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8章:宫中夜饮
作者:月如弓      更新:2021-07-26 04:16      字数:3542
  出了王黼的宅院,赵佶面无表情的上了玉辇。
  赵佶忽然表现出来的漠然与匆匆令王黼的有些不知所措,恭送送至宅门外惴惴而恭谨的拜道:“臣恭送陛下!”
  玉辇中的赵佶点了点头,目光投向梁师成吩咐道:“梁卿,你年老体弱,午间又在宫中摔了一跤,府邸就在近前,便好好休养不必送朕回宫了!”
  “老奴谢陛下垂怜!”梁师成连忙拜谢。
  在小宦官的呼声中,玉辇起驾,赵佶在一众大禁侍卫中向着大内宫禁行去。
  随在赵佶的玉辇旁边,乐天一边走一边想,历史上相同的一幕,自己提前让它上演了,虽说眼下可以看的出赵佶面色不豫,但依赵佶的怕子,能不能达自己预想的目的,还要拭目以待。
  “乐卿,有没有空与朕小酌几杯?”就在乐天心中思虑之际,只听赵佶的声音从玉辇中传了出来。
  天子要与人单独小酌,这可是天大的圣眷啊,听在许多人的耳中,无不向乐天投向艳羡的目光,乐天心中也是一惊,忙欲张口回答时,却听一侍俸在玉辇前的小宦官很是做作的轻咳了几声,同时将目光投向了乐天,显然有拒止之意。
  乐天明白这小宦官的用意,眯起眼睛不动声色。
  见乐天没有开口,那侍俸于玉辇前的小黄门才谄媚着一张脸,向玉辇中奏道:“陛下,待回到宫里时己是酉时过半,那时大禁宫门开始落钥上锁,乐侯爷夜间出入大内是极不方便,若为外朝所知……”
  “滚到一边去!”没等那小黄门将话说完,玉辇中的赵佶很是不悦的骂道,随之又言道:“乐卿,朕问你有空否,能与朕小酌几杯?”
  那小黄门被吓的身子一抖,忙退到一旁不敢言语。
  见状,乐天忙回道:“陛下有雅致,臣定当奉陪!”
  到了大禁附近,乐天着尺七回家说自己在大禁陪天子饮酒,至于什么时候回家自己也说不定,让家中妾室们勿要等待用过膳后早早安罢。
  ……
  “吩咐,御膳房给朕置办一桌酒菜来!”
  回到皇宫,刚刚下了玉辇,赵佶便吩咐道。
  “遵旨!”侍候在一旁的小宦官忙应道,随之又提醒道:“陛下,该更衣了!”
  在古代不论是皇族还是有钱的贵族都非常讲究,出行有出行的一身行头,回家有回家的一身装扮,甚至在吃饭时出个恭后也要洗漱下换身衣服,贵为九五至尊的天子更是如此了。
  显然今天赵佶心情非常的不爽,对于小宦官的提醒只是冷冷的哼了一声,吓的寻那小宦官忙退到一旁。
  赵佶将目光投向乐天,问道:“乐卿想要吃什么?朕让御厨房给卿准备!”
  整个皇宫大内的小宦官不是童贯的手下就是梁师成的党羽,再不然就是杨戬的亲信,侍候在一旁的小宦官们听闻天子之言无不面色大惊,从陛下的言语来看,乐天的圣眷怕是身为宰辅的王黼还要高,以前天子饮宴时可从未问过臣子们要吃什么。
  对于赵佶的发问,乐天忙拜谢,想了想说道:“陛下,臣好久没吃过新鲜的牛肉了,不知大内宫中可有?”
  “奴婢这便吩咐御厨房准备!”被接连训斥两次,那小黄门心思灵络的很,一边回道一边忙向外奔去。
  延福宫,天色己经黑了下来。
  桌上有酒,酒的温度也刚刚好;盘中有菜,道道皆是人间珍肴。
  “陛下!”侍候在旁的小黄门面容间有些犹豫。
  “何事快说!”赵佶面色依旧不悦。
  那小黄门犹犹豫豫的回道:“陛下,御膳房回话说没有新鲜的牛肉,只有腌腊好的牛肉干……”
  知道天子今日心情不好,那小黄门说话的时候也是察颜观色,见赵佶面色愈发的不悦,那小黄门扑嗵一声硊了下来。
  见那小宦官瑟瑟发抖,乐天忙在一旁言道:“陛下,牛肉干便牛肉干罢,正是佐酒的佳物!”
  “罢了,罢了!”赵佶很是不奈的摆了摆手,吩咐道:“牛肉干便牛肉干,呈上来罢!”
  那小宦官如释重负,向着乐天投了一个感激的眼神,忙去传话。
  在古时牛肉不比猪羊肉,不是随随便便就能买到的肉类,就算是在商业极度发达的北宋,也是极为紧俏的商品。由于华夏从古到今都是正而八经的农耕国,在古代劳动力缺乏的情况下,牛,作为农业生产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当然必须给予重点保护了。
  所以历朝历代都设有“屠牛禁令”,早在西周时,周天子便下达了“诸侯无故不得杀牛”的规定,到了汉朝,杀牛更是要偿命的,虽然之后历代没有这么严厉的处罚,但官府都在申明一个道理:杀牛犯法!至于于华夏后世进入近现代社会时,杀牛也是判刑的。直到农业生产方式发生了改变,杀牛的性质才变的如同杀鸡一样。
  赵家身为大宋的江山共主,自然要遵守自己制定的规矩,除了祭天、祭祖之外,寻常根本不敢杀牛食用,民间偶有牛肉食用也是病、弱、老、殃之牛;所以说似水浒传中一班梁山好汉那样动不动到了酒店,开口就说切几斤上好的牛肉来,基本可以说是扯淡。
  徽宗赵佶吃了两口酒,目光落在乐天的身上:“乐卿,你与朕说,在王黼的后院里,你看到了什么?”
  “两株上好的灵芝!”乐天回道。
  赵佶又紧问道:“除此之外呢?”
  “请陛下恕罪!”乐天忙言道:“臣初入王相府邸,可谓是繁花渐欲迷人眼,只顾及欣赏景物,还有那两株灵芝了,未曾好好在意王相府中的其它摆置!”
  “朕倒是忘了,乐卿是头一次到王黼府上!”赵佶摆了摆手,神色越发的不悦起来:“朕在王黼府上曾说过,与王黼做邻居的是梁师成罢?”
  乐天忙回道:“臣想起来了,当时臣曾戏言,让王相买下邻宅,陛下说那处宅院是梁太傅的……”
  说到这里,乐天忽然做恍然大悟状:“臣想起来了,臣在王相府中看到一道小门……”
  显然乐天说到了正题上,赵佶的目光变的深遂起来,示意乐天住口。
  乐天很是识趣的住了口。
  赵佶目光扫过左右,挥手道:“你们都退下罢!”
  今日天子的心情不大好,一众侍俸在一旁的宫婢与小宦官们如获大赦一般,忙行礼谢恩,几乎是逃一般的离开左右,只有几个小宦官随在房外听用。
  看到左右退的一干二净,赵佶才示意乐天:“接着说下去!”
  “王相隔壁便是梁太傅的府邸!”乐天接着说道,说到这里乐天顿了一顿,拱手谢罪道:“恕臣斗胆猜测,陛下看到王相宅中那道小门,莫非是怀疑王相与梁太傅相互勾连?”
  端起身前玉杯中的佳酿一饮而尽,由于饮的过猛,酒水从赵佶的唇间髭须上流了下来。
  见状,乐天忙为赵佶递上拭嘴的帕子。
  酒杯带着力道被赵佶置在了桌上,脸上带着怒气:“朕信任杨戬,没想到杨戬为小利而损国基,之前朕也曾听人弹劾过他,却被梁师成喝止,朕之前以为只是公田所那些差伇所为,没想到事情竟然弄的这般大,以至于民不聊生,百姓四下起事……”
  “国之蠹虫己除,天下指日复得清平,陛下又何必烦恼!”乐天忙劝道,劝话的同时,乐天将赵佶的酒杯添满。
  嘴里虽是这样说,但乐天很清楚,自己这就是在睁着眼睛说瞎话。
  赵佶继续说道:“朕即位之初,以建中靖国为年号,‘建中’二字取自《书仲虺之诰》:‘王懋昭大德,建中于民,以义制事,以礼制心,垂裕后昆。’蔡沉集传:‘立中道於天下。中者,天下之所同有也。’《旧唐书文苑传下刘蕡》:‘朕闻古先哲王之理也,玄默无为,端拱思道……厚下以立本,推诚而建中。’以谓建立中正之道,以为共同的准则;
  ‘靖国’取《左传》‘吾以靖国也’,意为国家安定。朕取建中靖国为年号,是朕向天下表明朕初承帝位的治国理念与宏愿。”
  “陛下圣明!”乐天不得不奉上一个大大的马屁。
  啜了口酒水,赵佶继续说道:“无符三年元月,朕在皇兄的灵枢前即位,朕继位欲平抑新党旧党之争,然不遂朕之愿,旧党新党之争一刻未曾平息,甚至朕每日对其相互攻讦而觉烦躁不安,甚至朕屡屡觉的受朝中大臣牵制,使朕受其所制……
  所以,朕有出了以内制外的想法,以童贯、梁师成、杨戬来牵制外朝,朕又知此三人素来不睦,又令其相互牵制,以达到左右平衡,只是没想到……”
  赵佶使用的就是典型的懒人治国方式,后世明朝不设有宰相,组建中枢内阁为外廷治理天下,以大内禁宫宦官组成内廷以牵制外廷大臣,可以明朝的懒皇帝们就照搬了赵佶的治国理念。
  在这停顿的空隙,将杯中酒一口啜下,面色怒色渐浓:“朕没想到,朕如此信任王黼、梁师成二人,王黼竟然与梁师成里外勾连……”
  内外勾连,是赵佶最为忌惮的事情,在赵佶眼中看来,王黼与梁师成二人勾连,自己就有被架空的危险,这样的情况在历朝历代皆不少见,赵佶心中也是越发的忌惮。
  喜意涌上心头,乐天知道自己的计谋起效果了,令王黼与梁师成二人在赵佶心中起了一个刺,乐天相信用不了多久王黼便会被罢相,梁师成也会失宠失势,会被收去手中的权|力。
  酒意上头,赵佶的神情语气越发的沮丧:“朕原本以为出了一个杨戬也便罢了,没想到梁师成、王黼也负朕之期望,难道朕看人用人的眼光竟然如此不堪?”
  “陛下莫要自责,朝中每岁取士百余,每三岁大比取士近千,学而优者则仕,然仕者未必品性皆优,我大宋数万官员中,鱼龙混杂,良莠不齐也在常理,陛下又何须自责!”乐天忙劝道。
  “良莠不齐?”听乐天这般说,赵佶品咂一番,点了点头:“乐卿果然博学,此词用之甚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