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作者:故筝      更新:2020-10-26 13:16      字数:2934
  下次若有机会,该再为皇贵妃买些东西才好。
  想来想去,萧七桐突然出声道:“我给娘娘做碗长寿面吧。”
  她不会旁的,但却会这个。
  因着从前她从小沙弥那儿学了,给自己煮过。
  皇贵妃惊讶了一瞬,随即点了下头,但随即又摇了摇头,道:“还是算了吧,劳心费神,你身子才大好……”
  萧七桐低声道:“费不了多少功夫。”
  江舜在一旁出声:“儿臣跟着七桐一并去吧。”
  皇贵妃这便松了口气,道:“去吧,安姑姑跟着一块儿去吧。”
  “是。”安姑姑笑着应了声,满脸的笑容都要承载不下了。
  安姑姑在前头领路,萧七桐便与江舜走在后头,往着永华宫的小厨房而去。
  待进了小厨房,里头正在忙活的嬷嬷、太监,全都吓得跪了下来,还以为是出了什么事了。
  “都起来吧。”江舜淡淡出声:“五姑娘要为母妃做一碗长寿面,你们便从旁辅助吧。”
  “是。”宫人们对视一眼,眼底都带着惊讶。
  不过瞧见萧七桐人都来到这里了,他们盯着萧七桐一瞧,心中暗道,这位萧五姑娘果真是个有本事的。一碗长寿面,瞧着没什么大用,但娘娘心下该是要感动的。
  萧七桐有了从前的经验,做长寿面倒也快得很,何况还有宫人们在旁边帮着备上辅料。
  半个时辰不到,长寿面便做好了。
  等做好了,萧七桐才骤然想到一件事……
  “现在似乎不是用膳的时候。”萧七桐尴尬地道。
  “娘娘用膳时也吃不下多少,今个儿就先尝尝姑娘的长寿面,正好。”安姑姑在一旁眯眼笑道。
  江舜点头:“正是。”
  萧七桐这才松了口气,将那碗面交给了安姑姑,由安姑姑托着送到前殿去。
  出了膳房,萧七桐与江舜依旧走在后头。
  这时候江舜才突然出声问:“累吗?”
  “不累。”萧七桐很认真地道:“我的身子比从前要好多了,大抵是调理得当了。只是做个面,反倒是活动了筋骨……”
  江舜这才道:“那七桐日后也做给我吃吧。”
  萧七桐哭笑不得。
  原来在这里等着她呢!
  江舜憋了半天,就为了说这句话吧?
  她就说,为何方才在膳房中时,江舜似乎一直盯着她瞧。
  那目光与往日的又略有不同。
  倒像是掺了点不甘和嫉妒似的。
  左右一碗面的事,并非什么了不得的大事。
  萧七桐也就点了头:“好。”
  江舜嘴角一勾,神色温柔了下来。
  安姑姑很快将那碗面送到了皇贵妃的跟前,皇贵妃凑近嗅了嗅,道:“很香,闻着又不腻。七桐手艺好。”
  待夸赞完,这头皇贵妃和安姑姑也不知是想到了什么,还瞧了瞧萧七桐,眼底带着丝丝心疼的意味。
  萧七桐有些惊讶。
  她们是不是以为,她从前在萧家日子困苦,于是便要时常自己煮面吧?
  其实哪会有这样的经历。
  毕竟她那院儿里,可是没有厨房的。
  只能等着府中的大厨房,将食物分发至她的院儿里,有时底下人有了疏漏,自然就得饿肚子了。不过程敏月那时做了一回两回,大抵是觉得没什么趣味儿。便吩咐下人往她院儿里送吃的,但送去的却不是什么好玩意儿。
  程敏月美曰其名道:“府上的嫡小姐体弱,禁不得荤腥鱼肉,还是吃粗淡些,方才有益于身体。”
  这样一想。
  她们心疼她,倒也不算是误会。
  萧七桐眨巴着眼,作乖巧状,看着皇贵妃用了大半碗长寿面。
  等皇贵妃放下碗筷,旁边的宫人都笑了起来,口中道:“娘娘长寿!”
  “说什么这样开心?”男子低沉浑厚的嗓音在室内响起。
  众人转头望去,宫人们是最先被吓住了,纷纷跪地道:“皇上。”
  而后才是皇贵妃福身。
  再是江舜同萧七桐行礼。
  “都起来吧。”宣正帝先走到了皇贵妃的手边,坐下,然后才吩咐众人:“你们也坐。”
  “这是……”宣正帝的目光垂落在桌案上,“长寿面?”
  皇贵妃点了下头,淡淡道:“七桐亲手做来的。”
  宣正帝面上闪过惊讶之色,随即笑道:“闻着便有一股香气。”他道:“朕方才处理完了政务,便想着早些过来,此时正好腹中饥饿。可还有面?也给朕盛一碗来。”
  萧七桐:“……皇上,没有了。臣女就做了一碗。”
  宣正帝脸上掠过遗憾之色:“朕倒是赶不上了。”
  说着,他顿了下,指着面前的碗道:“来人,取副碗筷来。”
  等太监取了新碗筷来,宣正帝便尝了尝皇贵妃未能吃完的那半碗。
  萧七桐都看得呆住了。
  不知道的还以为她那碗面是什么珍奇材料做成的呢!
  “味道着实不错。”宣正帝的目光打量了下萧七桐,又道:“是个有孝心的孩子。赏。”
  于是便有太监捧了一个匣子上前。
  江舜从善如流地接到了自己的手中,然后才递交给了身后的太监:“替五姑娘拿好了。”
  那太监连忙点头。
  萧七桐也没想到,自己这回来贺寿,不仅一分钱没花,反倒又入账了不少。
  大概她这辈子真是注了定地要走财运!
  “什么时辰了?”宣正帝问。
  “回皇上,”
  “那尚早。”宣正帝皱了下眉,道:“朕与皇贵妃、安王也许久不曾这样坐在一处闲谈了。来人,取一副棋来。安王陪朕下下棋。”
  有宫人去取了棋来。
  等棋盘棋子摆好,江舜便与宣正帝坐到了一处去。
  萧七桐便坐在旁边,做起了看客。
  上辈子,她哪里会想到,自己竟有一日这样坐在皇宫中,便如同坐在寻常百姓家里似的,瞧着皇上和安王下棋……
  父子俩很快过起了招。
  安王擅棋,宣正帝却也擅棋。
  宣正帝疾风骤雨,气势压人,安王慢条斯理,不慌不忙。
  先后几局都是宣正帝赢得了最后的胜利。
  此时宣正帝突然转头,看向萧七桐,似是随口问了一句,道:“你有个过继的兄长?”
  “回皇上,是。”
  “他如今当的什么差?”
  “龙武军当差。”
  宣正帝点了下头,道:“朕听闻他行事勤恳,为人忠厚,该提为指挥使。”
  萧七桐面上飞快地掠过了惊讶之色,随即点了下头:“臣女替兄长谢恩。”
  宣正帝扔掉了手中的棋子,笑着拍了拍江舜的肩,道:“虽然你故意让着朕,但朕瞧得出来,朕这棋风与我无二!”
  宣正帝说罢,脸上喜色却是收了收,突然叹了口气道:“还是你聪明肖朕,你二哥蠢笨,不堪大用……灵州之事已殃及周边府州,还要辛苦舜儿前往,一扫你二哥留下的烂摊子!”
  萧七桐这下是真的惊讶了。
  之前宣正帝的态度一直游移不定,让人瞧不出他的真实想法。
  但这会儿的这番话,却无疑是给出了肯定……
  为什么宣正帝突然转变了?
  真是因为建王太蠢了?蠢得宣正帝都接受不了了?
  第95章 两桩亲事
  宣正帝一直在永华宫陪到了巳时, 方才离去。
  待他离去后, 永华宫中的气氛却是轻松了许多, 几人一直闲话到皇贵妃体力不济时,方才散去。
  因时辰已完,宫中已到宵禁时分,萧七桐便留宿在了永华宫。
  等到第二日一早, 江舜来了永华宫,几人一并用了早膳,江舜便又送着萧七桐回萧家去了。
  江舜目送着萧七桐走进萧家大门,这才返身上马离去。
  迈进门,走了一段路,乐桃才终于喘出了一口气, 她脸上还带着恍惚的神色,道:“……安王殿下, 似乎, 似乎与从前不大相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