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做好事不留名,悔不?
作者:宝妆成      更新:2021-06-20 20:32      字数:2330
  程知远下葬后几天,程卿回了南仪书院。
  因还没过府试,她不算‘童生’,此次回书院她和崔彦仍在丁九班。
  等俩人过了府试,就该升到丙字班了。
  掰起指头算,距离府试还不到一个月,府试以后,整个丁字班都会大洗牌。过了府试的升到丙字班,没过的则继续留在丁字班。院试以后,则是丙字班大洗牌,考中秀才的就能升入乙字班——俞三在丙字班,程珪在乙字班,崔彦摸摸下巴:
  “那我们岂不是要和这两人当同窗?”
  “你害怕?”
  “……怕个屁!俞三这次回书院,看起来老实多了。他之前一直骂你是犯官之子,又诋毁程伯父的声誉,你家接了圣旨,俞三的脸都被打肿了!”
  程卿憋笑,崔彦在努力减肥,体重是轻减了,内心却膨胀了!
  从前和她来往都要避着俞三,生怕得罪知府公子。
  现在居然敢这样说俞三,可不就是膨胀了嘛。
  俞三的确是回到了南仪书院。
  俞知府没有公报私仇收拾程卿家,程卿得领这个情。
  县试最后一场,虽不知俞三为何要帮她,事实上也的确是俞三把捣乱的那家人扭送到县衙去。
  综上种种,程卿也不好继续态度强硬,程山长问她意见时她也没反对,俞三这个失学少年重返书院,眼下对她是避让的。
  程卿觉得俞三不是痛改前非了,而是从前用来攻击她的言论都站不住脚,俞三无奈歇菜。
  她既不是贪官之子,也没想过上二房打秋风。
  反倒是二房一直找她麻烦。
  这事儿,已经不是秘密,在县里已人尽皆知。
  程卿不肯让步,五老爷和程知绪也似有矛盾,这次没帮二房遮掩,反是挑破了脓疮——就在程知远下葬后,李知县就把这案子提出来审,去二房传唤周嬷嬷,发现周嬷嬷得了恶疾病死了,据说周嬷嬷的恶疾有传染性,她的尸身被烧成了灰,随身的物品也一并烧没了。
  而周嬷嬷的二儿子也不见踪影,二房说当了逃奴。
  朱氏心绞痛的旧疾犯了只能卧床休养,李知县也不能让衙役把朱氏强行拖上堂,朱氏身上毕竟有五品宜人的诰命。
  李知县就派人站在院子里高声询问:
  “周嬷嬷和程卿何时结仇?”
  “周嬷嬷雇人破坏程卿县试,朱宜人可知情!”
  “周嬷嬷得了什么恶疾,请的哪家大夫,脉案在何处……”
  这些问题一个比一个刁钻,朱氏在床上冷汗淋漓,还是程知绪忍无可忍,摆出官员派头将县衙的人赶了出去。
  朱氏通通推脱不知情,把事情推到了已死的周嬷嬷身上。
  何时结仇她怎知道!
  难道做主人的还要去探究奴婢的想法吗?
  李知县不买账。
  奴婢属于主家的私产,就算朱氏说不知情,伺候她的周嬷嬷犯了事,朱氏这个主人是有失监管之责。
  朱氏有诰命在身,上堂打板子不行,李知县最终还是罚银了事,又签发了海捕文书通缉周嬷嬷的二儿子。
  这笔银子要赔偿给程卿这个苦主。
  二房的罚银和程知述上门送礼性质不同,程卿大大方方收了。
  因为李知县的判决,县里都知道了此事。
  朱氏说自己不知情就不知情了?
  逃得过律法的惩戒,逃不过舆论的指责,谁也不是傻子,周嬷嬷一个奴婢好好的干嘛要害程卿,谁家奴婢有那么大主意,还不是为主人办事!
  程知绪想演叔侄情深都没用,县里百姓已经认定了是朱氏不慈,周嬷嬷不过是听命行事。
  周嬷嬷的案子还是县里百姓知道的,他们不知道的是程五老爷作为族长,亲自上门训诫朱氏,说朱氏如若再犯,他必以程氏族长的身份上奏朝廷剥夺朱氏的诰命,并开祠堂按族规代兄休妻!
  朱氏都是有孙子辈的年纪了,五老爷说要替死去的程二老爷休妻,朱氏又惊又怕,外因内因一叠加,朱氏的病情变得严重,县里的大夫不管用,又从府城请名医,二房里从上到下都没了程知绪升官时的喜意,弥漫着沉重和紧绷。
  连程珪都向书院请了假回家侍疾。
  五老爷不留情面,程知绪极恼,二房和五房几乎连表面的平和都维持不了。
  小小一件事,搅的二房人仰马翻,唯有程卿不受影响。
  若说有影响那也是好的方面。
  书院里的学生都觉得程卿太惨,父亲为了保住赈灾银子因公殉职,继祖母偏又是不慈的,容不下孤儿寡母,也容不下程卿靠科举出人头地。
  提到二房,难免又提及程珪。
  程珪真的半点都不知情吗?
  朱氏不让程卿出头,是不想让程卿压过亲孙子的风头吧。
  众人议论纷纷,程珪此时的处境,就和程卿之前一模一样,质疑和偏见如利刃似寒霜,待这少年返回书院时,或许会被舆论压力击垮!
  对此,程卿不置可否。
  朱氏做的坏事被揭穿了,程珪才有此一劫。
  程珪要怪,也该怪朱氏。
  ……
  “喂,你有没有后悔?”
  俞三嘴里含着一根草,坐在墙头上问程珪。
  程珪正在院墙下守着小炉子熬药。
  侍疾不是嘴上说说,熬药,尝药和喂药,都是程珪要做的事。他做这些事没有半点糊弄,朱氏将他一手带大,程珪对朱氏有很深的感情。
  感情是一回事,对错又是另一回事。
  俞三问他是否后悔,程珪反问,“你呢?做了好事不留名,阿显你有没有觉得委屈。”
  俞三呸了一声把草杆子吐掉,“小爷从不做好事,程卿欠了我三分,小爷早晚要讨要十分的回报!”
  至于问程卿讨要什么报酬,俞三现在还没想好。
  程知远已沉冤得雪,人家不是贪墨灾银的贪官,而是不肯和贪官同流合污被害身亡的好官,俞三攻击程卿的出发点都站不住脚。
  按理,他应该和程卿大路朝天各走一边,偏又控制不住自己,找程卿的麻烦已成了俞三的习惯,现在让他不再关注程卿,俞三会茫然无措。
  俞三见程珪并没有向程卿邀功的意思,拍拍手跳下墙:
  “程卿是逃过一劫,如今我却成了你们府上不受欢迎的恶客,你还是快点回书院吧,我来你家一次太麻烦!”
  回书院?
  程珪也想快点回书院。
  四月是府试,府试过后就是院试,程卿已经快追上他了,说不急是假的。
  可祖母的病自己又不能不管。
  还有周嬷嬷的死。
  ——说到底还是他不够有智慧,听到祖母和周嬷嬷的谋算乱了方寸,程卿是免于受害,二房却背上了重大污名,周嬷嬷还搭上了一条命。
  一时间,程珪的心就和小炉子上的药罐一般,咕咕翻滚着苦涩的汁水。
  他要怎么做才是对?
  良心和感情,真的很难两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