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3章 下马威
作者:排骨      更新:2020-12-23 12:14      字数:3570
  蜀道难行。
  诸葛瑾率领的西路大军,与费祎率领的中路大军本是同日出征,中路军先头部队的全琮和孙韶已至邔县水域,诸葛瑾率领的大军才刚到汉中。
  狭窄的山间小道上,途经的各部汉军正在遥拜之时,诸葛瑾拖着年迈的身子,气喘吁吁地登上定军山。
  四月的汉中,仍旧阴冷,诸葛瑾早已泣不成声,解下长袍,亲自给弟弟的墓冢垒上一捧新土。
  “父亲,大军出征前,婶娘命我将这封信交给你。”诸葛恪说罢,郑重地将一封书信交给诸葛瑾:“父亲,婶娘特意叮嘱,说是到了汉中再拆看,所以……”
  诸葛瑾颤抖着接过书信,阅后说道:“恪儿,其实,你还有一个弟弟,他名叫诸葛乔。”
  诸葛恪早就听过此事,只是父亲从未提起,他也没有相问。此时,诸葛瑾正式提到这事,诸葛恪正欲相问,诸葛融却抢先开口了:“父亲,这是真的?孩儿真有一个二哥?他此刻又在何处?”
  “他……”诸葛瑾郑重地说道:“早年,你叔父膝下无子,我就将乔儿过继给你叔父;再后来,乔儿任骑都尉,屯兵汉中,却在你叔父北伐的当年病逝。”
  “那……婶娘的信……”
  “依你婶娘信中所言,乔儿曾有一子,名曰诸葛攀,他仍然在世,现年19岁,正被寄养在汉中。”
  “父亲,叔父虽已过逝,但陛下感念叔父之功绩,每月的俸禄仍在发到丞相府,婶娘也未搬离丞相府,她……为何没将攀儿接回成都?”
  “这……或许……是我诸葛一家造的孽吧!”诸葛瑾长叹道:“你二叔诸葛亮、三叔诸葛均,他们自出山以来,始终效命于大汉;你堂叔诸葛诞,他至今仍在魏国效命,我等,也是刚刚才归降大汉……”
  诸葛瑾长叹口气,接着说道:“你叔父将乔儿视如己出,悉心教导,也委以重任。不过,攀儿毕竟是我的亲孙子。若你婶娘将攀儿接回成都,两国交兵之时,攀儿将作何处?”
  诸葛瑾解释一番,诸葛恪和诸葛融这两兄弟,马上就明白了诸葛亮夫妇的难处,也对他们的预见性佩服不已:在诸葛亮病逝之前,大汉与吴国虽有夷陵之战的摩擦,但长年交好,诸葛乔夹在中间也不会身份尴尬。
  然而,自古以来,忠孝难以两全。
  在最近的几年,大汉与吴国纷争不止。
  若诸葛攀早早地被接回成都,他很可能以大汉将领的身份征讨吴国。若真是如此,他将如何面对自己的祖父?又如何面对两个叔父?
  “父亲,我已归顺大汉,攀儿再也不会身份尴尬。”诸葛恪郑重地说道:“父亲,咱们可去城中接回攀儿!从此以后,咱们诸葛一家,誓死报效大汉!”
  “不错,你婶娘正是此意。咱们这就去接回攀儿。”诸葛瑾说罢,突觉胸口沉重不已,剧烈地咳嗽着。
  “报……诸葛将军:魏将徐质、戴陵已出潼关,马岱正率部追击;魏将韩琮、石苞领兵三万出蓝田,正往我长安杀来。”
  “父亲!我在关中只有一万步卒,其中三千屯于长安,七千屯于大散关;今,我援兵尚需一月才能到长安,魏军十倍兵力攻长安,恐难保也。我骑兵皆部署在华阴、渭南两地,可速调骑兵前去解围。”
  “不必了!”诸葛瑾正色说道:“传令:牛金,兵退渭南;马岱,引兵一万去救长安,行至一半后兵退渭南;赵统,领兵两万,退回大散关。”
  “父亲,这是何意?”诸葛恪不解地问道:“徐质、戴陵才一万骑兵,既然牛金、马岱的骑兵屯于华阴,自可引兵截击,将其赶回潼关即可,何故兵退渭南和大散关?”
  “潼关以西,地势较为宽阔,若是徐、戴二将执意出潼关,我需要重兵围堵方能将其截回;此刻,韩、石二将又攻我长安,自是希望我分骑兵前去救援,以助潼关之骑兵杀出。既然他们想出,我就撤去围堵之兵,顺他的意。”
  “可是……这样不妥吧?”诸葛融很是忧虑地说道:“父亲,这几年来,我在雍州的骑兵牢牢扼着潼关和武关,魏军从未敢出关袭扰关中。今,我大军已至,不仅没有围取二关,反而纵容魏军出关,岂不让人耻笑……唉……”
  “不,魏军是在试探我骑兵的动向。”诸葛瑾肯定地说道:“蓝田距离长安八十余里,韩琮、石苞虽有三万步卒,他必会忌我渭南的骑兵,绝不敢重兵围攻长安,他行至一半就会撤回蓝田。”
  “父亲,你将赵统调回大散关,再让牛金、马岱兵退渭南,你想故意放徐、戴二将出关,再断其归路?”
  “不错!我佯装救援长安,再佯装让赵统回大散关接应步卒大军,只在渭南留一万骑兵,若徐、戴二将真想出潼关,我求之不得。当然,这也是他的最佳的出关时机。”
  “可是……父亲,就算我诱出了徐、戴二将,再顺利断其归路,也很难将其歼灭吧?”诸葛恪疑惑地问道:“父亲,此时正值四月,关中、关西平原水草丰盛,此地的军屯之麦又将收获,这一万魏骑不易断粮,其来无影去无踪,我如何能歼之?”
  “关中平原,八百里秦川,他们若想藏身,我自然不易寻找。”诸葛瑾自信地说道:“不过,我步卒到日,以重兵围攻潼关和武关,他如何敢不回援?”
  诸葛瑾说罢,诸葛恪恍然大悟:“父亲,确实如此!陆将军也说过,魏骑只敢有限地袭扰关中,其目的只是拖住我军骑兵。只要潼关和武关有危险,他们必会拼死回援,我正好守株待兔。”
  “传令:朱然、施绩,引兵五千,轻装速行,沿子午道速进长安;其余大军,在汉中休整三日,兵进大散关。”
  诸葛瑾令罢,又捂着胸口呛咳不止,两个儿子赶紧将其扶稳,几人缓缓往山下而去。
  襄阳。
  前不久,众多将领整日催促姜维北上,关索用了点阴谋,使得赵广、夏侯霸、霍弋、傅佥和张嶷五人被姜维调到了襄阳。
  几人心有不悦,但还是依令而行。由于长江和汉水的便利,再加上赵广和夏侯霸率领的是骑兵,这五个将领,比费祎的大军早到了两日。
  魏延虽然心高气傲,但绝非小肚鸡肠。对于去年的“抢人头”之事,赵广和夏侯霸心有芥蒂,魏延却只字未提,或许早就忘得一干二净。
  这日,魏延在帐中设下宴席,诚挚地为几人接风洗尘。几碗酒下肚之后,话题很快就转到了中路大军的统领之职。
  “魏将军,费祎虽然资历甚高,但对襄阳的军情并不了解。陛下令他统领中路大军,似乎有点不合常理吧?”
  “赵将军此言甚是!”夏侯霸也附和道:“魏将军,所有人都知道,陛下曾在大散关许下承诺:伐魏之时,魏将军可独领一军建功立业。今,陛下却派费祎前来领兵,其中大有深意啊!”
  “哼!这简直是欲盖弥彰!”魏延不悦地说道:“分明是陛下和大将军想让陆逊领兵,故意拿费祎来挡枪!”
  “那……魏将军之意,莫非就此作罢?”傅佥也出言挑唆道:“魏将军,依我大汉的赏赐新规,若是擒获一员俘虏,擒拿的兵卒赏钱三十铢,引兵主将赏赐三十铢,大军统领赏赐十铢。此时,南阳郡有十万魏军步卒,若魏将军失了统领之职,此仗下来,损失就是一百万铢;若再加上南阳的三万魏骑,这损失得一千多万铢啊!”
  “魏将军,若我没猜错,费祎不会在襄阳呆太久。”张嶷肯定地说道:“费祎来此的目的,必是设法转交领兵权。魏将军,咱们可是十几年的同僚,此事,咱必须支持你!绝不让陆逊得逞!”
  “不错!先帝在时,魏将军镇守汉中十年不失;丞相去后,魏将军力保汉中两年不失;我大军东征之后,魏将军力克襄阳,再保襄阳不失;此等功绩,我汉军上下有谁能及?今,陆逊小儿想取领兵权,咱兄弟绝不答应!”
  “好!既然众兄弟支持魏某,我绝不让陆逊得逞!”魏延猛喝了一大碗酒,不屑地说道:“陆逊小儿!他拿得出手的战绩,除了夷陵之战,就只剩下对魏的石亭保卫战!当年,我前“前将军”关羽痛失荆州,若真要论起来,这也是吕蒙那厮的杰作,与他陆逊小儿有何关系?”
  “魏将军所言极是!陆逊对魏作战并无建树,他只适合征讨山越。今,南阳的战事,事关伐魏全局,魏国主将满宠,不过是咱的手下败将!他陆逊想取领兵权,咱就联名向陛下上表,坚决反对,绝不让他得逞!”
  “甚好!诸位将军全力相助,魏某绝不相负!”魏延举起酒碗,正色说道:“我魏延虽然爱财,但更喜建功,更要面子!只要魏某取得此路大军的领兵权,此战之后,统领应得之赏赐,魏某不要半个铢钱,全部分给诸位!”
  “魏将军果然爽快!我等既然来到襄阳,必然全力相助。只要领兵权一到手,破宛城指日可待,这首先杀入洛阳的灭国大功,必归魏将军所得!哈哈哈!”
  “报……魏将军:费祎的大军已至邔县水域,预计明日到达;先头的全琮、孙韶二将,引兵五千,已至襄阳南门。”
  魏延一听到这二人的名字,立刻就想到陆逊,心头很是不悦,端着酒碗一语不发。
  传信的校事再次报告,夏侯霸说道:“魏将军,诸位将军:陆逊和众多的吴国旧将,他们既已归我大汉,也算是同僚。我等虽然不喜陆逊,却不该怠慢这二人,我等还是按军中规矩,去南门迎侯才是。”
  “也罢!在费祎到襄阳之前,本将仍是此军统领,咱们就按军中的规矩去南门迎侯。”魏延放下酒碗,起身后愤愤说道:“这二人若敢不敬,我第一个弄死他!”
  “魏将军,你多虑了,他们毕竟是降将,哪敢公然对魏将军不敬?”夏侯霸笑道:“不过嘛,咱得给他们个下马威,杀杀他们的锐气!否则,总有一日会骑在咱们头上!”
  “下马威?不知道夏侯将军有何妙计?”赵广好奇地问道。
  “这还不简单?咱就好好地招待他们一下!”夏侯霸哈哈大笑,说出自己的计策后,众将无不拍手叫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