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历史偏差
作者:绝漳      更新:2022-06-11 07:46      字数:4085
  正月还没过完, 十四不知是想通还是开窍了, 给胤禛上了一封请罪奏折, 并自愿去景山寿皇殿守康熙灵柩。
  胤禛准奏。二月中旬, 恢复了十四的爵位,不过还没有让他离开景山。
  德妃的病体有所好转, 精神亦不像前些时候那么憔悴, 每餐食量也有所增加, 至少能用完一小碗碧粳粥了。她似乎也知道了凡事不能急, 虽然很想让十四安稳回到府里呆着, 但也没在胤禛面前说起过。只有时同琬华闲聊起来,惦记着十四在景山的衣食住行,例如大冷天会不会受冻、炭气会不会熏人云云。
  琬华每每好心宽慰几句,也幸亏景山离得近,每天有内侍向德妃汇报情况,知道她心疼老十四,宫人断不敢怠慢他。
  “十四是个皮实的,我不该总操心这些,想他在西北那等寒冷的地界儿都呆过那么久。”德妃叹气道, “只希望经过这事,他也能成熟些,至少将来还能给他皇兄当个帮手不是?老四那么辛苦, 我听说他每天批阅奏折到半夜, 白天也休息不到一个时辰, 时间长了身体怎么熬得住?唉, 我这个老太婆的话,也没人愿意听。”
  琬华坐在榻旁,从丫鬟手里接过燕窝粥,一边喂给德妃,一边柔声道:“额娘说哪里话,您说的皇上敢会不听?只他总说事情繁杂,若不勤阅,就会越积越多。臣妾也拿他没辙。”
  “他现在是皇上,主意越发正了,十句话能听进去一句就是好的。唉,俩兄弟都是这么个牛脾气,”德妃继续叹气,“如今他俩能各相让一步,我已经很欣慰了。”
  琬华微微一笑道:“额娘宽心,以后会越来越好的。”
  不同于琬华所知道的历史,雍正元年四月,康熙梓宫被运往遵化景陵安葬后,十四再度上表,甘愿在景陵旁的汤泉驻守,为先皇守陵。胤禛下喻赞十四丹心赤诚、行忠守义,准了他的奏表,同时晋封他为郡王,赐封号为“忱”。
  等到空闲之际,胤禛去看望德妃的时候,见其精神好转不少,透了口风说六月盛夏前会让十四回来。德妃虽有不舍之意,但驻守皇陵是出于忠孝,自然没有阻止,反而颇感宽慰。
  这日,景仁宫。
  琬华得知三叔隆科多同马齐、年羹尧一起被加封太保,想起两月前隆科多刚被加封为一等阿达哈哈番、承袭一等公,官至吏部尚书并总理事务,这才过去多久?雍正朝下臣中第一出头鸟隆科多和年羹尧真可谓“双宿双飞”,都是权柄一时如日中天,却不过几年都没有好下场。
  更何况,自己也姓佟佳,佟府东西两府同气连枝,胤禛是无论如何不会任由外戚坐大。也许,以后打击隆科多来,会比历史上的力度更大更凶猛。
  此时朝廷急需用人,胤禛会把他们推到前所未有的高位,一旦他们有过分逾越之举,则会不留余地将他们打入尘埃。原本的历史上,他是这么对付隆科多年羹尧的,之后也是这么对付老八老九老十和十四那一伙的。都是些老套路了。逾越就意味着很可能背叛,最好的处理方法,当然是把背叛的萌芽提前掐灭,这是绝大多数君主的惯有思维。
  琬华思忖半晌,心中暗自警醒。
  傍晚,胤禛难得挤出点时间,放下奏折过来景仁宫。
  琬华亲手熬了碧粳粥,又备了几样清淡的精致小菜,作为宵夜。不是什么难得的山珍海味,但看在胤禛眼里,只觉得非常温馨舒适,如同从前还在雍王府里一般。
  他说话都不由温柔起来:“我这些天实在太忙,都没有陪你说说话,你不怪我吧。”
  “我不怪你没有工夫陪我,我只怪你太不爱惜自己身体,”琬华颇有些无奈道,“我听苏培盛说你有时候忙得连用膳都潦潦草草,每天晚睡早起,只歇息两三个时辰,这可怎么行?”
  “哪有那么夸张?”胤禛笑着道,转过头瞅了一眼站在旁边的苏培盛,吓得苏培盛低了脑袋大气都不敢出。
  “你别怪他,”琬华轻轻拍了拍胤禛的手背,“他也是为你操心,却不敢多跟你提起,求我能劝劝你注意身体。唉,只怕我说了你照样不爱听。”
  胤禛抓住她的手:“忙过元年,以后会好些的。我答应你,会多加注意,至少认真吃饭,好不好?”
  琬华忍不住捏了捏他的脸:“你呀,真拿你没办法……”话刚出口,忽然感觉不对,收回手笑道:“你现在是皇帝,好像不能再捏脸了?”
  胤禛看了眼左右:“都退下。”等到宫人们都憋着笑退出去,他把琬华拥进怀里,抚着她的后背道:“琬儿,答应我一件事,无论怎样,都还像从前一样,不要同我生分了。我虽当了皇帝,可在你面前,我仍旧是我。”
  心头暖暖的仿佛要化开,她抿嘴一笑:“好,我答应你。”
  用过宵夜,胤禛想起一事,说道:“等春寒过去,天气暖和些,你若想回佟府看看就提前告诉我,我来安排。哪怕你二姑想回府省亲,也是可以的。平日若觉得烦闷,也可带话给额娘,让她进宫来陪你聊聊天,说不定皇额娘见了她也高兴。”
  彼时,宫中原本居住的康熙其余后妃有子嗣尚在的都被送去已在宫外开牙建府的各自阿哥府中颐养天年,没有子嗣或者后代早就夭折的则移居慈宁宫居住。曾被康熙封为贵妃的佟佳氏,即琬华的二姑,因无所出,如今也住进了慈宁宫。琬华侍奉完德妃后,每日也会去二姑处请安。二姑佩柔常常拉着她聊天解闷,反而比从前过得舒心。
  琬华笑着道:“皇上给佟家的恩典真是太多了。若是回府省亲,我并不想弄得大张旗鼓的,可若是不按规制,又怕于礼不合。再者,你刚提拔了三叔隆科多,越发器重他,佟府上下人多良莠不齐,难免有不成器的子弟因此放纵惹祸,我若此时领旨省亲,这些人还不把尾巴翘到天上去?特别是我那东府大伯鄂伦岱鄂大爷,光长年纪不长脑子,加上也刚被升了官,真怕他嚣张成什么样儿。”
  胤禛眼中闪过一丝惊讶:“没想到你现在会考虑到这些事。”
  “如今毕竟不是在王府时期了,”琬华轻叹了口气,“我作为佟佳氏出身,自然要想的多一些,至少会为佟家的将来想一想。常言道,月满则亏、水满则溢,烈火烹油、鲜花着锦的日子必不能长久,佟家现在就是如此。我倒希望,你能对佟家适当打压打压,起码能让佟家如今的掌权者——我那隆三叔时刻警醒着。”
  虽然还有一肚子话想说,但琬华也只能言及于此。胤禛作为皇帝知道哪些人该用、哪些人如何用、哪些人能用到什么程度。她唯一希望的,是胤禛捧人不要把对方一下子捧上天,激起对方的野心,然后又下重手将之摔进地狱。面对权力的诱惑,很多很多人是经不起考验的,但并不是说这些人就不能用,这些人中反而有许多精英栋梁,至少也是有利用价值的。钓鱼执法,好歹也得是条大鱼,才能勾起钓者的兴趣。
  胤禛听出她话语中的焦虑之情,不由宽慰道:“我知你所想,你且宽心。对佟家,我有分寸。”
  琬华颔首,不再多言,心中却没有觉得放松。有时候人并不能左右事情发展,就怕隆科多被高位冲昏了头,做出失智的事来。更何况,还有个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鄂伦岱,以前还喜欢跟老八他们混在一起,就像个定时炸弹一样。稍感欣慰的是,佟家东府二爷法海是个有能力又低调本分的,实干且知进退,做广东巡抚时颇有政绩,做御史中丞时也很有才干,胤禛对他一直很欣赏。还有琬华原来的父亲佟家西府大爷叶克书、以及现在这个身份的父亲东府三爷夸岱都是各有能力不爱惹事的,虽说能力不见得多高,但至少不是庸才。
  她思虑片刻,极认真道:“也就咱们夫妻间的体己话,我才说给你听,平日里也没地儿说去。俗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佟府对外有鄂大爷这么个脑子缺根弦的惹祸精竖在那儿;内宅里隆三爷后院又是乱七八糟的,宠妾灭妻这种事他都做得出来,他的福晋还不知每天过的什么日子,如何能辖制后院上下那么多人?也就说不得那些不成器的子弟了,还不知惹了多少祸,埋了多少隐患。”
  胤禛耐心地听着,他第一次知道她原来操心这么多事。
  “舅舅内宅的事,只要不惹出大祸,我这个做皇帝的也不好管。”他捏了捏眉心道:“至于对鄂伦岱这些官位在身的佟家子弟,敲打是必须的,真要犯了事,我也不会手软。但你放心,我不会牵连无辜,佟家能干事的子弟,我还是欣赏的。”
  琬华应了一声,偎进他的怀里:“就让额娘有空来宫里坐坐,省亲的事以后再说吧。”
  “随你。”胤禛在她的额头吻了一下。
  暖阁内一片温馨,直到外面传来內监陈福的声音,说有大臣在养心殿外等着议事。
  胤禛起身道:“今晚我还歇养心殿了。”
  琬华拿来披风给他系好:“你也尽量早点休息,别熬太晚了,对自己好点儿。”
  “知道了。”胤禛咧嘴一笑,攥了攥她的手心。
  春去夏至,五月底的时候十四被召回,并被晋封为亲王,封号仍为“忱”。同时被加封的还有老七胤祐为淳亲王,老十七胤礼为果郡王。彼时,早因在礼部的老三上表,胤禛的兄弟们为僻其帝王名讳,皆改“胤”为“允”,老十四改“胤祯”为“允禵”。
  德妃心情舒畅,身体康健后,入驻慈宁宫正殿。
  两日后,胤禛任十四允禵为理藩院尚书,让原本管理藩院的老八允禩主管工部。
  原本琬华所知的历史上的老十四算是老八一党的成员,然而在这个世界,老十四从小都同十三和胤禛更亲近些。尽管他因为十三被禁足多年以及想要搏一搏皇位的野心而与胤禛产生矛盾,但如今尘埃落定,他也终于醒悟过来,否则断不会两次上表请罪并甘愿为先皇守陵。
  她对此很是欣慰,至少胤禛能少生些气、少受些兄弟阋墙之伤;德妃也还身体康健,没有造成遗憾。
  “额娘。”
  琬华正出神望着正殿前院的一棵青松,弘历的声音老远就传了过来。她转头一看,只见弘历抱着一个硕大的物件儿兴冲冲地快步走了过来——那似乎是……一艘大船模型?
  “额娘您看,儿子新做成的舰船模型,您觉得怎么样?”他兴高采烈地把船举到琬华面前,要让她看个清楚。又说道:“这是儿子根据书中对郑和宝船的描述,和工匠一起琢磨改造出来的,整个船体都是儿子亲手完成的呢!”
  “哇,真是太漂亮了。”琬华叹道。
  “漂亮?”弘历的笑容凝固了一下,急促问道:“只是漂亮吗?难道不是威武?宏大?这可比从前咱朝出海的商船宏伟多了!”
  对前世见过钢铁巨轮的琬华来说看到一艘木制大船再怎么都不会第一时间想到“宏伟”这个词,但她不愿打击儿子,笑道:“确实宏伟,应该能像郑和宝船一样经得住海浪吧。”
  “额娘的称赞好像很勉强……”弘历有些沮丧地歪了歪脑袋,随即深吸了口气道:“那我就继续改造!让它更结实、更威武!我还要把它的实物造出来,用它去出海,开辟海路!额娘,您等着儿子的好消息!”说完,他振奋了一下精神,转身抱着船跑了出去。
  “出海?你不是说着玩儿的吧?”琬华愣了一下,望着弘历已经长高许多的背影,“喂,你不会真想出海吧?弘历,臭小子!”
  踩着花盆底追了出去,却早已看不见儿子的身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