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3章 绵绵不绝
作者:大茶碗      更新:2021-05-27 21:25      字数:3023
  两地差很远啊!
  具体怎么操作?
  李建国不清楚彭那边的具体情况,他没儿子那脑子,不敢乱说话。
  没办法,反复地看了那纸几次,确定只有这么点内容:“是不是更多的东西在后头......”
  纪朋飞示意:“就那页了。”
  “周正要回来,可能他知道要怎么弄。”
  “那等他回来吧。”陈去轻声说,示意纪朋飞,“还有什么?”
  “还有就是四点半,嗯,四点半的时候,有个水力自行道的设计方案要出来,”
  纪朋飞读着电报内容,抬眉,“方案是交给国贸中心大楼的设计单位,我推测应该是他要听汇报,可能是个题目。”
  众人点头,心里第一想法就是:这么看来,李一鸣是准备四点半回到深城。
  然后才留心前面那还有个什么设计。
  “什么方案?”
  “水力自行道...”
  “自行车?”
  众人纷纷抬眼看向李建国,李一鸣是准备搞公共自行车工程的,但加上了水力,难道还有这种技术。
  “没有车,就是自行道。”
  众人传阅,最后到了李建国手里。
  纪朋飞问道:“这水力自行道是什么?”
  “水力.....”
  李建国抓着将皱的眉头,努力回想:“水力...自行道......我不确定是哪一种?”
  “有几种?”王真边上好奇问。
  “我听他说是好几种,都是不用发电直接利用水力的。”李建国认真点头,“我印象比较深的有....三种。”
  “三种?”
  “水轮泵?”
  “不是,水轮泵是我们早就有的,不在这里头。”李建国直接摇头。
  “都讲讲。”众人兴趣狂涨,“慢慢想。”
  直接利用水力的东西多了,但如果是李一鸣提出来的,那可能会出乎人想像的奇妙。
  李建国抬头,竖起食指:“一种是自动清泥船,用来清理河道,但这个好像跟自行道...好像没什么关系。”
  “嗯?”
  “清泥,河泥?”
  “是的,就是这个船只是为了清理河道,不是挖砂,它...”
  李建国左右看看,还是没黑板,深吸口气,比划了起来:“有点像水母,也有点像是凳子......”
  “圆的?”
  “嗯,船是圆形的,然后底下有几只脚,带着轮叶伸到河底,利用水流的不稳定,会搅动河底的泥沙,然后水流会把泥沙带走。”
  这啥玩意?
  众人拧眉,想象着那东西的模样,水母?凳子?
  “下面那脚指的是船锚?”
  “不是船锚,船锚会真的勾住船不让动,这个的目的是松动河泥,河泥一松,水就带走了。”
  李建国看看大家伙:“原理是有点像不会游泳的人套个救生圈,然后脚想踩到河底,站不住,脚就会把泥带起来。”
  “哦,对!”
  “不会翻?”
  “这个...设计得好可能不会吧......”李建国自己也不确定。
  “这个船清淤倒是有用。”有人先想明白了,“黄河这个应该可以用。”
  “也不止黄河,这哪个河道可能都有这问题。”
  “没错,河道淤积一直是个问题,有没有图?”
  几人连珠炮似地发问。
  “这个没有....我不是搞机器的专家,他说他能画两千多种机械结构,用来组合各种机器.....”
  “这么多?”
  “在哪?”
  “我没让他画,是担心他的身体,他没画是因为在香江会不安全,所以只能说一下思路。”
  李建国拍拍额头苦笑:“他又怕说太细我记不牢,就只跟我说了个概念,说水力绵绵不绝,这方面应用很多,......这个设计不难,但要做点实验,所以......”
  大家理解地点点头,李一鸣肯定是考虑到了轻重缓急,也考虑到他老子的知识基础,所以才只讲概念和思路。
  至于李建国,一是他还没机会汇报到这么细,二是没图,他怎么敢说李一鸣真有两千多种机械结构,万一没有呢?
  “我这个空间想像力比较差,他画的东西不讲我多半看不懂。”李建国叹了口气。
  大家倒很是兴奋,这应该又是李一鸣的穷举法,把机械结构都找出来,以后技术人员就可以从这里面挑自己要用的。
  这是工业基础啊!
  接下来,就是解决材料问题了。
  王真笑了:“大概能理解,这个肯定是好东西!”
  “从上游放下去,然后再开回上游?”
  “可能不用开回去,”李建国想了想,“大概是三线厂来造这种船,然后从上游放下去,一路清到入海口,也可能是在中途就被当地拿去用于别的什么河道。”
  “哦,......上面生产往下面放,滔滔江水绵绵不绝......三线的工厂做这个问题应该不大。”
  “说是这么说,可是....”
  李建国摇头,苦笑:“没做出来,我也不知道是不是可行,而且他说这个还要带些别的功能,考虑的东西比较多,涉及水文,材料还有产业布局,要当个综合应用题来做......”
  综合应用题?
  难怪李建国之前汇报时没讲,原来装着这么多题目,毕竟他才到一天,很多情况没搞清楚,当然不可能上来就拿个大卷子让人来做。
  如果不是李一鸣在那边“催”,这里可能还听不到这个清淤的方案。
  “没关系,你接着讲,还有什么?”
  “第二个是水车,水车在水里,带着绳索,拉什么就看我们要什么,沿河运东西,特别是轻的,比较方便,有可能是这个。”
  “哦,这样......”
  老人家们都是用过水车的,脑子里过一下就又恍然了,“有意思,好东西啊!”
  “你说三个,还有一个呢?”
  “还有一个,是放风筝的原理。”
  “风筝?”
  李建国犹豫了下点头:“是利用海流,然后用浮岛在水上,牵着链子,然后带动着陆地上的传送带,运东西。”
  “浮岛是什么,船?”
  “差不多的东西。”
  “那东西是运到船上?”
  “可以运到船上,也可以......”李建国看看众人,“也可以把东西直接倒进水里。”
  “倒进水里?”
  李建国仔细看着大家,轻声吐出两字:“填海!”
  “前面那清淤也是填海?”
  “嗯,就是靠自然堆积来填海。”
  “如果我们想把近海的岛连成半岛,或者是......”
  李建国干脆起身,走到地图前,从北开始指着:“这里是辽东半岛,这里,这里,还有这里胶东半岛。”
  手指顺着海岸线往下。
  “舟山群岛。”
  “这里....”李建国看着地图,就有点看不出来有什么岛,“应该有个洞头群岛。”
  “......”
  “入海口这一带肯定会有泥沙堆积,但这个不够,可以用这个。”
  李建国又指了两个地方:“这两个海峡,海峡里有海流,利用浮岛都可以弄出这种......”
  “特别是这下面这个,琼州海峡,他说不深,也才20公里宽,用这个办法,两头架设备,只要有人看着,两年就可以连起来。”
  “两年?”举座皆惊,目光交错。
  李建国一激灵,似乎是想到什么的模样,紧接着抬手拍了下自己的头哦了一声:“我知道了!”
  “知道什么?”
  “我刚才说那个清淤泥的船,从上游一直漂到入海口,”李建国压着激动,“这到海里就是浮岛!!”
  众人长长吸了口气,瞬间也醒悟过来,原来李一鸣交待给他老子的这几件事原本就是串起来的。
  但这保留一点是什么意思?
  让他老子经常动动脑筋?
  应该是了!
  “琼州这个仔细讲讲。”
  李建国回身点着地图,比划了个手势:“琼州海峡,最窄就是二十公里不到一点,这个资料不知道准不准,可能差不多。
  这边是雷州半岛的徐闻县,这里是海口,这里海流速度有点高。就可以用这个方案,浮岛可以当成是船,其实就是能漂的一个小岛,然后....浮岛下面可以养海产!”
  “海产?”
  “是的,海藻海带,然后鱼虾蟹,都可以养,就是把这种地方当成渔田。”
  “然后用铁索牵着不让跑?”
  “对,铁索牵着,其实不是不让跑,是用这个带动陆地上的传送带,把土石一点点填到海里,”李建国手划了个圈圈,“不是填成码头,是填成半圆环。”
  “为什么要填成这样?”
  “嗯,原理我不是很清楚,他说这形状比较耐海水冲击,而且里头还得种海藻,养贝类,用来加固这种堤坝!另外还有就是这么做可以省料,省时,......”
  李建国摸了下额头,“我不确定能不能做到,可能理论行,实际......”
  在座的人自动忽略了后一句,李一鸣说可以,至少也得让人研究一下,再说根据李建国的描述,似乎并不是那么复杂。
  那孩子真是智谋深远,这边建设三五年,那边已经偷偷填海,三五年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