用它铸造大额铢钱自然可行。不过,还是没有从本质上解决盗铸和私铸的现象。
  当然,刘闪也不舍得用金、银来铸造铢钱。
  “孟大人,依你之见,我如何才能铸造大面积的铢钱,又能有效防止盗铸或私铸?”
  “陛下,微臣暂未想到办法。不过,可以借鉴我大汉银行的存款凭条,或是百姓间使用的税契。”
  “纸币?真有你的!朕忘得一干二净!”刘闪哈哈大笑道。
  这个时代的货币,可以说是“铜本位”:各国正常发行的铢钱,将它重铸成任意一国的铢钱,虽是私铸,但它的购买力并未发生变化,始终是相应数量的铜的价值。
  孟光的做法确实大胆,它竟然抛弃了当前的“铜本位”,跳过了后世的“金本位”,直接发行纸币!
  纸币要获得本国百姓以及魏国商旅的认可,它必须以强大的国力、良好的国家信誉为保证。
  “陛下,百姓能认可大汉银行的凭条,也能认可纸制的税契,必能认可大汉的纸币。”孟光肯定地说道:“纸币虽然容易损坏,但我大汉生产的纸张杂质少,光洁度高;若能稍稍将其加厚,增加其挺度和柔韧性,再辅以特殊的印制方法,或是加盖特殊的印玺,必能获得百姓的认可。”
  孟光解释一番,刘闪默默地点了点头。
  现在的印玺,其实可以看成原始的“雕版印刷术”。到了唐代,这种印刷技术才开始普遍使用。正是“雕版”独一无二的特性,其防伪程度非常高。
  “陛下,我大汉的纸张质量极佳,这是第一重防伪;使用独一无二的雕版印刷,这是第二重防伪;我在印纸币之时,还可借鉴西织的套版术、独一无二的色彩调配技术,这就是第三种防伪。这样一来,我可彻底杜绝民间和私铸和魏国的盗铸,从根本上保证我大汉的经济稳定。”
  “甚好!”刘闪佩服地说道:“孟大人,你已经有了极佳的应对方案,嘴里却说“暂未想到办法”,何必如此谦虚嘛?”
  “陛下,以铜铸币,乃是千百年来的传统。只有陛下认可“以纸印币”,微臣才有必要讲明防伪措施,所以……”
  “好!朕对“以纸印币”十分满意”刘闪正色说道:“我有了防止魏国盗铸之法,在省下本国铜锭的同时,更应该扩大铜矿的开采,然后回收本国铢钱,改铸成“魏五铢”,将它们全部投放到魏国市场。”
  “陛下,微臣正是此意。”孟光补充道:“我搅乱魏国的市场之后,不论那些世家大族还是普通百姓,都会想法设法持有我大汉的纸币。此时,我又可低价回购其铜锭,以做他用。”
  在刘闪了解的知识中,铜的价格比铁高得多。然而,在这个时代,如果全部推广纸币,铜也将失去它应有的价值。想到这里,刘闪不解地问道:“孟大人,我不用铜铸币,将其回收又有何用?”
  “呃……这个……微臣不知……”孟光一脸的茫然,如实说道:“陛下的太学教材中,曾写有“铜的电阻低于铁和铝,是优良的导体,适合制作导线”,微臣虽然不明其意,但能感觉到铜的价值,所以……就打算趁低价将其回收。至于具体的用途,微臣实不知晓。”
  刘闪点点头,并没向孟光介绍铜的用途,也没否认他的做法,却若有所思地盯着舱外。
  有鉴于此,孟光又说道:“陛下,魏国地大物博,特别是东部和东南部的千里平原,水源充沛,特别适合稻米种植,我可打击魏国这一地区的农业种植。”
  “哦?魏国国力强盛,如何才能打击它?”刘闪饶有兴趣地问道。
  “陛下,我国主要购买魏国的粮食、药材、蚕茧等商品,这是魏国与我贸易的主要收入。我可暂时停止购买稻米,再派细作潜入魏国,就说……就说我大汉的百姓,都不喜欢北方品种的稻米,只喜欢南方品种的稻米。这样一来,魏国必会向我购买南方稻种;在这之后,我立刻恢复稻米购买,争取用半年时间,大量买走魏国的稻米。只要我在稻种上做点手脚,魏国立刻就会陷入粮食短缺的境地。”
  “孟大人,你是想效仿越王勾践,将煮熟的稻种卖给魏国?”
  “回陛下,正是如此!”孟光肯定地说道:“稻米种植和季节性极强,错过之后无法补种。等到来年,我再派出骑兵,袭扰魏国东部和南部的稻米种植区。如此一来,只需两年时间,魏国的存粮必会告急,我此出兵击之,一战可定。”
  “孟大人,从战术上来说,你这一招非常有效!”刘闪肯定地说道,但并未同意孟光的做法:“孟大人,现在的魏国百姓,就跟之前的吴国百姓一样,他们终将成为大汉的百姓。若是用你这一招,魏国就算再缺粮,他的军中仍然不会缺粮,受苦的仍是百姓。”
  “可是……魏国的国力太强,若不用点非常手段,若不能快速削弱其国力,我大军的北伐将非常艰难啊!”
  “孟大人,还是再想想其他办法。”刘闪正色说道“孟大人,我用赌博或诈骗的方式,骗走的是魏国境内世家财阀的财富,他们最多倾家荡产却不会饿死;若是把矛头指向魏境的普通百姓,我就算占得魏国的土地,也会失了民心。”
  “可是……除此之外,微臣暂未想到更好的办法啊。”
  “呃……比如,我可派出细作前往魏境,就说……就说我大汉的百姓每日两餐都能吃饱,每月都能吃到猪肉,诱惑魏国百姓来我大汉。”
  “陛下,不用编谎话吧……”
  “谎话?”刘闪不可置信地问道:“孟大人,难道……我大汉的百姓还没有吃饱饭?”
  “不,陛下,不是!”孟光赶紧说道:“陛下,我大汉没有农业赋税,百姓只要勤于耕种,他们全都能吃饱!很多百姓都改成了一日三餐,很多百姓十天就能吃一次猪肉,大城内的百姓,几乎每天都能吃到肉。”
  “这样岂不更好!若要针对百姓,我还是以迁居为主。”刘闪满心期待地说道:“魏国集重兵于淮水,但在东南沿海地区防御薄弱,我可定期派出战船,将愿意迁居的百姓接到长江以南,这样一来,扬州和荆州的人口就能迅速获得补充。”
  孟光点点头,刘闪突然起身,一把抢过貂蝉手中的镜子:“爱妃,朕说过,这东西真的有毒!不要经常拿在手上玩!”
  刘闪上次就说这东西有毒,但很快就被邓芝的船队转移了视线,也没有详加解释。
  或许是刘闪没有强烈的反对,或许这镜子的反射效果实在太好,几个嫔妃全都爱不释手。
  此时,刘闪再次指出这东西有毒,并且不像开玩笑,几个嫔妃无不大惊失色,赶紧把自己的镜子放在桌上。
  刘闪紧握着镜子,小心地刮下它背面的一层反光物质,仔细观察后说道:“这应该是水银镜,它真的有毒!不过,若是稍加改进,或许能赚一大笔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