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8章:招揽(下)
作者:月如弓      更新:2021-07-26 04:18      字数:3220
  “侯爷的意思,是要我二人去海外为侯爷看守产业?”乐天将自己在海外的产业合盘托出后,吕将吃惊了半响方才说道。
  乐天言道:“遍观我大宋、契丹、西夏、高丽、东瀛诸国,惟有我大宋设有‘钱监’来监督铸造钱币,而契丹、西夏、高丽东瀛皆以我大宋钱币为货币,使一国铸钱数国使用,以致于铜钱远远低于市值,民间熔铜铸器往往可得数倍之利。
  为得大宋之钱,辽人、西夏‘边关重车而出’,高丽、东瀛、交趾诸国‘海舶饱载而回。’即便本朝比李唐铸了多几十倍之钱仍不够用,除铜钱外流,更有豪门大户囤积铜钱,使我大宋钱荒益重,而‘钱荒’益重,贮币之风越盛,长此以往,我大宋必将危矣!”
  略做思虑,吕将问道:“侯爷之前所说,大宋之患不在内而在于外,指的可就是于此处?”
  “乐某意指正在此处!”乐天敷衍道。
  乐天只能这样敷衍,难不成还要实话实说大宋日后亡于女真之手,两个皇帝做了人家的俘虏不成?
  既然二人这样认为,乐天不妨就这样推说下去:“我大宋一国铸钱数国使用,使诸国为走私我国制钱,所用之法所无不用,钱荒长此以往下去,朝廷拿何于军中发饷,百姓拿何易物?”
  吕将点头道:“侯爷说的是,两浙每年都有闹‘钱荒’的时候,官府收不上税款,吾等小民有物不能售出,二者皆难可谓记忆犹新。”
  “‘钱荒’不止我朝所独有,自前朝李唐自开元年间便己初现端倪,只是到本朝越发严重罢了!”乐天继续说道:“自乐某为官以来,常见朝廷屡屡因‘钱荒’而焦头烂额,正如吕兄所言,我大宋‘钱荒’多有季节性因素,譬如夏收、秋收时节,集中上缴税赋时容易出现。
  除此外便是江浙最易出现‘钱荒’,究其原因为本朝自立朝起,以江浙等地最为发达,物产也是为丰富,一直为‘钱荒’的易发之地。
  究其原因,江浙之所以发生‘钱荒’,一是与铜钱被出海商贾大量走私国外有关,二来是因为本朝朝廷,钱监虽设于东南,但造出制钱要先大量供给汴都以及西北边军,然后才能流通到两浙,使江浙供应量上略显不足。”
  吕将与陈箍桶为方腊手下智囊,出兵打仗出出主意尚可,但接触到金融财政等一朝政,便立时呆若木鸡一般,丝毫没有想到仅仅是铜钱,便被乐天说出这么大一堆道理。
  越想心中越觉的乐天说的在理,更让二人触摸到以往不曾接触到的层次,这便是境界问题,二人以前接触的最多不过是些鸡零狗碎的传教问题,再不就是战场上的打打杀杀,金融学显然是一门比前两者更为深奥的学问,引的二人对乐天眼中出崇拜之色。
  细加分析乐天率军进入两浙以来的表现,相对于与乐天的出色,方腊表现出来的只有举棋不定与见识浅薄,更有种种的不思进取,与乐天根本就不在一个层次上,败落也在情理之中。
  前后不过个把时辰,二人完全被乐天的一系列言说所折服,也让二人觉的跟在乐天身边,会取得比随在方腊身边更大的成就。
  陈箍桶言道:“所以侯爷意图布局于海外采银,以缓解大宋钱荒之压力!”
  “不错!”乐天点头:“惟有如此,才能缓解我大宋‘钱荒’的压力。”
  宋代的“钱荒”起于唐朝中叶,困扰两宋三百年,屡次给两宋造成沉重打击,直到明朝大量白银涌入华夏,才彻底摆脱了“钱荒”的困扰。
  “一两银钱可兑两贯铜钱,两贯铜钱重在三斤左右,百两银不过六斤有余,而兑成铜钱为六百斤,以银代钱不止携带方便,更使‘钱荒’消弥于虚无。”陈箍桶不由的点头说道。
  “侯爷大才,吕将万万不及,愿听侯爷驱使!”吕将向乐天深躬一礼,明确表态自己归顺乐天。
  见吕将表了态,陈箍桶亦是施礼言道:“侯爷救命之恩,陈箍桶粉身难报,惟愿听候侯爷调遣。”
  双手虚扶的同时乐天点头:“二位的身份,两浙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派二位于海外公干,亦是最为合适不过了!”
  ……
  帮源一伇,方腊与麾下将领被俘,喧嚣一时战火荼毒两浙的方腊之乱几近被扑灭,东南只余下数股残余苟延残喘罢了。
  消息传到汴都,朝堂君臣大贺,而乐天忝麾下活捉方腊可谓居功甚伟,朝堂上一片褒扬之声,但在褒扬之后,一众言官们开始发出不同的声音,纷纷将矛头指向乐天,第一条是乐天既掌兵权又任两浙置制使,集两浙军政大权于一身实非好事。
  既掌军权又掌地方政|权,惟有前唐割据的节度使才有这个本事,时间久了不是皇帝挂了就是节度使挂了,实在不是什么好事。赵佶想了想,下面这些言官们说的也是对的,立即传旨让乐天卸下手中兵权交与童贯。
  从帮源出发,刚刚走到富阳,乐天便接到了朝廷的诏书,对此乐天不以为意,甚至心里早就有了准备,毕竟本朝对于兵权这个东西极为敏感,本朝既统兵又抚民之人更是寥寥,立时将圣旨传与麾下将领,命这些将领率军受童贯的指挥。
  乐天心里更清楚,自方腊起事,两浙官场上的官军要么为乱军所杀,要么弃城狼狈逃走,现下东南己平,正处于权力的真空状态,朝中诸多官员开始抢夺对两浙官场的控制权,想必现下己经开始勾心斗角了。
  本来大宋的驸马就是摆设,极少有授与实职的。而自己这个驸马帝婿,既领兵打仗又出任两浙置制使,显然开了大宋驸马的先河,待两浙情势平稳之后,立即便要被人取代了。
  所以乐天在心中打定主意,趁自己在杭州的有限时间里,将在两浙的布局完全铺展开来。
  事实上,在赵佶卸去乐天的官职之后,便有言官在梁师成、王黼、白时中等人指使下不断上疏谏言,请赵佶派人去杭州接替乐天两浙置制使的职务,理由也很是简单,依本朝惯制帝婿不能授实权之职。
  祖制是这般规定的,但赵佶虽是昏君却还是很有人情味的,乐天尚了茂德帝姬做了帝婿,将乐天排挤于朝堂之外,使乐天处于闲置,赵佶心中本就觉的有些对不起乐天。
  然因花石纲使方腊于东南作乱,拥兵百万肆虐两浙无人可匹,西军于夏境维持,朝廷无可用之将,危难之际不得起惟起用乐天率五万人马南下平乱,就是乐天矫诏说自己下诏罪己,赵佶也只是一笑了之使乐天没有后顾之忧,如今乐天不负重望一举功成,若自己此时卸了乐天的兵权,再令其回京,岂不使乐天寒心,使天下人说自己过河拆桥、鸟尽弓藏。
  所以任凭言官如何谏言,徽宗赵佶始终没有应允。
  ……
  杭州城外,因为卸去了兵权,于悄然中乐天的仪仗中卸下了几道仪牌,
  “恭迎乐侯爷!”
  距离余杭门还有数里,乐天坐在车中打着瞌睡,忽听到前方有人大声叫道。
  “恭迎乐侯爷凯旋……”
  那人话音刚刚落下,一片声震九霄,堪比钱塘浪潮般的声响传入耳中。
  就在乐天吃惊,欲派人查看何事之时,尺七兴奋的过来叫道:“侯爷,杭州的百姓出城三里,来迎接侯爷凯旋归来!”
  撩开车帘,乐天看到密密麻麻的百姓立于官道两旁,眼中尽是兴奋欣喜之色。
  乐天还记得,自己当初离任钱塘之时,虽然于钱塘做了好多功绩,但为了怕走的冷清还是特意下过一番功夫的,这一次来杭州会有这般景像,心里还是很吃惊的。
  就在吃惊之际,乐天的目光瞄到了位于一众乡绅之中的几个熟悉在孔,其间便有自家王小妾的父亲王员外,还有墨嫣小妾的义父白员外,立时意味深长起来,意识到今日会有这么一幕,十有八、九是二人事先安排好的。
  有人前来迎接,又是安排好的,做为一代影帝,乐天自然要下车客套虚礼一番,以配合二位岳父大人的一翻好意。
  客套虚礼了一番之后,来到与王员外、白员外寒暄之际,乐天压低了声音笑问道:“今日之事,是二位岳父大人的安排么?”
  “今日实非我二人所为!”王佐王员外摇头:“我二人自舟山返归杭州未久,便有杭州士绅下帖邀我等于侯爷返回杭州之日出城迎接,此皆是民|意,若侯爷不信,可问白员外!”
  一旁的白员外点了点头。
  看模样,二人说的是实话。
  ……
  乔装于侍卫之中的吕将、陈箍桶二人看眼前这般场景,心中不止是吃惊更多的是不解,当初于青溪、富阳起事,两浙的百姓无不是揭竿而起、夹道相迎,随后更是引领义军攻打州衙,到了杭州亦是如此,如今怎么突然变了模样一般,欢迎官军了呢。
  就在二人叹息民心易变之际,武松言道:“侯爷以前在钱塘、杭州为官时便奉公廉明,深得百姓爱戴,离任时送别的百姓绵延十数里,今日出城三里迎接亦是在情里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