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作者:沈青鲤      更新:2020-10-28 08:24      字数:2796
  第115章
  打发了盛元惠后, 元宁只觉得身上一股乏意袭来, 仰面躺在了贵妃榻上。
  细叶忙在旁边的香炉里点了熏香。
  香料是元宁在杭州灵隐寺买的檀香,清新提神。
  元宁闭目养了会儿神,方才坐直起来。
  “姑娘, 要去二公子那边吗?”
  刚才找盛元惠问话的时候, 细叶也在旁边。
  元宁垂头,眼神飘忽了一会儿, 道:“你去哥哥那里,帮我拿一张他的帖子过来,他若问拿来做什么,就说这事跟他无关。”
  “是。”细叶忙退了出去。
  哥哥的脾气她了解。
  他既已起了心思, 必然看不进去何予薇了。
  这事到底如何眼下也急不得。
  越去逼他, 越是会起反作用。
  索性先不管他,由着他自己拿主意。
  元宁闻着檀香,喝了几盏茶, 才觉得心绪渐渐平复。
  细叶去了没多久就回来了, 将元祯的帖子放在元宁的身旁。
  “公子问了, 我照姑娘的话回了。”
  元宁默然片刻,提笔写了封帖子,嘱咐细叶送出去。
  ……
  常云推开最后一进院子的门, 就看到陆行舟站在院子里, 正对着一堆木棍敲敲打打。
  “你这是忙活什么呢?木匠还在呢,要不要我叫过来?”
  陆行舟没有吭声,仍旧摆弄着手中的东西, 将架子支了起来。
  “有什么消息?”
  “嗯,好几件事呢!”
  陆行舟目光一沉,“先说赵琰。”
  是的,赵琰。
  上次在柊山书院,元宁对他由热到冷,赵琰出现在果园附近。这次在寻欢酒楼,也是因为赵琰的出现,元宁吃完就匆匆离开,连一个眼神都没有留给他。明明在楼梯上的时候,元宁还故意摔倒来撩拨他。
  想到这些,陆行舟不由得心中一刺。
  “这个赵琰家世清白,实在没什么可查的。他跟盛府的人,从来就没什么来往,祖上也是清贵人家,父亲做到二品,不幸英年早逝。他从小就是个神童,嗯,赵琰这个人,除了特别聪明,就是特别帅!”
  赵琰神仙风姿,元宁当初对他是一见倾心。
  常云说完,见陆行舟紧紧蹙眉,无可奈何的笑道:“我说,你是不是紧张过度了?天底下那么多美男子,你总不能全杀光吧?”
  陆行舟没有搭理他,“还有呢?”
  常云撇了撇嘴,“你媳妇往这边过来了。”
  这一回,陆行舟停下了手上的动作,回头看着常云。
  “她?”
  “她刚才去我家找你,我派人带她过来了,估计这会儿快到大门口了。”
  陆行舟朝常云狠狠使了个眼色,恨他居然不早把这事说出来。
  他扔下手中的木头,大步朝院外走去。
  常云看着他急匆匆的背影,觉得好笑,想跟上去又自嘲的一笑。
  凑上去等着挨揍吗?
  陆行舟快走到宅子门口时,元宁就已经站在了门口。
  五月间的天气,暖意盎然,元宁已经换上了夏衫,颜色是她最喜欢的鹅黄,外面搭着一件翠绿的披风。
  暖暖的和风吹过,她的衣袂扬起,既像一株迎风招展的小树,又像一只风筝,仿佛随时会飞起来
  元宁正仰着头,看着几个人将“陆宅”的牌匾挂上去。
  “左边好像高了些,放低一点,对,够了,这样就好。”
  陆行舟眉梢一松,脸上的表情突然就温暖了起来。
  “你怎么来了?”
  元宁没有回答他,反是指了指门口的牌匾,“你长得高,你看看,他们有没有挂歪?”
  “你看着好就行。”
  元宁低下头,温柔的一笑:“怎么不声不响就买了宅子?”
  “总是要有个家的。”
  平平常常的一句话,听在元宁耳中就有些别样的意味:“我从家里带了些糕点,正好给你贺一贺乔迁之喜。”
  她手上提的锦盒是从盛府带出来的,杏仁糕、豆沙卷、盐酥饼、油炸鬼每样包了一点,有甜口的,有咸口的,都是她嘱咐厨房做的。
  “多谢。”陆行舟从她手里拿过锦盒,引着她进了宅子。
  这宅子并不大,陆行舟将各处地方一一指给她看。
  等他们走到最后一进院子的时候,元宁便看到了堆在地上的那些木头。
  “你要搭秋千?”元宁问。
  陆行舟没有吭声,含糊的嗯了一声。
  “搭在这个位置,你觉得好吗?”
  他原是想把宅子里的东西置办齐了再给她看,没想到她会来的这么快。
  元宁忽然像是回到了当初在山里的那座小院。
  “陆行舟,我……”
  陆行舟看着她,等着她继续把话说下去。
  可元宁迟疑了许久,终究没把那句话说完。
  “你这里有茶吗?糕点再不吃,就要凉了。”
  陆行舟微微失落,只是面上没表露出什么。
  他领着元宁进了屋,屋子里有现成的碧螺春,茶水是凉的,但元宁并不介意,反而觉得冷茶更沁心脾。
  倒了一杯, 端起来就一饮而尽了。
  “阿宁,你最近碰到了什么为难之事吗?”
  “有是有……”
  陆行舟探寻地望过去。
  元宁却又笑起来:“不过都是小事,不值得提的。”
  第116章
  推开包厢房门的时候, 元宁先看到了一个背影。
  她微微一愣, 没想到他竟然来得这样早。
  三日前,她派人给赵琰送了信,约他今日到寻欢酒楼中一叙。
  元宁提前了半个时辰, 没想到赵琰到的更早。
  赵琰站在窗前, 望着京城繁华的大街,沉默着负手而立。听到声响, 回过头,定定看了一眼元宁,良久,露出一个酸楚的笑意, 轻轻喊了一声:“阿宁。”
  元宁敛眉, 低声“嗯”了一声。
  赵琰和记忆里的模样差不多,他五官俊秀,眉目如画, 额头、眼睛、鼻子、嘴和下巴都生得毫无瑕疵, 令世上绝大多数女子汗颜。他风姿卓然, 不管站在什么地方,都恍若云破日出一般,叫人无法忽视。
  时人都说, 当初他与一众进士参加殿试的时候, 一进金銮殿,陛下就已经在心底将他定为了状元。
  与前世相比,今生唯一不同的, 大约是他的眼神。
  从前的他,总是神采飞扬,现在的他,眉宇间都刻着深沉。
  “坐吧。”元宁的目光没有在他身上停留太久,她关上门,径自坐下,斟了两杯茶。
  茶水泻出,一股木樨花的清香味顿时在室内蔓延开。
  赵琰闻着这味道,立即露出了一抹欣喜之色。
  元宁亦对着他微微一笑。
  这茶是她特意交代冰冰准备的木樨花茶。
  赵琰端起茶杯,喝了一口,点评道:“花太多了。”
  但他并未嫌恶之色,紧紧捧着茶杯面如春风,满含期待地望着元宁。
  元宁喝了一口,亦点了点头:“的确。”
  赵琰是最好风月之人,最喜饮茶,也擅制茶。
  前一世他在府中给元宁建了花房,一到花季,便带着元宁一起制作花茶,元宁悟性不高,总是需要赵琰手把手的教导。
  制茶是个极讲究的过程,比如木樨花茶,采摘的时候就必须摘半含半放的花朵。其中最关键的步骤在于花与茶的配置,花太多,则会太香而脱了茶韵,花太少,则会不香而不尽美。
  而眼前这壶木樨花茶,便是花多茶少了。
  “阿宁,你和我一样,都没有忘记从前,是吗?”赵琰的声音,微微有些发抖。