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作者:羲和清零      更新:2020-10-05 14:42      字数:5095
  毕乐乐继续挖坑:“也是来出差的?”
  张思毅:“对啊……”
  毕乐乐:“男的女的?”
  张思毅:“男的。”
  毕乐乐意味深长地“哦”了一声,问:“你们关系这么好啊,还一起住一晚?”
  张思毅浑身抖了抖,妈蛋,跟这腐女聊不下去了,没的都能被意淫成有的,何况是真有的!
  趁着中午休息时,张思毅打车去了趟营业厅补办手机卡,把顾逍送他的新手机拆了开机。
  通讯录、短信、照片等联系资料还能通过icloud的备份得到恢复,但微信重新下载后所有的记录都没了,包括他加顾逍以后两人所有对话,第一个“小狐狸摸头”,第一个“小狐狸亲亲”,都没有了。
  张思毅欲哭无泪,第一时间先给顾逍发了个“大哭”的表情,彼时顾逍刚下飞机,纳闷道:“怎么了?”
  张思毅也不说原因,要是被顾逍知道自己矫情到这地步,估计会被笑掉大牙……
  顾逍很快又问:“想我了?”
  张思毅顺势承认:“嗯。”
  顾逍:“乖,好好干活,有时间我给你打电话。”
  和顾逍聊上两句,张思毅的心情很快平复下来。
  之后微信里又跳出几条延迟的未读消息,包括张妈妈发给他的生日快乐,张思毅一一看了,挑拣着回复了一些,忽见“无境故宫小分队”的群里也有人说起这事儿。
  鸡翅膀:“昨天是四姨的生日?”
  徐佳:“是吗?你怎么知道?”
  鸡翅膀:“刚刚去人事部,听王姐在叨叨,说张思毅生日却出差了什么的,得等下个月回来后再补生日福利。”
  小猪:“哦哦,四姨生日快乐!”
  杜芮轩:“生日快乐!”
  下面都是同事们补发生日快乐的祝福,张思毅赶紧回了一句“谢谢”。
  不一会儿毕乐乐又凑了过来,惊讶道:“原来昨天是你生日啊,你那个‘老朋友’难不成给你过生日来了?”
  张思毅否认道:“别瞎说!”
  毕乐乐“嘿嘿”一笑,在群里问了一句:“老大昨天回公司了没啊?”
  鸡翅膀:“没呢。”
  张思毅看到那句话直接吓傻逼了,卧了个槽,毕乐乐该不会知道了些什么吧?
  他狐疑地看向毕乐乐的背影,毕乐乐仿佛有心电感应似的扭过头来,朝他眨了下眼睛,脸上挂着仿佛能看透一切的怪笑……
  “……”妈呀,顾逍救命!这儿有个腐女成精了!(t皿t)
  之后几天,勘测调研工作继续进行,在崔老师的带领下,几人在短短六天内就完成了一半的工作量。
  为了体谅大家的身体和工作心情,崔老师大方地准了一天假,让他们想去哪里玩就去哪里玩。
  然而,在接连几日的体力劳动下,大伙儿都有些筋疲力尽,一听说放假,都想着在宾馆补眠休息,哪里还有出去玩的心情。
  张思毅也一样,休息那日他饱饱地睡了个懒觉,直到临近中午才醒来,偏偏这天天公也不作美,张思毅睁开眼睛,只见外头阴沉沉的,一副要下雨的样子。
  张思毅瞄见廖俊站在窗边,随口问了句:“外面在下雨吗?”
  廖俊扭过头来:“嗯,已经有点毛毛细雨了。”
  张思毅开玩笑似的咕哝道:“崔老师该不会是看过天气预报,早知道今天会下雨才让我们放假的吧?”
  说完才反应过来,崔老师是廖俊的导师,张思毅有点后悔,也不晓得自己这么说会不会引起廖俊反感。
  不料廖俊听了反而笑了起来,还道:“他本来就是个腹黑,就知道压榨廉价劳动力。”
  张思毅:“……”
  上回是柔声打电话,这回是笑,本来很普通的表情和行为由廖俊做出来却让张思毅觉得很罕见。
  相处第五天,这家伙似乎总算在张思毅面前表现出普通人该有的态度了。
  张思毅从被窝里爬出来,边穿衣服边问:“一会儿一起去吃饭吗?”
  廖俊“嗯”了一声,坐在床边等着他洗漱收拾。
  张思毅动作还挺快,三五分钟就搞定了,带上钱包和手机跟廖俊下了楼。
  宾馆楼下的几间小饭馆已经吃腻了,两人撑着伞走了一段路,去另一条街上吃本地特色的牛肉面。
  吃饭时简单聊了起来,廖俊的态度比先前好了很多,也主动说了些自己的情况,看来他不是孤僻冷漠,而是慢热。
  张思毅得知,廖俊本科毕业后先工作了一年才考取研究生,但由于他和叶同学还在念书,给崔老师干活都没有什么工资,崔老师只包他们来x市的机票和食宿费用。
  张思毅问:“就算咱们拿到项目也没钱发么?”
  廖俊:“可能会分到一点小钱吧,最多几千块这样子,算是辛苦费,不会很多,而且这种机会也很少有。”
  张思毅感慨道:“这么苦逼啊。”这么一对比,张思毅觉得自己幸福很多了,至少他出差还有补贴,还有工资。
  廖俊笑道:“读书都这样的,又想学本事又想赚钱,哪有这么好的事。”
  张思毅点点头,这倒也是,他读书的时候也只是个花家里钱的寄生虫,只出不进,这其中唯一的例外可能就是顾逍了。
  想起自己在陶斐那儿听到的有关顾逍的“传奇事迹”,张思毅也告诉了廖俊,廖俊钦佩道:“这种被老天眷顾的人只是少部分吧。”
  “是啊!”张思毅又不由想起自己起念回英国读part2的事,可他现在的存款都够不到那两年学费的零头,更别说读书期间的生活费,要真想靠自己的能力出去,也不知道等到猴年马月。再加上如今和顾逍的牵绊,对工作和稳定收入的依赖,张思毅不免担忧,会不会再过两年他就不想去读书了?
  张思毅好奇问廖俊:“既然读研究生也没什么钱赚,你为啥还要读啊?”
  而且国内的建筑学硕士还是三年制的,廖俊念的又是比较小众的古建筑。之前张思毅听顾逍说过,国内的古建筑项目数量远远少于商业住宅类建筑,就算毕业了也只能做一些古城改造、仿古建筑、古迹维护之类的工作,方向实在有限……难不成廖俊也是对这方面有情怀有追求?
  果然,廖俊吃了口面条,回答道:“因为挺喜欢的。”
  张思毅眼前一亮,感觉遇到了同类人,兴奋地追问了下去,问他为什么会喜欢,到底喜欢在哪里。
  廖俊道:“大学的时候看了梁思成先生的《中国建筑史》,感觉被震撼了。本科毕业后我去设计院工作,发现做的大都是住宅,每天在单位里画户型图。后来我想,如果我学建筑一辈子就画这些模板化的东西,那实在是太没意思了,所以就决定考古建筑方向的研究生。如果有机会的话,我想做一点真正延续中国建筑文化的东西,不管是设计也好还是研究也好。日本有京都奈良,有枯山水,有融合自己文化与历史的古建筑体系、风格,但中国在这方面做得还不够好。”
  说到喜欢的东西和未来的梦想,廖俊开始表现得像个小孩子,眼里满满的都是希望。
  这一刻张思毅才觉得两人的距离近了起来,他也说了自己对建筑的追求,还提到了半年前无境设计部的日本之行,听得廖俊一脸羡慕。
  张思毅道:“不过我还是比较佩服你,居然能耐得下性子来研究卯眼榫头,要我读三年研究生没收入还得继续靠家里养着,我感觉压力会有点大。”
  第202章 决定
  这也是张思毅毕业后直接选择工作的原因之一,没有经济独立就没有真正的自由, 二十几岁年纪的大男孩,哪一个不想尽快走上社会施展雄心抱负,哪一个不想自立自强?
  廖俊也非常认可张思毅的说法,但是对于有稳定收入的工作,他也提出了自己的观念:“其实刚工作拿工资的时候我也挺开心的,虽然时不时会反思这是不是我想要的生活, 可是一到月初发工资,手里有了钱, 就觉得自己还能撑一段时间, 而且是越往后越有怠性, 懒得去改变……因为一点点利益的甜头陷在深渊里,渐渐麻木, 在该努力的时候选择随波逐流、得过且过, 现在回想起来, 那种感觉真的很可怕。所以我觉得还是得看情况,如果做的不是自己发自内心想做的事,就算短时间内靠这个经济独立以后也会后悔。不如把眼光放远一点,忍受一下短时间的贫穷好好打基础,就当是磨一磨自己的心性,其实三年很快就过去了。”
  张思毅听了廖俊这一席话,深有感触,不由开始反思自己目前的生活状态。
  的确,已经能独自胜任各类小型项目的张思毅看起来似乎在职场上顺风顺水,成长得也很快,但他自己知道,随着时间的推进和投入项目的增加,他本科期间学到的东西已经渐渐不够用了,似乎有一个坎儿挡着他更进一步。
  张思毅当然也想去念硕士,这已经不再是一时冲动的选择。然而,在安于现状的情况下,在不舍得与顾逍分离的前提下,他的决定仿佛进入了无尽的拖延期。
  总有一天会回去念硕士——总有一天是哪一天?三十岁?三十五岁?
  这样日复一日,张思毅都已经能预见六年之后,他到了顾逍现在的年纪,还是和现在一样,只能活在顾逍的羽翼之下,做对方的小跟班……
  知道有人会一直护着自己,就容易不思进取。
  想到这一点,张思毅就陷入了深深的自责与恐慌。
  他忍不住问廖俊:“那你后来是怎么下决定的?”
  “我去问了身边念硕士的朋友和学姐学长,问他们念了硕士有没有后悔,”廖俊笑了笑,说,“几乎十有八九说没有后悔,还建议我想念就赶紧念。职场混得久了,人容易浮躁,很难再静下心来学习,因为工作讲究效率,大多数时候根本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过程,更没可能有完整的时间去建立一个知识体系。”
  张思毅一怔,廖俊说得不错,譬如刚入职时顾逍让他和杜芮轩做的青年公寓项目,半天就要求出方案,而读书期间他们却有大把的时间去为一个设计反复推敲、进行思考,这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
  “而且,有时候我们的犹豫可能只是惧怕离开原先那个环境带来的安逸……”廖俊低头喝了口面汤,道,“所以说,还是一鼓作气把够一辈子用的基础都打好,反正都是要走这条路的。”
  吃过饭返回宾馆,张思毅躺在床上,大脑纷纷杂杂的,全是中午吃饭时廖俊说的那些话。
  外面雨越下越大,淅淅沥沥,飘洒在玻璃窗上,像是用铅笔在纸上排下一串的速写线。
  廖俊盘腿坐在边上那铺,对照着古城项目的勘测实拍照片,慢慢地翻看着一本清代建筑样式图集……
  在这样静谧又阴沉的午后,异地带着消毒水味的宾馆房间,张思毅开始从真正意义上思考“念硕士”的决定。
  第二天早上天还是有些阴沉沉的,几人恢复工作,继续进行勘测调研。
  张思毅悄悄观察廖俊,见他在这个过程中仔细记录着每一组测量数据,一有不懂就跟崔老师提问。他们在交流时通过推测现存古迹的年代和x市的城市历史,商量着古城改造的建筑风格。
  张思毅在国外念书,没读过中国建筑史,本以为中国古建筑都是差不多的,经过这一次调研才知道,原来不同朝代的建筑有着不同的样式,民间建筑和皇家建筑又有很大的区别。
  古建采取的风格也不是凭建筑师的喜好而来,而有着严谨的推演与思考过程。譬如西安许多古建都有仿唐痕迹,其建筑气魄宏伟,构件相对元明清更为粗狂朴实,这些都源于长安城在唐朝的繁盛,其历史的渊源对后世的城市建设都有深远的影响。
  这就是专业深度的重要性,行家与非行家的区别。
  如果这个古城改造项目如果由张思毅来做,他就算知道再多的设计方法,也不知道要从哪里入手。
  对待设计时,研究生在读的廖俊和叶同学想得比他更多,挖得更深,这种经过不断打磨后形成的思维方式会伴随终生,导致他们看问题比读书读得少的人更清晰。
  以前没留心去观察,几天感受下来,张思毅是越发肃然起敬,也越发着急起自己落于人后的现状。
  他好像也慢慢认识到了自己和陶斐的差距在哪里,虽然陶斐跟他相比只多了个一年半的硕士,但仅仅通过工作,张思毅和陶斐的距离不会在两年之内消失,因为陶斐比他进步得更快。
  一毕业就是大型项目的负责人,不消两年对方估计就能直接担任起和顾逍同类型的工作。
  可是张思毅能吗?就算给他三年五年,他都不能。就因为这个硕士阶段的深造,导致两人的眼界和格局相差了一个档次。
  这几天晚上回宾馆,张思毅就开始上网搜寻part2的申请时间、具体流程和候选院校。
  如果想在明年九月入学,现在就要开始着手准备,时间一点都不宽裕。
  母校c大的march应该是最容易申请的,学校有政策,对本校本科毕业的学生优先进行录取,何况张思毅拿的是2.1的本科学位,等级也不算差。
  但c大严谨刻板的风格张思毅已经非常了解,他想也许换一所教育风格不同的院校能更大程度地开阔自己的视野,于是又把目标锁定在了另外两所院校上。
  其中在英国建筑界声誉最高的,便是陶斐毕业的a大,不少国际著名建筑师也都曾在此就读。
  不过,陶斐念的仅是一年制的ma课程,而真正具含金量的则是受riba认可的part2课程,也就是五年制diploma的后两年。
  然而,这个课程的申请难度堪比登天,以张思毅的本科水准,百分之七八十可能会被刷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